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杂志社
分享到:

电影文学杂志

《电影文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8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电影文学剧本、新人新作园地、剧作课时、焦点话题、影视论谈、世界影视巡礼等。
  •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国内刊号:22-1090/I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8
  • 创刊时间:1958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18
  • 综合影响因子:0.036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电影文学 2012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影文学杂志学术论坛

论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虚实相生艺术表现方法的运用

摘要:虚实相生的艺术表现方法在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运用广泛,表现在电影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上、情节安排里、置景构图中,都注重以虚衬实,虚实相生。影片将历史之实与艺术之虚有机地结合起来,既重再现,也重表现,以使电影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故事情节主次分明,置景构图韵致无穷。虚实相生艺术方法在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的运用,既创新性地在光影世界中传承了中华传统美学文化,也丰富了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艺术表现方法,提高了电影的艺术品质。
4-5

中国新魔幻电影的多角度探析

摘要:在票房时代背景下,中国电影迎来了华语新魔幻电影高速发展的崭新阶段。华语新魔幻电影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与精神,创新了发轫于好莱坞魔幻电影的模式,增添了更富有中国元素和审美观特点的表现形式与表达内容。本文从电影本体意义的美学理论出发,结合当下最新的华语新魔幻电影《白蛇传说》《画壁》等,多维度、多层次地对华语新魔幻电影进行深入探析,以期搜寻到华语新魔幻电影兴起与繁荣发展的钥匙。
8-9

浅谈中国小成本电影中的喜剧精神

摘要:喜剧电影是电影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的类型。近年来,小成本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中脱颖而出,取得了多方面的好评,这其中,喜剧性因素和喜剧精神就是小成本电影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小成本电影和喜剧精神的内涵谈起,对中国小成本电影中的喜剧精神进行了探析。
10-11

感官多元体验在电影作品中的应用探究

摘要:21世纪是"体现身体感官特点的设计时代"。在感官体验时代的背景下,电影也受其影响,电影创作艺术家们在创作时应加入多元的感官体验以符合观众的心理需求,创造临境感,使观众与作品进行直接的对话,给电影与消费者的每一个接触点提供支撑,深化对作品的理解。本文的感官体验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方面是真实的、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另一方面是通过视觉与听觉而引发其他几种感觉的通感体验。
12-13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电影命名艺术探析

摘要:片名被喻为一部电影"浓缩的灵魂",它不仅能直观生动地传达影片的主题信息,还能激活观众的想象空间,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电影命名不仅是一门语言艺术,也是一门认知艺术。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即范畴与原型理论、隐喻与转喻的认知机制、省力与求好的认知原则等,对中国电影命名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从中领略中国电影命名艺术的魅力。
14-15

好莱坞电影中关于中国形象的“彩蛋”研究

摘要:好莱坞电影在全球范围内都广受影迷的欢迎。观影时我们一般只关注情节和人物,而很少关注一些微小的细节。有些细节是导演刻意安排,暗藏玄机,影迷称其为"彩蛋"。所谓窥一斑见全貌,有时候这些细节也像一面镜子,反映影片制作人的立场和态度。笔者以"彩蛋"为切入口,分析好莱坞电影中关于"中国形象"的一些背景化的细节,研究西方人如何想象东方形象、中国形象。这对于我们理解好莱坞电影、影片制作人及其背后的西方人如何想象"他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16-18

透过日本灾难电影看日本人的忧患意识

摘要: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日本的灾难电影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我们在欣赏电影的同时,更多的是引发了对日本人忧患意识的思考。日本人的忧患意识源于18世纪初,从荷兰传教士口中得知了世界形势之后,便激发了日本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鸦片战争后中国虽然也出现了魏源这样的早期进步学者,号召学习西方的科技海防等,但是这些思想不但没有引起国人的重视反而帮助日本国人完成了其忧患意识以及意识形态的形成。直到今天,日本人的忧患意识也从未淡化,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学习的。
19-20
电影文学杂志博士论坛

从“双熊”博弈的视角反思中国动画电影

摘要:美国动画片《功夫熊猫》系列树立了一个创意文化产业的经典象征,其符号、技术、风格的鲜明特色,堪称"增益全球化"与"全球本土化"的成功范例;而《熊猫总动员》的尝试虽然难尽如人意,但毕竟是迈向国际高端运营的重要步伐,并且在多方面有着自己的独特追求。两者的博弈过程证明:我们必须进入"跨文化"商业传播的层面,以自信而智性的动画语体,向全球观众传播"艺术中国"的新形象。
21-23

《红楼梦》电视剧改编的互文性研究

摘要:本文从小说文本与影视文本的互文性、同一类型或题材的影视文本之间的互文性、影视文本与社会、文化这种"大文本"之间的互文性三个方面探讨了《红楼梦》电视剧改编。一切与原著有关的文本乃至不可溯源的文化都成为改编的对象,这无疑显示出了改编活动多元文化、多元话语相互交织的事实,为改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将改编从原来的单单考虑原著与影视作品"似与不似"的问题中解放出来。
24-25

解读《老男孩》中转型一代的身份焦虑

摘要:网络短片《老男孩》传达了转型一代既无法得到前现代认可,也难以融入后现代生存的身份焦虑。为确认自我,影片通过密集地陈列成长图景有效地凝聚了群体内部的共同感,并试图借助"梦想"的普适价值来向群体外部彰显转型一代的意义,但却最终悬置了救赎危机的可能性。影片虽存在种种不足,但它展现并思考了长期以来为中国电影所忽视的转型一代的身份问题,透露出转型一代话语权崛起的信息。
26-28

美国电影Mulan的个人主义文化透视

摘要:电影能够直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迪斯尼影片Mulan在借用中国故事元素基础上,进行了美国式的调整和建构。影片一方面增加相亲情节,改换从军动机,展现木兰不断发现自我的心路历程,同时又详述了木兰成长、训练、成功征战的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奋斗过程,进而彰显了作为美国核心价值观的个人主义忠于自我的精神内核,传达了个人主义重视个人奋斗、强调个人力量的文化内涵。
29-30
电影文学杂志新锐视点

《奥林匹亚》作为国家形象公关的宣传技巧

摘要:电影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早在诞生之初,电影便已不自觉地成为许多政府的"公共关系人"。一战期间,电影更是被大规模使用的战争宣传武器。随着视听一代的成长,电影在传播与沟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如何应用视听手段进行有效的宣传、沟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本文选择《奥林匹亚》为文本,采用内容分析法,从切入点的选择、叙事层次的结构、视听元素的组合三个方面对文本进行解读,以期进一步了解电影如何通过视听技巧来达到传播目的。
31-33

探究体育电影中的武术文化内涵

摘要:电影越来越成为现代人文化消费和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电影作为现代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类型,丰富了电影的内容。在很多体育电影中,都会涉及武术,武术在很多体育电影中都有非常丰富的展现。体育电影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而体育电影中的武术同样也具魅力。武术通过电影的充分展现,让体育电影有了不一样的风采。武术文化具有非常深邃的内涵。体育电影中的武术文化具有自身的特点。本文将通过对体育电影的分析,一起探究电影里不一样的武术文化内涵。
34-35

浅析冈萨雷斯电影人物的隔阂与聚合

摘要:信息化的世界看似独立甚至矛盾却又因果相连,"地球村"并未完全消除人类的隔阂。本文通过研究冈萨雷斯"隔阂三部曲"的多段式交叉性的叙事结构,运用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以及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的六度分离理论,揭示出了人性丑陋和美好的双面性,分析电影人物内在心理。同时思考在多元化、网络化的物质社会条件下,人们并没有因沟通方式的便捷而更加紧密地聚合,由于道德、感情、宗教信仰、理想追求等方面差异所产生的隔阂依然需要面对。
36-37

《柯山红日》中的康区镜像

摘要:《柯山红日》改编自同名歌剧,拍摄于1960年,影片反映了当时康区的社会状况以及解放军进入康区后的各种利于康区社会变革的措施,也显示了民主改革的必要性与历史必然性。影片真实地反映了康区的历史与政治,是当时记录反映这段历史的重要艺术作品,也成为今天人们了解康区社会变迁的直观材料。然而,在反映康区的文化和民族特性上,《柯山红日》则充满了异文化的想象,宣传意图强烈,视觉效果不佳,影响了影片对主题的表达。
40-41

赏析美国电影中演讲的魅力

摘要:美国电影中有很多经典的演讲片段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本文以修辞理论中修辞手段的运用为实现三个方面的诉诸而服务的理论为指导,选取经典美国电影中的演讲片段为对象进行分析研究。试图通过透析这些经典演讲片段如何运用各种修辞手段以达到理性诉诸、情感诉诸、人品诉诸的效果,而三种诉诸是如何加强演讲的劝说效果,如何从情感、理性、人格等各方面感染、激励观众,从而为电影增添无穷魅力的。
42-43

影视作品中隐性广告的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现在,影视作品中的隐性广告如火如荼,从积极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时代转变的必然结果。但另一方面,其逐步盛行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引发越来越多的质疑,其症结所在还是由于我国目前缺乏植入式广告的相关立法所致。只有适时制定法律,才能实现电影与广告的共同发展。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影视剧作品中的隐性广告进行深入分析。
44-45
电影文学杂志导演评述

艺术电影/商业电影——青年导演发展的困惑

摘要:西方文艺理论认为,在艺术创作上青年人是艺术的革命者,中老年人大多是艺术的保守者。究其主要原因,艺术创作是无止境的,而人的精力和创作能力始终是有限的,商业电影本身就是由艺术电影发展而来,是一种更为成熟的电影创作行为。电影艺术的高度自由使得它可以超越古典主义对美、丑的定义以及其他种种限制,因而对于电影艺术欣赏,要拥有多层面、多角度的综合思考和详尽分析。对电影导演吕克.贝松和王小帅从文艺片向商业电影的转变,本文探讨青年导演在电影创作上的发展趋势。
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