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杂志社
分享到:

电影文学杂志

《电影文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8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电影文学剧本、新人新作园地、剧作课时、焦点话题、影视论谈、世界影视巡礼等。
  •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国内刊号:22-1090/I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8
  • 创刊时间:1958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18
  • 综合影响因子:0.036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电影文学 2014年第2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影文学杂志学术论坛

试论电影创意产业中创意氛围营造的影响因素

摘要:电影创意产业中的创意氛围是指在发展电影创意产业中,能够激发创意人才的创意灵感和创意实现的环境与精神气息。它关联到电影创意产业创新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本文试图从相关概念和创意氛围的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展开讨论,解释电影创意产业与创意氛围的相互勾连。通过研究得出,电影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意创新的大环境,硬件设施(电影影视基地、产业园、企业和创意社区等)、软件设施(电影节、创意活动等)和创意人才是影响电影创意产业中创意氛围营造的主要因素。
4-5

国内影视空间叙事理论建构现状

摘要:影视艺术作为叙事性作品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集多种元素于一体的声画艺术,是由演员扮演角色通过摄影机和幻灯放映术或信号传输呈现给观众的综合艺术。它主要是通过空间,即作为共时性的场景、画面等的呈现进行叙事。随着“空间转向”之后,影视在叙事上的这种独特性已经开始引起学界的关注。具体电影领域的话,作为再现生活的叙事艺术,需要根据自身的基本属性以及叙事方式来建构影视的空间叙事理论。
6-7

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电影的身份之思

摘要:以反对、颠覆和超越传统为特点的后现代主义的一大特征就是对身份概念的不断地颠覆和再造。后现代主义思潮出现的时间比电影的出现晚了约近百年,但电影本身从产生之始便在其自身身份上烙有后现代主义特征。同时,作为其他媒体和观众眼中的他者的电影,还有其作为载体的身份也在当下的后现代主义背景下令人思考。随着电影的发展,电影的发展必将随后现论的进步而拥有更加广阔的天地,凭借着后现代的技术,未来的后现代电影必将奉献出更多的精品。
8-9

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奇观化电影

摘要: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奇观化电影作为当代视觉文化的一部分,与社会转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奇观化电影与传统以叙事为主导的电影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充分利用视觉特性,吸引观众注意,可以分为身体奇观、动作奇观、场面奇观和速度奇观。作为舶来品,视觉文化的阐释需要有本土化的过程,奇观电影作为视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产生于中国的社会转型时期而与西方传统奇观电影有所区别,在身体表现、内涵表达以及文化输出上均有其不同的特点。
10-11

论重复观影效果与作品内容形式的关系

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影视作品的播映渠道增多,除了电影院、传统电视,还有网络视频、数字电视、楼宇电视、手机视频等各种传播渠道。因此,影视剧在电影院或电视上的首轮播映固然重要,但影视剧在新媒体载体上的多轮播映成功与否更是衡量一部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影视作品多轮播映成功与否靠的是在各大视频网站、数字电视、手机视频等上面的点击率,而点击率靠的是作品的重复观赏效果,即作品的重复观赏性是否强。而影视作品的重复观赏性跟作品的内容形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包括内容、题材、文学性、歌舞元素、喜剧元素等方面。
12-14

电影批评空间的拓展与媒体化生存

摘要:21世纪以来,在影评领域的发展上,学院派占据着很大的影响力,同时也深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媒体环境在今天,越发多元化,这就为学院派的批评理论开辟了广阔疆土。本文选择以沪上影评栏目《光影随行》为切入点进行实证分析,探讨电影评论领域的生存状态、角色转型,然后根据掌握的信息,预设展业影评在未来走进公共文化空间,对公共文化的认同度扩大化,基于电影观众的反应给出更深入的文本分析。
15-16

谈电影蒙太奇叙事中的结构主义

摘要:蒙太奇是由法语Montage音译而来,原本是建筑学的术语,但用在电影中,是一种剪辑手法。蒙太奇在电影中的功能不可小觑,主要有叙事和表意两大功能。叙事蒙太奇是由美国大师格里菲斯等首次提出,是电影中常见的一种叙事手段。蒙太奇叙事中的结构主义更是将蒙太奇这一剪辑手法做到了极致,结构主义的提出使得影片整体更具有逻辑性、完整性。蒙太奇已不单单是一种电影技巧,它还包含着电影创作者对现实生活、对叙事内容的思考和解释。
17-18
电影文学杂志博士论坛

试析日本“忠臣藏”题材电影的文化蕴涵

摘要:“忠臣藏“题材是日本武士电影中的经典题材,它之所以对日本民众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其关键因素就在于它承载和拓展了日本武士道文化的丰富蕴涵,极大满足了日本民众心灵深处对传统武士道精神的缅怀和想象。具体而言,其对传统武士道精神的阐释主要体现为三个层面:对武士道特殊行为的开释和美化;对武士道核心德目的阐发和升华;对武士道其他德目的涉及和表现。正是它们,构成了忠臣藏题材影片的巨大文化魅力。
19-20

《无人区》中的艺术探寻

摘要:《无人区》在整体叙事和镜头语言中完成了两个维度的“无人区”展示,构成了一种明显的象征。表层的是对地理上无人区的直接表现,深层次引人思考的是对人的内心存在“无人区”的展示。通过电影中的人物,我们完全可以认为,人内心的那块“无人区”是多么恐怖,因为人内心的“无人区”是指在人的内心中存有的那块迷失人性的区域。值得欣慰的是影片通过主人公最后的人性复归,表明人可以坚守自己的良知和人性,不致迷失。
27-28
电影文学杂志新锐视点

从马斯洛理论看旧时妇女的心理需求缺失

摘要: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善于营造电影的视觉效果,并将“观众(包括西方的观众)喜欢看什么”以及“自己擅长于什么”这两点发挥到极致。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即是成功代表作之一。该片借助具有象征意味的实物场景、道具、色彩等,刻意营造半写实半虚构的民族化本土意象,诠释女主角颂莲及其他几位女性在特定的封闭环境中心理需求严重缺失的社会文化特征。
33-34

日本电影《春之雪》中的蝴蝶意象

摘要:电影《春之雪》,改编自三岛由纪夫的小说《丰饶之海》的第一卷《春之雪》,由日本新生代导演行定勋拍摄,描述的是明治末至大正时期的侯爵家之子松枝清显与伯爵家千金绫仓聪子之间的禁忌之恋。故事情节通过“蝴蝶”这一主线贯穿始末,使之成为解读电影《春之雪》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密码。电影中的蝴蝶意象呈现了多个层次的含义:死亡、灵魂、梦境、转世重生等,突出地表达了导演个人对三岛由纪夫文学作品的审美取向及对生死轮回文化内涵的理解与诠释。
37-38

电影《白鹿原》与国家形象塑造问题

摘要:电影《白鹿原》公映以来,观众对其评价褒贬不一,其在国家形象塑造上既有得也有失,成功之处在于对乡土中国形象的塑造,不足之处是对文化中国形象塑造的缺失。电影作为一种现代综合艺术形式,在国家形象构建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中国电影在对国家形象进行构建的时候,应当坚持“自我塑造”的立场,减少影片中的情色描写,适当放大融入中国的优秀文化元素,进而能够更好地将中国深厚而博大的文化精神展现给全世界,在世人面前展现历史悠久、文明和谐的中国形象。
43-44

浅评电影《全民目击》中的父爱与救赎

摘要:电影《全民目击》作为新晋导演非行的第二部个人编导作品,不但云集了内地众多大牌明星的加盟,更在市场上获得一致好评,不仅荣获多个奖项,更在网络上被称为“2013年度最有诚意的国产电影”“目前为止最靠谱的国产推理悬疑类影片”。归根结底,影片最终的成功与其扎实的剧本创作、丰满的人物形象、演员令人信服的演技、恰到好处的煽情手法以及电影所传达的主题——“父爱”有着不容忽视的关系。下面,笔者将主要从影片的叙事结构、人物关系与思想深度三个方向浅析这部电影。
45-46

中国平民电影的春天

摘要:在20世纪90年代,一些在国内“名不见经传”的导演在国际电影节上屡获佳绩,他们的思想和创作理念“突如一夜春风来”引起了国内的重视。一个陌生的电影类别也应运而生——平民电影。但是关于平民电影始终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什么是平民电影?是只要采用原生态演员进行本色出演的影片吗?还是百姓自己创作由专业演员来再现的影片?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提高,微博和微电影的出现,使得平民电影应该如何定义成了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47-48
电影文学杂志导演评述

论第六代导演电影的先锋特征

摘要: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第六代电影导演,成长在一个历史变革的时期,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中西文化的交融碰撞,集中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先锋特征,具体表现为具有破碎性的后现代特征、以边缘人物为主描写对象和以“个人化”为主轴的表达方式等鲜明特征,这些特征虽然并不是第六代电影所独有,但是它们对中国电影的创作与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对未来中国电影的多元及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也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49-50

解读张艺谋电影作品的民族文化观

摘要:张艺谋电影作品中的民族文化观,对于民族文化方面的涉及面较广,从民族精神、民族意志、民族特色到民族传统古典的展示都可以从其电影中看到。张艺谋电影作品,更多关注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生活,贴近人们的生活,同时又蕴涵着浓郁的民族文化观。本文对张艺谋电影作品中的民族文化观进行详细解读,包括对民族人性文化的注重、对民族文化氛围的彰显以及叙事方式上的民族特色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53-54

彭浩翔电影美学研究

摘要:彭浩翔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香港新生代导演,他的电影作品多以男女情爱为表现主题,选用夸张的手法,展现出其个人化的美学效果。他曾经对媒体说过,不希望自己被任何人贴上标签,但是彭浩翔的影迷及电影研究者却依旧乐此不疲地为其贴上一张张标签——鬼才导演、未来电影的希望、新一代开山怪等。而这些标签或诚恳、或夸张,抑或是不争的事实及美好的愿景,但是多多少少都能够展现出彭浩翔及其作品中显现的某些美学特质。
55-56

论陈英雄电影的东方艺术

摘要:陈英雄把恬淡冷静的东方文化理念同西方电影艺术,通过独特的思维方式相结合。他的代表作中,既带有故乡情结也带有欧洲式的东方情节中对越南文化的捕猎。他讲求诗意的描述,运用电影语言,打动观众心灵,如诗一般。即使是面对饱含着苦难、泪水和绝望的土地,陈英雄依然葆有诗意。本文从陈英雄的电影文本出发,通过对陈英雄的文化背景的探究分析其电影文本和文化内涵,从而在更高更广的领域里加深了对陈英雄导演风格的理解。
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