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传播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东南传播杂志 省级期刊

Southeast Communication

  • 35-1274/J 国内刊号
  • 1672-9579 国际刊号
  • 0.3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东南传播是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主管的学术期刊。东南传播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别策划_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建党一百周年影视研究、乡村文化传播、媒介融合前沿和理论、跨文化传播、产业研究、传媒与社会、受众研究、广播电视节目研究、品牌营销、新闻采编

东南传播 2018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东南传播杂志特别策划
海峡论坛促进了海峡传播研究——两岸学者在第十届海峡论坛举办之际笔谈海峡传播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1-6

摘要:大陆媒体全面报道了的致辞,以及他在厦门调研时强调的加快政策落地生效,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的主题;福建出台的进一步促进闽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66条措施;台商台胞对讲话的反应,以及论坛配套的四大板块的分论坛活动。重点突出了论坛“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的主题,“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的定位,两岸同胞反对“台独”的立场,架设台湾青年求学创业的桥梁,跨海筑梦安居乐业的家园等内容。

2017年台湾地区新闻传播学研究综述7-9

摘要:本文梳理72017年度台湾地区的新闻传播学相关研究。尝试描绘年度研究轮廓,以期刊、学位论文、学术著作、学术会议为主要内容,发现年内研究重点:首先是数字新时代的学科挑战;其次是新闻史出现研究断层可能;最后是设计实践研究取代传统文化研究的迹象。

光影对话:两岸大学生影像文化交流与思考——以厦门大学两岸大学生影像联展为例10-12

摘要:当前是视觉先行的时代,以影像为中心的视觉符号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青年创作者则是两岸影像产业发展的新兴力量。厦门大学两岸大学生影像联展承载着推进影像艺术发展、传播两岸三地文化、推动两岸交流的重要使命。本文聚焦于两岸大学生影像联展历届作品,探讨作品的制作特点、题材类型和美学特征,并思考两岸大学生影像联展的文化交流意义。

台湾影视在华语文化圈的传播嬗变13-15

摘要:台湾电影的艺术成就被公认斐然。近30年来,台湾影视作品以精致独特的拍摄手法和多样的题材在华语文化圈掀起热潮。随着两岸影视合作不断涌现利好政策,两岸影视产业交流进一步增强。但台湾影视在华语文化圈的传播过程中还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思考。

大陆对台政策变化及其在两岸关系中的主导作用16-18

摘要:近70年来,两岸关系重要时间节点之一,是1987年两岸开展交流。两岸开展交流之前,影响两岸关系的因素有朝鲜战争、美国军事力量介入等;两岸开展交流之后,影响两岸关系的因素有台湾岛内不同政治力量消长、美国等国际因素。本文梳理台湾问题由来、两岸关系曲折发展历程,探讨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影响,认为无论台海关系如何起伏反复,大陆改革开放、大陆对台政策始终主导两岸关系发展,大陆始终掌握着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动权。

东南传播杂志传播视点
短视频MCN平台的内容运营与产业链打造——以魔力TV为例19-21

摘要:2017年,短视频行业迎来了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也进入了白热化竞争阶段。这一年,短视频平台“魔力TV”的表现尤为突出,成为新片场打造的国内最大的短视频内容品牌矩阵,并深受年轻人喜爱。因此,通过阐述短视频平台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以魔力TV作为案例,从发展条件、主要特点、传播途径、商业模式等多个方面,展现其作为短视频平台的成功模式及背后独特的内容品牌打造之道,由此探究未来短视频行业的发展趋势。

以供给侧改革思维推动县级广播电视台转型发展——以福建尤溪县广播电视台实践为例22-24

摘要:当前不少县级广播电视台正处在发展困境中,这既有新媒体迅速崛起,给其带来的冲击,更有自身不足的原因。县级广播电视台应该立足实际,找准发展短板,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维,从供给端入手,补短板强优势,不断提升县级广播电视台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本文结合近年来尤溪县广播电视台工作实践,分析探讨县级广播电视台该如何运用供给侧改革思维,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实现创新转型。

试论媒体融合视角下的新闻采访与写作25-26

摘要: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媒体融合,为新闻的采访与写作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本文基于当前媒体融合的现状,从采访思路、采访手法、采访内容和写作风格、写作技巧等方面,分别对新闻采访与写作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转变进行分析,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参考。

中国故事的融合传播策略——兼论社交媒体场域熊猫形象的建构与传播27-30

摘要:利用构建“合成周”的抽样方法,研究考察了iPanda熊猫频道微博账号内容的传播形态、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效果三项内容,合计26项指标。发现熊猫频道在社交媒体运营中积极利用多媒介元素进行融合化传播,内容原创性强、频道标识性强。在微博这一数字社交空间中呈现了熊猫社交化、拟人化以及受众憧憬的原型等形象维度。频道可在重视公益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受众关注热点、精简栏目内容、重视个人社交媒体信源、进行点面结合的融合化传播以及创新线上线下互动模式,进一步丰富熊猫形象的意涵,提升熊猫形象的传播力。

使用与满足视域下传统节目有声化的发展探析——以喜马拉雅App节目《朗读者》为例31-32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喜马拉雅App作为移动FM的新秀异军突起,它对于传统广播媒介的转型以及传统节目有声化的发展都有着指导作用。本文以喜马拉雅App中的《朗读者》音频节目作为研究对象,用“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该节目能迅速获取成功的关键因素,以期为正在探索中的移动电台提供借鉴和启示。

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生存之思索33-35

摘要:互联网+的冲击,网络媒体的兴起,网民阅读习惯的不断改变,已经冲击了一拨报媒,近几年,已经有多家报社被关闭。有人在担心,电视媒体是否也会走向衰弱?是否会被网络媒体挤压到没有生存空间?这是很多媒体人和受众所关注和关心的问题。 在媒体融合的趋势下,各广播电视集团纷纷成立了融媒体中心,建立其旗下的网络媒体,进行媒体融合。面对媒体融合,如何融合,如何转型,如何相互利用,如何使电视媒体立于不败之地,似乎尚缺乏有力的证据和说辞。

移动直播与地方广电节目内容的深度融合36-38

摘要:信息娱乐化时代,年轻人与电视屏渐行渐远,对精品节目或优质内容的需求依然强烈。与此同时,直播是当前最受欢迎的一种传播方式,尤其是手机直播。不管是哪一层面的传统媒体,投入巨资办晚会,都想尽可能扩大受众群,提高影响力,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为此,移动直播成为地方春晚预热造势的试水工具。

东南传播杂志传播学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新闻传播学项目统计分析(2015-2017)39-43

摘要:本文从内容分析的角度对2015—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新闻学与传播学立项的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分别从宏观层面总体情况,微观层面具体主题内容分析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多维度的考察,尝试解读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的近三年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

东南传播杂志影视研究
中国院线影片口碑两极背后的受众分化——以电影《前任3》为例44-45

摘要:中国电影市场近年蓬勃发展,然而基于受众分化基础上的电影生产、营销却尚有雏形。本文以电影《前任3》为例,探讨在这部电影口碑两极化背后潜藏的中国院线影片受众分化趋向,阐述“话符民主”下分化受众对于电影信息的再传播起到的增值效果,解释分众内部群体压力导致的同一社会群体成员对电影的口碑趋同,并强调“受众本位”观念导向的中国院线电影分众化生产、营销需要。

第六代导演的电影艺术实践46-47

摘要:第六代导演的电影艺术实践是对影像艺术的不断探索与考究所形成的,与此同时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也形成了独特的格调。从张元的“即兴创作”《北京杂种》,到娄烨的“个性化叙事”《周末情人》,再到贾樟柯的“臆造的纪实影片”《小武》,第六代导演从注重现实题材,到通过视觉和听觉传达影片的信息,以及画面的运动、色彩、光线、声音等影像。为了迎合大众的观影口味并且带给观众更好的观影效果,本文从审美理念、影片风格、文化觉醒三方面对第六代导演进行剖析。

电影《雏菊》的视听元素评析48-49

摘要:视听语言一直以来是影视艺术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本文以影片《雏菊》为例,从视听语言切合影片主题、丰富人物形象塑造、渲染影片情绪基调对其视听语言在影片中的运用加以分析和理解,旨在强调视听语言在影视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从《冈仁波齐》探讨小众电影的成功之道50-51

摘要:中国电影产业高速发展,大片产出不断,累计票房增长迅猛。在大片盛行的同时,也不乏有《冈仁波齐》《喜马拉雅天梯》等“黑马”出现,这样一批小众电影在被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成功逆袭,口碑、票房双丰收。广受好评的小众文艺电影《冈仁波齐》,它的类型明确、故事情节引发观众共鸣、“遇见’观众式宣发策略,这些成功因素对小众电影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可借鉴之处。

互联网+时代粉丝经济对电影的影响52-53

摘要:近些年来,各式各样的粉丝现象层出不穷,成为一道令人为之惊叹的文化景观。本文在阐述互联网语境下粉丝经济与电影的积极互动的基础上,探讨并阐述粉丝对电影投资、创作、制作、营销等方面带来的改变与影响;提出粉丝经济对于电影创作策略的几点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