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电影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Movie Literature

  • 22-1090/I 国内刊号
  • 0495-5692 国际刊号
  • 0.1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电影文学是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8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电影文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术论坛、新锐视点、电影史料、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风格与特色、电影剧本

电影文学 2009年第2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影文学杂志长影视窗
从心灵出发——电影《云上学堂》导演阐述4-4

摘要:《云上学堂》的电影剧本是钟英魁和杜丽鹃两位作家根据《感动中国》的李桂林和陆建芬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的。改编过程中两位作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和丰厚的生活积累塑造了两位主人公的艺术形象,讴歌了山村教师的纯洁而崇高的精神境界,剧本感动了我们摄制组全体成员。

国歌风岭激荡 国旗云海飘扬——长影国庆献礼影片《云上学堂》思想艺术谈5-5

摘要:由长影集团与吉林省名流实业公司联合出品,根据"2008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李桂林、陆建芬的真实事迹改编创作的电影《云上学堂》,已经入选第二批国庆重点献礼影片。

《云上学堂》:守望精神的家园6-6

摘要:一、故事:现实"照进"梦想一条艰辛的"天梯之路",一所幸福的"云上学堂",一对山村教师夫妻感动了中国。电影《云上学堂》根据"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李桂林、陆建芬夫妇真实事迹改编而成。

顽强的守候——评影片《云上学堂》7-7

摘要:李桂林、陆建芬夫妇用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为悬崖上的二坪村恢复了停学十多年的山上小学,也在用知识润泽着大山里的彝族村民,让这对夫妇感动了中国。电影《云上学堂》再现了普通人强大的力量,"爱生如子,以校为家"是这对夫妻的宗旨。

电影文学杂志学术论坛
十七年时期电影和爱国主义8-9

摘要: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爱国主义电影随着时代的要求,在主题设置的思维模式以及人物塑造、家国关系处理等方面会有不同的时代特色。十七年时期电影的最大特征为:阶级化身份定位以及单一化人物塑造;个人政治群体化,群体政治家庭化。这些特点在新时期电影中逐渐被改写。正确看待改写过程中的变化,是理解与时俱进的新时期爱国主义内涵的关键。

百年中国电影的民族性特质探析10-11

摘要:电影作为一面影像之镜记录着中国电影文化的发展。电影创作的主体和创作本体,举凡成功者无不彰显了独特的民族精神,具有丰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从而赢得电影创作的客体——观众的喜爱与喝彩。综观百年中国电影,其优秀者莫不洋溢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和它在新时代条件下的发展创新。人们对于电影的接受,无论就其作者或作品,无论就其内容或形式,依然投射着中国电影的民族特性而得到观众的认可,其中有着内在的规律可循。本文着重从民族性的特征和演变来探讨,同时也对中国电影在全球化、数字化、产业化大背景下发展的路径进行思考。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及男性学者的参与12-13

摘要:与女性文学研究和创作相反的是,各种不令人乐观的社会文本仍然在持续出现。中国女性文化的发展之路到底往何处去?是应该更多地看重两性之间的"对话"模式,还是更多地遵从女性自身的"独语"模式?梳理20世纪以来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研究以及学科化的历程,特别是其中耐人寻味的男性学者对于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参与过程,会为上述问题提供一个参考性的思考维度。

电影文学杂志新锐视点
关于中国电视媒体品牌问题的思考14-17

摘要:品牌经营是中国电视媒体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品牌建构、品牌推广、品牌维护、品牌延伸四个方面对中国电视媒体品牌的现状进行考察和分析,并针对中国电视媒体在品牌、在经营环节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思考。认为中国电视媒体普遍具有品牌意识,也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品牌经营的探索和实践,但对电视媒体品牌的特殊规律缺乏深入认识,品牌运营水平相对较低,品牌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

从好莱坞电影的结局谈美国精神20-21

摘要:在美国的各种大众文化中,电影成为一种独特的展示美国文化和美国社会的艺术表现方式。每一部影片都有其竭力展示的主题和它所揭示的社会现象。因此,对经典影片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剖析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和在不同时期下美国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美国人共同崇尚的信念和精神。

好莱坞影片中律师形象的性别差异22-23

摘要:好莱坞影片中的律师形象有相对固定的模式,并因性别不同存在较大差异:男律师要么为打赢官司不择手段,要么为追求正义孤身对抗黑暗现实;女律师基本上是弱势陪衬,偶尔成为主角,也多半属于法律边缘人。这些差异并非美国法律职业的实际情况。

“貌”合“神”离——《功夫》与《功夫熊猫》的文化内涵比较24-25

摘要:电影《功夫》和《功夫熊猫》在情节上有着相当多的相似之处,但是两部影片也有着本质的差异。从文化的角度剖析两部影片,会发现在中西文化交融的背景下不同文化内涵之间的交融与差异。不过剥开炫目的外表,我们看到的是中西文化在影片中的交汇、融合以及文化本性在电影中的决定性作用。

电影文学杂志导演评述
后现代的印记——黄建新电影作品新探26-27

摘要:黄建新在电影里表达的那种对社会流弊和传统文化的反思是十分写实的,并混杂着现代主义,但受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在市场规律的制约下,他加强了电影中的后现代表达,本文从以黑色幽默的态度来对待现实与荒谬;对文化符号的运用和拼贴;解构精神的阐扬等三个方面来论述黄建新在作品中所留下的后现代印记。

相声、小品的电影化——论冯小刚喜剧电影的文化要素28-30

摘要:冯小刚是一个独特的导演,冯小刚的喜剧电影是当代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作品。从商业的角度讲,冯小刚的喜剧电影无疑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票房收入给内地电影市场注入了蓬勃活力。冯小刚是成功的,他成功地占有了国内电影市场有限的观众资源和票房收入。

从《非诚勿扰》看冯氏平民喜剧之路31-32

摘要:《非诚勿扰》是冯小刚2008年导演的一部比较成功的贺岁喜剧电影。其成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人民性和传奇性两个方面。它既延续了冯氏风格的平民喜剧的叙事模式,又对传统的"冯氏幽默"有所突破和创新。

从《天下无贼》看冯小刚贺岁片特点33-34

摘要:冯小刚的贺岁电影具有巨大的商业票房号召力,也逐渐成为本土电影一个知名的大众文化品牌。本文仅从冯小刚的贺岁片《天下无贼》来探求冯氏电影的特点。体现在冯氏电影中比较突出的几个特点:1.商业性;2.人物的选择;3.语言的运用;4.叙事的游戏性。

电影文学杂志动漫研究
心灵之花——影院动画片《马兰花》导演创作谈35-36

摘要:中国动画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呈现出转益多师、多方寻求突破的局面,为第二个十年的全面中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期的七篇文章有的放矢,都具有极强的问题意识。《马兰花》的问世可以说是2009年中国动画界的一件盛事,导演姚光华的创作阐释是解密这部影片的重要依据,杨晓林副教授则对《马兰花》的成败得失做了深入独到的分析。日本2006年的名片《红辣椒》深奥晦涩,聂欣如教授应用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进行了解读。袁洁玲博士从受众审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动画电影成为后工业时代越来越占据主流地位的重要审美类象的根本原因之所在。资深动画师邓杉论述了动画艺术在观念与技术快速更新下的蝶变,刘丽颖老师针对当代中国动画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几个较突出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硕士路峣对日美动画电影产业发展及代表作品的设计进行了比较研究。

《马兰花》:媲美迪斯尼经典动画的非凡之作37-39

摘要:国产献礼片《马兰花》不但有经典选材与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青春化的主角设计、匠心独运的反角藤妖及配角群像,还有美轮美奂、东方神秘主义色彩的场景设计,所有这些使其成为可以媲美迪斯尼经典动画并有所超越的非凡之作。但是与近年来的好莱坞新动画电影相比,如若在角色设计方面注意突出个性,角色的主次更分明;在细节方面加进更多的人情人性因素,则会更臻完美。

动画电影《红辣椒》与精神分析40-43

摘要:2006年日本制作的动画电影《红辣椒》是一部大量使用精神分析理论的影片,在读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本文试图从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出发,对这部影片不易读解的部分进行分析,并指出这部影片的主题和人物在精神分析上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