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杂志社
分享到:

电影文学杂志

《电影文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8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电影文学剧本、新人新作园地、剧作课时、焦点话题、影视论谈、世界影视巡礼等。
  •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国内刊号:22-1090/I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8
  • 创刊时间:1958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18
  • 综合影响因子:0.036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电影文学 2012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影文学杂志学术论坛

小说与电影:媒介规定性下的必然差异

摘要:电影自从诞生并日益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以来,选择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寻求滋养一直是创作的重要手段,但人们对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的水准、艺术性、思想性依然存疑。而事实上,每一种艺术的诞生与发展,都必须依存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形式,正是这种物质形式的媒介规定性决定了一种艺术之为艺术的本质属性,但同时又限制了它的表现方式,使得一种艺术只能是这一种艺术,只能在这种艺术本质属性许可的范围内探索和进步。模仿媒介、模仿方式和艺术理想上的区别,正是小说与电影在媒介规定性下的必然差异。
4-7

论新中国“红色经典”电影的发展与变迁

摘要:新时期的“红色经典”电影跳出了单纯服务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旧模式,由凸显英雄人物的“高大全”和主题的政治性,转而关注小人物来反映和刻画大主题,关注影片的史诗审美特征。红色电影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逐渐融合为一体。未来“红色经典”电影的发展方向显示出人物偶像化、革命史诗化、红色国际化的趋势。
8-9

比较艺术学视野下的中国电影与戏剧互动研究概述

摘要:西方传统戏剧是外向化的戏剧,即是通过人物的直接行动来把握其表现对象的,是一门通过剧情来进行思维的艺术;中国古典戏剧的情节性则隐行其次,它从内容乃至外在舞台表现都呈现出中庸含蓄和伦理教化的特征。这一戏剧传统对中国电影产生了重要影响,戏曲成为中国电影的出生元素。而电影和戏剧毕竟是两门艺术,二者之间有交融也有分离。本文在认真梳理前人关于中国电影和戏剧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只有运用跨文化的比较艺术学研究方法,才能发现电影和戏剧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隐含在其后的浓郁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10-12

论文学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

摘要:文学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尽管文学和电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传播媒介,但是实际上二者之间存在着许多必然联系,它们都是彼此互通的艺术叙事表现形式。从电视开始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那一刻起,也渐渐地实现了从电影文学过渡到影视文学的阶段。长期以来电影的拍摄题材源自经典的文学作品,因此二者在艺术特色上面存在着强烈的共同性。本文就文学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展开探讨,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3-14

美国电影中“反英雄”形象的解构与重构

摘要:美国电影中的英雄情结和英雄崇拜一直经久不衰。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对英雄的解读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试图通过对“反英雄”概念的解读,从不同于传统英雄观的视角解构美国电影中英雄形象的嬗变,即从完美的英雄到不完美的“反英雄”,并结合代表性的电影作品,重构不同时期美国电影“反英雄”形象的塑造及特点。
15-18

探析港、台电影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

摘要:20世纪40年代末,香港影人拍摄的夏语电影输入到台湾市场,在夏语片的刺激下,台湾终于拍出了自己的本土电影台语片。60年代,香港的黄梅调电影来到台湾,在香港的技术、人才、先进的制片观念的支持下,台湾迎来了拍摄国语片的高潮,从而使台湾人开始关注自己的电影。80年代,在香港“新浪潮”的挑战和刺激下,台湾掀起了“新电影”运动,这一次台湾电影成了台湾人的荣耀。可以说,香港电影在台湾电影的发展中一直扮演着引导者、开拓者和挑战者的角色,香港电影一直在刺激着台湾电影的发展。
25-27

神圣的纯净:印度电影审美趣味的偏执观

摘要:印度电影似乎已经确立了一个明确而坚定的意志,即意在超越现实的基础上,于虚幻的真实中创造一个和谐安宁的天地。这既与现实的印度形成呼应与反讽,又让理想中的印度带来期盼与祈祷。印度人看电影,看到的是神圣的纯净;我们看印度人看电影,表面上是夸大而嚣张的偏执观,实质上是印度民族内心潜藏的单纯与童真。而这单纯与童真,于我们已经是渐行渐远。
28-29

电影艺术中蒙太奇类别的分析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根据蒙太奇具有叙事和表意两大功能,通过所表述的生活内容和心理活动规律,对蒙太奇的表现形式进行划分;然后运用叙事、表现和理性等蒙太奇方式,以蒙太奇的完整内容和深刻内涵为着重点,对多部影片加以分析和研究;最后论述了运用蒙太奇手法可以使镜头的衔接产生新的意义,增强电影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强调,蒙太奇是电影艺术所特有的表现手段和最突出的形式特点,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30-31

探析电影蒙太奇的心理依据

摘要:蒙太奇作为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存在于电影创作中,至今为止对它的研究与定义非常之多,但却很少有人对蒙太奇现象进行深入挖掘,而建构主义虽作为教育心理学名词被最早提出,但它蕴含的本质内容与电影心理,特别是对于电影蒙太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通过对建构主义的解读以及具体分析影视剧中蒙太奇的心理原理,尝试从观众心理角度进一步解释蒙太奇凭何在电影中得以成立。
32-33

论当代散文化电影的叙事结构

摘要:本文认为散文化电影的艺术性很强,并深入探析其独特的叙事结构:一是对封闭式结构的颠覆和重构。经常“碎化”戏剧化电影中的线性叙事结构,“淡化”处理矛盾冲突;二是线索和主旨十分委婉含蓄。一般作品无贯穿情节的“明线”,主旨更加蕴藉化,这样就强化了感情,提升了电影的艺术品位。同时,选择散文式结构与题材性质和表现意图有关。
34-35
电影文学杂志博士论坛

存在主义视阈下的《唐山大地震》

摘要:2010年暑期上映的《唐山大地震》,是近年来产生轰动效应最大的国产大片之一。它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普遍好评。唐山市借此机会为自己打造了一张新的城市名片。在笔者看来,对于这部以现实的灾难为题材的影片,能否促进人们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应对灾难,才是衡量其价值高低的标准。基于影片中三位主人公的人生道路是围绕着他们的多次选择以及他们面对选择所产生的结果的不同处理方式,本文将其放置在萨特存在主义的框架内,结合原作《余震》中相关话题,从“自由选择”的视角对影片中三位主人公的多次选择逐一进行辨析,以厘清其优点和缺陷。
36-38

浅析电影《山植树之恋》的改编

摘要:电影《山楂树之恋》的改编并不成功,一是大幅度删减人物使情节存在漏洞,并导致人物形象单薄:静秋成为一个爱情的被动接受者和享受者,她性格中的许多方面无法充分表现,静秋的形象变得无比单薄。塑造老三形象的基础层面都被删除,观众很难理解老三的“另类”与“反动”,导致老三形象的简单化。二是小说中大量的心理描写所剩无几,严重影响了影片的真实感,而情节与人物的缺憾又影响了主题的表达和深化。
39-41

电影《贝奥武甫》对史诗的改编与超越

摘要: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的电影《贝奥武甫》,改编自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英雄史诗。但除了故事背景和一些基本情节相似以外,无论是在人物设置还是在主题的开掘上,影片都对原作进行了创造性的改编,使得作品从一部单纯的英雄仇杀之作,转向更为深邃的人性拷问和细腻的哲思。影片借“怪兽之母”形象展开了赤裸裸的人性实验,探讨了在欲望统治下,英雄的脆弱及人类的迷茫。本文试从文学改编的角度,揭示电影《贝奥武甫》在主题上的新开拓。
42-43

评析影片《惊马奔逃》中的逃避模式

摘要:影片《惊马奔逃》由德国当代著名作家马丁·瓦尔泽的同名中篇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了两对中年夫妇于度假中从偶然相遇到结伴出游、再到黯然分手的故事。片中两位男主人公分别从对往昔的追忆能力、对情欲的反应程度和与大自然的情结关系三个方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其逃避现实的不同模式,以此与片名《惊马奔逃》相得益彰,使主题不断升华。影片通过大量的人物对白和心理描写,深刻折射出德国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现状和民众的普遍遁世心态。
44-45

走下神坛的《赵氏孤儿》

摘要:《赵氏孤儿》脱胎于《左传》中的一个史实,到司马迁作《史记》时演变为一个故事,之后又分别经过纪君祥改编为元杂剧和近代搬演上京剧的舞台,直到最近的陈凯歌导演为电影,每一次的变身都迎合着时代的潮流,或者说是不同的时代需要对这同一个故事作出不同的解释。所以我们在解读不同时代的《赵氏孤儿》时,毋宁说是在解读不同时代的社会构造和人心人性。
46-48

生态女性主义观照下的《永不妥协》

摘要:本文在全球化生态危机的语境下,聚焦美国电影《永不妥协》这一个案,分析了它的生态女性主义主题、环保新人形象的塑造以及影片的独特叙事视角和镜头语言的对比运用等方面的特点,以期许更多生态电影的问世。《永不妥协》将环境问题与妇女问题结合,作为一个既有共性又颇具有典型性的问题提出来,并加以艺术的阐释,是生态女性主义在电影艺术中的新尝试。
49-50
电影文学杂志新锐视点

数字电影画面中的艺术表现探析

摘要:近几年来数字电影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已经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其清晰富有动感的艺术表现形式让整部影片的观看增添了许多乐趣,可以说数字技术创造了电影制作的一个新的神话与奇迹,它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深深地影响了人类的精神娱乐生活,这是电影技术的魅力所在。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就数字电影画面中的艺术表现展开探析,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4-55

体育影像中体育文化的传播

摘要:体育影像包括体育故事片和体育纪录片,与体育活动相关的所有影像都统称为体育影像。体育影像随着体育的角色变换发生着变换,从早期的体育赛事新闻到后来的体育影像《奥林匹亚》,从单纯的体育人物的客观记录到体育文化的传播。体育影像通过影视语言意识形态化体育运动。本文从体育文化的意识形式来看待体育影像,分析体育与影视的结合性,从而进一步从两方面来分析体育影像中体育文化的传播。
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