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杂志社
分享到:

电影文学杂志

《电影文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8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电影文学剧本、新人新作园地、剧作课时、焦点话题、影视论谈、世界影视巡礼等。
  •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国内刊号:22-1090/I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8
  • 创刊时间:1958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18
  • 综合影响因子:0.036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电影文学 2013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影文学杂志学术论坛

殊途同归:中美伦理片文化差异

摘要:中国伦理片是在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直接受到西方电影叙事方法的影响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民族文化特征的电影样式,历经时代变迁、流派纷呈和电影创作者的新老交替,呈现出迥异于好莱坞的美学姿态,更因其以大众性和教化性为社会功能目标,形成了通俗易懂、贴近民众和教导社会的伦理情节剧电影美学。中国伦理电影在内容与文化寓意上具有迥异于好莱坞的旨趣与范式,这种文化语境导致的变异适应了中国观众的欣赏口味并折射出东方化的审美情趣。
4-5

家族剧中文化意识的价值与体现

摘要:家族剧的社会影响力与价值导向功能值得重视,具有文化意识的作品有助于增强文化认同,并能够体现出鲜明独特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家族剧创作中文化意识的缺失有损于作品所反映的历史文化的丰富性与深刻性,也无益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家族剧创作中应当考虑当代社会的时代精神和价值观念,有助于人们批判性地审视、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秉持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双重价值取向,才能使家族剧在价值观念导向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6-7

奥斯卡金像奖与影视作品的文学性简论

摘要: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虽然文学与电影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综合艺术,但在对人的精神境界进行升华的层面上却是殊途同归,而且二者的相互接触或者说融合也日益亲密起来。当前的奥斯卡金像奖获奖作品直接改编自文学作品或者体现出极强的文学意味的事实表明:文学与影视密不可分。文学作品对电影的影响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奥斯卡获奖影片的重要一部分,奥斯卡金像奖的文学性明显增强。本文从直接改编自文学作品和文学意味两个方面分析奥斯卡金像奖获奖作品的文学性。
8-9

中美穿越剧比较及国内相关影视剧发展方向探析

摘要:穿越的魅力在于异时空的交错产生了极强的戏剧感。中美两国的影视作品中都有很多穿越题材,不少作品受到了观众的追捧和热议。中美两国的穿越剧虽有其相似之处,但因两国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了较大的差异。本文通过穿越时空、穿越主题、穿越方式以及穿越角色四部分的对比,分析中美穿越剧的差别所在及国内相关题材影视剧存在的问题,探析中国影视剧的创新和影视文化健康发展的新思路。
10-11

剧情片、纪录片创作叙事视点差异性分析

摘要:影视艺术创作的实质是讲故事,而其中的叙事策略及叙事方式直接影响着叙事的效果,可以说,如何更好地叙事已成为剧情片和纪录片的共同面对的话题。叙事视点作为游离于创作者、剧中人物和观众之间的叙事产品,在叙事艺术表达中具有特别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剧情片和纪录片叙事视点的差异性分析,探讨影视创作中叙事视点策略和方法的应用法则,试图寻找建立影像叙事视点的特征规律。
12-14

好莱坞电影中的文化透视

摘要:电影不仅仅是一门视觉传达艺术,更是一种有效的文化传播途径。电影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电影蕴涵丰富的文化信息。作为世界电影的弄潮儿,好莱坞每年都有优秀的电影面世,创造着一个个电影神话。好莱坞电影在获取高票房的同时,也把美国的文化价值观输到世界各地,有的甚至深入人心。本文将探讨好莱坞电影中的文化价值观,结合相关影片主要围绕其中的基督教文化和“美国梦”元素进行展开讨论。
15-16

影视艺术审美心理机制描述

摘要: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系统,在欣赏过程中,欣赏者的审美心理机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审美心理要素主要包括审美感知、注意、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它在影视艺术欣赏的过程中,彼此间有着微妙而又复杂的互动过程,不是各种心理要素简单机械地相加,而是诸要素之间复杂融合的结果,它们彼此诱发、互相渗透,共同形成一种动态的审美心理机制,在影视艺术欣赏的过程中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
17-18
电影文学杂志博士论坛

河南动漫产业现状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河南动漫产业的现状分析、优势分析、问题分析、策略分析四方面,试图在展现本土动漫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的同时,发现阻碍目前河南动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并依托于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及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的确立等新的经济和文化形势,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目的是提供给相关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一定的参考,共同完善河南动漫的产业环境,寻找增强河南动漫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案。
19-22

论韩剧作为一个品牌的整体特征

摘要:韩剧作为整体研究对象来看,它的品牌特征比较鲜明和稳定,概括而言即故事内容高度模式化;艺术审美特质的同质化;价值观的单一和表面化。这种品牌特征,从商品流通和消费层面而言,可以保证比较稳定的艺术品质,但从艺术层面而言,品牌素材的不断重复是一种缺乏生命力和艺术价值的行为,会消解品牌的活力和个性魅力。研究韩剧品牌在中国的影响力进程,对提升国内电视剧艺术创作品质有借鉴意义。
23-24

纽约和罗杰·科曼:新好莱坞运动的史前史

摘要:新好莱坞运动是美国电影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并非好莱坞体制自身发展的结果,而是多种时代及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这些因素不仅包括众所周知的欧洲电影新浪潮、世界性的青年反文化运动以及美国婴儿潮一代电影导演的崛起,同时还包括鲜为国内研究者所关注的纽约实验电影和早期的美国独立电影导演们。本文即从历史发展角度切入,深入探讨纽约以及独立电影人罗杰·科曼为新好莱坞运动的诞生所谱写的前奏及序曲。
25-26

视频游戏的视觉机制

摘要:视频游戏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交互系统,但实现交互的前提,是以视听媒介为基础的界面。于是,游戏与电影在媒介表现上有着天然的关联。但是,游戏视像视觉机制的生产、组织和传播,与电影有着本质的不同。游戏是一种“观行合一”的“视像之流”,玩家在“看”的同时必须亲身参与游戏过程(玩);游戏视像在生产的同时即被传播和消费,并且难以形成独立的完整的文本。这意味着,相比电影等传统视听媒介,游戏视像具有自己的特点。
27-28

《返老还童》所蕴涵之命运底色上的美好

摘要:本文以影片《返老还童》中一句台词为思考线索,透过对影片所讲述故事的分析,得出如下看法:导演通过这部影片所表达的并非单纯是“现实”的“黑暗”,而是在揭露“现实”之“黑暗”的临界处向我们展示命运底色上的美好,这启示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待人生,不是慨叹命运的无常,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对于那些美好的追求中,塑造命运而非听凭命运的拉扯。此看法可以从影片形式分析方面得到确证。
29-31

《阿凡达》的符号学解读

摘要:导演詹姆斯·卡梅隆14年磨一剑的年度巨制电影《阿凡达》勾勒了一幅史诗般的宏伟图画,其划时代的意义不仅在于其3D技术的娴熟运用,更在于为我们描绘出了超出人类想象极限的未来图景,电影再次拓宽了人类想象力的边界。本文试图从符号学研究视角来解读这部鸿篇巨制。
32-33

踏上新征程:简析澳大利亚电影《崭新的日子》

摘要:澳大利亚电影《崭新的日子》(Bran Nue Dae,2009)根据土著剧作家吉米·迟(Jimmy Chi)1990年创作的舞台剧改编而成。故事围绕16岁的土著男孩威利展开,讲述了他逃离白人寄宿学校,历经艰辛回到家乡的情形。影片轻松幽默,富有喜剧效果,但高度关注澳大利亚白人与土著的种族关系。影片展示了失地土著的窘境与苦难,批判了白人对土著的迫害与虐待,重塑了土著的民族身份认同感和民族文化自豪感。
34-35

电影《夜奔》的“戏中戏”分析

摘要:“戏中戏”是电影和戏剧创作中常用的创作手法。从理论上看,这一手法来源于西方后现代文本的互文理论。本文以经典影片《夜奔》为分析对象,从人物关系、情节设置及审美的角度对影片中的“戏中戏”进行深入分析,旨在理解这一创作手法在电影创作中的功用,并加深对影片独特风格的理解。
36-37

解析电视剧《幸福来敲门》的成功原因

摘要:电视剧《幸福来敲门》是央视一套继电视剧《老大的幸福》之后播出的又一部以“幸福”命名的电视剧,该剧播出后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电视剧源于社会生活,必然反映社会现实,也必然受到社会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当下幸福剧的热播就与当前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也与电视剧本身及受众密切相关。本文从传播语境、传播内容、受众三个角度,探讨该剧获得成功的多重原因。
38-39
电影文学杂志新锐视点

美国严肃科幻电影中的“人”“异”较量

摘要:以“星外入侵”为题材的美国严肃科幻电影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道路。该类电影既具有“硬科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又具有“软科幻”的文学性。比较有代表性的五部作品有《独立日》《世界大战》《天际浩劫》《洛杉矶之战》和《超级战舰》。它们的创作套路殊途同归却又各具原创性。这些电影作品展现给观众的不仅仅是娱乐和刺激,更重要的是它们激发了人类无穷无尽的创造性,启迪了电影观众对“人性”的思考。
40-41

微电影“热”带来的思考

摘要:随着人们工作与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一切可以利用的碎片化时间被不断开发,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微”时代。大众传媒盛行,微电影迅速发展。微电影是具有电影和商业目的双重基因的视频短片,本文从社会背景、新媒体平台的普及应用和“微”时代人们的需求分析了微电影“热”的必然性。指出微电影发展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制定精良的行规确保微电影的品质,以使该行业健康成长,并对微电影的“广告效应”提出了质疑,最后提出愈演愈烈的碎片化娱乐对受众的负面影响。
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