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电影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Movie Literature

  • 22-1090/I 国内刊号
  • 0495-5692 国际刊号
  • 0.1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电影文学是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8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电影文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术论坛、新锐视点、电影史料、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风格与特色、电影剧本

电影文学 2008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幻象真实:论影片《老无所依》的叙事视角-

摘要:在《老无所依》影片当中,我们很少能看见很清晰的叙事。这与传统的电影表现手法是大相径庭的。众所周知,影片的视角十分复杂。一般说来,全知视角是传统电影叙事所采取的最常见的方式,在好莱坞经典影片中更是屡见不鲜。但是,科恩兄弟却成功地在《老无所依》中运用了限制视角。

关于韩剧之悲剧意蕴的文化分析-

摘要:韩剧在中国形成一个热播的局势,对大众传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是通过对大量韩剧的分析,发现在韩剧中都存在一个悲剧意蕴,正是因为这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的眼球。《浪漫满屋》和《对不起,我爱你》两部具有代表性的韩剧的教育的收视率,体现出中国人对"悲剧"审美意味的接受。

费宇拓摄影作品选登——《白》系列1-1

论小说与电影叙事艺术的要素差异4-5

摘要:小说与电影都是具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发展。但是,小说与电影的表现方式不一样,特别是小说与电影的叙事要素有很大不同,小说与电影叙事艺术的有着不同表现特点,但又相互影响。小说与电影叙事艺术的差异主要是要素的差异,包括二者构成要素、叙事时空不一样、故事元素不同等等。

论电影声音与画面的音画合一6-7

摘要:电影中声音与画面相结合形态包括声画蒙太奇和音画蒙太奇等复杂多样的结合方式、表现形式,也包括了在有声电影整体声音布局中,音乐、自然音响和对话三种元素间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音画蒙太奇就是在谈音乐与画面的结合关系、结合方式以及音画结合的表现形式等问题。音乐蒙太奇要求音乐成为连接镜头的纽带,更赋予这组镜头以外的含义。电影叙事的发展要求三种声音类型并和视觉构成相化合,以期获得统一的艺术审美效果。

论电影中的后现代文化8-8

摘要:"后现代"通常是指二战后在西方社会中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化倾向,并逐渐成为一种主要的文化思潮和文化现象。这种后现代电影的文化指向性,主要体现在主题无意义、角色的"反英雄"与陌生化倾向、情节的游戏性,以及语言破碎与膨胀等四方面。后现代性是当今人们迷茫、困惑,在寻找出路未果的情况下干脆放弃了寻找等情绪的反映。

银幕绽开别样风景——论第六代导演的表现手法9-9

摘要:第六代导演在作品中追求现代性,反思人的主体价值。他们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展现他们独特的审美现代性意向。其中摇滚、行为艺术、父亲的幽灵是第六代导演常用的表现手法,他们对身体资本、感性主体性的深刻描写,以及对"父法"的至高无上的展现,使用"自我"完成了自己的"成年礼",并进而结束了自己的中心化过程。

对当代体育电影的理性认识及分析10-10

摘要:体育与电影素有深缘,外国如此,中国也如此。体育运动的广泛的群众性,使涉足体育运动、关注体育运动的人构成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空间的庞大群体。百年来,凝固精彩体育瞬间和展示体育精神的体育电影,以其体育和艺术的双重震撼打动了一代代观众。体育与电影的完美结合,将体育精神传播给了全世界,使体育精神得以光大弘扬,又留下了凝固精彩瞬间,使电影平添动人的艺术魅力。

当下中国影视剧艺术的视觉缺憾11-12

摘要:中国的影视剧艺术发展很快,艺术作品的产量成倍增长,也有一部分的作品成为精品。但经典不多,存在的视觉缺憾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有影视剧创作理念变形的原因,也有故弄玄虚、玩弄技术的原因。具体地说,是影视剧文学内涵的失落,颠覆传统观念的"影视戏说史"的泛滥,影视剧艺术离奇地"玄幻",改编与重拍的失语等。这一方面说明了我们的艺术工作者选题的范围狭窄,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面前,艺术家也成了跪拜者和乞讨者。

漫谈影视欣赏的审美心理结构14-14

摘要:影视欣赏是一种复杂的审美心理活动和认识过程,它是在影视审美心理诸因素彼此复杂地融合之下而形成的一种动态的认识过程。观众的审美心理活动中包含着诸如感知、注意、联想和想象、情感、理解等基本要素,它们构成了观众的影视审美心理结构。通过审美,观众对影视作品思想的深刻的领悟,情感上产生强烈共鸣,熏染上了欣赏对象的情绪色调。灵魂由此而受到震撼和洗涤。

中国歌舞影片发展历程及展望15-15

摘要:歌舞电影作为一种类型片,曾在上个世纪30年代在西方曾风行一时。中国歌舞片的发展与世界同步,但又有别于好莱坞类型的歌舞片。中国歌舞片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歌唱片、音乐片,第二阶段:独特的样板戏形式,第三阶段:剧情片+音乐唱段。汉民族的性格偏于深沉稳重,对礼仪的重视使得歌舞方面历来受到限制。对于中国歌舞片的市场,众说不一。《如果·爱》已经迈出了中国歌舞大片的第一步,中国歌舞大片充满了希望。

中国电影片名字体设计的类型16-16

摘要:电影片名是一部影片的眼睛,有其独特的信息传递和美感功能。片名的字体选用、变幻等设计技巧也极为重要。中国现代电影片名字体设计过程中常见的四种类型:手写体类、印刷体类、电脑体类和组合体类。字体选用及设计得当不仅会给影片增添魅力,还会带来可喜的票房收入。

中国电影家国模式的传承与淡化——以上世纪后20年家庭叙事为例17-17

摘要: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电影的家庭叙事贯注着家国一体的精神内涵,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电影开始脱离政治的过度压力而向市场化、审美化转向,中国电影开始酝酿新家庭的理念,传统家庭模式遭遇了质疑和审视,家国思想渐被淡化,家庭理想和价值取向也出现了不同于传统家国思想的变化。这一变化与社会发展对家庭责任与义务的促变与新建密切相关。

电影要创造美的意境18-18

摘要:电影是一种美的形式的展现,人物美、剧情美和意境美,是电影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针对电影的意境美的创造,更需要恰当的艺术手段。意境托之以景,诉之以情,是通过情与景的水乳交融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给人以美的感受。在创造意境上,必须从人物感情和特定的典型环境出发,同时更有古代优秀诗词诸多意境深远、千古流传的佳作,可供学习借鉴。

十七年时期大陆抗战题材影片的创作模式探究19-20

摘要:十七年时期,中国内地拍摄了一系列抗战题材影片,受当时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这类影片呈现出一些共有的模式。这类影片在主题表达上,描写人民保家卫国、抗击日军的斗争,高扬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二元对立的人物关系设置,讴歌英雄,丑化反派人物;在叙事策略上,注重传奇性和泛情化。

香港电影的身份叙事——以王家卫、陈可辛和关锦鹏的作品为例20-22

摘要:九七香港回归并无法直接而简单地完成文化以及价值体系的续接,特定的历史体验使得港人很难在短时间内抹去英属殖民统治的记忆,在西方与东方之间,在传统文化的召唤与现代文明交织的语境之下,身份既是一种渴望,却又不可避免地陷入无穷的焦虑之中。缺少自主抉择空间的港人在特定的历史场域之下,呈现的是一种迷失的憧憬和无奈的等待。

《闯关东》:主流话语与民间话语的博弈23-24

摘要:电视剧《闯关东》是民间话语与主流话语在文化背景下的一次博弈。两种话语博弈的结果是:民间话语对主流话语的阐释通过民间文化上的家园想象和英雄演绎等途径进行,对主流话语的归化通过家族形态和帮派形态走向民族形态实现,对主流话语的解构通过言语戏谑和设置叙述副线达到。

电视剧《闯关东》热的冷思考——《闯》剧齐鲁文化民族性分析25-26

摘要:电视剧《闯关东》的热播,必须引起人们的理性思考,电视剧《闯关东》蕴涵了丰富的齐鲁文化内涵,揭示了齐鲁文化与民族文化的渊源性,与民族精神的一致性。从而使观众对"闯"字深刻寓意表达了由衷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