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地球物理学报杂志

《地球物理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48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学术论文、综述或评述、研究短论、科学论坛、学术动态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国际刊号:0001-5733
  • 国内刊号:11-2074/P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571
  • 创刊时间:1948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1.73
  • 综合影响因子:1.867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地球物理学报 2011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地球物理学报杂志主编寄语

祝大庆油气田再铸辉煌

摘要:世人熟知,大庆油田50余年前的发现,对我国经济建设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保障,至今仍功业犹存.“大庆下面找大庆”和“大庆找大庆”既是50年来世人的期盼,也正是大庆油田自身的渴望和可实现的奋斗蓝图.然而,人们也记得,在大庆大型油田发现后的相当时段内,国内油气勘探界在认识层面上存有二大误区,表现为:
267-268
地球物理学报杂志勘探地球物理学与地质学

油气勘探新领域:火山岩油气藏——松辽盆地大型火山岩气田发现的启示

摘要:通过观念转变和理论与技术创新,大庆油田在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火山岩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使火山岩由原来的油气勘探“禁区”变为“靶区”.从而带动了全国的火山岩油气勘探,促使国内油气储量的不断增长.研究表明,各类火山岩均有可能成为良好的储层.与沉积岩相比,火山岩在盆地深层具有体积大、储层物性受埋深影响小、孔渗条件好等三大优势.火山岩主要出现在盆地发育早期,旋回性火山作用多与快速沉降的非补偿型沉积序列互层,可形成多套有效的生储盖组合,且火山岩油气来源具多样性,因此深层火山岩必然是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虽然我国东、西部具有形成两个万亿方火山岩大气区的地质条件,但探明率偏低.就全球而言,火山岩油气勘探的程度普遍很低,火山岩油气资源潜力以往被大大低估了,因此火山岩油气藏必将成为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269-279

PP—PS协同反演技术预测大庆深层火山岩含气储层

摘要:徐深气田深层火山岩含气储层含气检测尚缺乏有效的方法,传统的纵波反演由于反演过程中仅仅使用单个模型的波,反演结果存在多解性.PP、PS联合反演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多解性难题,反演结果比较稳定,町信度较高.通过在大庆深层火山岩探区采集2D3C多波资料,并进行处理技术攻关,综合利用测升、VSP等资料,利用PP、PS联合反演技术进行了纵、横波速度比弹性参数反演.结果表明,储层特征与联合反演的Gamma场剖面特征对应较好,测井资料显示的储层特征在反演剖面L也有较好的显示,从而证明了PP、PS协同反演技术在深层火山崧含气储层预测上的有效性.
280-285

火山岩油气藏重磁电震综合预测方法及应用

摘要:通过准噶尔盆地陆东地区数十口钻井资料的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提出了火山岩油气藏重磁电震综合预测方法.将正则化下延与延拓回返垂直二次导数串联形成了一个新的滤波器,该滤波器相当于首先通过正则化下延将位场曲面延拓至地下目的层段,降低火山岩埋深对磁力异常幅值的影响,然后利用延拓回返垂直二次导数对弱信号进行增强,不仅提高了位场异常的分辨率,而且由于对位场异常幅值信息进行了能量补偿,因而有利于利用增强后的位场异常的幅值划分火山岩岩性.利用该技术对准噶尔盆地陆东地区地震3D工区的重磁资料进行了处理,结合建场测深及3D地震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并根据重磁电震等资料综合预测了火山岩油气藏目标.
286-293

松辽盆地深层地震资料叠前时间偏移连片处理技术研究

摘要:为了建立松辽盆地等时地层格架,深入认识松辽盆地地质特征和结构以及油气聚集规律,本文开展了松辽盆地不同工区、不同时期采集的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叠前连片处理技术研究.本文针对叠前连片处理过程中不同区块的非一致性,采用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和手段,使得连片处理后数据的相位达到一致,区块间拼接带的频率、能量(或振幅)变化自然合理.处理后的资料地质现象丰富,地层齐全,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和连续性.资料反映的区域构造合理,有利于对松辽盆地区域地质规律进行统一的认识.
294-303

带有多道相关的抛物线Radon变换法分离P—P、P—SV波

摘要:因为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中P—P波和P—SV波通常混杂在一起,所以较好地分离P—P波和P—SV波能够提高数据处理和解释的质量.抛物线Radon变换法在分离P—P波和P—SV波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在离散叠加的计算过程中会带来假频,这些假频会干扰波场分离.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将多道相关算法引入抛物线Radon变换,发展了带有多道相关的抛物线Radon变换法.该方法利用叠加信号具有相似性的特点,依据多道相关中衡量多道信号相似性的能量比标准,对叠加过程加以控制,压制变换中出现的假频.本文用该方法对合成地震记录进行了波场分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04-309

古龙断陷深层火山岩地震资料成像方法及应用研究

摘要:松辽盆地北部古龙断陷的地震地质条件复杂,三维地震资料品质较差,所以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断陷期地层的成像精度是当前地震资料处理的研究重点.在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方面,本文进行了十字交叉排列面波压制技术、压制规则干扰的减去法多次波压制技术和基于菲涅耳带原理的超面元技术的研究,这些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保护深层有效波的低频信号、消除深层构造假象、提高道集的覆盖次数和提高信噪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基础上,进行了Kirchhoff积分叠前深度偏移研究,结果表明在速度变化较为剧烈的地区,叠前深度偏移的成像精度要高于叠前时间偏移.速度模型是深度域成像的关键,在初始速度模型建立上,研究并应用了二维速度模型约束下的三维速度分析技术,在此基础上,依据测井资料和区域地质研究的成果进行速度模型的优化分析,给出叠前深度偏移的速度体.上述提高信噪比和成像精度的方法在古龙地区深层断陷期地层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古龙断陷结构的地质认识奠定了坚实基础.
310-319

多层倾斜层状介质P—SV转换波转换点计算的最佳角度搜索法

摘要:转换波转换点的位置对转换波道集的抽取和叠加都非常重要.目前对于单一倾斜反射界面或水平层状介质模型,已经能较好地计算转换波转换点的位置.本文针对多层倾斜层状介质,提出最佳角度搜索法求取P—SV转换波转换点的位置,此方法是通过搜索最符合Snell定律的入射角和反射角来确定最佳的P—SV转换波转换点的位置.在搜索最佳转换点位置的同时,该方法也能给出最佳的P—SV波的传播路径.本文在单层和双层倾斜层状介质模型中测试了该方法,获得了精确的P—sV转换波转换点的位置和PSV波的传播路径.
320-328

黏弹性介质VSP记录模拟及在估算Q值研究中应用

摘要:采用标准线性固体模型,本文建立了黏弹性介质完全匹配层吸收边界的高阶速度一应力交错网格有限差分算法,并对黏弹性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进行了数值模拟.基于黏弹性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提供的零偏VSP全波场数据,本文进行了质心频移法计算Q值的反演分析.结果表明,反射波、转换波及短程多次波对频谱的影响较大,对Q值反演造成一定误差.本文的结论为实际零偏VSP资料估算地层Q值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329-335

松辽盆地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地质约束-测井地震建模方法探讨

摘要:本文在借鉴徐深气田以往地质建模成功经验基础上,针对徐深气田B区块火山体规模小、横向变化快、开发井少、认识程度较低的实际,密切结合火山岩成因特点,探索性地提出体控地质建模的新思路,即以地震反射特征和地震属性特征为依据,结合钻井、测井资料,井震结合从三维空间上精细识别和刻画火山岩体,通过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建立多种地震属性与测井参数的定量关系,实现了火山岩体内部多种地质属性的定量表征,建立的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火山机构及其内部属性空间发育和分布特征.
336-342

基于地震属性各向异性的火山机构识别技术

摘要:本文通过对地震资料的分方位处理,分别提取各方位的地震属性,筛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地震属性,通过属性方位椭圆拟合,求取该属性椭圆的“扁率”,用椭圆“扁率”来表征储层的各向异性,并在此基础上识别火山机构.本文提出了基于地震属性各向异性的火山机构识别方法,利用叠前地震资料分方位提取地震属性,并对方位地震属性值进行椭圆拟合,利用椭圆扁率来表征各向异性的大小,并基于此来识别火山机构.本文对方法的流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对方法的适用条件作了简要的说明,并用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效果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43-348

全极化探地雷达正演模拟

摘要:全极化探地雷达不但能获取当前探地雷达使用的共极化信息,而且能使用交叉极化信息,进而更好地分析目标属性.本文在时域有限差分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全极化探地雷达的正演模拟方法,通过水平正交双方向同时接收获取全极化信息.标准目标体金属板和角反射器的正演模拟与实验室物理模型测试一致的共极化和交叉极化响应信息,证实了该正演模拟方法的有效性.同时还模拟了典型目标(随机表面和斜裂缝)的响应.正演模拟和实验结果均反映出结合交叉极化响应和共极化响应信息有助于识别和判断目标的方向、结构组成等属性.
349-357

局部相关加权中值滤波技术及其在叠后随机噪声衰减中的应用

摘要:随机噪声的衰减和同相轴连续性的提高可以极大地改善地震资料解释的精度.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滤波技术,既能够有效地衰减随机噪声又可以很好地保护地震资料中的断层等信息不被破坏,增强地震剖面中弯曲、倾斜同相轴的连续性.该方法结合新的加权中值滤波技术和两种构造信息保护滤波策略,实现基于预测数据体和基于倾角走向的加权中值滤波.通过设计局部相关系数改进加权中值滤波器的特性,达到保护断层信息的效果.使用地震数据的局部倾角属性设计预测构造数据体和构造走向,进而构建两种滤波策略,通过匹配加权中值滤波器和不同的处理策略,达到保护断层信息和噪声衰减的平衡点.通过对比离散小波变换阈值去噪方法,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的处理结果证明了局部相关加权中值滤波技术的有效性.
358-367

趋势面分析与相干体技术在火山岩预测中的应用

摘要: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火山岩顶面在形态上主要呈穹窿状,形成局部隆起的构造圈闭,可利用趋势面分析的方法寻找火山口隆起的分布.火山岩气藏往往是复合型气藏,它不仅受火山口的构造控制,还与有利的火山岩储层密切相关,可利用相干体切片技术来圈定有利储层的分布范围.通过这两种技术的结合,既可确定火山口的分布又可圈定有利储层的分布范围,成为近期井位部署的重要技术手段,对火山岩气藏的预测具有普遍意义.
368-373

复杂地区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集成

摘要:随着我国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难度不断加大.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历经六年,通过对深水海域、西部复杂山地、西藏高原、南方碳酸盐岩、火山岩覆盖区等几类典型地球物理勘探久攻不克的复杂地区开展地震、重磁电、综合地球物理勘探联合攻关,以及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攻关实验,取得了长足进步,直接带动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油气勘探发现和成果,形成了针对深水海域的长电缆地震勘探技术、适用于西部复杂山地和南方碳酸盐岩裸露区的宽线地震勘探技术、高原地震调查技术、复杂地区三维重磁电勘探技术、针对火山岩覆盖区和南方碳酸盐岩裸露区的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可应用于复杂山地的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技术等六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攻关集成.本文介绍了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所取得的这六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攻关成果.提出了今后在复杂地区开展油气地球物理勘探工作的有关思路.
374-387
地球物理学报杂志地球动力学及油气构造

火山岩风化壳地层型油气藏评价预测方法研究——以新疆北部石炭系为例

摘要:针对火山岩风化壳地层型油气藏强非均质性,评价预测难度大,勘探成功率低等难题,本文采用重磁电剥层处理、沿层延拓信号增强反演方法有效预测区域火山岩分布;建立风化淋滤剥蚀后不同岩石组合的不完整火山机构和形态识别模式,利用相干体和振幅分析等方法有效识别火山岩目标;在建立单次火山喷发岩石序列及储层分布模式基础上,开发了基于次生溶蚀孔隙和裂缝为主的波阻抗储层反演方法,有效预测了多期次火山喷发间隔风化淋滤形成的叠置有利储层分布;通过岩性、储层预测与振幅衰减属性、吸收系数差异预测结合,有效预测含油气性.从火山岩区域预测到含油气性预测逐步逼近的火山岩风化壳地层型油气藏评价预测方法,有效解决了火山岩风化壳地层型油气藏的评价预测难题,指导发现了千亿方克拉美丽气田和亿吨级牛东油田,利用该方法预测出下一步重点勘探的7个有利区带.
388-400

松辽盆地西边界带深部构造:地电学证据

摘要: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综合研究了松辽盆地西、东边界的构造特征.在由广角地震波速分布所得到的认识基础上,本文利用松辽盆地西边界带附近新实施的大地电磁测深(MT)(约470km42个测点)剖面,经过数据处理的二维电性分布,更为详细地表达了西边界带深部构造特征.与满-绥断面研究相近的结果是西边界带的断裂构造表现为作为盆地西边界的嫩江断裂,在地表附近与黑河-贺根山缝合带断裂叠加在一起,于深几公里以下两条断裂分开,缝合带断裂西倾并穿过地壳,嫩江断裂东倾而且可能不超壳.本次研究与满-绥断面研究不同点是两条断裂分开部位之下的构造表现.由于兴安微板块与松嫩微板块间碰撞、焊合以及边界断裂走滑等复杂区域应力场作用,留存的岩石圈残片被分割在嫩江断裂两侧.所建立的地质-地球物理解释模型提供了西边界带可能的构造地质作用过程.
401-406

中国东北地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及其对矿产能源形成的控制作用

摘要:中国东北地区处于古亚洲洋和滨太平洋构造域叠合部位,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利用东北及华北地区部分台网所接收的近震及远震走时资料获得东北地区地壳与上地幔三维P波速度结构,成像分辨率在80km左右.成像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地壳与上地幔具有较强的横向不均匀性.P波速度异常走向大体呈北东向,与该区地表构造走向一致.5km深度的速度异常与地表起伏形态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阴山、燕山与大兴安岭造山带表现为高速异常;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表现为低速异常,渤海湾低速异常一直延伸至〉200km深度.东北地区呈现两个明显的低速异常条带,分别是沿着长白山一线与松辽盆地地区,其中长白山低速异常延伸至400km深度附近.地幔转换带(410-660km)表现为显著高速异常体,这与西向俯冲的高速太平洋板块在地幔转换带中的滞留相对应.较高分辨率的三维速度成像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构造演化(如岩浆活动、岩石圈演化、深震与火山活动等)与东北亚地区大地幔楔内软流圈上涌与西太平洋板块在地幔转换带中的滞留密切相关.东北地区的岩浆活动在矿产与油气资源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提供物源和深层控制作用.
407-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