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电影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Movie Literature

  • 22-1090/I 国内刊号
  • 0495-5692 国际刊号
  • 0.1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电影文学是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8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电影文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术论坛、新锐视点、电影史料、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风格与特色、电影剧本

电影文学 2007年第1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双向阐释下的诗意人生——电影《面纱》的改编策略-

摘要:好莱坞电影《面纱》改编自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的同名小说,影片编导成功运用双向阐释的策略,对原著中的中国元素和结局加以重新演绎,获得了成功。

平民意识——论影片《红与黑》人物形象于连的精神世界-

摘要:于连是电影文学中《红与黑》中主要人物形象。他出身平民,为了争取幸福生活,努力实现出人头地的目标,但最终失败的结局。他的毁灭不仅有外在的因素,内在思想上的因素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论建立英语影视教学理论体系的必要性-

摘要:英语影视教学是英语教学中提高学习者英语水平、加强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由于理论界、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还未对其重要性加以足够重视,导致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还未得到完全发挥。本文认为,很有必要建立英语影视教学理论体系,以充分发挥影视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方鸿渐人生困境之原因-

摘要:《围城》中方鸿渐的人生是灰色的人生,是逐渐败坏的人生。方鸿渐决不是强者,因为他缺乏面对苦难的勇气,因而,他最后被苦难毁灭也就不足为奇了。

人与山水和谐的绝唱——唐亚平电视文艺“三部曲”解读3-5

摘要:唐亚平编导的《侗族大歌》、《苗族舞蹈》、《布依歌舞》电视文艺专题"三部曲",从"人与山水的和谐"这一主题切入是十分正确的,体现了一个电视艺术家的国际眼光、艺术水准与人文关怀。"三部曲"采用最直觉的电视语言,从平视的角度不露痕迹地记录和叙述,真实地还原了苗、侗、布依三个古老民族鲜活的原生态音乐、歌舞和习俗。声音的旋律、舞步的韵律、歌舞乐的交织,共同完成了诗意的营造,避免了纯原生态记录的平淡与浅薄。画面的禅意化、歌词的哲理化、解说词的格言化,使作品的内涵得到升华。

论百年话剧场面机制的生成与变迁6-8

摘要:早期文明剧的戏剧场面机制十分粗疏,场面的生成与转换依附于戏剧情节的主导,针对文明剧的弊端,曹禺等现代职业剧人致力于以"人"为基点的戏剧场面机制,成果突出。当代探索剧的创作者家们厌倦了写实主义的理论教义,大胆突破舞台幻觉,强调哲理表述,戏剧场面走向仪式化和游戏化。独具特色的民族话剧场面机制尚有待完善。

论媚俗艺术中的欲望本质8-9

摘要:本文通过对叔本华"媚美"这一概念的阐述,得出了媚俗艺术的本质就是对现代人欲望的突现和满足,并从媚俗艺术的消费性、炫耀性、娱乐性三方面对这一本质加以阐述;媚俗艺术是现代工业化的产物,与媚美相比,它具有对现实的逃避性和虚假性。

DV作品的文化解读——以近年来部分获奖作品为例10-10

摘要:本文通过对叔本华"媚美"这一概念的阐述,得出了媚俗艺术的本质就是对现代人欲望的突现和满足,并从媚俗艺术的消费性、炫耀性、娱乐性三方面对这一本质加以阐述;媚俗艺术是现代工业化的产物,与媚美相比,它具有对现实的逃避性和虚假性。

殊声而合响 异翮而同飞——《三峡好人》与《四川好人》之比11-13

摘要:贾樟柯《三峡好人》与布莱希特《四川好人》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可比性。一方面,贾樟柯本影片接受布莱希特的事实影响;另一方面,两个作品之间有着各自的艺术特点,个性与地域的差异并不能妨碍他们的成功。

审美的诉求和道德的诉求——从《雷雨》看中国影视的审美接受13-14

摘要:《雷雨》的序幕和尾声的接受历程是漫长而艰难的,这里存在着作者创作的审判追求和中国受众心理的错位认同,是审美诉求和道德诉求的偏差。

三维动画电影的审美新特点15-16

摘要:三维动画电影是一门新兴的电影艺术,其视觉语言的独特性和表现手段的多样化吸引了不同年龄的观众的喜爱,三维动画电影的诞生也使电影的欣赏方法与其审美形式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表现手法多样化;2.场景的立体装饰化;3.空间和场面的无限放大化;4.千奇百怪的变形化;5.富有创造力的特效变化。

浅谈悲剧电影17-19

摘要:悲剧概念出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靠怜悯和同情来实现自我净化。恰好,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使人们通过影像来感受世间的种种悲剧冲突,从而获得启示和感受。这就是悲剧电影为何有着这样持久和震撼的魅力所在。

喜剧性中父权、文化的平衡——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探析20-21

摘要:华裔导演李安将于2007年9月28日,携新作《色戒》参加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角逐。在翘首期盼的同时,再来回溯他的电影生涯早期的奠基作品。本文从他扬名国际影坛"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入手,从"喜剧性"这一全新角度,对李安早期电影中的家庭伦理的幻灭与重构,人与人之间可以定位又难以捉摸的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当下中国在全球化语境和"大片热"的冲击下的自我文化身份认同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和阐释。

探寻电影《冷山》的文本渊源22-23

摘要:探寻电影《冷山》的中西文本渊源,在叙事结构和人物塑造上与《奥德赛》平行展开;在主题表达上融入中国唐代诗僧寒山的禅诗哲理,体现中西文学的完美交融。

雨果小说在电影语境中的后结构主义重述 《巴黎圣母院》——从小说到电影24-25

摘要:《巴黎圣母院》四次从小说走向银屏,不唯是内容元素的取舍或浓缩,更重要的是两种媒介系统、两种语言间的生成转换。每一次名著的电影重述,不仅是一次再创造,而且是一次更高层次的后结构主义重述。

“清宫戏”与和谐社会26-26

摘要: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清宫戏"成了国内影视导演们热衷的题材。笔者认为这些影视剧在带给观众视觉感官愉悦的同时,还应传授给人们一些客观的历史常识和有益的人生启示。这样,"清宫戏"的主题与和谐社会的目标才会一致。

浅谈电影语言中的隐性否定现象27-27

摘要:电影语言中经常出现一些不用否定词,但在一定语境中可以表达否定的语言现象,使用这种"隐性否定"是礼貌的需要,是自我保护的需要,是得体的需要。

方言:塑造电影人物形象的有效工具28-28

摘要:文章从方言对电影人物的生活环境、内在性格、真实感和亲近感等方面的作用阐明了方言是塑造电影人物形象的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