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地块西部差异性旋转的构造意义:青藏高原东南缘白垩纪红层古地磁学新证据

作者:王恒; 杨振宇

摘要: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以来青藏高原内部及其周缘地区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复杂构造变形区的复合构造使得古地磁的数据解释究竟代表区域的构造旋转还是只能反映局部的构造变形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采集川滇地块西缘渔泡江断裂东侧三岔河地区白垩纪红层古地磁样品,揭示采样区差异性旋转并探讨川滇地块西部自中新世以来的构造演化规律.前人的地质调查表明川滇地块渔泡江断裂东侧上白垩统赵家店组地层发育倾伏褶皱.三岔河剖面以三岔河镇为界分为南北两段,三岔河南段剖面高温剩磁分量平均方向在倾斜校正后 D s= 29.3°, I s=45.7°, k s= 54.3,α 95 =6.6°,倾伏地层产状校正后 D s=30.6°, I s=46.6°, k s=69.3,α 95 =5.8°;而三岔河北侧剖面高温剩磁分量平均方向在倾斜校正后 D s=350.4°, I s=42.1°, k s=69.4,α 95 =9.2°,倾伏地层产状校正后 D s=347.4°, I s=41.9°, k s= 96.6,α 95 =7.8°;两组高温剩磁分量均通过了褶皱检验,表明其获得于褶皱形成之前.相对于东亚稳定区80 Ma古地磁极,三岔河南侧剖面发生了20.5°±4.8°的顺时针构造旋转量,与楚雄盆地核部之间不存在差异性旋转;但三岔河镇以北剖面却发生了22.7°±6.6°的逆时针旋转.综合分析川滇地块内部的古地磁数据表明自中新世以来川滇地块南部楚雄盆地经历了约20°的顺时针构造旋转,而三岔河镇北侧经历了约20°逆时针旋转.进一步分析表明三岔河北侧剖面相对于南侧剖面经历了约40°的逆时针旋转,可能由于研究区的滑脱构造导致岩石薄弱层拆离滑脱所引起.

分类:
  • 期刊
  • >
  •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 >
  • 基础科学
  • >
  • 地质学
收录:
  • 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 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
  • 知网收录(中)
  • 维普收录(中)
  • 万方收录(中)
  • EI 工程索引(美)
  • CA 化学文摘(美)
  • SCI 科学引文索引(美)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Pж(AJ) 文摘杂志(俄)
  • 哥白尼索引(波兰)
  •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关键词:
  • 青藏高原东南缘
  • 川滇地块
  • 古地磁
  • 构造旋转
  • 白垩系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报

期刊级别:北大期刊

期刊人气:2397

杂志介绍: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快捷分类:科技
国际刊号:0001-5733
国内刊号:11-2074/P
邮发代号:2-571
创刊时间:1948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B5
下单时间:1-3个月
复合影响因子:1.73
综合影响因子: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