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传播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东南传播杂志 省级期刊

Southeast Communication

  • 35-1274/J 国内刊号
  • 1672-9579 国际刊号
  • 0.3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东南传播是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主管的学术期刊。东南传播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别策划_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建党一百周年影视研究、乡村文化传播、媒介融合前沿和理论、跨文化传播、产业研究、传媒与社会、受众研究、广播电视节目研究、品牌营销、新闻采编

东南传播 2019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东南传播杂志传播视点
传媒经济发展战略理论体系——中国传媒经济理论研究四十年之七1-7

摘要:四十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传媒产业的发展也进入到了快车道。为保证传媒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政府根据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进程和我国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分别制定了三种类型的发展战略:1.传媒产业发展试行战略,即"事业单位,产业化经营"的传媒发展战略;2.传媒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即文化产业振兴专项规划;3.互联网+传媒发展战略,即互联网+行动计划。产业是一种具有经济力(即生产力、市场力、服务力、协作力、衍生力等合力)的联合性经营实体。在信息社会,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不管是其发达程度如何,其主体产业只有两类:第一类主体产业就是指人类自身,即人类生命产业;第二类主体产业就是指人类社会产业,即人类社会物资产业和人类社会非物资产业的总称。可见,所谓产业发展战略在总体上就是指人类生命产业发展战略和人类社会产业发展战略。传媒产业是一种文化产业,而且是一种"三级"文化产业。传媒产业的地位决定了它的发展战略既是产业发展"一级"战略,即人类社会产业发展战略,又是产业发展"二级"战略,即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这就是说,产业发展"一级"战略和产业发展"二级"战略既是传媒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战略,又是传媒产业发展的模式性战略,对于传媒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传媒产业发展"三级"战略是传媒产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它对于传媒产业的发展既具有指导、引领的功能力,又具有实实在在可操作性。超传媒大一体化是指借助于传播媒介的功能力所形成的两类传媒实体的总称,即整体传播媒介实体和整体传播媒介本体融入经济社会各部门、各行业所形成的新传播媒介实体的总称。具体来说,所谓超传媒大一体化的两类传媒实体是指:1.相对于单体传播媒介形态的叠加型传播媒介形态功能力在其体�

消费与赋权:偶像养成类节目的意义生产——对《偶像练习生》的个案考察8-10

摘要:本研究聚焦当前的偶像养成类节目文化现象,以2018年一档较为热门的偶像养成类节目《偶像练习生》为个案,借由深度访谈和话语分析的方法探究受众对该节目的解码机制,并重点分析节目在生产过程中如何对受众消费需求进行满足、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受众的文化身份,以及如何在传-受互动中赋予受众各种话语权力的过程。研究发现,受众对于这类流行节目文本的消费,已不再仅仅作为被动的他者所在,而会根据自身的权力结构和文化认知对节目做出不同的个性解读。不同的解码方式则充分反应出"消费即是赋权"的社会话语,这对于今天的流行文化传播和视听内容生产具有一定的启示价值。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文体嬗变的表征与逻辑11-13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文体更注重于对视觉化的呈现,新闻体裁混合化、价值取向娱乐化、"梨花体"式叙事扩大化、"标题党"行为中性化都使得新闻文体的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闻写作将互联网技术与新闻报道方式结合起来,为新闻文体创新提供了新的范式。

创新扩散视角下主流媒体短视频的发展现状——基于人民视频2019两会报道的观察14-16

摘要:近几年,短视频成为主流媒体的重要业务,而5G的到来使其发展加速。本文在创新扩散理论指导下,对人民网人民视频的两会报道进行案例研究,从相对优势、兼容性、复杂性、可试性、可观察性五个方面归纳其创新属性,总结其两会视频报道的特点,并分析其创新的扩散阶段与扩散方式。

从自恋到女权主义:移动网络时代自拍心理的另一种解读17-21

摘要:在数码摄影和移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利用智能手机或移动设备为自己拍照并上传社交网络,变得极为简单随意,这极大地激发了个体在一系列社会关系背景中的潜在心理:自恋,自卑,人格特质,自我感觉和意识,女性归属感以及女权主义。自拍因此混合了消极与积极、虚假与真实、个性化与大众审美。它不仅是一种观看自我的方式和载体,更是人们对自身复杂人性的又一次挖掘和呈现,这不禁引发了自拍对人行为意义异化的思考。

增强“四力”,构建主流媒体公信力22-23

摘要:多元化传播时代到来,新媒体、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众声喧哗的舆论环境,但越是高度自由的环境,越是需要具有公信力的主流声音。公信力是主流媒体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所占据的位置,这就要求从业者要眼睛向下,身子下沉,要从百姓的立场来策划宣传作品,要以百姓的视角来创作宣传作品,要用百姓的语言来采写宣传作品。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本文就从四个方面来阐述,主流媒体如何通过增强"四力"来构建公信力,唱响时代"好声音"。

大众传播视域下抖音APP走红原因的探析24-26

摘要:抖音作为一个以音乐元素为载体的短视频平台,两年时间内就风靡全国。而在短视频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抖音短视频平台却能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这与平台所输出的内容的传播特色、平台与品牌的传播策略相关。究其现象和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为今后短视频平台发展以及自媒体平台的内容创作给予一定的启示。

借力传播场景创设,实现电视优质内容生产与新技术手段的匹配——以福州广播电视台《邀您一起为自贸区打CALL》H5制作为例27-29

摘要:本文主要以城市电视台传统媒体记者的一次转型创作为例,探讨新传播语境下应如何打破惯性思维、借力新式传播场景,实现优质内容生产与技术革新手段的匹配,最终达到提升新闻"颜值"与"魅力"的效果。此文的亮点在于利用二维码链接技术在论证方法维度上的创新。

媒体融合大潮下微纪录片创作话语空间30-31

摘要:微纪录片,从诞生之日起,就带有移动终端的基因。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发展、网红经济的出现,纷纷涌现的各种短视频平台,逐渐改变着受众的信息收取途径和阅读习惯。那些反映现实生活、加上艺术化剪辑和包装的短视频已经有了纪录片的雏形,微纪录片的产生也就成了顺其自然的事。作为身处媒体融合大潮中的主流媒体,在转型过程中,如何运用微纪录片这种既可以讲好中国故事、又顺应当下传播新形态的视频产品,已经成为专业电视人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融媒体背景下网络旅游节目发展探析32-33

摘要:伴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网络旅游节目文化娱乐需求,要求我们应当做好节目受众分析,使节目划分精细,发挥网络旅游节目的特点,满足受众对网络旅游节目新型要求。在此,分析了网络旅游节目的现状,对于网络旅游节目媒体生态分析,最后指出了未来网络旅游节目的发展方向。

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转型探索——以福州广播电视台《新闻110》栏目为例34-35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当前的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城市台电视民生新闻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本文以福州广播电视台《新闻110》栏目为例,针对在思维理念、节目创新、媒体融合的实践与运用展开分析,探索在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浅议县级融媒体中心后期编辑的融合转型36-38

摘要:融媒体时代,县级融媒体中心后期编辑要适应时代要求,摒弃曾经"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观念,树立用户思维,强化产品意识,明晰渠道概念,注重地方发展因素,在电视节目制作领域深化"自我革命",真正让自己的节目满足受众越来越多元化的要求,提升基层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最终实现提出的"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目标。

东南传播杂志特别策划
少儿版《白蛇传》争议背后的媒介伦理解析39-41

摘要:对于少儿类影视文化作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分析,可以使我们认清作品背后的本质。随着少儿版《白蛇传》的热播,其引发的争议也很多,有支持也有反对的声音。本研究以少儿版《白蛇传》为例,通过文本分析法,旨在揭示其争议背后蕴含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童年观念,即"童年消逝说"与"童年建构论"的对立。研究发现,"童年建构论"忽视了童年的文化内涵以及对于媒介伦理的批判。因此,本研究认为,为了给少儿类影视文化作品的创作提供良好的媒介环境,一方面需要媒介行业自身加强伦理规范,同时,受众也需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

电影《流浪地球》的影视文化话语权分析42-44

摘要:《流浪地球》成为春节档院线电影票房冠军,它不仅是以郭帆为代表的年轻影视制作团体的成功,也为国产影视工业的新生带来希望。这股新兴力量向世界展示出中国电影工业的水准,也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构建文化自信、传播文化价值观方面起到深刻的作用。

东南传播杂志特别推荐
从生态翻译学新视角看《青铜葵花》的英文翻译45-47

摘要:曹文轩的儿童文学《青铜葵花》的英译本在国际上获得多项殊荣,其译文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借用胡庚申的生态翻译学理论,从"掏空再现"、"环境补建"以及"自然化仿生"三个新视角解析《青铜葵花》的英译本进行文本分析,论证这三个新视角对翻译文本有很强的解释力,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解读方式和方法论思路。

李贽文艺思想的东亚传播及启示48-50

摘要:基于李贽文艺思想在海外学术界的影响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文化强国政策,论文从李贽文艺思想的海外历史传播和当代研究入手,梳理其在东亚的传播和影响,并得出李贽海外传播的启示:提高翻译质量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基础,重视作品翻译,建立中外译者交流合作平台;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是有效传播的保障,加强学术交流,建立跨国合作的研究新模式;承认中外文化差异,发掘内在精神共鸣,达到中华文化的有效传播。

官方媒体微信公众号对外传播力研究——以人民网外文版微信矩阵为例51-54

摘要:人民网外文版拥有中国最为全面的外语新闻频道,其下设的微信公众号矩阵的外语体例亦是最为完备的,是官方媒体微信公众号在对外传播体制中的典型。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和访谈法,将人民网外文版微信矩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了解到人民网外文版微信矩阵在外语内容推送及双语内容推送上有所作为,能够起到一定的沟通内外的作用,为海内外受众提供想象世界图景的信息与新闻,同时也是外语学习者的辅助工具。但是其内容推送以及运营管理依旧存在推送频率不规律,内容及栏目设置缺乏统一性等问题。

华夏传播研究的历史回眸与书写范式的求索——从评介《华夏传播学引论》讲起55-58

摘要:华夏传播研究几乎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一路走来的,四十年来华夏传播研究从无到有,在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和艰苦探索之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阶段性成果,在传播学本土化-中国化的求索之路上做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宝贵尝试。《华夏传播引论》一书系统回眸了华夏传播研究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和理论收获;以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传播学为理论进路,探索了华夏传播研究的书写范式,将五千年华夏文明中的传播思想、传播人物、传播活动、传播媒介纳入到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跨文化传播的视野下予以考察;并且具体剖析了华夏传播中的说服传播、舆论传播、公共传播、媒介批评、文艺传播、宗教传播等传播现象;内容涵盖华夏传播的大传统和小传统,论从史出,引人入胜,堪称一道引领广大读者进入华夏传播领域的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