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传播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东南传播杂志 省级期刊

Southeast Communication

  • 35-1274/J 国内刊号
  • 1672-9579 国际刊号
  • 0.3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东南传播是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主管的学术期刊。东南传播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别策划_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建党一百周年影视研究、乡村文化传播、媒介融合前沿和理论、跨文化传播、产业研究、传媒与社会、受众研究、广播电视节目研究、品牌营销、新闻采编

东南传播 2017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东南传播杂志传播视点
传统媒体微端的传播思维探析1-3

摘要:目前,新媒体微信公众号是传统媒体的主攻方向,数据显现,已经开通的微信公众号约为2000万个,而长时间活跃的却不到50万个,绝大多数公众号因为低得可怜的点击率而慢慢归于沉寂。本文作者任职于福建新闻频道,长期工作在采访报道一线,同时参与了福建新闻频道新媒体微信公众号的管理运营工作。福建新闻频道公众号目前拥有12万的粉丝数,且还在不断上升,点击突破10万+的推文也屡见不鲜,更有甚者突破了38万+。下面就作者的一些工作经验以及当前对热门题材的观察,探讨一下新媒体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思维。

电视节目升维路径初探——以《朗读者》模式创新为例4-6

摘要:《朗读者》不仅是一档电视节目,更是全媒体联动运作、引入参与式文化的努力下成功打造出的一款现象级文化节目产品。解剖《朗读者》这一成功范例可探知:精良的节目制作只是打造优秀电视节目产品的出发点,融媒体操作可打通大小屏,构成二维节目形态。再通过构建实体参与平台以及降低技术门槛、崇奉精品意识、凸显人文情怀、强化社交功效、恰当释放话题等手段注入参与式文化,可使节目产品在虚拟与现实联动的传播生态圈中有效提升知名度、黏度与影响力,甚至萌生可观的衍生能力,实现传统电视节目再次升维。

竖屏——短视频行业的新格式7-9

摘要:碎片化时代,智能手机、移动网络技术的完善及相关费用的下调刺激着手机用户对短视频需求量的激增。在短视频行业高速发展的风口,有一个新动向值得被重视——倒置了传统宽屏格式宽高比的竖屏格式逐渐兴起,手机短视频正在步入竖屏时代。本文从竖屏格式的优势、争议及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三部分进行分析,认为竖屏格式能为手机用户提供更佳观看体验,是短视频行业值得推进的新格式。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短视频化的媒介融合传播策略10-12

摘要:近几年来移动视频的消费门槛逐步降低,受众通过收看新媒体移动短视频获得资讯已成为内容传播行业的新形态。而与此同时,传统电视行业的电视开机率与节目收视率均不理想。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借鉴新媒体短视频的特性对传统媒体电视节目进行短视频化,从而提升电视节目内容的传播能力,以此达到节目内容传播效果最大化的传播策略进行分析。

网络数据新闻栏目的发展与对策研究——以新华网、财新网和网易的数据新闻为例13-15

摘要:大数据的发展,引发了新闻业的深刻变革,促使国内外新闻媒体对数据新闻投入了更多关注。从2012年开始,我国的一些网络媒体率先在数据新闻做出了相关实践,并取得一定成绩。本文以国内三大典型的网络数据新闻栏目为例,分析国内媒体在数据新闻实践上的发展特点,同时结合数据新闻实践上的不足,为数据新闻的长远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构建多方共赢的平台生态圈——互联网思维下小记者资源的多元开发16-18

摘要:在传统媒体激剧变革转型的今天,经营小记者团队成为各地媒体寻求新增长点的必备实践。然而,"卖年费""卖活动"的单一运营模式,逐渐成为小记者团队的发展掣肘。运用互联网思维,在"内容+"、"线上+"、"数据+"、"平台+"四个方面寻找兴奋点,打造多方共赢的生态圈,成为小记者团队助推媒体融合转型的突破口。

新媒体时代传统财经期刊的融合传播路径——以《金融经济》杂志为例19-21

摘要:新媒体作为"第五媒体",得益于互联网、移动通信和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庞大支撑,涌现出爆发增长态势,逐渐改变着人们的阅读生活。传统纸媒正面临着用户大量流失、发行量和广告收入缩水、市场份额萎缩等诸多发展难题。面对新媒体风暴的汹涌之势,传统财经期刊应该结合自身优势,融入新媒体的多介质环境,创造出与新媒体比翼齐飞的发展态势。

传统主流媒体在社交媒体舆论场中话语的进路——以微博“雾霾”话题为例22-25

摘要:本文试图选取"微博"平台,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人民网三家主流媒体的微博进行案例分析,选取"雾霾"话题微博进行分析,发现在不同时间段,传统主流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话语呈现出不同样式的表达,既呈现出议题构建的多元和丰富,同时又表现出诸多问题,比如议题构建没有长期性,缺少体系的舆情监控。在沟通的观念上,政府应该放弃过去单向灌输的传播模式,既要注重政府视角话语,注重公民视角话语表达,更要形成一种"对话"机制,以及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

试论新闻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的关系26-27

摘要:本文将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置于新闻舆论范畴进行考量,认为二者在导向要求、追求真实、目的效果和传播接受上都是一致。要做到二者的实质性统一就要增强把握大局能力,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要把握好度,提高报道质量;要创新形式手法,提高可看性;要深化媒体融合,拓展传播渠道。

重大国际性会议在地化舆论引导策略研究28-30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重大国际性会议落地中国各地,对于这类会议的舆论引导工作,除了国家层面以外,举办地的舆论引导也越来越重要,目前可资借鉴的成系统的经验和论述尚不多见。本课题探索以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将在地化舆论引导分层次、别内外加以系统分析,并提出具体的策略建议。

东南传播杂志特别策划
探析河南戏曲电影对中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31-32

摘要:戏曲电影是电影中一种独特的存在形式,它既包含了电影视听的本质,也容纳了戏曲程式化的模式。河南戏曲电影在自身形成与发展的同时,也从题材、主题、形式、语言等方面传承了中原文化特质。河南戏曲电影与中原文化二者相辅相成,中原文化影响了河南戏曲电影,河南戏曲电影也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发展。

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文化危机——评侯孝贤电影《尼罗河女儿》33-34

摘要:《尼罗河女儿》是侯孝贤在告别"成长三部曲"后,首次深刻审视现代城市文明的影片。作为一部过渡性、实验性电影,它在侯孝贤的电影谱系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它多角度呈现了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台北这座城市隐藏的深刻文化危机。本文从西方文化的冲击、学校教育的失效、父权效力的失势、自我救赎的失败等四个角度深入分析文化危机的种种表征和根源。

东南传播杂志传播学研究
反思媒介效果研究的新视角——基于胡塞尔对客观主义的批判35-37

摘要:作为传播学研究的核心课题,媒介效果研究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外界的质疑,其中尤以加特林和高内特两人的批评最有影响。但他们对效果研究的批评乃是基于自身的批判范式取向,是不同范式之间的话语对抗,而不是从媒介效果研究所信奉的实证范式内部去揭示其先天不足。通过重读胡塞尔在《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一书中对客观主义限度的揭示,我们可以获得一种从实证方法本身来理解媒介效果研究局限性的新视角。而胡塞尔哲学后期发展出的生活世界现象学则为超越客观主义的媒介效果研究提供了理论可能。

东南传播杂志特别推荐
反思文明的冲突:跨文化传播中的媒体报道——以“霍顿辱骂孙杨”事件为例38-40

摘要:冷战后,二十多年的国际冲突似乎印证了"文明冲突论"的现实性。一般而言,媒体对于国际热点事件的报道,依然是东西方冲突视角的延续。然而,通过对奥运会霍顿和孙杨冲突报道的梳理和分析,本文发现还是存在着试图理解中国的西方媒体,他们对事件的呈现有助于西方社会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在东西方文明冲突之外,存在某些为人类所共同遵守的伦理和共识。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应当超越东西方二元对立思维,发挥整合社会的功能。

中国“和”文化对外传播研究——以中国春节为例41-44

摘要:"一带一路"的倡议为不断推进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利时机,中国文化的推广是一项长期、繁杂的工程,其传播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环节,都需要循序渐进地加以完善,国家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制定系统的文化推广战略,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中国文化在文化的交流借鉴与合作发展中,努力向世界真诚、真实地展示中国的国情。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要保持发展势头,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度和影响力会有质的飞跃,创造出更多世人喜爱的优质产品,体现中国的文化和精神。中国文化"走出去"表达了中华民族推进各国文化交流交融的美好愿望,也顺应了丰富世界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的时代要求。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的动力,在坚持自己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地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文明成果,中国文化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媒介记忆视角下乡土文化传播与保护——以《平潭时报》的石头厝报道为例45-47

摘要:文章在对《平潭时报》关于石头厝报道的内容分析和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采用"媒介记忆"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分析地方媒介塑造乡土文化记忆的过程,对地方乡土文化报道的特点作出理论总结;同时,发现报道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为地方媒介报道乡土文化提出具体操作思路,从而推进地方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网络灰色文化的表征、扩散及成因研究——以戒赌吧“戏耍堕落”现象为例48-50

摘要:中国互联网空间的灰色文化已经悄然出现。继李毅吧"屌丝文化"之后,以戒赌吧为代表的网络社区又滋生出带有底层狂欢特性的"戏耍堕落"话语现象,这象征着中国网络空间话语调性的再一次下沉。本文以戒赌吧为案例分析了其利用身体化流行语与行业黑话结合的话语生成机制,解读了在其传播扩散过程中出现的"把关人"缺位和意见领袖重生的奇观现象,并从微观的社会心理层面和宏观的社会结构层面对现象成因进行剖析,得出结论:社会底层群体为应对认知失调而采取的"话语狂欢"策略本质是一次危险的逃避,关注中国农村的空心化问题和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症结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网络淫秽色情传播治理——以网络直播为例51-53

摘要:技术的进步,为淫秽色情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媒介,使淫秽色情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和隐蔽。本文以网络直播为例,从网络直播平台运营方、主播、消费群体、政府监管这四个方面分析网络直播平台淫秽色情传播的原因,反思目前的网络文化以及关于如何更好地建立一个更加纯净地网络直播平台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