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文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党史文苑杂志 省级期刊

Literary Circles of Cpc History

  • 36-1173/D 国内刊号
  • 1007-6646 国际刊号
  • 1.0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党史文苑是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江西省中共党史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江西省中共党史学会主管的学术期刊。党史文苑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卷首语、画中岁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史海钩沉、人物春秋、百姓说史、红色实录、党史诗词、红色旅游、红色文物、红色漫画、红歌嘹亮、党史资讯、理论研究、精华选读

党史文苑 2006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党史文苑杂志党史快车道
我国首次表态将否决联合国制裁朝鲜草案1-1

摘要:近来,因朝鲜试射导弹,朝鲜半岛又处于十分紧张的局势。日、美、法、英于7月7日下午就朝鲜试射导弹问题正式向安理会提交《决议草案》,并要求尽快进行表决。该草案援引《联合国宪章》第7章。指责朝鲜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并为对朝制裁和动武埋下了伏笔。对伊拉克动武,就是以《联合国总章》第7章为依据的。制裁,动武,咄咄逼人。大有战争一触即发之势。

党史文苑杂志世纪视点
中央红军八次选择长征落脚点4-10

摘要: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撤离苦心经营多年的中央苏区,踏上战略大转移的漫漫征途。寻求战略转移的落脚点,成为当时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最主要的任务之一,这是关系战略转移成败和中国革命前途的重大问题。为此,在长达一年的艰难征途中,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根据敌情的变化,曾先后选择了湘西、川黔边、川西或川西北、川滇黔边、川西、川陕甘、接近苏联的边境地区等地作为战略转移的落脚点,但都没能实现,直到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根据地后,才站稳了脚跟。

党史文苑杂志伟人风采
元帅的临终时刻11-15

摘要:晚年陷入深深的悲伤、悲凉之中。最后一个军礼,他敬给了长期共同奋斗的老战友——人民的总理。最后一次外事活动离他去世仅隔十五天。“革命到底”成了他的政治遗言。

党史文苑杂志秘闻新知
关露——敌伪76号里的神秘女子16-19

摘要:今年是中共隐蔽战线卓越领导人潘汉年诞辰100周年。潘汉年是这一战线无数优秀儿女的杰出代表,其实,还有许多革命战士惊心动魄的故事长期不为人知,尤其是解放后,受“潘汉年、杨帆”案牵连的人达数以千计。关露,这位当年受党指示打入敌伪组织内部的党的忠诚战士、一代才女就是其中一位。

“土佬”李德才独闯中南海20-21

摘要:李德才担任保定军分区司令员六年来,几乎天天要围着军分区的院子转一圈。他以一个当家人的眼光审视着自己这块领地。一天,他突然觉得少了个干部战士们活动的地方——蓝球场。可是在1958年,要建一个蓝球场谈何容易?不说别的,光水泥就无处可寻。他找当地政府帮忙,可当时正赶上,保定地区要上马的建设项目很多,财政紧张不说,就是有钱也没有地方买啊。地方领导说:“水泥是国家的计划物资,现在都下半年了,恐怕省里也没有计划外指标,弄不好得找国务院。”这一席话提醒了李德才。于是,他立即动身去北京找要水泥。

党史文苑杂志图话党史
江西红色旅游经典之八:龙虎山——红十军与中央红军会师地22-23

摘要: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南郊16公里处的龙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东汉中叶.道教创始人第一代天师张陵在此炼丹。“丹成而龙虎现”.因而得名。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和规模宏大的崖墓群构成了龙虎山风景旅游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三绝”。这座风景独特的道教名山也同样留下了革命者的足迹。1933年1月,、邵式平等在赣东北建立起来的著名的红十军。奉命开赴中央苏区后.就是在这里的上清古镇和中央红军会师的。

党史文苑杂志红土英杰
称赞的好后勤朱开铨24-28

摘要:朱开铨,江西省瑞金合龙乡松山村人。1901年9月18日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时候读过三年私垫,当过学徒,种过田。1926年投身革命。先后任瑞金县第八大队第五中队中队长、中共瑞金县云集区委书记兼区苏维埃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巡视团巡视员、陕甘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兼中共党团书记,陕甘宁边区巡视团主任等职。他为革命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多次受到赞扬,被人们赞誉为“一身肝胆望重德高。百年奋斗鞠躬尽瘁”。

党史文苑杂志红土纪事
中共皖浙赣省委书记关英失踪之谜29-32

摘要:1938年5月,正当中日武汉大会战拉开序幕之际,中共皖浙赣省委书记关英受中共东南分局的派遣,赴赣东北弋阳境内的磨盘山,通知活动在这一带的红军游击大队负责人杨文翰,令其所部下山改编为新四军,立即开赴皖南抗日前线。

党史文苑杂志名人档案
传奇人物:大寨铁姑娘郭凤莲33-34

摘要:大寨,是地处太行山腹地的一个小山村。大寨的地形是由一道道深浅宽窄不同的山沟和沟与沟之间的一道道高低长短不一的坡梁组成。大寨人种的地呢,不是挂在山梁上,就是挤在沟边上。号称700亩土地,东一巴掌,西一簸箕,七零八落分成4700多块散布在一面坡上,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七沟八渠一面坡”。黄土高原,荒山野岭,十年九旱。平常,人畜吃水困难,到了雨季,山洪暴发,沟壑纵横,立时成灾。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大寨人在村党支部书记陈永贵的带领下,治山治水,搬山填沟造平原,把往日零碎贫瘠的土地变成了一片片错落有致的梯田和保水、保土、保肥的“海棉田”,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粮食亩产由以前的不足百公斤,提高到了500斤。这对那个时代来说,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党史文苑杂志历史广角
客家的迁徙流转文化与朱毛红军的游击运动战术35-40

摘要:客家先民衣冠南下,带着中原的先进文化,跋山涉水、辗转迁移,侨居,返迁,再转移,以至他们的足迹遍及海内外。千百年来远播、漂流、漫游,客家在行走中远避险恶灾祸,在长途奔徙中选择生活空间,在不停往返中开创基业,铸造辉煌。善于行走、擅于流转成了这一优秀民系的生命存在方式

蒋经国与三青团江西支团41-45

摘要:1938年7月三青团成立时,自苏联回国不久的蒋经国正在江西任职。1939年7月蒋经国担任三青团江西支团部筹备处主任,负责筹建江西支团。在随后的六年中,蒋经国以赣南为立足点,积极筹建、发展、经营三青团江西支团,为其以后的仕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1947年党团合并时,蒋经国已经崛起,逐步形成了“新太子系”。

党史文苑杂志将帅传奇
“独臂将军”彭绍辉45-51

摘要:彭绍辉,湖南省湘潭县上七都瓦子坪(今属湘潭韶山区)人,1906年9月6日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从参加平江起义后,历任军职,由一个雇农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上将。在战火纷飞的岁月,失去了左臂,人称“独臂将军”。

党史文苑杂志史实考证
一副妙联三处误——毛顺生自撰挽联考证52-54

摘要:韶山纪念馆编著的《生活档案》一书这样写道: 本人,年仅16岁就出了乡关,将中国传统的“孝道”抛在了一边——他的父亲曾竭力要将他培训成一位商人,但他却始终未按此意愿行事。为此,父亲晚年心绪黯然,临终前,他伤心地自作挽联:

党史文苑杂志史海随笔
宣传历史要为现实服务55-55

摘要:毛秉华,1949年参加革命,1950年入党,当过教师,进过工厂,历任区长,地区工作宣传部长,省总工会科长,工人日报驻江西记者站站长。1968年调任井冈山博物馆馆长,从此,他将半生岁月扎根山区,系统研究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宣传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和井冈山精神。30多年来,从中央领导同志到广大干部和普通群众,听过他革命传统报告的已达20万人次,真正成了“井冈山精神第一宣传员”。

党史文苑杂志报刊集萃
柯庆施猝死之谜56-56

摘要:1965年4月10日,中共中央讣告:“柯庆施同志因患重病治疗无效,于1965年4月9日下午6时30分在成都逝世,终年63岁。”当时新华社连日报道了为“柯老”举行的隆重追悼仪式。11日中午,骨灰由成都送抵北京,13日上午在首都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柯庆施追悼大会,国家主席刘少奇主祭。这一切都说明,柯的死一切正常。

省委机关举行“党在我心中”歌咏晚会F0002-F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