电影文学杂志社
分享到:

电影文学杂志

《电影文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8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电影文学剧本、新人新作园地、剧作课时、焦点话题、影视论谈、世界影视巡礼等。
  •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国内刊号:22-1090/I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8
  • 创刊时间:1958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18
  • 综合影响因子:0.036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电影文学 2015年第2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影文学杂志学术论坛

新中国成立初期电影的意识形态建构

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电影承担着书写历史、建构主流意识形态权威性的政治使命,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949—1966年间,新中国电影的完全国有化和高度计划性的管理制度,奠定了国家电影事业的基本格局,保证了电影的政治导向。覆盖城乡的电影放映网的建立,促使电影得到最大范围的普及。而紧跟时代形势的电影作品和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引领观众穿越时空在重温历史和经历现实的过程中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出色地完成了建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思想整合的历史重责。
4-6

新常态语境下微电影的审美困境研究

摘要:近年来微电影面临着审美上的困境,不能以网络监管不力解释这一现象。要从当前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语境分析,才会发现当前中国处于一个特殊的由旧常态向新常态过渡的时期,中国民众面临着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难题,由此滋生了负面的焦虑情绪。而微电影作为民众自舒胸臆的艺术形式,以后现代的手法过分放大了社会焦虑情绪,在审美中产生了负面效应。只有在新常态下融入核心价值观,微电影才能走出审美困境,获得健康发展。
7-9

纪录电影的叙事策略与视觉传达原则

摘要:纪录电影是与人们生活联系得最为紧密的电影之一,除了单纯地记录和传播科普功能之外,它往往还蕴含着某种社会责任、文明批判、人类理想甚至是对人类的生存预警。其内容取材于现实或真实历史,记录的是一种客观的真实状态,同时在叙述中包含了主创人员主观的价值评判标准。文章在厘清纪录电影概念的基础上,从叙事策略和视觉传达原则两方面,分析纪录电影的传播策略,以期对于提升纪录电影的美学价值和市场潜力形成一定的指导意义。
10-12

以奇观电影为例谈当代电影的艺术困境

摘要:奇观电影以其视觉刺激充分满足了大众的官能性愉悦,但也因其对技术的过度痴迷而导致了自身的艺术困境。受视觉化时代的影响,电影越来越向过度商品化的趋势发展,在产业化体制下的创作也呈现出功利性倾向,当代电影遭遇了严重的身份危机。有关电影艺术性与商业之间的矛盾也从未淡出视线,而这一切归于对电影的不准确定位。在这个商业文化发达、追求新奇体验的视觉文化时代,与其做着单项选择,不如致力于如何实现双赢。
13-15

国产公路电影的审美特征与类型化之路

摘要:电影是兼及文化意义与审美意义的特殊艺术表现形式,公路电影在反映社会的经济发展与文化背景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同样拥有广阔的地理空间以及多姿多彩的公路风光,在电影全球化,西方电影不断以科幻巨制、间谍与超级英雄大片占领市场的今天,公路电影对国产电影寻求一条突围之路的意义是不容小觑的。文章在对国产公路电影的发展概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审美特征和类型化之路两方面,探究国产公路电影的发展出路。
16-18

好莱坞影片对西方社会价值观的探索

摘要:《阿甘正传》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好莱坞影片。这部影片拍摄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反智浪潮时期,影片描写了智障青年阿甘的成长历程,并将许多美国重大的历史事件穿插其中。《阿甘正传》不仅具有时代特征,还通过小人物的视角展示了西方社会的价值观,成为了解西方社会价值观的宝贵素材。本文将重新审视《阿甘正传》,通过解析影片的剧情,挖掘影片的精神内涵来解读好莱坞电影作品中西方社会的价值观。本文对于借助好莱坞影片来研究西方社会具有借鉴价值。
19-21

当代好莱坞电影中的中西文化融合

摘要: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在艺术的各个门类当中并不鲜见。尤其在电影艺术当中,多元文化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使电影艺术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中国作为好莱坞影视文化产品的消费大国,对于好莱坞来说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所以中西方文化在好莱坞电影中的融合、共生是当今好莱坞电影的基本特征,文章就这种融合在好莱坞电影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和归类,解读当代好莱坞电影的成功之处。
22-24
电影文学杂志新锐视点

电影《归来》的人性表现和诗化表达

摘要:张艺谋在拍摄了一系列商业大片后,回归文艺片的创作,把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改编为电影《归来》。这部电影摒弃了以往对视觉效果的刻意追求,把镜头对准人物的人性,表现出拷问人性的异化、挣扎和升华,批判了造成人性悲剧的极端政治。与主题相适应的是,这部电影前半部像戏剧,后半部像诗歌;前半部戏剧冲突非常激烈,后半部采用了诗化的表达方式,较多地运用了反复咏唱、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
31-33

《斗士》的叙事策略与励志主题

摘要:大卫·O·拉塞尔执导的《斗士》,从剧情的角度而言是不折不扣的美国励志传记片。正因这一点,《斗士》极容易陷入励志电影的惯常套路之中。但拉塞尔的这部影片却因其富于匠心的叙事策略以及对励志主题的反映,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与金球奖的最佳剧情片提名。可以说,《斗士》的成功绝非仅仅依靠演员的精湛表演。文章从影片朴素的结构与时间线、叙事的时间跨度选择、励志主题三方面,分析《斗士》的叙事艺术。
37-39

《消失的爱人》新黑色电影美学风格赏析

摘要:电影《消失的爱人》的成功再一次巩固了大卫·芬奇作为黑色电影代表导演的地位,将大卫·芬奇的电影创作风格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该片对于原著小说的成功改编,不仅体现在将小说的叙事框架、内容主题和人物形象的完美继承与表现上,还体现在大卫·芬奇对于小说作为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与自己的黑色电影的艺术风格的完美对接。经由《消失的爱人》,一种有别于传统黑色电影的新黑色电影风格逐渐成形。
40-42

英美魔幻电影热潮的思考

摘要:最近十几年,一批制作精良的魔幻电影横空出世,给予观众特殊的审美享受,其中的杰出之作往往还能获得口碑与票房上的双重丰收。魔幻电影不仅拥有着科幻电影中精妙绝伦的想象力以及极具视觉冲击力、逼真的画面效果,历史题材电影宏大的叙事框架,同时在商业化程度、叙事模式的固化以及对现实的隐喻方面还有着自身的特征。笔者从经典叙事的模式化、电影运作的商业化、数字技术应用的普及化三方面,解码英美魔幻电影的成功之处。
46-48

方言电影与中国电影的底层叙事

摘要:我国复杂的社会环境与广袤的地域造成了方言的多样化,《一个都不能少》《没事偷着乐》等影片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方言电影强大的生命力。在当代,随着社会暴露出城乡差距巨大、两极分化严重等问题,底层的概念也越来越为社会学界以及文艺界所重视。方言电影对于反映底层人群的真实思想和生存境遇有着特殊的作用。文章从方言电影与底层边缘体验、方言电影与底层生活情感、方言电影与人物性格三方面,探讨我国电影的底层叙事。
49-51

耽美影视作品中的异类文化与审美特征

摘要:耽美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带有明显的小众性特征,新世纪以来耽美文学与耽美影视成为其主要艺术载体,在艺术表现方面主要以男男同性恋情作为创作主体,且日渐成为新世纪的一种"异类"文化,并逐渐为大众所接受。耽美影视将耽美文化立体化,将文化内部的精神通过现实手段表达出来,引起人们对这一边缘文化的关注。同时耽美影视将同性恋这一隐匿性话题引入大众视野,使人们开始去除世俗偏见,正视这一社会、文化与艺术现象。
52-54

电影《叶问》的动作美学解读

摘要:电影《叶问》通过讲述一代宗师叶问的武术招式和武术人生并借由武术扛起振兴中华民族的反抗意识和民族精神,在票房收入和文化审美中获得巨大成功。其对于动作美学表现化的多重演绎、艺术化的审美调节、家国化的情感认同丰富了动作美学的内涵和外延,并从社会美学、家国责任和民族精神层面实现了动作美学的价值超越和中国人人格精神的提升,成为动作电影和动作美学发展的重要思想和艺术实践,具有深刻的美学意义、社会意义和研究价值。
55-57
电影文学杂志导演评述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摘要: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是美国当代独立电影界的重要代表,《梦之安魂曲》《黑天鹅》等作品,使其获得了广泛认可。他的电影往往涉及身体政治、体制反叛等重要问题,角色的塑造大多都直指人类灵魂深处。历来对于其电影的研究,往往将重点置于其凌厉的影像风格与神秘主义元素上,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进行阐释的还为数不多。文章从男权批判、自然观、女性伦理关怀三方面,以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的作品。
61-63

张艺谋电影的传统民族元素与审美现代性

摘要:张艺谋无疑是中国电影的一张名片,将他与其他第五代或更广范围内的中国导演相比较,张艺谋独特的艺术气质就是其电影对我国民俗奇观、传统生活与民族精神气质的展现。在对观众品位的试探中,张艺谋摸索出了一条展现民族个性和传统文化的新路,那就是在传统民族元素之中融入现代价值判断,以一种具有审美现代性的方式反映旧事物。文章从张艺谋电影的传统意蕴、对传统民族元素的改造、审美现代性诉求三方面,分析其电影的艺术魅力。
73-75

论宁浩“疯狂系列”电影的后现代叙事

摘要:本文在后现代文化审美的视角下,以当下热议的"宁浩现象"为切入点,阐述宁浩导演独特的后现代叙事特点,并对其"疯狂系列"电影的开场主题设置、戏剧冲突以及表达意向进行阐述,重点论述其"无厘头"式多点开场设置、戏谑的"偶然化"戏剧冲突和突出荒诞元素的主题呈现所展现出来的后现代主义电影的独特魅力和宁浩导演的带着鲜明个人标签的审美意蕴和风格,以此探究符合时下观影审美的优质叙事手法和有益元素,以期对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76-78

贾樟柯电影作品的视觉空间特征

摘要:贾樟柯是第六代导演中的佼佼者,以《小武》《世界》等电影著称于世。与其他第六代导演相比,贾樟柯对电影的真实性更为重视。电影对于他来说,是其认识社会、感受人生的重要媒介,也是他关心底层民众、尊重世俗生活的载体。对于贾樟柯而言,为了更好地用摄影机表现现实世界,对物质世界进行还原并对人们的心灵世界进行挖掘,对于空间的处理是极为重要的。文章从暗示性、抒情性、"他者"性三方面,分析贾樟柯电影的空间特征。
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