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杂志社
分享到:

电影文学杂志

《电影文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8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电影文学剧本、新人新作园地、剧作课时、焦点话题、影视论谈、世界影视巡礼等。
  •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国内刊号:22-1090/I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8
  • 创刊时间:1958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18
  • 综合影响因子:0.036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电影文学 2012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影文学杂志学术论坛

美的时间——兼论奥斯卡影像时间的表达机制

摘要:电影的时间性使其成为一门娓娓道来的动的艺术。奥斯卡影像对时间的运用有其优越和不足之处。内部时间以再现现实客观世界时间为基础,尊重人的认知规律;其他内部时间致力于从生理和心理上满足人对事件的求知和审美需要,让人在遗忘时间中达到移情效果。外部时间的情节点设置会影响电影的胶片时间。胶片时间过长的影片人性关照不足,导致情节高潮不能与观众的情绪高潮共振,有碍自由情感的生发。
4-7

新时期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民族化思考

摘要:来自于好莱坞电影美学的文化霸权成为新时期中国电影的桎梏,中国电影要想走出发展困境,就必须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道路。要从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理清现实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关联;反思现实主义与现代性的关系;探索现实主义与民族化的尝试。这对于当下中国电影走出萎靡的现状,摆脱其自身的困境,也有着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8-9

新时期农村题材电影的叙事研究

摘要:中国电影的种类非常多,农村题材的电影一直都是诸多导演关注的电影主题。中国人口中,农村人口是占大多数的。农村题材,与农村有关的电影,不仅可以反映出中国农村的现实状况,也可以反映出导演在电影中的某些诉求。农村题材的电影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无论是反映农村人的积极生活的电影,还是从侧面反映出农村生活的不足的电影,都极大地丰富了农村题材电影的内容。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经典著名的农村题材电影,探究这种类型电影的叙事研究。
10-11

试析影片叙境的“封闭和开放”

摘要:人们普遍认为经典记叙影片叙境的封闭源自于一种本文之策略,可是美国影片《安妮·赫尔》中“电影院前排队”与“街心咨询”这两场戏的人物角色和观众对话,给人提示电影里的人物不但知晓有人在窥视,并且晓得其正在被人窥视,借此影片之中以摄像机所处位置与运镜而力图隐秘的摄像机的“在场”被凸显出来,人们也很自然地展现在了电影显性之叙事之中。这些情节对此种策略表现出一种罕有的反写与逆反,因此本文之策略与思想意识形态之功效在腊康对凝视的详细探究中融入了极具重要意义的旁观者的因素。
12-13

新时期以来青春电影“青春成长”主题解析

摘要:青春电影作为一种类型电影一直是在场的缺席者,它们虽然重要但并没有获得足够的地位。青春电影的这种尴尬身份与地位根源于众多青春电影是以青年人的个性去反映人类情感的共性。而“青春成长”主题作为最能够体现青年人特征的一类电影,应该成为青春电影的主流。新时期以来,中国的“青春成长”主题电影创作,在揭示成长问题的核心——青年人在与父辈、社会、学校的关系上具有独特的眼光与见地,也取得了不小的艺术成就。
14-15

中国公安题材影视剧与公安文化的影像传播

摘要:作为公安文化传播的一种路径,公安题材影视剧是一个特色明显、内容丰富和影响深远的艺术类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彭耀春等著的《中国公安题材影视剧研究》,从理论建构、批评实践和口述史料等三个方面对中国公安题材影视剧进行了独到而深刻的研究和探索,在研究内容上填补了诸多空白,在研究范式上开创了新的路径,扩大了公安文化传播影响。中国公安题材影视剧应创新公安文化内容,拓展影像传播渠道。
16-17

东北影视传媒语言幽默性研究

摘要:不同地域的传播媒介所表达的幽默性语言有所不同,东北影视传媒语言幽默诙谐,表现出特有的幽默品质,诙谐戏谑,趣味俏皮,“俗”中带“雅”,通俗易懂等,给大众带来了愉悦和审美感。东北影视传媒中大量运用幽默性语言,有其独特的原因:东北黑土地丰厚的文化积淀、强烈的文化色彩是东北影视传播幽默语言形成的源泉;形象的东北方言是东北影视传媒幽默语言的外在符号形式以及演员高超的表演技巧是东北影视传媒幽默语言的外在依托,等等。
18-19

巴赞电影理论对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影响探究

摘要:巴赞电影理论对世界纪实电影的影响巨大,其倡导的人性化的电影纪实模式对中国第四代、第六代导演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中,笔者运用巴赞电影的有关理论对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和研究。文章首先对巴赞电影理论进行了概述,指出了其“真实性”的电影风格对纪实电影的影响;进而重点围绕巴赞电影理论对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从中国第六代导演的成就来看,巴赞理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六代导演认识的变化、第六代导演对纪实美学的实践、人道主义的张扬与隐退等几个方面。文章最后对第六代导演的成就进行了简要评述,并进行了反思与期待。
20-21

中美空难片的文化差异比较

摘要:空难电影是比较陌生的电影领域,即使是在科学技术发达的美国,空难电影的拍摄也是十分困难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导演渴望通过电影这种特殊的艺术方式将空中的美景、飞机很好地展现出来。中国也在近些年拍摄了一批技术含量比较高的空难电影。中美空难电影存在很多不同点,鲜明的现实色彩和强烈的生存意识是空难电影共有的文化特征,中美的空难电影也显现出不一样的文化内涵。本文将通过对中美电影中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电影进行分析,从侧面显现出中美空难片的文化差异。
22-23

蒙太奇在数字实验短片中的运用

摘要:数字实验短片的创作过程是一个宽泛的影像体验,它涉及影像语言的众多方面,而蒙太奇的运用是影像创作过程中的关键。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对数字实验短片的主题分析、体验、感受;把最真实的生活进行艺术创作,对不同的生活场景进行提炼,有效地分解和组合镜头,去掉大部分无关紧要的琐碎的镜头;用合理的蒙太奇组接,把最重要的内容展现给观众,从而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这种形式的艺术创作手段,需要艺术家对影像蒙太奇的基础语言熟练运用。
24-25
电影文学杂志博士论坛

“身体电影”的践行者:约翰·卡萨维茨

摘要:法国当代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将美国独立电影创作的重量级导演卡萨维茨的电影视之为“身体电影”的典范,认为其对于传统的颠覆性表现在取消了常规化的以故事、情节、动作来成就电影这一时间艺术的手法,而是将“身体”直接与时间对接铆合。解析“身体电影”这一关键性概念必须梳理西方哲学史思想脉络的走向和衍化过程,从外在性的质询到内在性的拷问,再到“身体性”的研判,穷究“身体性”的源自和内涵方能持庖丁之利刃剖解卡萨维茨电影的形质肌理,与这位大师对视乃至对话。
26-28

他者眼中的印度——路易·马勒纪录片中的印度世界

摘要:路易·马勒的纪录片《加尔各答》和《印度魅影》是西方了解印度社会的影像窗口,马勒以他者的视角记录下印度社会的真实,这两部纪录片融合了马勒“直接电影”的旁观美学和法国“新浪潮”思想,也是二战后对西方工具理性反思的产物。马勒的纪录片以一种新的技术方式将印度呈现在西方面前,复制的艺术让西方大众了解到真实的印度社会。纪录片扬弃了传统电影诗意化的叙事,表现出马勒的旁观美学,让西方观众感受到画面的真实性以及“新浪潮”思想对新的艺术领域的开辟。
29-30

《神鬼奇谋》中的叙述策略

摘要:《神鬼奇谋》通过叙述技巧的揭示、情节进展的提醒、精辟独到的点评与互文手法的运用,使得其通俗化的主题与先锋叙述手法得到了精妙绝伦的配合。观众不仅和影片中的人物、故事浸润对话,而且还要思考导演编排的技巧与情节交织的逻辑与思维,观众与导演存在着“内心搏斗”,他们在这里都寻找到自己的主体性。而影片只是一个媒介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跳舞的是导演的匠心独具和观众的寻找与思考,从而培养了开放的观众。
31-32

《赎罪》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管窥

摘要:自20世纪中叶,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其反对单一、固定不变的传统逻辑与原则,主张创新变革,强调开放性与多元性的思想主旨,业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在诸多领域被试验着。《赎罪》通过反传统叙事体裁——元小说的运用,模糊自身与其他各种叙事体裁的分野;通过情节设计、人物情感的不确定性,消解认识的明晰性、意义的确定性,从而向世人传达着后现代主义对于意义的理解:任何叙事只是一种叙述游戏,具有开放性和未完成性,其意义只产生于人造的语言叙述符号的差异。
33-34

悲剧视域下的《甜言蜜语》

摘要:基于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经典短篇《你来自哪里,去向何方》改编的电影《甜言蜜语》讲述了一出因虚荣自负而导致的性格悲剧。本文从性格悲剧理论入手,探讨该电影中主人公康妮的悲剧及其内在原因,由此发现当代美国社会中个体生存之悲剧性处境。然而不管是作者欧茨还是导演乔伊斯都并未对人性持悲观态度,本文通过小说与电影结局的分析,揭示了她们对人性未来流露出的希望和肯定。
35-36

退出银幕的知识分子形象——以《烈火中永生》为例谈“十七年”电影范式

摘要:“十七年”是成功的文学作品不断衍生扩大其传播效应的时代,但电影主题范式和表现手法高度趋同,要求艺术家的创作服膺政治的需要,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遮蔽艺术个性。《烈火中永生》里的刘思扬形象从银幕上消失,亲情伦理和革命伦理的处理细节都证明编剧、导演在个人艺术追求和时代政治命题之间所做的两难选择,从小说到影片的改编过程展示了比单个文本更复杂的文化现象。
37-39

谈电影构图的丰富表现力

摘要:电影构图与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的构图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变化的,也就是说,要在运动中完成构图。同时,对于画家来说,每一幅画框内的景物,都是一幅独立的作品,而对于电影的构图的认知则必须经历一个破碎、变化和重新组合的过程,也就是说,电影的意义通常不是通过单个画面来完成的。另外一个差别是,画家以画面适应构图,而导演则以构图适应画面,因为电影画面的水平与垂直比例在同一部影片中是固定不变的。
42-43
电影文学杂志动漫研究

中国动画艺术的探索发展和再借鉴

摘要:美国动画天真烂漫,像咖啡浓香醉人,日本动画含蓄唯美,如香茗清新隽永……而我国动画在盲目地跟从、对民族文化的漠视下使得其在各国特色动画的映衬下显得苍白无力。“国味”不足,“杂味”有余的国产动画已无法满足中国观众对动画艺术的欣赏需求,久违的“完全中国式的动画片”再也不能仅仅存在于人们的追忆中。如何正确把握中国动画的创作发展方向,怎样以崭新的姿态重新跻身于世界动画竞争中,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