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电影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Movie Literature

  • 22-1090/I 国内刊号
  • 0495-5692 国际刊号
  • 0.1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电影文学是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8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电影文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术论坛、新锐视点、电影史料、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风格与特色、电影剧本

电影文学 2007年第23期杂志 文档列表

性格组合与《亮剑》:李云龙形象的美学意义-

摘要:《亮剑》中李云龙的形象因其鲜活生动深受鉴赏者喜爱,而其某种"另类"的性格也受到一些人的非议。本文试图通过"性格组合论"的原理阐述李云龙形象的美学意义,揭示"性格组合"的现实基础。"性格组合"人物的审美价值以夏创作过程中人物性格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内在关系。

襄樊学院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2-2

《导火线》:回归动作片的传统3-4

摘要:从张彻等人"发现"了"动作片"的真谛,按照动作片的规律去拍摄自己的武侠电影,到李小龙以不可替代的融合多种武功精髓的真打功夫折服全世界的动作影迷,再到成龙把功夫喜剧的动作模式彻底变成更为惊险的特技动作与特效,以及叶伟信、甄子丹合作的《杀破狼》系列所表现出来的对传统动作片的回归,中国的武侠电影走过了一段长长的发展道路。

从传奇故事到政治寓言——《十五贯》的改编与接受5-6

摘要:《十五贯》的改编和接受对当代文学史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十五贯》在改编时明确要以服务现实政治为目的,在传播过程中又自觉地借助了现实政治的力量。可以说,《十五贯》改编与接受的成功,主要是政治上的成功。明乎此,才能对昆苏剧团改编的《十五贯》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恰如其分的评价,才能真正总结传统戏曲改编的经验与教训。

第五代改编电影:新时期文学与电影现代性的共同表达——中国当代改编电影现代性解读之二7-8

摘要:20世纪的中国一直处于一种走向世界的现代性想象之中。这种现代性的表达言说于文学,更表征于电影。第五代电影改编的奇观正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文学与电影基于共同现代性表达的一次合谋。

论中国电影对儿童人文关怀的忽视9-10

摘要:艺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表现与虚构,给予世人浓郁的仁慈,让人类的心灵暂且脱离烦扰。在成长中,儿童面临着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以及承担延续民族文化的重担,在碰撞与磨合间形成纷繁复杂的精神困惑,这对他们日后的社会行为将产生重要影响。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对儿童的情绪障碍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宣泄和引导作用。但目前,国内电影对儿童的人文关怀却呈现出令人忧心的空白状态。

新时期电影改编观念多样化的发展走势11-12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电影观念的日趋开放和多元,电影改编观念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忠实于原著"已不再是电影改编遵循的唯一原则。编导们对文学原著的利用越来越灵活自由,其个人创作意识在影片中体现地也越来越明显。新时期电影入改编观念的发展也代表着一种从电影出发,以电影为根本的电影观念的发展。

论电影中的文学性因素与当代大片中剧本的粗糙13-14

摘要:一部文学性强的剧本孕育出一部好的影片。剧本体现作家的思想和意图,是电影基本的构思,直接指导影片的生产。轻视"一剧之本"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当前我国影视创作不尽人意的病源之一。电影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语言和内容两个方面。剧本已经成了国产大片的一个致命的弱点。剧本的粗糙主要有四点:故事情节逻辑混乱;人物角色空洞无力;主题意蕴表达过分直白,缺乏民族式的内敛;在对原作再创作的时候,丢弃了原作中的精华,败笔丛生。

全球影视产业集聚区典型案例分析15-16

摘要:纵观全球影视产业的发展格局,影视产业区域呈现集聚发展的现象。应用集聚经济的相关理论,进一步对美国好莱坞、韩国釜山、印度宝莱坞、尼日利亚诺莱坞、中国浙江横店等影视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经营模式做出比较和总结。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文化产品要在国际市场上立足,不是盲目的跟随、模仿发达国家,而是深刻根植于自己的民族文化、本土特色;而后起国家的影视发展,无一不是得到政府的强力支持。

当前中国影视动漫业发展现状分析17-18

摘要:动漫产业作为后起之秀,正在全球文化产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大力发展中国的动漫产业。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动漫产业发展的现状,探讨了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前景和趋势,指出市场、创意、人才等因素是中国动漫产业生存、传播和发展的根基,对提高中国动画创作的质量、促进动漫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性”朦胧叙事——试析“第五代”电影艺术特色及影响18-19

摘要:"第五代"电影"中国性"文化表征显著。他们在对"电影性"进行深入探索的基础上,革新了电影叙事策略,其主题表现出社会性与文化性交织的特点,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电影地域形象的建构20-21

摘要:中国电影已经走过百年历程,电影中地域形象的建构从无到有。本文试图梳理出地域形象及与之相关的几个问题,探讨地域形象建构的历史、地域形象塑造出现的原因、地域形象中蕴涵的景观和文化,以及如何进一步建构地域形象。

传媒嬗变对文艺传播的影响21-22

摘要:随着人类对精神家园的日益关注,文艺传播与媒介的关系也成了焦点话题。媒介不只是文艺的外在物质传输渠道,同时是文学本身的重要构成,文艺传播发展到今天,展现出文艺内容及传播方式、媒介的多元生存、激烈竞争与互渗互补的特点。文艺传媒功能专门化和综合化并列发展,便与日常生活日益融合渗透的文艺传播并无时不刻不在借助日新月异的媒介传播着文艺信息。

论电视电影的品牌建设23-24

摘要:在媒介纷争的社会环境中,电视电影的品牌标志着一种竞争力、吸引力、亲和力和信任度。它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吸引住一定数量的受众群,并能在长时间内赢得受众的信任,在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中占据了自己独特的位置。本文以电视电影的自身特点及发展方向为研究基础,拟就电视电影品牌建设的品牌定位、品牌提升、品牌发展及品牌发展展望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浅析我国影视城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24-25

摘要: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影视城旅游业得到进一步拓展。但影视城旅游业在给影视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由它所衍生的社会、生态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正确审视我国影视城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以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影视城旅游业朝良性方向发展,迫在眉睫。

王童,台湾电影界的今村昌平26-27

摘要:王童是台湾新电影运动的一位干将。台湾新电影曾执着地反思台湾的历史,而王童在后新电影时期的创作仍然延续了新电影的追求。他执导的《无言的山丘》是当代台湾电影史上一部艺术精湛、气势恢弘的力作,是20世纪90年代台湾电影的一座里程碑。与今村昌平一样,王童致力于通过电影来探讨本土文化生态。

巴赞电影理论初探(上)28-30

摘要:安德鲁·巴赞是电影理论史上的一代宗师,其现实主义电影理论产生过深远影响。巴赞认为,电影天生就是现实主义的,这是由电影摄影机复制现实的机械客观性所决定的,电影语言演进的方向是现实主义。他极力推崇场面调度风格,贬抑蒙太奇,认为电影应该表现对象的真实,恪守空间的完整统一,保持时间的真实延续,从而创造一个真实的世界幻觉。

李安电影中家庭的文化意义30-31

摘要:李安在影片中反复出现的"家",已经不是一个具体的家庭概念。其实对李安来说,它的意义是在多元文化中对自身文化的定位,是在现代与传统碰撞中睁自我立足点,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平台。本文分析了李安电影中关于家庭文化的意义,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