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技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电网技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Power System Technology

  • 11-2410/TM 国内刊号
  • 1000-3673 国际刊号
  • 3.6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电网技术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7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电网技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面向新一代电力系统和能源互联网的人工智能技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综合消纳技术、直流输电与直流电网、电力市场、电力系统、高电压技术、工程应用

电网技术 2009年第15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网技术杂志智能电网
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1-6

摘要:坚强智能电网不仅对电网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而且需要电网具有超越现有水平的灵活性和可控性。以灵活输电技术、用户电力技术和电力储能技术为代表的电力电子技术是实现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技术支撑。在文章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方案。在未来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该方案可以优化输电网络的运行条件,扩展电网的运行控制技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目前,该方案中的关键技术已经应用在一些工程项目中,表明该方案是可行且有效的。

广域相量测量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16-19

摘要:近年来,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已投入运行,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将于2012年初步建成。同时,作为下一代电网技术代表的智能电网概念正在广泛讨论中。但到目前为止,还存在大量关键技术需要深入研究。国内从2003年开始大力发展广域相量测量技术,该技术在特高压大电网的动态特性监视和动态安全稳定评估等方面具有优势和发展前景,是未来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技术之一。文章回顾了国内广域相量测量技术的发展过程和现状,最后提出了发展思路和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

大规模光伏电站控制策略对孤立电网稳定性的影响20-25

摘要:建立了光伏电站仿真模型,分析了光伏电站常用的电流源并网模式的运行特性。对实际孤立小电网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如果采用电流源并网模式,大规模光伏电源接入该电网将破坏电网的稳定性。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光伏电站控制策略。该策略可使光伏电站具备电压和频率调节能力,从而保障该孤立电网的稳定性。

智能配电网的信息架构26-29

摘要:智能配电网的信息构架是智能电网的核心思想体现,智能配电网融合先进的电脑技术、灵活高效的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做为“硬件”基础;智能配电网信息构架是通过构建统一的电网模型,将电网系统所涉及到的设备资源信息、空间地理信息以及含有时间信息的电网运行状态信息、运行安全信息、能源供需信息、客户响应信息等,做为“软件”实现智能:在任意时刻的时间断面上,智能的将各方面的信息资源进行一体化处理,使配电网满足未来新能源接入、安全可靠、清洁环保、社会参与的更高需求。文章介绍了智能配电网的定义和背景,研究了智能配电网的信息架构的基本构成,说明了可用的智能配电网信息描述模型,分析了信息模型可利用的国际标准,探索了智能配电网信息架构的重要方面。

基于多项标准的智能电网集成方法30-36

摘要:介绍了在设计实施集成配电系统的智能方法时应考虑的主要方面,其中包括:数据采集、监视控制及配电管理系统、停电管理系统与现场服务自动化,以及事故呼叫系统。提出使用IEC61968和公共信息模型等标准实施系统集成。在新老系统之间的集成过程中,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并使集成过程更加简单、快捷。此外,还阐释了目前在行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电力设备中的信息孤岛集成,讨论了中间件(消息总线)、业务流程自动化和工作流集成,并表明集成过程的标准化需要行业的共同努力。最后,指出集成过程中最重要的要求,并推荐了具体的集成技术和实施方案。

分布式发电的高覆盖率对电力系统设计和运行的影响分析37-46

摘要:文章探讨了电力公用事业大规模实施分布式发电的问题。分布式发电的日益普及将对电力系统的设计、工程实施以及运行的可靠性提出很高的要求。作者考察了分布能源(DER)的大规模应用对电力系统设计、安全运行与绩效的影响,并引用电力示范项目例举说明。同时,论文也展望了未来的电力公用事业发展远景,描述了应用于电力公用事业的分布式发电技术。

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相关问题探讨47-53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电力需求增长快速。同时,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消费者对于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和电力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我国的电网具有2个主要特色:在未来很长时间内,电网仍将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必须走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之路。基于对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必要性和基础的分析,重点探讨了我国发展智能电网应关注的4个方面,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坚强的智能电网、科学规划输配电系统智能化时序、超前谋划智能电网与信息化建设的融合,以及牢固树立智能电网与电源和用户和谐发展的思想。提出了开展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相关建议。

电网技术杂志特高压工程建设与环境
交流线路与±800kV直流线路同走廊时的地面混合电场研究54-59

摘要:交流线路与±800kV直流线路共用走廊的情况将在我国出现,因此需要研究该种线路地面混合电场的计算方法,以满足工程设计和环境保护需要。在分析同走廊架设的交流线路与±800kV直流线路相互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计算该类线路地面混合电场的方法。通过对比使用该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与不考虑两种线路相互影响时的计算结果,得到如下结论:相对于忽略交直流线路的相互影响,当考虑其相互影响时,在同走廊交直流线路中心附近,地面混合电场的瞬时最大值横向分布有波动;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地面混合电场有效值分布曲线基本重合;在一个交流周期内,同走廊线路地面混合电场的最大值与单独±800kV直流线路地面合成电场的最大值差别很小。

900mm^2大截面导线在特高压直流工程中的应用60-65

摘要:应用大截面导线是降低电流密度、节能降耗的有效手段。文章对±800kV锦屏一苏南特高压直流工程所用900mm^2大截面导线在工程应用中涉及到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这些因素包括导线的设计制造、金具、施工技术等。得出结论:900mm^2导线的铝股应该设计为四层结构且导线制造不存在困难,未来产能有充分的扩展空间;金具设计、制造不存在障碍:展放方案可以进一步优选,牵、张机可以使用现有设备,滑车、卡线器等机具应该研制。最后认为,该导线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特高压输电项目的投融资机制研究66-70

摘要:特高压输电项目对我国电力行业良性发展、提高国家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国内电力装备制造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电网企业自有资金难以满足大规模建设要求,继续扩大债务融资将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文章从合理安排投融资资本结构、创新融资渠道、充分利用财税政策等内部措施;以及积极推进电网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争取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及电网建设基金、国家资本金投入、建设用地、合理的电价机制等政策支持两方面对我国特高压电网建设投融资机制提出建议,以期对特高压电网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电网技术杂志特高压设备
特高压交流动态模拟系统的研制71-75

摘要: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在中国应用给继电保护装置的测试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关键在于如何建立能够准确反映特高压系统特性的动态模拟系统。文章介绍了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以1000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和1000kV淮南-上海同塔双回特高压输电工程为研究依据。设计并研制成功了特高压单回线路、同塔双回线路等模拟元件和调压补偿变独立于主体变压器的特高压中性点调压自耦变压器元件模型,建立了2个工程的动态模拟系统,以及相应的系统测试和试验结论。

空间电荷对油纸绝缘体击穿强度和沿面闪络的影响76-79

摘要:换流变压器是直流输电工程的核心设备之一,其结构和工作状况比传统交流变压器更为复杂。针对换流变压器的特点,设计了相应的试验装置,初步对油纸绝缘中的体击穿和沿面闪络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极性反转现象同样存在于油纸绝缘系统中。即在直流电压下油纸绝缘中积聚的空间电荷畸变了周围的电场,导致油纸绝缘的直流击穿强度发生改变。同时,对油纸绝缘进行的沿面闪络试验表明,空间电荷的存在同样会影响油纸绝缘的沿面闪络。通过对上述试验结果进行讨论,发现传统交流变压器的设计理论和经验已不能满足换流变压器的要求,在换流变压器设计和制造中应给予空间电荷问题足够的关注。

1100kV气体绝缘双断口断路器的开发与产品化80-86

摘要:开发了一种用于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IS)的1100kV 50kA SF6气体双断口断路器(GCB)。研究了这种断路器的各种特性,并成功完成了在绝缘、开断和机械性能等方面的型式试验。实现了GCB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这种新开发的GCB已应用在中国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的GIS中,并已于2009年年初投入使用。

电网技术杂志特高压工程设计
100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潜供电流研究87-92

摘要:分析总结了1000kV同塔双回线路的特点及潜供电弧与单相重合闸时间的关系。利用电磁暂态程序,计算分析了线路长度、运行方式、高抗中性点小电抗阻值及输送潮流等因素对上述线路单相重合闸过程中潜供电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有高抗补偿的线路,当采1s左右的重合闸时间时,单相重合闸过程中的潜供电流值应控制在35A以内;特高压同塔双回线双回与单回运行时,导线耦合作用的不同加大了高抗中性点小电抗合适阻值的选择难度:当同塔双回系统具有线路长、输送潮流大等特点时,潜供电弧可能难以自熄灭。目前,工程中常采用导线逆相序换位方式。但该方式无法完全消除回路间的耦合,因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基于4次线性微分方程的雷电冲击试验波形分析93-99

摘要:当冲击试验电压高时,冲击试验电压的波形叠加过冲和振荡。这是由于冲击试验回路的残余电感、被试设备的大杂散电容或二者共同作用产生的。文章用4次微分方程式对振荡冲击试验的等值回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波形可分为非振荡波头、振荡波头、非极性反转波尾、非振荡的极性反转波尾和振荡极性反转波尾5个部分。非振荡的极性反转波尾和振荡极性反转波尾的产生原理是不同的。波形的高频分量定义为振荡波形,非振荡波形是不含振荡波形成份的波形。文章的研究结果是后者的产生原因和等值电阻、等值电感的关系以及4次方程的根有关。文章给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电网技术杂志系统规划与运行
输电线路覆冰阶段性防御策略100-104

摘要:根据覆冰形成和发展的物理过程,提出了冰灾发展过程的3个阶段理论:迎风面覆冰阶段、冰壳覆冰阶段和冰灾阶段,分析了各阶段的特点,并提出了冰冻前调度潮流抗冰和冰冻后利用直流电源融冰的构想。设计了冰灾综合防御框架,并介绍了构成框架的预警信息系统的功能,提出了融冰装置设计的要求和融冰过程中要遵循的3个约束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