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传播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东南传播杂志 省级期刊

Southeast Communication

  • 35-1274/J 国内刊号
  • 1672-9579 国际刊号
  • 0.3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东南传播是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主管的学术期刊。东南传播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别策划_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建党一百周年影视研究、乡村文化传播、媒介融合前沿和理论、跨文化传播、产业研究、传媒与社会、受众研究、广播电视节目研究、品牌营销、新闻采编

东南传播 2018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东南传播杂志传播视点
机器人新闻的迷思:“记者”将被淘汰?1-2

摘要:当人工智能成为新闻生产的一个关键词,以机器人新闻为代表的算法新闻逐步成为重构新闻生产的重要力量。从既有新闻实践来看,机器人新闻生产已表现出消融传统新闻生产边界的潜质,关于"记者将被淘汰"的现实迷思由此受到更多新闻从业者的关注和讨论。本研究通过考察机器人新闻的变革,通过对其相对于传统新闻生产的优势和问题进行分析、阐释,进一步商榷机器人新闻在未来可能形成的发展路径。

论动画在数字影像中的呈现——重评《电脑图像和动画》3-6

摘要:《电脑图像和动画》对动画本体理论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电脑图像和动画》一文中的观点为切入点,从本体理论角度对动画在数字影像中的呈现重新作出表述,意在辨析的过程中提出新的观点。在论述过程中,本文为电脑图像仿真倾向的作品在动画中的合法地位作出了辩护,提出了新的评价标准,并且主张在泛动画概念下明确各应用领域的类别名称。

媒体融合背景下讲述中国文化故事——《如果国宝会说话》的成功之道7-9

摘要:由央视纪录频道首播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于2018年1月1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豆瓣评分高达9.4分。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这些代表着中国文明智慧的文物被纪录片缜密记录并放大其中基因,传递其中文化内涵。纪录片每集5分钟,短小精悍,以精致化的故事构建,观照现实的情怀表达,贴合当下的语言文字,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成功讲述了中国文化故事。

山区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全媒体探索与实践10-11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处于市县级的传统媒体受到很大的冲击。福建省上杭县广播电视台也面临诸多的问题,在节目的制作、播出、营销等方面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上杭县广播电视台一方面要继续做好本县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另一方面还要与不断出现的各类媒体竞争,保持甚至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如何应对新媒体浪潮的冲击,上杭县广播电视台在2013年"局台分离"之初,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的融合发展之路。

从部分党刊的创新实践看新媒体时代办好党刊的五个关键词12-14

摘要:本文通过认真梳理近年来各类党刊的创新实践和成功经验,认为新媒体时代办好党刊,必须勇于面对信息传播手段迅猛发展和日新月异带来的新挑战,紧紧抓住党刊姓党、顶天立地、理论当家、创新表达和融合发展5个关键词,更好发挥思想舆论的"定海神针"作用。

延安时期新闻工作群众观研究15-16

摘要:新闻工作群众观,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新闻思想构成的重要内容,而延安时期,对其灵活、创造性的运用,在我国新闻实践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笔者主要通过史实,分析新闻工作群众观的成因和实践方法,旨在为新时期我国新闻舆论从业者提供借鉴。

东南传播杂志特别策划
侨批:海丝之路的历史文化遗存17-20

摘要:侨批,是华侨书信及侨汇的统称——侨批业则兼有金融和邮政的双重职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国华侨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本文论述了侨批业的形成、发展,侨批的丰富文化内涵,以及侨批邮品的文化价值。

闽商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及其对青年的影响——以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视角分析21-22

摘要:闽商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商帮之一,闽商精神是闽商文化的内核,其在推动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福建省青年创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以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视角,分析闽商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及其对青年的影响,提出福建省大学生继承发扬闽商文化的传播策略:充分利用台湾优秀资源、从文化创意产业着手创新、网络红利为创业助力等。

论华莱坞电影中医患关系的呈现与应对之策——以《滚蛋吧,肿瘤君》为例23-26

摘要:医患关系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有研究认为媒体报道具有放大效应,在无形中加重了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然而,电影媒介具有寓教于乐的优势,其独有的视觉呈现和叙事结构能否在医患关系传播上另有作为?本研究以电影《滚蛋吧,肿瘤君》为例,重点分析体现医疗过程且能凸显医患关系的三个重要场景:诊断、病情告知、查房,在此基础上探究该电影在医患关系呈现方面的经验与不足,以期为今后医疗题材的华莱坞电影创作提供借鉴。

后殖民历史电影《赛德克·巴莱》的美学表现与叙事分析27-29

摘要:《赛德克·巴莱》是近年台湾、乃至大陆电影市场中较为独特与优秀的抗日题材影片。该电影以真实的雾社事件为背景,采用长达五小时的篇幅,用后殖民时代的影像手法,叙写了赛德克族人在与日本侵略者的抗争中,找寻文化认同与灵魂救赎的故事。本文以人物群像分析为入口,重点分析影片的美学表现以及叙事手法两大层面,试图挖掘导演蕴藏其中的旨趣与主题。

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亲爱的》构图解读30-32

摘要:《亲爱的》,这部由陈可辛执导的关于打拐题材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其在画面构图设计上非常巧妙,尤其是在通过画面构图艺术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阐释刻画这一点上,有很深刻的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

新时代中国武侠类型电影的新型变化33-34

摘要: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特有的类型片模式,一度成为中国文化在西方人眼中的重要中国文化符号。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变革发展,武侠电影逐渐成为载体被融入不同电影元素,使武侠电影在近年间产生诸多重要变化。类型武侠电影出现的新型变化,使近五年的类型武侠电影和之前的武侠电影类型模式也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对部分近年来武侠电影中增添的元素进行逐一分析,从而探索中国类型武侠电影新的发展变化。

东南传播杂志传播学研究
道德绑架下的新新媒介“后区行为空间”——基于“戏剧论”的视角35-37

摘要:新新媒介自由的媒介属性回归了全息化人际交往的可能,众多用户在高黏度、湿性化的传播空间中敞开心扉,分享欧文·戈夫曼"戏剧论"所定义的"后区行为",而这个空间却频频受到来自道德层面的严肃挑战。本文选取"范玮琪晒娃遭批"为案例,并对事件发生前后一年间主人公的微博内容进行分析比较,一方面指出新新媒介前后区行为空间自然的生态分布不应屡遭无端罪名的侵袭纷扰,另一方面直面涉及"后区行为"话题的信息琐碎、价值甚微等现实问题,呼吁社会个体转变粗放型的媒介使用态度,兼顾资源内容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力促新新媒介的良性发展。

东南传播杂志特别推荐
后现代语境下的网络青年亚文化表征——以电影《十万个冷笑话2》为例38-41

摘要:《十万个冷笑话》是近年颇受瞩目的网络动画,由此衍生的动画大电影也取得了不俗的票房和口碑。《十万个冷笑话2》大电影延续了网剧系列的独特风格,表现出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特征,主要体现为对传统叙事模式的颠覆,对传统、经典文化符号的挪用与再创造。这些特征呈现的网络狂欢解构了宏大叙事,背后体现出网络青年亚文化群体的自我言说与认同,为我们了解网络青年亚文化群体并对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提供了启示。

新媒体视阈下的性别气质解构与重构——以“女汉子”“暖男”话语为例42-45

摘要:在新媒体视阈下,全新的性别话语不断生产,"女汉子"与"暖男"就是其中的代表。在对天涯社区和微博上有关"女汉子"和"暖男"的文本进行解读并对使用它们的社会语境加以分析后,可以看到,随着时展,新的性别话语解构了传统的性别气质,多元化的性别气质是对传统性别秩序的抵抗。但是,新的性别话语又难免受到传统话语的束缚,加之消费社会的介入,又重构了刻板的性别气质。要突破这种情况,需要制造"性别麻烦",以多元化的性别话语冲击固有的性别气质,从而真正实现人的主体性。

“CP粉丝”的符号生产和异托邦想象46-48

摘要:CP粉丝这一群体是粉丝群体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她们将感兴趣或喜欢的人物进行配对,组成CP(coupling),CP文化也逐渐成为现象级的流行文化。本文就以网络为载体,分析CP粉丝如何在网络中组成空间意义上的实践,用异托邦理论看这个空间结构中的符号生产,探究CP文化对粉丝心理建设和文化建构的影响。

“丧文化”的风格建构与解码——以伯明翰亚文化理论为视角49-51

摘要:随着"葛优瘫"表情包的走红,"丧文化"逐渐成为2017年的热词。随后,丧系文字、图片和影视人物频频出现在朋友圈和微博上,引发了丧文化群体的强烈共鸣,成为青年群体中一种独特的亚文化风格。这种风格是通过"拼贴"和"同构"的手法,运用丧系文字、图片和影视人物,达到了对现实社会中困境的想象性解决,是青年人对挫败的自嘲,是对"心灵鸡汤"的温和抵抗,他们以此达到释放压力和宣泄情绪的目的。

东南传播杂志跨文化传播
走出去更需走进去:区域文化外译传播途径优化探析52-54

摘要:在"一带一路"文化先行的机遇下,大力支持并发展区域文化对外传播,将地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和优秀因子作为名片推动中国文化的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传播与交流,提高互利共赢的综合效果与对外传播的整体水平。文章研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区域文化对外传播与翻译的路径创新,从传播学与翻译学的跨学科角度来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文章从目前南京地区文化外译传播现状为出发点,集中分析区域文化外译传播的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