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传播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东南传播杂志 省级期刊

Southeast Communication

  • 35-1274/J 国内刊号
  • 1672-9579 国际刊号
  • 0.3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东南传播是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主管的学术期刊。东南传播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别策划_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建党一百周年影视研究、乡村文化传播、媒介融合前沿和理论、跨文化传播、产业研究、传媒与社会、受众研究、广播电视节目研究、品牌营销、新闻采编

东南传播 2018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东南传播杂志传播视点
传媒经济理论的精准尺度——中国传媒经济理论研究四十年之二1-6

摘要:检验真理精准尺度有两层含义:1.科学精准度,它是检验人类对事物本质认知的一种金标准;2.时间检验度,又称谓历史的检验,它是实践检验的一种金标准。时间是人类对地球、月球运动规律的理论抽象,是自然规律理论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时间是一种自然体运动着的物质,它的形成距今大约有44-46亿年的历史,即地球和月球形成以后的时期;时间是一种具有持续性的、运动着的物质,即是一种具有连续性、无间隔、不中断的运动着的物质。四十年来,我国为推进我国传媒经济发展所制定的策略和规定主要有:1.“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办报模式。2.“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4.“一要宣传,二要经营”概念的提出。5.“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战略”的实施。6.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的实施。7.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的决策。8.“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9.传媒经济新时代的到来。10.我国传播媒介功能力全面开发利用的新时代。电子互联网主流传媒与语言主流传媒、报业主流传媒、广电主流传媒等传统主流传媒相比较,电子互联网主流传媒不仅具有传统主流传媒自我纳新的功能力,而且凸显了电子互联网主流传媒特有的纳新功能力,它通过互联网+行动计划把电子互联网主流传媒特有的纳新功能力献给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既推促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拉近了电子互联网主流传媒以及其他传统传媒与传媒规律要求的距离,同时还营造了一个典型的传媒社会模式。在他的《实践论》一书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感觉到了的东西不一定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能解决现象,理论才能解决本质”。

竖屏资讯类短视频的瓶颈与趋势分析7-10

摘要:2017年,短视频行业进入全面爆发期,在资本、技术、用户需求等多方驱动下,呈现出垂直化、多元化等发展趋势。从题材看,资讯类短视频异军突起,从技术变革看,竖屏短视频适应用户需求应运而生,共构短视频新生态。包括新华社“第一视点”、央视新闻、“我们”视频、优酷等在内的主流媒体与市场化媒体均在进行竖屏资讯类短视频的尝试,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就目前国内竖屏资讯类短视频的兴起、现状、发展瓶颈与未来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短视频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与建议。

从财务视角分析《纽约时报》数字化转型的问题11-15

摘要:不看媒体财务状况来谈数字化转型都是不切实际的,因为资源是有限的,用有限的资源进行转型才是媒体遇到的经营困境,否则根本谈不上纸媒危机。除肩负重要职能的党报以外,其他市场化的媒体一定程度上都需要自负盈亏,其转型必然要关注财务,以财务状况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准。从财务出发这些数据最能直观地反映出问题,只有了解清楚了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评价《纽约时报》为应对危机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和失败。本文将对《纽约时报》的主要财务数据、盈利模式、转型的财务困境和价格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国内的传媒集团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互联网+”思维下的影视内容创新的四个维度16-18

摘要:互联网时代对社会产生了多重影响,它对传统媒体的影响是当今学术界热议的话题。本文仅讨论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传统意义的受众、传播平台、联合制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众创众包等新的业态赋予传统媒体及影视内容更大的空间。梳理它们的关联和变化,既有助于理解媒介融合,更有助于把握传统广电媒体新的内涵意义。

浅议融媒体时代电视记者的现场报道19-21

摘要:传统媒体下电视记者的现场报道在收视市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现今的融媒体时代,现场报道更具时效性与可感性。融媒体时代下电视记者的现场报道呈现着怎样的状态,又应该如何发展呢?电视记者该怎么适应融媒体时代的特点,提升职业素养。本人试从这几个问题出发,探析融媒体时代下电视记者的现场报道。融媒体时代下的现场报道是对电视记者职业素养的考验,电视记者需要注重积累,提升技能素质,善于观察应变,适应时代。

网络时代视频新闻传播新变化22-24

摘要:在网络时代,人们使用不同终端设备浏览视频新闻已成为日常,相比于既往视频新闻,网络时代的新闻报道无论是内容的丰富性、表达方式的多样性还是形式的生动性都有了进一步的升华。本文试图以视频新闻在网络时代的新变化为出发点,就应对这些变化应具备的思路和态度进行一定深度的思考。

2018俄罗斯世界杯媒体呈现的观察与反思——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例25-28

摘要:2018年3月,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建制撤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式组建成立,央视网、央广网、国际在线随即开启全面融合。刚刚过去的2018俄罗斯世界杯是总台面对的第一个全球顶级体育赛事的大考,央视有了总台的加持,在本届世界杯的表现与往届相比有了不小的创新。

媒介框架理论下的韩国MeToo运动报道29-31

摘要:“MeToo运动”作为较有影响的国际新闻事件,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得以迅速传播并形成民众广泛参与的社会运动,新闻媒体在事件进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以框架理论为视角,采用内容分析、量化统计等方法,以韩国三大主流媒体为对象,探究韩国“metoo运动”中媒体的报道、受众的认知及两者关系,并进一步分析韩国大众媒体在国际传播语境下是如何生成舆论调控策略,构建受众认知环境的。

从“融媒体工作室”兴起浅析媒体融合新模式32-33

摘要:近年来,媒介环境变化急剧:移动客户端取代PC端、新闻行业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视频从批量生产变为定制生产。在媒体融合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国内走在媒体融合前端的媒体,如近年来融媒体工作室做得风风火火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湖南卫视以及河北广播电视台等,都纷纷尝试“工作室”的传播和经营的运行模式。本文以国内传媒纷纷出现的“融媒体工作室”现象为蓝本,进行学习并初步探索,为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提供思路。

融媒体视角下新闻漫画的传播优势与创新思维34-38

摘要:新闻漫画是新闻报道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媒体深度融合的今天,读者信息消费习惯已发生变化,从读文时代到读图时代,当前碎片化和即时性的消费习惯已成为当下受众阅读的一种新常态,而新闻漫画不仅在传统报纸等传播媒介上占有重要位置,同时也成为当下各类新媒体竞相使用的重要传播手段。如何发挥新闻漫画自身传播优势、顺势而变,以获取更多的注意力,成为了新闻漫画生产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从融媒体视角下结合新闻漫画的基本特征来探析其传播优势和创新思维,以期打造既有新意又有时代感,适合大众文化需求的新闻漫画精品。

文学中的伦理审美——论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中作为审美对象的伦理39-42

摘要:文学批评对于文学作品中伦理成分的讨论曾经受到了批判和排斥,主要基于对伦理内容挤压了形式、构思等因素成为评判文学作品的唯一审美价值;以及使文学被批评工具性地运用于说教、政治论证和宣传等途径;甚至影响文学创作而威胁到文学审美独立性等一系列可能结果的忧虑。但这些忧虑本身就反映了对文学中的伦理的误解,以及文学批评中对于伦理的误用现象。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文本中的伦理审美现象,体现了文学作品中的伦理成分应作为一种软性有机的审美对象进行认识,文学批评对于作品伦理的讨论应划入审美的范畴,用审美的方式和维度进行具体感知,并尊重伦理的多元性,而不是进行一种二元判定,这样才能实现对一部作品充分的审美。

从空间理论考察媒介空间与灾难记忆建构43-46

摘要:灾难发生后,灾难记忆通过电子媒介和灾难博物馆等媒介空间得以保存和传播,此时,媒介空间的主要功能表现为建构和再现灾难记忆;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移,关于灾难的记忆通过高度科技化的VR技术得以重构和增强,VR灾难新闻通过场景建构让人类重新感知灾难现场的残酷。笔者从媒介空间的视角出发,探讨灾难发生后,灾难记忆在不同空间中的建构,空间势能以及不同的媒介空间与灾难记忆的建构有着怎样的联系。

东南传播杂志特别策划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闽台社区文化创意产业深度融合路径探析47-50

摘要:促进两岸经济文化全面对接融合是福建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重要任务之一,而社区正是文化、社会及经济交流融合的重要平台,社区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新生长点。鉴于此,文章以闽台为研究视角,具体分析了福建和台湾的社区文创产业发展状况和差异,进而总结了两地社区文创产业合作现状和局限性,以此探讨“一带一路”建设中两岸社区文化创意产业深度融合的路径选择问题。

试论罗卓瑶电影中的女性意识——以《潘金莲之前世今生》《诱僧》为例51-54

摘要:作为香港为数不多的女性导演,罗卓瑶的影片显现鲜明的女性主义倾向。与香港同时期以男性为主的功夫电影不同,罗卓瑶影片规避了作为男权符号的父亲形象甚至丑化了男性群体。在影片中罗卓瑶不回避女性情欲,借此反映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此外影片中对女性身体和服装的着意彩绘体现了女性意识兴起后女性对美的大胆追求,影片女性叙事人的运用进一步表明导演对女性的尊重以及对女性生命体验的关注。

小说《芳华》的电影改编分析55-57

摘要: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根据著名作家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改编后的电影与原著小说存在许多差异,本文主要对电影改编过程中的故事情节、情感基调、叙述方法的差异进行分析,并进而分析改编成电影的《芳华》相较于小说《芳华》优势体现在哪里。小说和改编电影之间的异同比较不仅有利于我们对小说和电影进行深入解读,同时也有利于更多的改编者在以后的电影改编中,创造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东南传播杂志特别推荐
“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路径探析——基于“泛博物馆”观念的若干思考58-60

摘要:当代博物馆正在从"以藏品为重心"转变为"以人为重心",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当代博物馆在性能、功能、职能、效能等方面都实现了最大的包容性,这意味着一个"泛博物馆"观念的确立。"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呈现出数字化、虚拟性、交互式、可移动的新特点和趋势,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当代博物馆在数位典藏、虚拟体验、智识教育、娱乐休闲及社交、IP开发及衍生服务等方面借势"互联网+"的东风,大大提升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能力。

冬奥视角下的城市形象建构与传播的媒介策略——以张家口为例61-63

摘要:奥运会是重要的国际事件,会聚焦全球的媒介,是塑造积极和正面的城市形象的重要契机。因此,张家口应借助冬奥会契机,从专业传播角度制定城市形象传播媒介策略,扭转落后形象,树立崭新形象,从而推动城市发展。目前,利用奥运会传播张家口城市形象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重视实体形象建设,轻视虚拟形象媒介传播;二是新闻宣传较多,专业传播理念欠缺。本文提出了冬奥背景下,张家口城市形象传播的媒介策略,一是基于议程设置理论的媒介宣传的顶层设计策略;二是对内传播:全媒体背景下的本地媒体内容辐射策略;三是对外传播:转变观念,树立专业化、差异化、对象化的传播理念。

闽潮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流播64-67

摘要:闽潮文化源起于古代中原河洛地区,南迁传承于闽粤琼等地。伴随着闽南、潮汕人向外移民的历史。闽潮文化也向四面扩散,其中最重要的是东向和南向的路线,这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航线相吻合。探讨闽潮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流播,可以着重论述其“东渡”到台湾、琉球等地以及“南下”到东南亚、南亚诸国的基本路径及主要表现,从而在国际语境下,为闽潮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传播的历史进程和空间走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梳理和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