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杂志社
分享到:

电影文学杂志

《电影文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8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电影文学剧本、新人新作园地、剧作课时、焦点话题、影视论谈、世界影视巡礼等。
  •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国内刊号:22-1090/I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8
  • 创刊时间:1958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18
  • 综合影响因子:0.036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电影文学 2012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影文学杂志学术论坛

试析电影艺术语言在“海派小说”中的应用

摘要:电影是20世纪新兴的一种艺术形式,诞生后不但自身获得了飞速发展,也对其他艺术造成了深刻影响。"海派小说"产生于现代电影业的中心——上海,其受电影艺术的影响特别鲜明。"海派"作家具有浓厚的电影"情结",不仅热衷于看电影,也积极参与电影的批评与创作,对电影艺术的谙熟,促使他们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自觉地借鉴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海派小说"大量而纯熟地应用"蒙太奇"、特写、镜头语言等电影艺术语言。
4-6

张艺谋、李安双雄逐鹿奥斯卡奖的艰难岁月——中国电影国际化问题说略

摘要:1987年,张艺谋扛着他那杆红红的大旗,捅开了奥斯卡的大门,使那些国际巨星和评委对落寞的中国影业感到震惊,他的《红高粱》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时隔14年的2001年,李安的《卧虎藏龙》又将奥斯卡评委们掀翻在地,不明东方文化的西方人,给了该片一个最佳外语片奖。继后,2006年的《断背山》使李安再次问鼎奥斯卡,登上当年最佳导演的宝座。在一大堆荣誉的背后,却透出中国人为了这个久违的"奥斯卡"所付出的艰辛和磨难!
7-9

浅析当前武侠电影的“去江湖化”

摘要:武侠电影离不开江湖背景。作为一个虚在的民间文化空间,江湖有边缘性和自由化的特点,有自己的规则和秩序,即所谓江湖道义。江湖中二元对立、个性自由以及武力解决问题的方式使武侠作品具备传奇叙事的特点,是其张力所在。然而在当今全球化市场和大众文化语境中,武侠电影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和消解着江湖空间和江湖旁落。与"武"的现代化相对,能否完成对江湖空间合理建构与侠义精神现代诠释成为当下武侠电影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
12-13

偶像剧叙事研究现状综论(2000-2010)

摘要:偶像剧作为海峡两岸青少年最受欢迎的电视剧类型之一,诞生十年尚无系统的研究总结。本文试图以叙事为切入点,遵循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对十年来台湾偶像剧做一全面探索。目前国内外对偶像剧的研究尚属起步期或空白期,因此,加强相关研究有弥补理论空白的积极意义。与本论题相关的研究领域主要是电视剧叙事研究、偶像剧研究,本文主要对这两个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论。其中关于偶像剧研究,海峡两岸的论述观点与研究重点呈现明显区分。
14-15

骑士精神的现代影视模因阐微

摘要:影视作品是文化传播与融合的强大媒介。形成于中世纪的骑士精神非但没有作古而且在现代社会意识形态中依然广受推崇,其原因与现代影视模因的保真度、长久性与多产性密不可分。本文试从骑士精神的文化内涵、影视模因的传播功能及以骑士精神价值取向为典型的文化共融现象三方面来阐述长盛不衰的骑士精神与模因强大的影视文化的关系。
16-17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在影视作品中的投射分析

摘要: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心理学上的一种特殊现象,这种现象更多地存在于一些刑事犯罪案件中。这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其实并不仅仅局限于人质与绑匪之间,在现代的影视作品中,导演将这一典型的心理现象赋予了更丰富的内容和更为独特的情节。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以心理学上的斯德哥尔摩现象为切入点,对其在电影作品中的投射予以分析和介绍,进而对此种现象产生的多种原因进行解析。
18-19

草根艺术热视域下影视剧本创作策略研究

摘要: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草根艺术,并且以其鲜活的形式和旺盛的生命力长期火爆,而我们的影视艺术由于题材的雷同化和"跟片热",引起人们的审美疲劳和反感。研究草根艺术热有助于我们从新的角度审视我们影视剧本的创作。
20-21
电影文学杂志博士论坛

中国当下主旋律电影与审美教育——以影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辛亥革命》为例

摘要:主旋律电影是弘扬国家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和主导文化价值观的一类电影。新中国成立至今,主旋律电影以其特有的存在方式,一直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具有鼓舞振奋风格的主旋律电影传达着深厚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教育意义。古今中外的美育思想给主旋律电影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物质条件;主旋律电影的发展也为培养大众的审美情感,提高大众的审美能力做出了贡献。在文化多元、发展迅速的今天,主旋律电影即将迎来审美教育的春天。
28-29

从电影《白蛇传说》看文化经典的现代传播

摘要:影片《白蛇传说》对"白蛇传"的故事文本展开现代解读,于凄美至纯的爱情中糅合入震撼的视觉特效、华丽的武打和喜剧元素。影片公映六天取得了票房过亿的好成绩,堪称经典改编的成功之作。本文从消费心理学出发,试图从注意力经济和视觉特技、文化身份认同下的现代阐释、明星效应和角色设置三个层面,探讨《白蛇传说》影片改编的成功之道,为国内文化经典的影视改编提供借鉴。
30-31

《Hello,树先生》中无奈的栖居

摘要:《Hello,树先生》塑造了一个异化的小人物形象。本文运用生态批评的理论解读这部电影,剖析树先生无奈的栖居:主人公不属于农村,因为他的家乡已经没有可供诗意栖居的田野;他也不属于城市,他无法在城市生存,喧嚣的都市生活也充满了浮躁和空虚。同时,影片也抨击了当前的唯发展主义观,发展破坏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是导致树先生无奈栖居的重要原因。
32-33

电影《刘三姐》艺术形象新论

摘要:作为新中国首部彩色音乐风光故事片,电影《刘三姐》在贯穿全片的"压与反"的叙事主线中,塑造了独特而鲜明的壮族歌仙刘三姐的艺术形象。刘三姐不仅以山歌为武器,在反抗斗争中具有正义凛然的抗争精神和昂扬激烈的抗争斗志,而且还以山歌为辅助和媒介,在劳动中泼辣爽利,在爱情中热烈大胆,展现了特殊时代政治语境下别样女英雄的动人风采,成为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女性人物画廊中的一个经典艺术形象。
34-35
电影文学杂志新锐视点

“第六代”导演的美学特征——生命体验的还原

摘要: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或70年代的"第六代"导演,如张元、贾樟柯、张扬、王小帅、胡雪扬、娄烨、管虎、章明、李欣等,他们大都在正规的电影学院接受过教育,这期间,中国正处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逐步开放时期,因此他们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和观看西方的影片,对世界电影了然于胸,他们对电影的理解就是用胶片表达;当时的中国受全球化巨大浪潮的影响,这种影响大到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小到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第六代"导演用他们所理解的电影语言描述了在变革中的国人的生存状态和不安定的心理状态。本文以"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为依托,归纳其美学特征——生命体验的还原。
36-37

论网络传播中的电影著作权保护

摘要:电影发展至今已经过了近百年历史,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影作品的传播速度与范围日益扩大,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也日益彰显。然而网络传播的特点使得对电影作品的侵权行为层出不穷,为电影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隐患。因此,如何保护网络传播环境中的电影著作权已经成为电影业能否健康发展的紧迫问题。本文在分析电影著作权网络侵权原因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网络传播环境中电影著作权的侵权行为进行分析,并进而提出完善我国网络环境下电影著作权保护的相关对策。
38-39

从美剧看中国的国际话语权问题

摘要:国际政治日益变成了"话语权政治",而国际话语权竞争的背后,也是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竞争。美国文化借助影视剧这一工具得以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同时也为文化霸权主义及美国的话语霸权的扩张开辟了新的道路。中国要想在国际上摆脱被动的局面、摆脱被妖魔化的命运,只有建立自己的话语权,才有可能成功捍卫自己的利益。
42-43

从汉语的角度洞悉电影的魅力

摘要:电影,又称映画,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艺术,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体,同时电影又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那么如何从古老的汉语这一视角探究电影这一现代艺术形式的魅力呢?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和观看译制片,以汉字及汉语词语为切入点,以词汇短语为中心并形成段落篇章的方式将电影进行剖析,从而洞悉电影的魅力所在。
44-45

浅析体育电影《翻滚吧!阿信》中的励志情怀

摘要:《翻滚吧!阿信》作为当代体育电影一支新生力量的代表,确实在技术与艺术上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电影中体操所展现的艺术美感与其中的励志情怀都给观众以强烈的感官冲击。导演在《翻滚吧!阿信》中所要诠释的也绝不仅仅是励志情怀,在这份励志的背后是对于人性最真实的探讨,以积极乐观的情感展现鼓励当代人努力扮演好生命中的角色。
46-47
电影文学杂志动漫研究

浅谈中、美影院动画发展的启示

摘要:国内外主流影院动画多是商业动画片,这类动画片无论是情节设置还是制作技术,都适应观众的观影需求,是最受欢迎、最具影响力和商业价值的动画片。影院动画同时代表了该国家动画制作的最高水平。本文从中、美两国影院动画的发展历程出发,探讨动画制作技术和影片内容的提升对影院动画发展的影响,并结合当前国内影院动画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为了提升我国影院动画的价值,需要重视前期调研、原创动画剧本编创工作和相关的人才培养。
50-51

影视动画的表现手法与民族化发展的关系

摘要:20世纪60年代,中国动画获得了"中国学派"的殊荣,得到了国内外动画界的广泛赞誉。然而在动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如何摆脱抄袭之嫌创作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影视动画并将它一代一代延续下去,成为人们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动画造型、动画题材和动画元素这三方面来分析影视动画的表现手法与民族化发展的关系,寻找出中国影视动画走"本土化"发展的道路,让独具中国民族特色的影视动画在世界动画的浪潮中历久常青。
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