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文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党史文苑杂志 省级期刊

Literary Circles of Cpc History

  • 36-1173/D 国内刊号
  • 1007-6646 国际刊号
  • 1.0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党史文苑是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江西省中共党史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江西省中共党史学会主管的学术期刊。党史文苑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卷首语、画中岁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史海钩沉、人物春秋、百姓说史、红色实录、党史诗词、红色旅游、红色文物、红色漫画、红歌嘹亮、党史资讯、理论研究、精华选读

党史文苑 2004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党史文苑杂志党史快车道
长征七十周年纪念活动丰富多彩1-1

摘要:今年10月10日,是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70周年纪念日. 随着纪念日的临近,全世界媒体的目光聚焦中国.8月15日,法国电视台《中国的面孔》摄制组一行6人来到长征集结出发地江西赣州于都县,采访当年摇船送红军渡河的老船工李声仁,拍摄革命旧址和于都新貌.《中国的面孔》是法国电视台记录长征的一部专题片,这部片子共分4集,将沿着长征的路线进行拍摄,采用写实的手法,记录中国人对长征的看法,反映中国的巨大变化.据悉,这是首家境外媒体聚焦长征70周年.

党史文苑杂志特稿专递
革命妈妈邓六金4-11

摘要:如果后代们知道他们的先辈是从怎样艰苦的环境中走过来的,并且永远记住这段历史,这不仅是我,也是曾山同志的心愿.

党史文苑杂志伟人风采
伟人邓小平留在抚州的足迹12-16

摘要:翻开《临川县志》,它的第一张历史照片,是中共早期党员傅烈在法国勤工俭学时与、邓小平等人的合影.这是我们已知的邓小平与抚州渊源最早的文献资料.

党史文苑杂志高层内幕
邓小平毛远新的矛盾与“反击右倾翻案风”16-21

摘要:1975年,对主持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常工作、正大力推动全面整顿的邓小平产生不满,其根本原因固然在于他和邓小平在对的看法上存在难以弥合的分歧,但的侄子毛远新在他面前经常说邓小平的坏话,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这些因素最终促成发动一场"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直接导致了邓小平人生中的"第三落".

党史文苑杂志名人档案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始作俑者”22-27

摘要:提起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那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大讨论,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都刻骨铭心.揭开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序幕的是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文章.而这篇文章的"始作俑者"胡福明,当时只是南京大学一个普通的哲学教师,他因该文而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

横峰县邮政局文明创建纪事27-27

摘要:近年来,横峰县邮政局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优质文明服务蔚成风气。

党史文苑杂志历史传真
党史上的宣传画(三)28-29

摘要: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中最流行的形式之.在封建统治下,年画曾经是封建思想的传播工具.自一九四二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号召文艺工作者利用旧文艺形式从事文艺普及运动以后,各老解放区的美术工作者,改造旧年画用以传播人民民主主义思想的工作已获得相当成绩,新年画已被证明是人民所喜爱的富于教育意义的一种形式.

党史文苑杂志图话党史
百年小平(六)30-31

摘要: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1992年1月17日,新年伊始,88岁高龄的邓小平乘坐专列悄然出京,奔驰南下.专列穿过广袤的华北平原,跨过滚滚奔流的黄河、长江,抵达五省通衢武汉,稍息片刻.又穿过三湘四水,越过巍巍五岭,直抵南海之滨.十二天后,专列又沿浙赣线北上进入江西境内,从西至东穿越赣鄱大地,在江西新余、鹰潭略作停留后,继续前行,于2月2日抵达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在历时一个多月的南方行程中,邓小平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说,先后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发出了震撼世界的时代强音:

“”纪事32-33

摘要:1973年12月12日《北京日报》发表了《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并加了长篇编者按语。“小学生”是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五年级学生黄帅。黄帅的信是她和班主任之间产生一些矛盾后家长要她写的。《日记摘抄》是《北京日报》按“破师道尊严”的需要

党史文苑杂志岁月写真
邓小平与知青上山下乡运动34-37

摘要:在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曾经多次组织大批的城镇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远地区安家落户,其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实属罕见.也正因为如此,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共和国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在从运动的发起到结束的十几年来,邓小平的政治生涯虽几经伏起,但他时刻都在密切关注着这一牵动中国百万知青命运的重大运动,也正是由于邓小平举措得力,才使这一运动带来的社会问题最终得以顺利解决.

党史文苑杂志将帅传奇
陈奇涵将军的家乡情38-40

摘要:身经百战的共和国上将陈奇涵是江西兴国县潋江河畔坝南村人.1949年南昌解放,他就出任江西省军区司令员.硝烟已散,青春刻进了共和国的年轮.而忘不掉的故乡人,割不断的故乡情,时时都会使陈奇涵梦萦魂牵.可是,国家刚刚解放,百废待兴,陈奇涵忙得顾不上回故乡看一看.直到1954年2月中央军委任命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庭长时,他才趁离赣赴京交接的空隙,圆了回乡之梦.

党史文苑杂志历史广角
“”时的农民负担41-41

摘要:"农民负担"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名词.中没有"农民负担"一说,而且也没有人敢如此大胆提出"农民负担"问题.但没有这个提法并不意味着当时的农民就没有负担.笔者在"""左"倾路线横行时当过农民,对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有过亲身的体验,现在通过历史的回忆和理性的思考,介绍一下""时期农民负担的大致情况.

中共地下党的三次“捉蒋行动”42-43

摘要: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后,把最后的赌注压在了大西南.为挽回败局,他亲临重庆和成都指挥顽抗.我党秘密组织的三次"捉蒋行动"就在这种背景下展开了.

宋美龄留存庐山的三幅油画44-46

摘要:1996年5月8日,专程为庐山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而来江西考察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庐山"美庐别墅".国际宗教建筑专家德·席尔瓦对第二展厅中宋美龄留存的三幅油画感叹不已.他离开"美庐"时欣然命笔:了解过去的历史,更好地认识未来的历史.后来,原国民党幕僚长陈布雷最小的儿子陈砾先生在参观"美庐"时,特别仔细地观看了老父陈布雷的照片和有关史料,一时百感交集.他在第二展厅宋美龄留下的三幅油画面前伫立良久,当时他很希望宋美龄能回大陆看看庐山"故乡".两年前,章孝严先生及夫人黄美伦女士来江西省亲探旧,在庐山参观"美庐别墅"时,站在三幅油画前,深深品味.是啊,祖母留在大陆的杰作,怎能不引起晚辈的深深思索.

党史文苑杂志非常经历
黄道领导下的三个特别党员47-50

摘要:抗战初期,由于新四军的组建和新四军在南昌开展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活动,使南昌出现了空前未有的抗日高潮.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和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同时成立.办事处的设立,使中国共产党在南昌这个国民党统治区内有了一个合法的办事机构,同时它也成为南昌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活动的领导核心,黄道以新四军少将参谋的合法身份担任办事处主任,兼东南分局统战部长,从而在江西揭开了宣传抗日救国的序幕.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统一战线政策,在全国人民中得到广泛同情和拥护,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在这方面尽了最大的力量,争取并团结了广大的爱国人民群众在自己的周围.为了更有效地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开展抗日工作,黄道还直接领导了黄贤度、漆裕元、向法宜三名特别党员,深入推动统战工作.三位特别党员在抗战初期分别以不同身份掩护自己,努力开展工作,为中国革命做出了贡献.

党史文苑杂志秘闻新知
党的“八大”期间坚辞中央委员内情50-52

摘要:1956年,团中央书记接到了一项重要任务:参加将在9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并代表共青团中央作大会发言.

红军长征的“三个第一”53-55

摘要:1934年10月10日,惊天动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吹响了进军的号角,一次前所未闻的举国迁移在激烈悲壮的气氛中悄悄地开始了.这次伟大长征的第一步是如何迈出去的?本文要介绍的,就是鲜为人知的"长征第一山"、"长征第一桥"和"长征第一渡".

党史文苑杂志报刊集萃
挑起“七七事变”日本兵的下场56-56

摘要:1937年7月,日军以士兵失踪为由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蓄意制造事端挑起“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那么当事的几个日本军人最后的命运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