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杂志社
分享到:

电影文学杂志

《电影文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8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电影文学剧本、新人新作园地、剧作课时、焦点话题、影视论谈、世界影视巡礼等。
  •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国内刊号:22-1090/I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8
  • 创刊时间:1958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18
  • 综合影响因子:0.036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电影文学 2012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影文学杂志学术论坛

红色影视的意识形态与普世双重属性探析

摘要:关于红色影视的意蕴,一般仅仅从意识形态角度确定其属性,这种观点不够全面,事实上除意识形态属性之外还有普世性的一面,如崇高的信仰、顽强的意志、忘我的精神以及理想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精神元素,是任何时代和社会都需要继承和发扬的。红色影视中这些普世性精神元素,有助于抑制当下社会存在的虚无主义、实用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精神生活提出一种更高的呼唤,无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重要精神资源。
9-11

现代影视改编模式论

摘要:影视改编是一种常见的艺术现象和文化实践,电影问世以来,改编的概念就成为理论探讨的中心话题之一,因为它与独特性和忠实性概念密切相关。影视改编史几乎与影视发展史同步,1895年的《水浇园丁》即改编自刊登在杂志上的滑稽故事。在长期的改编历程中,逐渐产生了忠实移植式改编、变通取意式改编、多源复合式改编和对位互动式改编等基本模式。各种改编模式相互影响、彼此渗透,促进了文学与影视的良性互动,推动了影视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17-18

影视语言分析

摘要:影视语言是信息场域。信息场域是在一个事件或多个事件中,其行为动态的相互关系、形象、声音、环境、氛围、心态等共同累积出的可供观众观察和体验的时空艺术系统。画面承担着影视语言表达的主干功能。画面和声音是影视语言的有机构成成分,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蒙太奇具有连接故事情节、创造运动、创造节奏、创造思想、创造独特的影视时空等作用。因此,画面与画面、画面与音响、色彩与色彩、音响与色彩之间千变万化的连接,就如同交响乐中的旋律和节奏,给人以诗的意境、画的美感。
21-23

论丧尸电影的价值内核变迁

摘要: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电影特效技术也日臻完善,使观众通过银幕观赏一些以前因条件所限无法电影化的优秀作品成为可能。而随着欧美电影的传播,另类的丧尸电影也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诸多丧尸片以其世界末日般的背景、血腥震撼的场面、惊悚绝望的气氛以及发人深省的结局得到了世人的广泛关注。既然电影也是传播社会文化、价值观念乃至意识形态和政治观点的工具,我们有必要一边观赏电影,一边对其核心价值进行客观理智的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
24-26
电影文学杂志博士论坛

试论电影镜式文本的忠实性与欺骗性——以电影《黑天鹅》为例

摘要:梦、窗、镜是电影中三种最为典型的隐喻方式。镜予以虚幻来反映真实的物理特性与电影隐喻的本性不谋而合。许多电影都运用镜子作为隐喻和象征的手段。“水中月,镜中花”,镜子既可以还原客观的形象,也可以使形象扭曲变形,引起观众的联想,表达象征意义。镜子易碎的玻璃材质,也暗示着镜中形象的虚幻性。在电影中,镜子可以用来揭示真相,也可以用来制造幻象,进而演变成一种推动电影叙事的镜式文本。本文试以电影《黑天鹅》为例,讨论镜像在电影中的忠实性与欺骗性。
27-30

浪漫与正义——《闻香识女人》的经典魅力剖析

摘要:根据意大利作家乔瓦尼·阿尔皮诺的同名小说改编,由美国人马丁·布莱斯导演的《闻香识女人》(Scento fo a Woman),以对人性的复杂性的展示和对正义的维护,震撼了观众的心,获得了诸多殊荣。本片永恒的艺术魅力主要来自其赞美诚实、正直、勇敢的品格的主旨以及所包含的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对于深刻的人生哲理的诉求,是造就电影艺术精品的重要法则。
31-32

试谈《辛亥革命》的市场逗营

摘要: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由长影集团领衔出品的大型史诗献礼片《辛亥革命》于2011年9月23日在全国公映。影片《辛亥革命》实现了主旋律影片与现代营销模式对接,利用多种宣传媒介的整合在最大限度上拓展了影片的营销效果,是中国主旋律影片同商业营销模式的一次完美结合。
35-36

刍议抗战题材影视剧中的日语语言问题

摘要:近年来,我国文艺界编拍了许多抗日战争题材的影视剧,其中不少优秀作品还取得了广泛的公众效应。然而,在某些剧目中存在着若干不符合日语语言习惯的问题。笔者以几部家喻户晓的剧目为例子,分别从日语的人称代词、日语的脏话、日语的敬称以及日本人的姓名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探讨了其中的盲点或误区,并提出了一些具体中肯的建设性意见,以期为我国今后的抗战题材影视剧创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37-38

20世纪30年代上海电影演员的职业外收入考察

摘要: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早期电影的黄金时代,在制片中心上海,电影演员作为一个新兴的职业逐渐为社会所接受,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电影演员队伍。但这些电影演员在遵从雇佣合同的安排为制片公司拍摄影片的同时,还热衷从事很多职业外的活动如登台表演、灌录唱片、开业剪彩等,并以此获得了很多职业以外的收入。
39-40
电影文学杂志动漫研究

动漫产业国际化对策措施研究

摘要:如今全球化已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我国在全面对外开放格局下,“走出去”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战略。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产业,承载着传播文化、扩大国际影响的重任更应如此,中国动漫产量虽大,出口产品也不少,但创汇不多,说明机会和挑战并存的国产动漫正面临跨国资本的诱惑和洗礼。本文就中国动漫国际化对策措施,发表一些个人观点,以供参考。
41-42

模拟与哲思——好莱坞动画电影本质探析

摘要:好莱坞动画电影凭借其生动的模拟、巧妙的构思,展开了对成长的思考、借鉴与自臻、梦想与自我、尊重与肯定自我、责任与互助等关系的哲思,树立了世界动画电影寓教于乐的典范,其深层动因是美国社会对教育的极度重视和妙用,即通过动画的形式,将对人生、理想、友谊等重要价值的思考传递给下一代,通过此无形的教育确保其继续保持全球领导者的地位,并将今日美国在全球的地位、优势、影响“遗传”下去,这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
43-45

从2011年暑期档探析国产动画电影的现状、复兴与特色

摘要:2011年的暑期档的中国动画电影,从动画形象、题材选择到制作营销做了许多探索,但纵观2011年国产动画电影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产业链的缺失,玩偶、图书、音响、游戏、公园等衍生品无以为继,只有票房的“一锤子买卖”,这自然让从业者的信心大减。这样,主观创作、客观条件、经济效益导致国产动画遭遇低迷。国产动画能否在美国和日本动画的“围剿”中实现突围?本文以2011年暑期档国产动画电影为例,对国产动画片的发展现状、复兴与特色进行了探析和思考。
46-47

动画·人欲·人性·人道——动画以人为本的创作思维探究

摘要:在设计领域盛行“以人为本”的观念下,本文探讨了动画创作与人的关系。首先,阐述了人欲萌生的表现,通过观看动画,人的众多欲望,如动物性、娱乐性、审美需要得到满足;第二,提出在动画创作中,动画作品中的“人性”光辉是如何满足人们娱乐、审美、教育等方面的心理需求,引导人们认识世界、领悟道德、内化价值;最后,提出动画创作的“人道”思想,即是动画创作中对民族文化精神的回归,对创造满足文化的每个个体和群体的价值肯定,以期找到中国动画发展的新方向。
48-49

富崎骏动画世界探究

摘要:目前的动画多以娱乐为主,宫崎骏的动画却保持着它的深度。他的作品大多以思考人类生存环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的精神成长过程为主题,充满了人文关怀。宫崎骏的每部作品题材虽有不同,但却将梦想与和平、环保与生存、成长与救赎这些令人反思的信息融在其中。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宫崎骏动画的特点,走进宫崎骏的动画世界。
50-51

视觉元素设计与动画空间构成

摘要:动画片是动态的时空艺术。在制作上,动画运用了电影叙事的表现方式和绘画的基本成像方式;在艺术构思上,其运用了电影语言的特性和艺术绘画的风格形式。与其他影视作品相比,动画具有高度的“假定性”,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动画的空间构成。角色动作、场景、道具三种视觉元素更容易引起观众的视觉注意,创作时我们要深刻把握三者的特性,准确构筑动画空间,以完成空间与时间的对位衔接,呈现完美的动画时空世界。
54-55

艺术主观色彩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

摘要:影视动画中的色彩可以表达动画人物的情绪,刻画动画人物的性格,渲染动画的意境。动画色彩中的装饰性和艺术性更是非常重要,它们可以丰富观众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增添影视动画的可欣赏性。本文从色彩心理的角度出发,理顺艺术主观色彩的概念,详细分析影视动画中的艺术主观色彩,最后提出利用艺术主观色彩,彰显影视动画的无穷魅力,不断壮大我国的动画电影产业,提升动画电影的质量。
56-57

浅谈动漫作品的民间艺术风格

摘要:我国的民间艺术既是文化传统的体现,又是民族精神的延续。相对于博大精深的民间艺术来说,动漫艺术是一种年轻的艺术形式。在动漫艺术发展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必须借鉴传统民间艺术的各类元素为创作所用,从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民间艺术的人物或动物形象、民间艺术的创作题材等几方面入手,形成自身的风格体系,创作出符合我们地域文化且富有现代审美的动漫作品,从而激发观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实现创意文化产业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58-59
电影文学杂志热片劲评

跨文化视阈中的《功夫熊猫》系列影片

摘要:在《功夫熊猫》系列中,好莱坞创造性地将我们输出给他们的中华文化进行了包装,然后又以此为卖点将包含众多中国文化元素的电影卖到了中国,不仅赚得盆满钵盈,而且还达到了将美国文化进行传播的目的,可谓一箭双雕。当我们输出中华文化来进行跨文化传播的时候,美国人这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着实令人惊叹。这一跨文化传播的主动权或许本来应该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然而吊诡的是却被好莱坞先发制人,让一只外国熊猫披上中国外衣,结结实实地把我们“反跨”了一把。
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