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电影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Movie Literature

  • 22-1090/I 国内刊号
  • 0495-5692 国际刊号
  • 0.1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电影文学是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8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电影文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术论坛、新锐视点、电影史料、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风格与特色、电影剧本

电影文学 2009年第2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影文学杂志学术论坛
影像奇观探源4-6

摘要:影像奇观就是借用各种技术手段,展现各种被想象和幻想放大的、日常难得一见的场景,并且这些场景合理地融入叙事之中,成为构成电影的重要因素。数字技术与电影的深度结合使得奇观呈现最终成为可能。奇观影像的盛行是视觉文化流行的直接见证,市场商业化程度的加强以及媒介逐步成为商业手段,再加上较为宽容的社会空间共同构成奇观影像生存的"温床",而数字影像技术的高度发展正如催化剂一般,催生了奇观影像的浪潮。

另一种文化图景和话语方式——中国特色的后现代电影文本研究7-8

摘要:中国后现代电影文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西方式的后现代主义文本,而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另一种电影话语。在电影创作中,这种文本呈现出富有意味的文化二重性,由此带来创作上的不同发展走向。在经过了体制冷淡、观众寥寥的苦痛之后,它又试图回归主流文化,与主流文化共谋,力求重建精神价值新维度。

民族志电影叙述空间初探——以《北方的纳努克》为例9-12

摘要:民族志电影中的叙述空间不仅是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叙述中不可缺少的场景,而且是表现叙述时间、安排作品结构的重要途径。它推动了作品的叙述进程,是叙述中不可忽略的机制。本文把叙述空间的表现方式分为五类:总览、突出、连续线、离散点和忽略。它们对民族志电影的叙述分别起到不同的作用。在《北方的纳努克》中,这些不同的表现方式均有显现,对影片的叙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意象、象征与隐喻艺术思维13-15

摘要:意象是隐喻艺术思维的核心,是象征的基本要素。只有由单个意象组成意象群,形成象征,才能构成艺术。意象具有实体的意义和独立的价值,它决定了艺术家的思维走向,同时对艺术家的思维具有反作用。象征是隐喻艺术思维的隐在形态或抽象形态。它是以意象为基本元素、以整体为单元隐喻展示生活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艺术之隐喻价值放大和审美价值提升的有力保障。

商业化运作下中国电影大片的美学诉求15-17

摘要:本文以2002—2008年间中国内地导演或制片厂拍摄的代表性大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大片的商业化运作问题,重点讨论了中国大片的美学缺失,进而结合中国电影百年发展的历史等因素,指出中国大片现状不佳的症结所在和中国大片发展的正确道路。

中国动画形式语言探微18-19

摘要:中国动画以其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成为世界动画艺术史中的经典形式。这些经典动画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民族审美精神。这也是经典之所以历久弥新的根本原因。运用分析及归纳的方法,探析中国传统艺术语言及这些经典动画形式因素的关联,明晰其中包含的"民族记忆"所赋予的文化精神及意义,为中国动画发展的必然方向提供一个较明确的文化动因及支持。

电影文学杂志新锐视点
影像中的前南问题20-21

摘要:20世纪90年代,前南地区电影在经历了短暂萧条之后,恢复了生机,并且在各国际电影节上相继引起强烈的反响。巴尔干电影的成功是因为其对现实的真实表现,多种族、多文化的历史冲突,东欧极权体制的意识形态阴影,各种国际势力的介入,以及浓烈的历史悲观主义情绪,悠久的艺术创作传统,强烈的创作主体性,最终成就了巴尔干电影,同时,也揭示了前南问题无解的困境。

由纪录片《阴阳》看西海固的乡土生态和文化转型22-24

摘要:纪实是在特定视角下的生活选择与呈现,本身包含着创作主体的意识形态建构和文化诉求。康健宁以西海固地区彭阳县陡坡村一个特殊的农民阴阳——徐文章及围绕他串结起的人际圈子,原生态地呈现了他们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城市化激荡下的困境与人生选择。通过纪录片《阴阳》传达出媒介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的意义。

纪录影片摄影机元语言分析24-26

摘要:在影视叙事语言中,摄影机元语言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摄影机元语言的运用,取决于创作者对叙事客体的影响意图和所要达到的叙事风格。对摄影机元语言的规避或强化形成了纪录片两种迥异的叙事风格。

数字电影的艺术审美情趣29-30

摘要:从美学角度上说,以审美的眼光看待艺术,艺术便被赋予了灵魂。审美是艺术的内在根源,艺术是审美的外在表现,审美和艺术密不可分。数字电影是集科学技术与电影艺术于一体的,它带给受众的是极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因而,它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

解析西方奇幻电影的魅力31-32

摘要:奇幻电影风靡全球,给人们带来巨大精神享受的同时,也值得人们去探讨它的魅力所在。这魅力既源于它的文化根源,又有人类的再创造,当然更少不了电影特技的功劳。奇幻电影又是那么独树一帜、充满魅力,使得从6岁到40岁的所有人士都向奇幻电影投来渴望而又惊喜的目光。

电影民族化理论发展反思33-34

摘要:中国电影民族化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由于每个阶段所处的语境不同,它们关注的重心也有所不同,第一个阶段以电影民族化大讨论为核心,第二阶段提出了建立民族电影理论体系的设想,第三阶段的电影民族化问题是在全球化语境中发展起来的。

电影文学杂志导演评述
浅析张艺谋电影中的民族精神35-36

摘要:张艺谋导演自20世纪80年代始,拍出了《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多部作品,近几年又拍摄了《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商业大片。他的作品在国内和国际上都赢得不少喝彩,让世界认识了中国,也让中国走向了世界。张艺谋在他一系列的电影作品中都呈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他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识、理解和维护。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对自己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认同和守护是一个民族保持自尊心、自信心和归属感的前提。

浅析小津安二郎电影中的“嫁女”情结37-38

摘要:小津安二郎是日本电影史上一位不可替代的导演,他与同时代的黑泽明和沟口健二一起成为日本电影最高艺术成就的代表。小津的电影中几乎都离不开一个主题——嫁女,这个高度重复的主题故事折射出了小津安二郎电影创造的深层心理结构,笔者拟从这一角度入手分析小津安二郎电影的美学特征。

电影文学杂志热片劲评:《南京!南京!》专题
《南京! 南京!》:历史文本化的悖论41-42

摘要:对于历史,我们无可争议地要求真实,尤其是当我们面对沉重的战争史的时候,真实是惟一对得起那些亡灵们的。然而历史却似乎从来都不曾真实过,真实的历史只存在于历史发生的那一刻。历史发生的原初时刻一旦过去,历史就将被文本化,后人只有通过文字、声音和图像的叙述才能接近历史,感知历史,分析历史。一个完整的叙事文本应该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主题。整个叙事应当表现某个主题,文本的所有要素为主题服务;(2)情节。

《南京! 南京!》:大屠杀中的人性之光43-44

摘要:电影《南京!南京!》是以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为背景,但与以往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作品相比,角度比较新颖,既侧重于从侵略者的眼光来看待战争中令人发指的大屠杀,较为人性化地表现了侵略者内心复杂矛盾的一面,又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被侵略者中国人民在大屠杀中为了民族和自我的尊严而进行的种种反抗和牺牲,而且还从第三者的角度体现了我们应该极力提倡的一种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本文主要从人性这个角度来谈谈该片如何表现在大屠杀中及之后人类生存的希望。

《南京! 南京!》:一个影像的神话45-46

摘要:近来,随着陆川的新作《南京!南京!》在全国各大院线的火热上映,对于这部影片的激烈讨论和争鸣也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茶地进行着。在媒体的造势宣传、名家大腕的推崇备至和摇旗呐喊下,《南京》的票房一路飙升。但与此同时,网络媒体为这部影片而喧哗骚动不已:来自民间的各种质疑、批评、甚至骂声却不绝于耳。这使《南京》可称得上是2009年上半年最为热闹的文化现象之一,《南京》无疑也会在中国电影史留名留迹。高聚焦、高票房、

《南京! 南京!》:穿透感官的艺术47-48

摘要:陆川的新作,战争史诗片《南京!南京!》2009年4月下旬以来在全阂各地公映,公映首日半天时间票房已接近900万。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多家影院在黄金时段场场爆满……作为艺术电影,让观众通过一张张照片、一幕幕情景审视一段血腥的历史,观众透过来自电影艺术的感官刺激,获得前所未有的心灵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