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杂志社
分享到:

电影文学杂志

《电影文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8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电影文学剧本、新人新作园地、剧作课时、焦点话题、影视论谈、世界影视巡礼等。
  •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国内刊号:22-1090/I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8
  • 创刊时间:1958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18
  • 综合影响因子:0.036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电影文学 2015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影文学杂志学术论坛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长影乡土电影创作薪火相传

摘要:70年来,长影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乡土电影创作上特色独俱,成就斐然。长影乡土电影呈现出选题选材的丰富性和风格样式的多样性两个鲜明的艺术特色。长影乡土电影的薪火相传得益于几代优秀电影艺术家在乡土电影这块园地上的精耕细作。长影乡土电影作品的创作可划分为六个发展时期,即革命时代、国家时代、政治时代、艺术时代、市场时代和产业时代。
4-6

电影与文学的表意特征及相互关系

摘要:法国著名电影学家克里斯蒂安·麦茨将电影视为一种特殊的类语言,通过对电影及文学意义生成机制的分析揭示了二者表意模式的异同。影像的直观性赋予电影双重表达能力,语言系统的间接性和抽象性使文学成为一种"困难"的艺术。这种差异性也为电影和文学带来了相互转化的动力,艺术层面的终极旨归为二者的互动共生奠定了基础。影像时代的文学与图像在差异中相互借鉴,通过不断地调整与创新逐渐实现交融共谋,走向一种更为完善的表意模式。
10-13

湖北作家介入影视传播的文化心态探析

摘要:在影视艺术的冲击下,众多湖北作家不断调整自己的文化心态与话语风格,力图借影视媒介的力量实现自我表达的需求。身处"读图时代",传统作家纷纷接轨影视产业,在身份转换的基础上寻求更为广泛的文化认同;通过对城乡现实生活的近距离接触,搭建起文字与影像符号互通的文化土壤;在文学作品中大量加入本土话语,迎合读者的接受心理与接受习惯,在跨文化传播环境中凸显自我个性与价值。在影视传播的推动下,荆楚文化与湖北文学呈现出新的艺术风貌。
14-16

文艺传播中政治话语运作的一种集中形态

摘要:本文以"十七年"时期(1949—1966)的电影传播模式为讨论对象,既将其视为当时文艺传播活动的一种具体样式,也将具体影片视为传播文本。在考察了历史语境特点之后,通过传播学的相关研究框架从宏观的"格局"和微观的"模式"两个维度来考察"十七年"时期(1949—1966)的电影传播机制的具体运作方式,进而揭示了政治话语在电影领域的运作方式及特点。
17-20

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形象阶段性解读

摘要: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形象,自电影诞生以来,就已经出现。梳理好莱坞电影历史,按照华人形象正面或者负面的整体印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早期的黄祸论、红祸论盛行下的负面印象为主,到李小龙的横空出世、在功夫之王的努力下有所改善,再到多数出于经济因素考虑下的日渐多元、趋于正面。通过经典影片解读好莱坞电影中三个阶段的华人形象,直观反映西方电影人认知及表达华人形象的变迁,希望对中国电影发展有所启示。
21-23

好莱坞电影的美国文化解读及传播

摘要:历经数十年之久的好莱坞电影在美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它可以说是将美国文化的种子撒向世界的一个基地。从内容上来说,好莱坞影视作品的叙事通常将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与人性的闪光点汇聚在一起从而获得观众的认可,在剧情中含蓄地将美国文化贯穿其中。从形式上来说,好莱坞影视作品集娱乐性与高科技于一身,让观众从作品中自主地接受美国文化。从手法上来说,美国政府采用不同的营销方式大力推介好莱坞的文化理念,将美国文化传递到全球每一个角落。
24-26

英国电影中的传统文化解读

摘要:本文从文化反思的角度出发,针对英国电影中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英国电影多以历史和文学作为主题,且十分重视对传统遗产文化产业的集成与发扬。这些电影风格独特,主题鲜明,把传统的、守旧的但又令人向往和愉悦的英国文化全面地展示给观众。但从某种程度而言,其在思想上仍然存在一定的保守性,这极大地影响了英国电影业的发展。总之,在英国电影中蕴涵着非常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且极具英国民族和历史特点。
27-29

新世纪韩国影视美学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摘要:新世纪韩国影视剧作为韩国一项重要的文化产业对中国当下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在争夺受众群体与树立审美标准等方面尤为明显,因此对于韩剧文化的全面深入研究极为必要。本论文运用接受美学与群体心理学理论,以中国青年观众群体作为观察对象,从他们的审美特点、偶像崇拜与期待视野等方面,结合具体案例分析韩剧在中国被推崇的原因。以此寄希望于提升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建构起合理的中国式影视美学观。
30-32
电影文学杂志新锐视点

网络小说改编剧价值呈现与效果反思

摘要:2015年,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剧进入到高潮时代,作为文化艺术作品的网络小说和影视剧以艺术表现形态的方式呈现在市场上,必然要接受市场的考验和文化的认同才有生命力。分析认为:网络小说改编为影视剧是艺术作品形态"技术化"的再现过程,拓展了网络小说的生存空间,而在新的艺术消费趋势下,也只有通过改编的形式来表现两个艺术形态,才能更契合市场的竞争和跨界盈利。事实证明,优秀的改编可以促进艺术形式的活态传承,反思改编中的种种问题,才能创作出社会与经济效益共赢的好作品。
33-35

《匆匆那年》网络剧与电影的比较分析

摘要:小说、网络剧以及电影之间的相互改编是一种非常流行的现象,也是对不同文本的重新解读和再构的过程。由于不同导演对同一文本的解读不同,改编的过程中通常会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处理技法,从而创作出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匆匆那年》作为典型的"多元文本"代表之一,在短期内完成了小说、网络剧以及电影的多重文本转换,且均取得了相应的成功。本文针对网络剧和电影两种文本,从叙事结构、镜头语言、演员选择、商业元素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39-41

青春片的“同样”与“别样”

摘要:从2011年到2014年中国上演了很多有关青春的影片,比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同桌的你》以及2014年年底的《匆匆那年》等,青春片抓住了人们怀旧的心理,但就其本身来说却也良莠不齐,本文试图从青春的"同样"与"别样"角度对青春片所共有的特征及存在的缺陷进行论述,指出票房大胜背后的肤浅和缺乏深度,青春的主体皆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大学生、留学生,而边缘人的青春鲜有表现。
42-44

论冯小刚导演电影中的讽刺艺术

摘要:讽刺是文学创作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它常采用夸张或反讽等方式影射社会现实,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并给人以启迪。电影作为一种与文学相通的艺术样式,也可以使用讽刺的手法来反映生活,塑造人物形象。在我国的电影创作领域里,冯小刚导演的电影以善用讽刺艺术而独树一帜,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本文就主要从冯小刚导演电影的语言设计、故事情节安排和人物形象塑造三个角度入手,分析其影片的讽刺艺术。
45-47

网络环境下“恶搞”电影的著作权分析

摘要:本文讨论了网络环境下"恶搞"电影作品的特点及其著作权问题,并从法律性质、"恶搞"素材、演绎作品以及合理利用制度四个方面对"恶搞"电影作品是否侵犯他人著作权进行了概述。网络"恶搞"电影作品的产生有着深厚的时代和社会基础,因此它才能在网络中迅速而又广泛地流行。但从平衡网络"恶搞"作品创作人、社会公众和原电影著作权人三者利益的角度考虑,可在一定程度上将"恶搞"作品判定为不侵犯他人的著作权,鉴于此,本文将以相关电影作品为例进行针对性地分析。
48-50

韩国电影对“男尊女卑”道德传统的反思

摘要:"韩流"席卷亚洲,韩国电影一马当先,并成功为韩国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伴随着韩国电影唯美的画面、细腻的描述,以"男权思想"为中心的传统理念已然发生了变化,女性主义已悄悄地崛起,可以看到,在众多韩国电影中,越来越注重对女性权益、女性在家庭伦理及社会经济中地位的刻画与思考,并且在有意无意地强调着女性的独立生活和自主选择的权利,这一切都预示着韩国"男尊女卑"的道德传统悄然地发生了变化。
51-53

好莱坞电影中美国伦理文化意识的表达

摘要:好莱坞电影之所以受到全球各界影迷的追捧,最核心的原因就是人们被其人性化的特点所吸引。好莱坞作品非常善于在作品之中融入该国的伦理意识形态,由此其也成为好莱坞作品的精髓所在。鉴于此,本文将通过4种不同类型的影片,深入探讨好莱坞电影中美国伦理意识的表达。重点分析科幻片、儿童片、言情片及灾难片中蕴涵的美国伦理思想,以此剖析好莱坞是如何将本国的伦理思想贯穿到电影作品之中的。
54-56

电影营销中的“卖点”

摘要:中国电影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并脱颖而出,仅靠"内容为王显"然不切实际,更应加大对营销宣传的投入,为了使营销宣传的投入产生切实的传播效果,选取、制造有效的电影卖点是关键。电影的品牌效应、知名效应、题材、获奖情况、制作技术、地位意义,甚至围绕影片发生的新闻事件等都可以成为有力的营销"招眼点"。本文总结电影市场营销宣传的成功案例,分析其卖点的选取,以期对新环境下国产电影的营销提供一定借鉴。
57-59

《十月围城》中香港文化的尴尬境遇

摘要:在后殖民主义的背景下,殖民地在摆脱殖民统治后,其本民族文化的地位略显尴尬。香港文化作为一个鲜明的例子,在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思想的猛烈碰撞下,地位和处境十分尴尬。本文通过影片《十月围城》对辛亥革命背景下传统家庭的描写和再现,探究电影作为香港文化中最具影响力之一的表现形式,如何表达香港人的文化追求和责任使命,并体现出香港人在传统家族背景下的文化追求和历史宿命。
60-62

《唐伯虎点秋香》:文人的理想与现实之殇

摘要:《唐伯虎点秋香》作为周星驰最经典的影视作品之一,是后现代主义演绎方式的典型代表,是无厘头、荒诞、滑稽等表演手法得到充分运用的巅峰之作。该影片通过喧闹、嬉笑甚至荒诞的情节场面,对底层小人物的卑微命运进行了深刻剖析,反映出在等级制度高压下草根阶层生活的艰难与不幸。同时对理想爱情的美好与现实婚姻的冷漠进行了比较与反思,反映出文人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所遭遇的理想与现实之殇。
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