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杂志社
分享到:

电影文学杂志

《电影文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8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电影文学剧本、新人新作园地、剧作课时、焦点话题、影视论谈、世界影视巡礼等。
  •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国内刊号:22-1090/I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8
  • 创刊时间:1958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18
  • 综合影响因子:0.036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电影文学 2014年第1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影文学杂志学术论坛

微电影产业化的路径分析

摘要:微电影的研究已经从创作层面走到了资本和政策层面,探索其产业化路径有益干微电影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微电影产业的身份定位、政策管理、内容创新、产业链等层面,提出了艺术性转型、精品战略、品牌理念诠释、全产业链、媒体整合与开发、受众培育等产业化策略。从产业成长史来看,这就需要微电影积极建构属己的电影美学,建立清晰的产品层次,形成顺畅的生产机制和非依赖性的盈利模式,引领社会新型的文化消费观。
4-6
电影文学杂志新锐视点

谍战片成就的“英雄梦”情结

摘要:“英雄”在每个时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身份阐释,对英雄的崇拜是一个时代人们为侠义精神领域最高价值的体现,永远在神龛之上被人们所膜拜。然而有一种英雄,他们却是隐形的。新时期的谍战剧让英雄情结的血液再一次沸腾,谍战剧如今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再一次让这种无名的英雄们大放异彩。在为他们的故事感到无上敬意的同时,也许在想着角色的互换,想着自己就是那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因为在你的心灵深处一直有个“英雄梦”存在着。
17-18

通过电影析韩国女性作为享乐主体的外遇

摘要:韩国经历1997年的亚洲风暴以后,随着经济的萎缩,失业者的大量增加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也最直接地影响了家庭的经济结构。作为家长的男性的失业不仅使家庭经济受到了冲击,而且动摇了男性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相反,相当一部分女性却趁此偶然地进入社会经济领域,同时承担了家庭经济的重担。家庭里的主导角色变换以后,女性各方面的自由度也大大拓宽,特别是在性自由上拥有了更多的自律性和享受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本文通过浅析电影《幸福到死》中对女性外遇的勾勒来探讨女性作为享乐主体的危险性和可能性。
19-20

《白雪公圭之魔镜魔镜》之后现代白雪公圭

摘要:《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是塔西姆·辛对经典故事《白雪公主》的戏仿,以后现代意识对这则童话进行了重写。在影片中,母女矛盾的焦点悄然由“伊底帕斯情结”变成了对权力的争夺;白雪公主也变成了一位颇具当代美国女性特点的后现代女性;而原著中的英雄却都表现出了其卑琐性与不可表现性;电影还暗示国王是主导一切苦难的“幕后黑手”。但塔西姆·辛只是解构了人物,重构了故事,并没能彻底改变对女性的态度。
23-24

《白雪公主与猎人》中的权力美学评析

摘要:“权力”是当代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在研究疯癫、监狱、文化、现代化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核心问题。福柯认为,权力永远是关系中的权力,只有在和另外的力发生关系时才存在。《白雪公主与猎人》(Snow White and the Huntsman)是美国环球影业于2012年6月推出的一部新片,该片对格林童话经典《白雪公主》进行解构与重构,新片中增加的权力美学元素使这部电影超越了普通童话电影的审美旨趣,影片中的权力意识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25-26

技术文明时代下中西方文化的另一种解读

摘要:电影《禁闭岛》表面上讲述了一个有些神秘兮兮的谋杀故事,但更为重要的是导演马丁·斯科塞斯以其对美国二战后历史的认知、对人类生存的体验,充分调动独到的电影语言、手法和技巧,为电影注入寓言式的灵魂,这与在中国电影中的“谋杀”主题有着不同的解读方式。同时,作为技术文明时代的电影艺术,它已不同于经典的寓言,尤其在大众消费环境里,常沦为单薄的消费符号,引起一时的情绪波动而消解寓言的否定功能。
29-30

《阮玲玉》与囚笼里的“金丝雀”

摘要:《阮玲玉》截取中国早期电影时期才华横溢、光华四射的著名影星阮玲玉生命中的横截面,为平凡中的传奇涂抹了浓厚的色彩。不管是作为演员的阮玲玉还是作为女性(情人、女儿、妈妈)的她都引领观众视听,让人们关注。大家在仰望明星的同时又为她人生的悲剧寄予同情和遗憾。因为,是三个男人设置的爱情与婚姻的“囚笼”,让“金丝鸟”折断了翅膀,悲惨死去,出现过“世界上最伟大的哀礼”的评论。影星陨落与遗憾让人们深深地思考着电影与影星的人生价值观。
31-32
电影文学杂志动漫研究

动画电影发展的基石

摘要: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在世界上已经是大势所趋。东西文化的进一步融合,也已经是当今世界向前发展的永恒主题。我国社会的完美转型及西方思想、文化观念的广泛传播,使得中国原有的精英文化及主流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挑战,作为动画电影产业发展的基石——民族文化又将会受到怎样的挑战,我国动画将会以怎样的姿态向前发展,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我国动画电影的认识与了解。
33-34

中西文化跨越在美国动漫电影中的分析

摘要:当前,美国动漫电影产业的发展势头蓬蓬勃勃、十分迅猛。在其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发现美国对动漫电影产业采取了一系列的发展策略,顺利地跨越了地区文化差异的障碍,将美国的动漫电影推广到全世界,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主要对美国动漫电影跨文化策略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题材的跨越、价值观的融合、全球的大众传播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其发展轨迹和探究它的发展规律,以期为中国动漫产业的志士仁人提供一些可行的参考和积极的启示。
35-36

论《疯狂原始人》中蕴涵的自然主义美学

摘要:《疯狂原始人》讲述了穴居原始人瓜哥一家与小伊偶遇的文明人“盖”一起在天崩地裂的灾难中集体逃亡的故事。在美学方面,体现了其符合大众审美情趣,给人以视觉的愉快,体现了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的美学特质,人们在欣赏影片的同时,不仅感受到了这种客观化的快感,而且心灵也得到了升华。本文从人的本性及入的审美经验为出发点,利用心理学的原理解释了人对“美”的快感的产生的深层次的原因。文章结合自然主义美学的特征,深层次挖掘影片如何对美的快感阐释。
37-38

从《千与千寻》中感受宫崎骏的宫式传奇

摘要:宫崎骏的奇妙魔幻动画世界,是一个充满多样生物的同在世界。在这个奇幻动画世界中人作为与各种生命相同的生物,奇幻的超自然神明精灵以及关于这些精灵的远古传说,在其构造的魔幻奇妙世界中都是共同存在着的,各种生灵相互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其缔造的这种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和而不同”极为相近。生活的小感悟,通过宫崎骏的诠释让人们从中有所感悟有所领会。本文从宫崎骏经典的《千与千寻》出发,尝试着带领读者深入感受神奇的宫式传奇。
39-40

动画电影《桃花源记》的艺术特征分析

摘要:在中国电影发展历史上,水墨是一个十分关键的词汇。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凭借《小蝌蚪找妈妈》《牧童短笛》《山水情》等作品,中国动画电影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被誉为是一种全新艺术风格的开创者。发展中,中国电影人独辟蹊径,将动画和中国传统的水墨画相结合,一度让中国的动画电影发展到了最高峰。2006年创作的《桃花源记》,被誉为是中国水墨动画电影的回归。本文从电影和美术角度,对影片的诸多要素进行了分析,旨在对新时期下中国水墨动画电影的发展有更为本质的认识。
45-46
电影文学杂志风格与特色

电影与小说的互动

摘要:长篇小说《尤利西斯》是乔伊斯花费了8年的时间才完成创作的,是一部经典的意识流小说。2003年来自于爱尔兰的导演沃什把这部文学巨著搬上银幕,他一人身兼多职,致力于把本民族的文学传播到世界各国,同时也体现了电影创作者对乔伊斯的敬仰之情。本文通过分析小说《尤利西斯》及其改编电影,并以2003年沃什执导的电影《布卢姆》为例,深入探析在电影改编过程中对小说情节的凝练、人物结构的删减以及声画效果,从而实现了电影和小说文本的互动和再创造。
47-48

从小说《神木》到影片《盲井》的嬗变

摘要:小说改编成电影,是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发展和美好情节的再现,通过对小说的改编,可以为电影创造一个好的剧本,能够给电影的拍摄和电影语言的发展带来很多帮助。在现当代影视编剧稀缺和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思想以及社会心态发生重大变化的状况下,本文以刘庆邦的小说《神木》与影片《盲井》相对比,从小说改编成电影的手法及特点等方面来分析研究电影改编的特别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49-50

从文学到电影:《战马》的叙事与主题

摘要:文学作品是电影改编叙述生命的源泉。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电影在表达过程中通过迥异的叙述和阐释轨迹,延续文学作品的母体生命,同时借着“影像”再现或重构文学文本中的叙述因子。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了电影《战马》(War Horse,2011),该片改编自英国同名儿童小说,作者是英国著名儿童文学家迈克尔·莫伯格。本文通过对电影《战马》及其同名小说的文本分析,从叙事背景、叙事方式以及叙事主题三方面对该电影的改编作以简要阐述。
51-52

论电影《赎罪》对小说的传承与超越

摘要:改编电影《赎罪》是一部恢弘的史诗,把主人公在自我赎罪历程中面临的精神折磨和心灵愧疚,通过影像化的音画表达叩击观众的灵魂世界。自电影诞生后,就不断地对文本进行影像化的改编,电影艺术通过直观的音画表达把观众带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视听世界,通过影像语言来叙事,彰显出电影艺术对文学作品的超越。本文以小说《赎罪》为例,分析同名改编电影《赎罪》在叙事结构和视角上对文本进行了传承,并在画面和听觉艺术上实现了超越,展现了主人公长达一生的赎罪历程。
53-54

文化冲击理论下的电影《刮痧》

摘要:“文化冲击/震撼”(culture shock)是电影《刮痧》所留给观众的深刻印象。根据文化冲击的理论,一个个体需要经历文化冲击的四个阶段。就积极意义而言,文化冲击不仅能使个体更好地融入异质文化,更能使个体认识自我,正确确立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就消极意义而言,不完整的文化冲击经历可能使个体长期处在消极被动的处境。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个体都在世界上经历一场场的文化冲击,文化冲击具有普遍存在性。成功地经过每个阶段对个体的生存、他人和社会的利益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57-58

《壁花少年》中浪漫主义语境的青春救赎

摘要:由艾玛·沃森、罗根·勒曼等人主演的《壁花少年》是根据原著作者史蒂夫·奇波斯基改写剧本并执导的一部聚焦青春期成长的影片。影片《壁花少年》通过运用浪漫主义的叙事技巧,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述,对少年查理的成长过程做出了细腻的描绘,并以此来反映普遍存在于青少年成长阶段中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影片《壁花少年》中浪漫主义手法和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进行分析,展示影片中所蕴涵的现实意义,即关注青少年成长历程,尊重个体发展等。
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