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电影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Movie Literature

  • 22-1090/I 国内刊号
  • 0495-5692 国际刊号
  • 0.1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电影文学是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8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电影文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术论坛、新锐视点、电影史料、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风格与特色、电影剧本

电影文学 2011年第2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影文学杂志学术论坛
论近十年乡村影视生态叙事主题9-10

摘要:近十年来,影视镜像的生态基调成为中国乡村题材影视剧叙事的主旋律。从农耕社会转向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发展给自然生态带来轻重不同的危机。在危机与灾难面前,生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工业社会发展关注的主题。聚焦在中国近十年乡村题材的影视镜像上,乡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叙事,言说的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人与自然生态和谐、人文生态旅游的科学发展观主题。

浅析中国科幻电影的想象力缺失11-12

摘要:就现状而言,想象力的缺失是当下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难题之一。所谓科幻电影则要紧扣住"科学"和"幻想"这两个关键词。传统文化的影响、科技水平的限制、意识形态偏重于教化功能是影响中国科幻电影想象力的三大因素。注重中国科幻电影的想象力是因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科幻电影可以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引导人类对现实的关注,从精神上去思索人类社会;通过亦"科"亦"幻"的情节设置,显现人类对未来世界的向往。故提升其想象力势在必行。

电影符号学理论下的国产电影13-14

摘要: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符号是影片的表意元素,往往在电影作品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极具表现力的符号会使影片产生丰富的内涵。本文从符号学角度出发,分析了国产电影中几种具有典型特征的象征符号及其象征意义,阐述了符号学在电影创作中的具体运用,并进一步阐释了符号学的研究及运用对于电影创作的重要意义。

论中国元素在电影艺术中的运用15-16

摘要:中国电影艺术表象下隐射着传统的象征指示,即中国元素。本文从题材、形神、意象等三方面分析了中国元素在电影艺术中的运用,并阐述了中国元素对中国电影艺术发展的影响,论述了中国元素在电影艺术中的运用是中国电影创作的发展方向。

试论消费社会视域中的“审美疲劳”现象17-18

摘要:"审美疲劳"是当下消费社会中流行于大众消费者口中的时尚语符,它往往适用于表达大众消费者从生理到心理层面对某种消费品所产生的厌烦、不满、抵触等负面情绪。本文就"审美疲劳"一词的流行及相关情况作了一定的梳理,并回溯探讨了"审美疲劳"流行的肇始之源———冯氏电影《手机》,着重分析了消费社会中"审美疲劳"流行的主要缘由。

东西方暴力电影之比较研究19-20

摘要:本文追溯暴力电影的历史渊源,从电影的诞生之初到20世纪60年代《邦妮与克莱德》对暴力的重大改写,直至20世纪最后十年迎来了暴力电影的高潮,暴力电影在世界银幕上大行其道。然而,东西方对暴力的书写风格、解读方式以及演绎暴力的电影化手法却大不相同,笔者以香港导演吴宇森和好莱坞"坏小子"昆汀的电影作品为例,具体阐释两种最为典范的暴力电影,由此再看出东西方对暴力电影的不同呈现方式。

电影文学杂志新锐视点
数字技术时代华语电影“技”与“艺”的关系思辨26-27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电影新技术逐步介入到电影创作当中,世界电影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电影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是电影创作的核心问题。本文即从这一角度探寻数字技术时代华语电影发展的症结所在,思考"技"与"艺"之间的关系。

浅谈电影中的批判与娱乐28-29

摘要:随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类型片在美国好莱坞开始展示其生命的旺盛力以来,娱乐化开始肆无忌惮地充斥于各种类型的影片之中,而现实主义影片不免有种夹缝中生存的毅力与顽强。本文旨在从论证现实主义题材影片与类型片不同的诉求群体出发,从两大创作形式的特点出发,挖掘二者内部深入的表达意向,以便广大电影爱好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两种主要创作类型的异同。

影视视听场的构建30-31

摘要:电影正因为有了电影与音乐的结合才真正彰显了电影的无穷魅力。电影里的音画结合可以推动电影的故事发展,可以提示人物的内心变化,可以深化电影的情节。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电影工作者将电影画面与音乐的关系处理得越来越好。本文试从视听场的理念角度出发,分析视听场的组成及其关系,进一步构建影视视听场,创新艺术手法,达到更佳的艺术效果。

运用小DV制作大电影———通过“ISFVF”获奖影片看数字电影创作32-33

摘要:运用数字影像技术拍摄电影短片,在这个数字影像时代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数码动态影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码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让每个人都可以运用数字电影技术进行专业的电影创作,这标志着一个大众化数字电影时代的到来。大众化的参与使得业余的数字电影艺术迈向了专业电影化创作。

电影文学杂志导演评述
冯氏电影艺术黑色幽默浅析34-35

摘要:冯氏电影,在如今繁花似锦的电影艺术创作史程里,发挥了独具特色的性格魅力,也在经济效益和艺术特色方面给诸多同类领域创作流派以启示与震撼。本文着重从冯氏电影艺术的黑色幽默创作角度及其实践应用出发,重点剖析黑色幽默之合理市场化运用,以提供诸多电影艺术创作之途径。

苏照彬导演风格论36-37

摘要:苏照彬是台湾新锐导演中成绩突出的一位。作为编剧,他为《双瞳》《三更之回家》等电影写出了精彩的故事;作为导演,仅在第二部作品,他就成功掌控了耗资两亿新台币的科幻惊悚片《诡丝》。2010年的《剑雨》,更使苏照彬成为继李安之后,又一个执导华语武侠大片的台湾导演。苏照彬的电影常常以爱为主题,暗讽权威,在诙谐幽默的气氛中编织悬念丛生、绵密紧凑的情节。从某种程度上说,苏照彬三个字已经成为故事好看的有力保证。

诡异的狂野之徒———大卫·林奇的电影世界38-39

摘要:大卫·林奇是美国非主流电影的代表人物,他善于以独特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现实。他的作品无不透射出诡异、阴郁、迷茫及黑色幽默,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超现实效果往往令人产生心灵的震撼。他用前卫的叙事方式讲述着一个个诡谲的故事,试图从价值匮乏的世界中寻求真理,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为我们营造出一个超现实的影像世界。

蒂姆·伯顿电影的“邪典”风格倾向40-41

摘要:蒂姆·伯顿被誉为好莱坞"鬼才"导演,其作品在B级电影的影响下,以前所未有的古怪、幽默、夸张、暴力等反传统的奇观吸引着观众,不同程度地呈现出"邪典"电影的风格倾向。这既表现在其作品继承了"邪典电影"恶搞味甚浓的桥段,扑朔迷离的角色关系,没有起承转合的故事线,气氛抽离诡异"的影片风格,也传达了"将糟烂视为有趣,正经当作造作"的"邪典"文化核心,呈现出颓废与华丽并置、视觉刺激与黑色幽默并存,游离于主流、艺术电影之外的艺术风貌。

电影文学杂志高校方桌
中国抗战影片中对日本的他者形象建构42-43

摘要:中国抗战影片长期以来对日本人形象的刻画过于简单片面,脸谱化的固定模式塑造是抗战期间激烈感情投射的集体想象物。这一塑造手法在新世纪得到了纠偏,近年来的几部抗战电影对日本人的形象塑造在视角、身份、性格特征方面都有了全面发展。走向人性关怀的抗战影片却面临了与观众之间关系的考验。在民族情感的影响之下,对他者形象的误读在所难免,电影作为大众媒介,在向受众传播的过程中应该摆脱主流倾诉,走向多元全面的发展。

浅谈冯小宁战争电影的创作特色44-45

摘要:冯小宁是中国的新生代导演,在电影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拍摄出了六部极具个人化色彩的战争电影,而战争三部曲最能代表他战争电影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准。本文就以《红河谷》《黄河绝恋》《紫日》为个案,从主题、爱情、美丽传说、人性、对生命的抉择等几个方面分析冯小宁战争题材电影的审美特征,浅谈一下冯小宁电影的创作特色。

成长的困境与俄狄浦斯情结46-47

摘要:影片《黑天鹅》运用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来营造剧中人物的心理折射,使得人物的心理斗争不只停留在情感层面,也外化到人物肉体上。主人公尼娜的成长环境是个"父亲"缺席的世界,28岁的她仍未经过俄狄浦斯情结的阉割,心理尚处在儿童期。也是在这个时候,尼娜借助《天鹅湖》选角的契机,经历了一次挣脱母体温床的极端成长,赢得了母亲之外的"他者"的肯定。这一成长过程终伴随着暴力而血腥的"弑母"冲动。

浅析《第九区》对人性的反思与批判48-49

摘要:《第九区》是一部特别的科幻片,青年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让这部外星人电影"离经叛道",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有了很大革新。这部电影不同于传统科幻片倚重特技为观众带来感官刺激,而是采用仿纪录片的手法拍摄。在影片中,导演采用了大量写实主义镜头让电影看起来更逼真。在主题方面,这部电影对人类的自我认同作深度思考,借用"变形"的手法来加强主题的表达,并对人性的黑暗进行了有力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