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传播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东南传播杂志 省级期刊

Southeast Communication

  • 35-1274/J 国内刊号
  • 1672-9579 国际刊号
  • 0.3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东南传播是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主管的学术期刊。东南传播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别策划_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建党一百周年影视研究、乡村文化传播、媒介融合前沿和理论、跨文化传播、产业研究、传媒与社会、受众研究、广播电视节目研究、品牌营销、新闻采编

东南传播 2019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东南传播杂志传播视点_海峡传播
传统对台广播在新传播格局下如何助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以“亲亲闽台缘东南广播听友会”暨两岸非遗文化表演交流活动为例1-4

摘要:本文邀请了多位两岸专家、知名媒体人,从活动形式、活动意义、传播成效等多个角度总结了2019'亲亲闽台缘东南广播听友会'暨两岸非遗文化表演交流活动的创新之处,分析了其在台湾岛内引发共鸣的原因,以及它的成功对于新传播格局下对台广播以文化植入岛内,助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启示。

东南传播杂志默认
文化入岛聚民心 润物无声化阻隔3-3

摘要:指出,'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根脉和归属。人之相交,贵在相知。不管遭遇多少干扰阻碍,两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

东南传播杂志传播视点_海峡传播
用好融媒体,助力赴台新闻报道创新与突破——以东南广播“亲亲闽台缘”台湾听友会暨两岸非遗交流展演融媒体报道为例5-7

摘要:'融媒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将人力、内容、技术、宣传等资源全面整合于一个平台,同时对某一活动进行关注、报道,各媒体则根据自身受众特点从平台获取所需的素材。这一理念把传统平面、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优势重新整合,互为利用,成为共同服务于一个项目的不同形式、手段和方法,将不同媒体的优势分别发挥到极致,从而使其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本论文试图从东南广播'亲亲闽台缘'听友会暨两岸非遗文化表演交流活动融媒体报道助力赴台新闻报道的创新、融媒体报道取得的突破、融媒体报道活动结束后经验的总结三个维度,为新形势下的新闻工作者如何用好融媒体,助力赴台新闻报道的创新与突破提供一点经验与思路。

乡愁,两岸交流的文化基因——以福建非遗文化入岛交流为例分析8-10

摘要:'乡愁'是近几年被频繁提及的热词,由此衍生了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的乡愁理论。2019年7月,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东南广播公司携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到台湾交流展演,充满乡愁意味的非遗节目深受台湾民众热捧,反响热烈。本文以传播学相关理论、乡愁理论分析这一活动现象,得出结论:乡愁文化的传播在两岸交流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既能引起台湾民众对大陆的祖地认同,又能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两岸青年融合的策略研究11-13

摘要:2018年2月28日,国务院台办、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实施《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指出:针对台湾青年不同群体,组织实施学习交流、研学旅行、社团结对、体验对接等活动。为台湾青年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努力重塑台湾青年正确的家国观念,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两岸青年融合的策略研究,阐述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新思维。

东南广播对台节目传播到达的策略研究14-15

摘要:2019年7月底,东南广播一行携非遗入岛,展演交流,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融时代、互联网+带火东南广播《亲亲闽台缘听友会》活动,短短几天时间,该活动收获来自各界媒体5000万的点击量。本文以非遗入岛为例从内容、形式和融合媒体三个方面探索东南广播对台节目传播到达受众的策略。

台湾松山文创园区的发展特色及其借鉴意义16-19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台湾松山文创园区的历史与现状,深入分析了园区发展模式及经营特色,从而总结该文创园区的建设与管理经验,以期对大陆其他省市建设文创园区提供借鉴。从研究中得到,充分利用民间资本,让民众充分参与进文创活动,依靠城市的文化特色找准定位,以及举办丰富多样的文创活动等是让文创园区活化起来的成功经验。

东南传播杂志传播视点_为大时代留影:改革开放四十年进程中的中国传媒经济理论研究
传媒经济理论体系及其三大基础理论——中国传媒经济理论研究四十年之十一——笔者的传媒经济理论综述20-32

摘要:1976年粉碎了''。''结束后,我国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严峻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从何处入手呢?我们党采取了从解决理论问题入手的方针,并根据当时的实际选择了'真理标准'和'按劳分配'两大理论问题,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真理标准'和'按劳分配'理论大讨论。笔者的传媒经济理论研究就是在这种背景条件下开始起步并发展起来的。任何一种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从人类对其现象的发现、认知开始的,自然科学是这样,社会科学也是这样,无一例外。传媒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同样也是从对传媒经济现象的发现、认知开始起步的。作为研究起因的现象,可能就是未来新科学终身的研究对象,也可能就是未来新科学研究的'路引子',它的'任务'就是引领研究者进入新科学本质研究的大门。传媒经济研究'动因'的客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1.传媒形态实体内在动力的客观性;2.传媒经济研究条件的客观性。理论是一门科学。理论是人们对于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概括,科学是人们在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知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所谓理论科学就是关于对事物本质规律认知的学问。传媒经济学是一门新生的理论科学,即对于传媒形态本质规律认知的学问。任何一种新事物、新理论的出现、成长和发展都是在博弈中完成的,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规律现象。传媒经济理论研究的出现和发展也不例外,它的成长和理论体系的形成、完善和发展同样是在博弈中完成的。在长时间的博弈中形成的具有中国传媒特质的传媒经济理论体系、传媒经济生存和发展的支点理论体系;在长时间的博弈中发现了人类本体传播特质、人类本土传播特质以及人类传媒一体化特质即人类传媒融合特质,并形成了具有'三特质'特点的人类�

东南传播杂志传播视点_媒介融合前沿和理论
对抗式新闻解读的媒介诱因分析33-36

摘要:斯图亚特·霍尔提出的三种受众解读新闻的方式中,对抗式新闻解读正在成为新闻解读的主流。从传播者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传统媒体新闻生产过程的碎片化、模式化信息处理方式,对政府信源的高度依赖和经济利益的诱惑等难以克服的诱因,同时还有新媒介传播者对新闻真实性、情感和态度的不当处理方面。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受众在信息解读时的心态和习惯。

移动短视频中的场景研究——以抖音APP为例37-39

摘要:抖音等移动短视频应用打造了一种新型的社会交往与日常生活分享方式,成为了一种新型的自我呈现平台。移动短视频改造了传统的场景划分,产生了'前前区'、'深后区'等新划分;移动端视频通过直播、评论和展现过程等方式,将原本不应暴露的后区展现出来;移动短视频在场景展现上呈时空断裂的特点,使准社会交往成为可能。移动短视频抓住群体身份的角色、社会化的角色和权威角色来建立虚拟社区,并借助'场景五力'实现场景营销。

媒介接触对网民政治社会化的影响40-43

摘要:网民的政治社会化,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以'2015网民社会意识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logstic有序回归对媒介接触与政治社会化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官方媒介接触或置于制度性规范管控下的媒介接触与政治社会化程度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非官方媒介接触对政治社会化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就自媒体媒介接触对网民的政治社会化的影响而言,既存在积极影响又存在消极影响,而海外媒体接触与政治社会化程度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会阻碍网民政治社会化的发展。

官方政务微博的运营机理与优化路径选择——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44-47

摘要:作为政务信息的新媒体互动平台,官方政务微博正在成为很多政府部门建设'服务型机构'的重要尝试,其信息的便捷性、去中心化和互动特征,有效弥补了传统官方媒介信息传播的不足。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剖析了官方政务微博在运营过程中与受众建立的互动机制,并据此提出运营优化的可鉴路径,使之更好地满足于社会大众的使用需求。

Vlog在时政类重大主题报道中的特征及未来走向48-51

摘要:2019年全国两会中涌现出众多创新报道理念,践行融合传播的爆款产品。其中,具有人格化表达方式Vlog(视频博客)被大量运用到时政类重大主题报道中,增强了严肃时政新闻的亲近性,取得了不俗的传播效果。本文以2019两会中的Vlog报道为例,分析了Vlog在时政类重大主题报道中的特征,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发展的对策,以期为媒体从业者利用Vlog这一新兴的形式进行时政类重大主题报道提供参考。

智能技术的叠加式赋能与媒体融合下半场的业态重构52-54

摘要:人类社会正在进入智媒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人、算法推荐、语义识别和计算机视觉信息处理等对于传媒行业的全面渗透,已经成为近些年的一个现象级事件。本文依据相关案列,重点分析智能技术下媒体融合的新范式对于传媒业正负向的叠加式赋能,并简单探讨媒体融合下半场的新闻从业者如何在人机协同方面发挥'人'的价值。

意见领袖可信性对用户行为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55-58

摘要:信源可信性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意见领袖是社交媒体用户重要的参考群体。本文以社交媒体用户为调查对象,通过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究意见领袖可信性的影响因子及其对用户行为意愿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声望、互动易近、信息质量、道德品质是影响社交媒体意见领袖可信性的四个因子;意见领袖可信性四因子与用户搜索意愿、分享意愿、购买意愿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互动易近因子对三项用户行为意愿均有显著作用,而道德品质因子对三项用户行为意愿均无显著作用。本研究拓展了社交媒体环境下意见领袖的研究视野,对品牌有效开展意见领袖营销活动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纪念类视听新闻作品意义的呈现、表达与传递59-60

摘要:纪念类视听新闻作品以纪念某人、某事或某日为选题依据,该类作品以纪念为依托,通过作品使得某人、某事或某日所传达的精神得以传承与弘扬。意义是纪念类视听新闻作品传播的核心,因此,如何呈现、表达与传递意义从而使纪念类作品价值最大化成为创作关键。研究以央视'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以及《相聚中国节·春天的思念》为例,分析纪念类视听新闻作品在呈现、表达与传递意义三个方面的具体策略,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充满概率的大众传播61-63

摘要:自媒体是网络技术发展的结果,借由网络,人们不再接受被一个统一的声音告知对或错,同时也拥有信息接受与传播的选择自由。自媒体自发性、原创性、交互传播快等特点,代表着信息传播大众化、平民化的趋势。而大众传播的特性在自媒体的时代背景下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与此同时,大众传播的效果也因适应自媒体的特性而变得难以预计,充满概率。在此背景下,要想稳定传播效果,就要从造成传播效果不稳定的因素入手,从而提高传播到达率。

电视新闻报道如何提升“大数据”在传播中的“高颜值”64-66

摘要:眼下,'大数据'随着数字化纪录、存储和传输技术的日臻完善,而广泛被应用于电视新闻传播中,但在电视新闻中,'大数据'新闻的报道却出现不少重包装、轻内容,重数字、轻事件等方面的缺点,新闻要素少了。那么,如何提升'大数据'在传播中的'高颜值'成了重要的一环。笔者结合平时采访经历,从何为'大数据'和'大数据'新闻传播、'大数据'电视新闻在传播中瓶颈有哪些?如何增强'四个意识',变'大数据'为'好新闻'等三个方面,浅谈电视新闻报道如何提升'大数据'在传播中的'高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