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文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党史文苑杂志 省级期刊

Literary Circles of Cpc History

  • 36-1173/D 国内刊号
  • 1007-6646 国际刊号
  • 1.0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党史文苑是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江西省中共党史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江西省中共党史学会主管的学术期刊。党史文苑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卷首语、画中岁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史海钩沉、人物春秋、百姓说史、红色实录、党史诗词、红色旅游、红色文物、红色漫画、红歌嘹亮、党史资讯、理论研究、精华选读

党史文苑 2017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党史文苑杂志卷首语
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1-1

摘要:严明纪律和规矩,是我们党的一大优势,也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的制胜法宝。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关乎党的生命,已经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反复证明、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敢闯新路,率先垂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从无到有、日臻完善,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党史文苑杂志专题纪念
邓小平:用智慧走活中苏关系这盘棋4-7

摘要: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91年苏联解体,中苏关系经历了“过热”“反常”“极端反常”和“正常化”四个阶段。从1949年到1959年,是中苏关系的“亲热”期。当时,苏联需要中国作为它在东方的主要屏障,作为与美国打交道时手中一张重要的牌;中国则需要苏联作为自己抵御西方的主要依托,作为获得贷款、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的主要来源。但在1958年,由于苏联提出中苏共建长波电台、建立共同潜艇舰队,中国表示反对,以及赫鲁晓夫对中国炮击金门的行动很不满意,使得中苏两党之间,特别是与赫鲁晓夫之间出现了裂痕。

党史文苑杂志人物春秋
张震和粟裕的战友情谊8-11

摘要:从解放战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段时间,张震曾较长时期在粟裕直接领导下工作。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张震与粟裕朝夕相处,共担重任,结下了深厚友情。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年代,尽管屡有政治运动乃至诸如“”的影响,他们的战友情历久弥坚,始终不改。

兴国苏区保卫战中的开国元帅12-15

摘要:1933年9月,纠集50万兵力,分几路“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其中,北路军共33个师另3个旅,担任主攻;另有南路、西路军和第十九路军,分别担任阻止红一方面军向外发展的任务。9月下旬,国民党军北路军开始进攻,28日占领黎川。1934年4月下旬,国民党军队集中力量进攻广昌。博古、李德命令红军在广昌同敌人进行“决战”,结果损失惨重,不得不放弃坚守广昌的计划。

党史文苑杂志史海钩沉
以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形成始末16-21

摘要: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选举产生了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顺利实现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后来,曾明确指出:十六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扎实工作,开拓进取,重点抓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特别是要求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

党史文苑杂志红色实录
我的革命经历:从“五二0”运动到“四二六”大逮捕22-24

摘要:离休后,每每回忆起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那段革命经历,我都感触良多。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我读过《西行漫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经典著作,坚定了革命理想信念。我们那个年代的青年学生爱党爱国,革命激情很高,现在有的青年学生难以理解。我认为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有义务让现在的青年人了解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所以我把自己在学校的革命经历讲出来,让他们懂得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倍加珍惜、努力奋斗。

党史文苑杂志百姓说史
陈寅恪先生归葬庐山之过程25-26

摘要:1988年10月,江西省诗词学会成立时,邀请陈寅恪侄女陈小从女史担任学会顾问,余始识其懿范风仪。不久省诗词学会上书省委宣传部,以庐山松门别墅辟建陈三立纪念馆。1994年春台北陈伯虞至武昌,乃遵小从女史之嘱,为此事来南昌访我。我提出,现在各方面人±不知陈三立,最好举行陈三立学术研讨会,先扩大影响。遂于9月中旬,省社联、省诗词学会在南昌主办了首届“陈宝箴、陈三立学术研讨会”,邀请全国50多位专家学者、陈家后裔10多人与会,共研义宁之学。会后我陪外省代表与陈家后裔往游牯岭,访陈三立故居松门别墅,

我与《革命烈士诗抄》的往事26-27

摘要:日前的一天,一位和我在初中、高中都是同班的老同学来我家做客时,当他在我的摆有千八百本各类书籍的书橱前游览一番后,拿出一本书问我:“这本没书皮的书你咋还保存着?”我从他的手中接过一看,见是《革命烈士诗抄》一书,就说:“我的这本书的来历你是清楚的,而且当年在高中读书时你还向我借去看过,我想你是不会忘记的。我为何要珍藏这本书?不说这本书是对青少年和人民进行革命英雄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的良好读物,仅就我拥有这本书的过程而言,尽管这本书早已经没了封面和后面的十多页,但我今后还是要一直珍藏着的。”

党史文苑杂志党史传奇
神秘的开国上将李克农28-30

摘要:他,曾多次身临险境,生死难测,但却总能处变不惊,逢凶化吉:他,虽未指挥过千军万马在战场上陈兵逐鹿,但却精心策划过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情报战。大革命时期,他投身革命,领一时风骚;大革命失败后,他打入敌营,窃情报、巧周旋:西安事变前后,他秘联张、杨,辗转奔波;解放战争时期,他任中央军委情报部部长,撒网布点,收集敌情。

党史文苑杂志党史诗词
在惊世决策时刻的浪漫诗情31-32

摘要:是举世公认的伟大军事家,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即便是在1950年秋季,作出抗美援朝那个震惊世界的决策之际,他也显”现出了诗人本色。

党史文苑杂志红色漫画
帝国主义在红旗面前发抖32-32

摘要:1933年5月11日,《红色中华》第1版在《以胜利粉碎敌人大举进攻来回答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通栏标题下,刊登了一组红军战斗胜利的消息,中间配发了漫画《帝国主义在红旗面前发抖》。

党史文苑杂志红土纪事
瞻仰贺子珍纪念馆33-34

摘要:到永新,不能不提贺子珍——她是永新儿女,井冈山第一位女红军。纵观整个中国革命的洪流,也不能不提贺子珍——她和她的一家,是这洪流中最昂扬的一簇浪花。下午,到了永新县。我们在贺子珍纪念馆前久久凝望——她和在永新的雕像,英姿勃发,一派拿云捉月气概。

党史文苑杂志红色旅游
雨花台烈士陵园35-35

摘要: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华门外1公里处,占地面积153.7公顷,绿地覆盖率达90%以上。岗上多石英质卵石,晶莹圆润。三国时此处称石子岗,又称聚宝山。相传南朝梁武帝时,高僧云光法师在岗上设坛讲经,虔诚所至,感动苍天,落花如雨,故名雨花台。明、清两代,景区内的“雨花说法”和“木末风高”分别被列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

承德市隆化县烈士陵园及纪念馆36-36

摘要:(1929—1948),河北怀来人,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队班长。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1946年4月初,在察北重镇独石口遭遇战中,他机智地夺下敌人的一挺机枪,立大功一次,被部队授予勇敢奖章。1947年初的长安岭狙击战,他在班长牺牲、副班长受重伤的情况下,挺身而出,自任班长,如期完成了狙击任务,又立大功一次。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荣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荣获勇敢奖章三枚、“奖章”一枚。

党史文苑杂志红色文物
反映群众支援南昌起义的文物(二)37-38

摘要:这是当年涂家埠工人为起义军抢修铁路桥时所使用过的工具。其中,大扳手纵59厘米、横8厘米、厚3厘米;小扳手纵44.5厘米、横5.5厘米、厚2厘米:铁镐纵87厘米、横30厘米、厚4厘米。1959年,南昌铁路局将这些工具拨交给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收藏。

党史文苑杂志红歌嘹亮
抗战歌曲《打杀汉奸》39-40

摘要:抗战时期,我们面对的敌人不仅是“外贼”日本侵略者,还有“家贼”汉奸。据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仅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就歼灭伪军118万人,日本投降时关内尚有伪军146万、伪警察40多万,加上伪满洲国军14万、伪满警察10万和不穿军装的大大小小的汉奸官吏,总计当在300万到400万左右。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汉奸对战争进程的破坏可想而知。因此,对汉奸的痛恨与打击并不亚于对外国侵略者。

党史文苑杂志党史老照片
新中国的扫盲运动(二)41-42

摘要:扫盲运动有如星火燎原,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为了把更多的迫切要求学文化的人组织起来,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被创造出来:工厂的“车间学校”,煤矿的“坑口学习小组”,运输队的“火车队学习小组”,农村的“地头学习小组”,妇女的“炕头学习小组”,等等。“以民教民,能者为师”:“教师条件很平常,识字就能教文盲”;“扫除文盲人人有责,教人识字是一项光荣的任务”;“亲教亲,邻教邻,夫妻识字爱人教爱人,儿子教父亲”;“农闲多学,农忙坚持学,休息期间拼命学”;等等口号迅速响彻全国,使神州大地到处呈现出一片“读书声声响,处处是课堂,互教又互学,师生大家当”的热烈场面。

党史文苑杂志热点聚焦
“看齐意识”的由来43-43

摘要:看齐意识,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内最早提出看齐意识的是。1945年4月23目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在4月21日的预备会议上,作了题为《“七大”工作方针》的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提出了“看齐”的具体要求。他说:“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由此可以看出,讲的看齐,是在中共七大工作方针下的看齐,是为了“团结一致,争取胜利”的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