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技术杂志社
分享到:
《电网技术》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7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学术研究、应用研究、专家论坛、成果报道、统计与分析、讨论与建议、经验交流、技术交流等。
  • 主管单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办单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1000-3673
  • 国内刊号:11-2410/TM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604
  • 创刊时间:1957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3.66
  • 综合影响因子:3.704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电网技术 2010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网技术杂志智能电网技术

智能调度分布式一体化建模方案

摘要:智能调度建设要求调度中心共享信息,为此提出了智能调度分布式一体化建模方案。该方案中,各级调度系统之间通过模型信息联动技术,实现图形、数据、模型的共享:通过模型拆分/合并技术、在线外网等值技术等建立全电网模型和图形,并获取实时运行数据;通过模型信息订阅技术为各应用系统提供个性化的模型信息服务。分布式一体化建模可为智能调度提供一体化模型与基础数据,实现模型信息的“源端维护、全网共享”,满足调度中心对全电网的模型分析、安全预警、辅助决策等业务需要。
6-9

智能AVC系统的特征和建设研究

摘要:智能自动电压控制(automatic voltage control,AVC)系统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了国内外AVC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智能AVC的概念与特征,和智能AVC的建设需由现在的AVC一代,经AVC二代过渡,向智能AVC(AVC三代)发展的方向,以及AVC二代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包括调整电网无功补偿布局、增加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和智能发电厂、智能变电站建设等。解读了智能AVC的自适应与自愈等功能特征。举例说明了智能AVC使得电网的电压质量、线路损耗及电压稳定等3项指标能同时抵达最好状态,转变电网效益增长方式。最后指出电网无功的市场化是建设智能AVC的动力。
10-14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信息平台的设计

摘要:作为智能电网的关键节点,智能变电站的功能之一是为电网提供数据信息支撑。为此建立了一种智能变电站内的一体化信息平台,该平台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统一和简化变电站的数据源,形成唯一性、一致性的基础数据和信息,以统一标准的方式实现变电站内外实时数据及信息的交互和共享,为电力系统运行控制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阐述了建立平台所涉及的站内数据辨识、数据估计、数据及信息的分类、动态共享、智能传输以及站内数据及信息的安全等关键技术,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平台遵循IEC 61850规范与站内外的设备联系。对所建立平台的信息流量和延迟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平台的通信延迟可以满足站内外数据及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20-25
电网技术杂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

双馈风电机组运行方式对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摘要:双馈风电机组运行方式的选择对并网系统电压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目前有恒功率因数和恒电压运行2种方式,其本质区别是无功调度和电压控制策略的不同。在建立双馈风力发电机的简化动态模型基础上,提出与2种运行方式相对应的控制策略,并运用静态连续潮流法、准静态时域仿真法以及时域仿真法分别研究不同并网方式下风电机组输出功率的变化对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2种运行方式下系统电压均可维持在限定范围内,而恒电压控制方式由于充分发挥了双馈风电机组的无功调节功能,在改善系统电压稳定性方面比恒功率因数运行方式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26-31

机组检修优化的最小缺电量模型

摘要:针对电网备用不足时机组检修安排不合理可能产生大量缺电的情况,提出了检修优化安排的最小缺电量模型。以等备用原则为基础,在系统存在缺电时以最小缺电量为目标,尽量使检修安排后的等效负荷曲线在系统装机容量以下,保证系统安全运行。模型求解过程中,充分结合启发式搜索与逐次逼近算法的优点,以启发式搜索获得的结果作为逐次逼近算法的初始可行解,通过不断迭代逐次寻优,获得满足各类约束的最优解。云南电网175台·次机组检修优化安排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38-42

注入式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参数优化设计及其工程应用

摘要:分析了注入式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injection type hybrid active power filter,IHAPF)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着重讨论了其主电路的参数优化设计;提出了一种无源滤波器的设计方法,既满足谐波治理要求又可确保装置的可靠运行;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注入支路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在确保IHAPF谐波抑制能力的同时降低了电网谐波电压对装置可靠性的影响。针对某企业整流装置导致无功不足和谐波污染的实际工况,研制了一套IHAPF,仿真分析和工程应用表明,该IHAPF可以有效地进行谐波治理和无功补偿,满足了该企业的要求。
53-59

115MHz频段雷电波形特征分析

摘要:在云闪雷电定位系统中,根据雷电信号的时域特征设计检测概率高、虚警率低的雷电检测算法至关重要。研制了一套中心频率为115MHz、带宽为10MHz的甚高频(very high frequency,VHF)频段雷电信号接收、采集与实时流盘存储系统,基于短时能量参数法对大量实采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初步获得了雷电发生至结束过程中,其VHF频段电磁辐射信号的时域分布规律。以雷电脉冲持续时间、雷电脉冲时间间隔以及相对能量大小为统计特征,雷电信号可分为单峰能量脉冲和多峰能量脉冲群。上述结论可为确定雷电信号检测门限和数据缓存深度、处理吞吐率提供指导。
60-64
电网技术杂志电力系统

抑制次同步振荡的可控串补附加阻尼控制

摘要:可控串补(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or,TCSC)对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的阻尼作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相关研究也结论不一。因此仅依靠TCSC自身特性来抑制SSO,其效果有待以后更进一步的研究。目前有必要从主动抑制的方向出发,研究TCSC的次同步振荡附加阻尼控制,为SSO的抑制提供更可靠的保障。基于机电扭振互作用的机制,对抑制SSO的原理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相位补偿原理的TCSC次同步振荡附加阻尼控制方法。针对某一实际串补系统,基于动态相量法对其建模,通过小干扰稳定分析,比较TCSC附加阻尼控制加入前后的模态阻尼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该控制下,系统阻尼增强,并在各模态扭振频率下均呈现正阻尼,时域仿真也验证了控制的有效性。
65-70

过电流导致的HVDC换流阀失效机制研究

摘要:为保障特高压直流输电装置的可靠性,有必要研究HVDC换流阀的失效机制。分析了HVDC换流阀的结构、桥臂及换流器外部短路引起过电流的情况,讨论了HVDC换流阀部件各种失效情况(如晶闸管开通失效、晶闸管关断失效等)的发展过程,确定了过电流引起故障导致换流阀失效的机制。
71-75

综合负荷模型对大区互联电网稳定特性的影响

摘要:针对实际电网在极限条件下存在的暂态功角稳定、动态稳定和电压稳定问题,研究了综合负荷模型(synthesis load model,SLM)与现有负荷模型的差异。仿真结果表明:负荷模型对暂态功角稳定特性的影响没有明确规律性。从负荷的频率特性和电压特性方面指出了负荷模型对大区域互联屯网动态稳定性影响的特点;与现有模型相比,SLM模型具有使故障后母线电压恢复趋缓的特性。
82-87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发电厂及机组技术影响因子计算方法

摘要: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的Banker-Chames—Cooper(BCC)输入模型,提出了电厂及机组技术影响因子的分析模型和计算方法。在介绍DEA方法和输入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相对部分效率模型,并将其应用于电厂及机组的相对发电效率模型中。在相对发电效率模型的11个影响分量中,重点研究技术影响因子的计算模型和方法。利用技术影响因子,分析不同集合的电厂及机组的技术差异情况。计算实例验证了所提技术影响因子模型的正确性。
88-93

不对称电压下PWM整流器的控制策略

摘要:在电网对称情况下,传统的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整流器控制方式拥有良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但在不对称电网下存在显著的谐波功率,严重影响PWM整流器输出电压及输入电流品质。通过将不对称电压与电流进行对称分量法分解,提出了在正负序同步坐标变换下,电网正负序电压分别定向的矢量控制策略,来消除功率传输中的波动分量,以实现在电网发生不对称故障时稳定直流母线电压。以此控制策略为基础令负序输入电流为零得到另一控制策略,以实现在电网发生不对称故障时使输入电流正弦。仿真及实验结果验证了2种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94-98

基于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的无功/电压控制分区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电网无功/电压控制分区方法。首先根据电气距离计算基本概率分配的分区支持度和模糊样本相似度的分区支持度;再对这2种支持度进行D—S融合,提高分类可靠性,形成客观分区证据。如果某节点客观分区证据不充分,还可以考虑专家群的意见综合评判,融合主客观综合证据得到更符合实际的分区结果。IEEE-118节点系统的分区测试,证明了所提分区策略是可行和有效的。
99-104

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调度网损协调优化方法

摘要:安全经济调度领域广泛采用的直流最优潮流算法无法体现机组对网损的影响,为此提出了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调度的网损协调优化方法。将网损价格因子和网损协调系数引入目标函数,建立了改进直流潮流模型,实现了负荷在机组间的最优分配;利用交流潮流方法计算系统实际网损,并利用增量直流潮流模型将网损在机组问进行合理分摊;最后利用交直流迭代思想修正网损价格因子和网损协调系数以优化网损分配方案。IEEE14节点和IEEE118节点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算例结果充分逼近了交流最优潮流的计算结果,符合实际系统运行状况。
105-108

500kV同塔双回紧凑型线路并联补偿特性

摘要:采用考虑六相系统的线性变换方法对同塔双回紧凑型线路的并联参数进行了分析,指出在不换位情况下,由于双回线路间的电容耦合,造成同塔双回紧凑型线路三相导线潜供电流具有明显差异,同时存在双回感应电压过高问题。对典型参数线路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在一定参数条件下潜供电流的不平衡性和感应电压过高可能会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行及相关设备的安全。以大房Ⅲ回工程的实际参数为基础对其并联补偿后的潜供电流、双回间感应电压等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双回线路的感应电压超过常规线路接地开关的额定耐受水平,并提出了导线换位、改变补偿配置等改善措施。
109-114

抑制电网异常的高电压传输比矩阵变换器

摘要:针对矩阵变换器电压传输比偏低与输出波形易受电网异常变化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型虚拟不可控整流调制策略,并在调制策略中加入了前馈补偿算法。通过对虚拟整流部分的不可控调制和虚拟逆变部分的空间矢量调制,提高了矩阵变换器的电压传输比;补偿算法通过调节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系数,抑制了虚拟直流母线上的低次谐波分量,补偿了在输入非正常时输出电压的波动。仿真研究表明,此算法可以将电压传输比提高到0.95左右,并有效改善矩阵变换器在输入非正常条件下的输出特性。
115-120

基于预估的电压暂降技术经济评估

摘要:研究了电压暂降的技术经济评估,考虑暂降事件的随机性,采用蒙特卡洛随机预估法得到用户接入点的暂降情况;由于用户敏感设备对电压暂降的敏感度具有不确定性以及设备类型和组成情况的不同,采用概率方法计算统计范围内用户对暂降的设备故障率,在此基础上将系统情况和用户设备情况相结合,评估用户实际受到的暂降影响。改善方案的选择兼顾其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用净现值法选择出最适合用户的缓解方案。最后,对某制造工厂进行技术经济评估,选出最优改善方案并在单位暂降损失不确定的情况下,给出区间最优方案,结果表明文中的评估方法流程清晰、可操作性强。
121-125

基于小生境的配电网多目标分布式电源规划

摘要:针对分布式电源接入位置及其配置容量的优化问题,建立了含最小化投资成本、最小化配电网网损、最大化静态电压稳定性3个目标的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基于目标序列排序矩阵评价个体适应度及小生境技术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得到分布式电源接入位置及其配置容量的Pareto最优解集,实现多目标优化。最后,以IEEE37节点配电网为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得到合理的分布式电源接入位置及其容量配置方案,验证了所建模型及求解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2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