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传播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东南传播杂志 省级期刊

Southeast Communication

  • 35-1274/J 国内刊号
  • 1672-9579 国际刊号
  • 0.3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东南传播是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主管的学术期刊。东南传播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别策划_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建党一百周年影视研究、乡村文化传播、媒介融合前沿和理论、跨文化传播、产业研究、传媒与社会、受众研究、广播电视节目研究、品牌营销、新闻采编

东南传播 2017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东南传播杂志传播视点
以系统创新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1-3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在福建省委宣传部指导下,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以下简称“集团”)新闻中心于2016年7月1日对东南卫视的《福建卫视新闻》、电视综合频道的《福建新闻联播》两档节目(以下分别简称《卫视》、《联播》)启动试改版。此次试改版坚持党媒姓党、政治家办台,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改进新闻报道方式。更加突出中心、更加彰显特色、更加贴近群众,着力增强“时、度、效”,节目面貌为之一新。改版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受到省委主要领导、专家、业内人士和观众的普遍好评。

让时政新闻实现“价值回归”——浅谈“福建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号新媒体探索4-5

摘要:在移动互联兴起的传播环境下,主流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要打通两个舆论场、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如何让时政新闻报道从模式化的宣传通稿中转变,实现新闻的“价值回归”?本文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官方微信订阅号“福建新闻联播”的探索为例,探讨如何借助新媒体的传播规律,让时政新闻回归“新闻”、把领导回归成“人”、把新闻回归为“新”闻、让主流媒体回归为“媒体”这四个方面的“价值回归”。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媒体的价值取向研究——以2016年两起热点事件为例6-7

摘要:全媒体时代,媒介融合并不意味着媒介转型或消失,新闻媒体依然任重而道远。当前中国新闻媒体的价值取向判断主要遵从社会责任论、记者守则、时新性和轰动性四大原则,在热点事件的报道与追踪调查中可能出现价值取向偏差。新闻媒介的经营与管理应当坚守原则,作出全面、客观、真实的报道,在突发事件面前,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做好理胜的舆论引导。

乘移动互联之风 烹融合媒体盛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两会报道中的融媒探索路径8-10

摘要:如今,每年的全国两会俨然成为各路媒体分秒必夺的竞争场。为更好地传递两会声音,增强用户粘性,媒体们从装备、阵容到内容、速度各出奇招,“融”媒之战硝烟四起。今年的两会,河南报业集团发力移动终端,打通报、网、端、屏;精心推出了一系列亮眼产品,真正把两会声音传遍了中原大地,在深化媒介融合、探索融媒体传播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对河南报业集团融媒体探索路径的研究总结,有助于为国内其他同类报业集团提供借鉴,以思索适合各自的创新路径.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下传媒环境。

基于媒介融合分析新闻业务的整合形态与发展模式11-12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新闻业务为了适应数字化时代,各个媒体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新闻业务的融合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新闻业务整合形态和发展模式是目前最为关键的转折点。本篇论文主要研究基于媒介融合的语境下,新闻业务的整合形态,其主要目的就是促进新闻业务更加适应数字化时代,创建自身独特的发展模式。

东南传播杂志特别策划
台媒“污名化”大陆现象的动因分析13-14

摘要:台湾媒体尤其是绿营媒体,在涉及大陆的报道及舆论导向方面,往往流露出刻意操作痕迹,显露了意识形态上的“污名化”倾向。这种“污名化”倾向其实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心理根源。本文试从传播学角度,剖析台湾“媒介污名”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内在基源和技术来源,探讨在岛内媒体形塑良好舆论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我国华语电视海外受众及传播效果研究综述——兼述受众与传播效果研究的思考15-17

摘要:本研究综述主要将我国华语电视海外受众与传播效果研究进行整理综述,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其涵盖我国华语电视发展现状的文献资料,据此兼顾论述未来我国华语电视海外受众及传播效果研究的思考。

从《海洋奇缘》看动画电影中海洋文化的植入与应用18-21

摘要:《海洋奇缘》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以海洋文化为核心的动画电影。人类缘于海洋。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认识、观念、思想以及衍生而出的神话崇拜、生产方式、民族习俗、语言文艺等具体形态。描绘神奇的海底世界和海边城市的人文风貌一直是众多动画导演孜孜不倦探求的主题。电影《海洋奇缘》中巧妙植入海洋神话、海洋民俗、航海文化、海洋精神和环保意识,其创作风格、创作主题、创作思路和创作手段充分体现了南太平洋与众不同的海洋文化特征。

东南传播杂志传播学研究
语言和非语言的跨文化传播22-25

摘要:对语言的了解和掌握只是跨文化传播的第一步,同时还要对语言深层所蕴涵的文化意义有着透彻的了解。语言传播之外还有很多不可或缺的非语言传播的形式和内容,因此,跨文化传播中充满着变数和不确定。跨文化传播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旅行,旅行途中能够见识各种人文风光。风案是客观的,对风景的价值判断却因文化不同而异。努力消除不同认识带来的种种问题,才可能实现与异文化人的正常交流。

传播学话语中的现代性谱系——从《媒介现代:传播学与社会学的对话》一书谈起26-28

摘要:本文在《媒介现代:传播学与社会学的对话》一书的分析基础之上,围绕着媒介与现代性这两个关键词展开理论梳理,从而激发对现代性概念与媒介研究之间的关系思考。基于此,文章将传播学话语中的现代性谱系分为三个理论领域:现代性意义的流动性、传统与现代、创新性的现代性描述。

议程设置理论的演进及其在中国的发展29-34

摘要:作为传播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议程设置自提出以来历经数十年的发展,迄今已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理论。从最初的假设到后来不断完善的理论框架,再到网络时论的进一步拓展,议程设置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与此同时,议程设置在被引入国内的过程中受到学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并在中国语境下获得了新的发展。通过2010年以来国内文献的搜索与分析,对比国外目前的研究,得出国内议程设置的研究现状及不足所在,希望能为国内学者今后的研究找到一个可供借鉴和努力的方向。

东南传播杂志特别推荐
中韩电视剧翻拍贸易中的文化折扣35-37

摘要:20世纪初中韩建交以来,电视剧贸易逆差一直颇大。电视剧输出某种程度上体现一种文化软实力的强弱。为何中国在与韩国的文化交流中一直处于一种弱势地位,被韩流文化大量侵入而本国文化的输出却遏阻。因此本文从中韩电视剧翻拍贸易着手,分析贸易逆差的趋势、翻拍剧以及国产剧中文化折扣存在哪些差异、如何缩小文化折扣提高中国电视剧软实力。

默会知识和默会认识研究的思想源流——兼论默会知识对新闻工作的启示38-40

摘要:文章通过对实践智慧、意向性及其结构、此在之在世、视域、潜意识、格式塔、心智模式、内隐社会认知、默会认识的动态结构、能力之知、非转译性理解和强的默会知识与弱的默会知识等概念的阐述,认为,默会认识是一种实践性认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和整体性的认识过程,是一种辩证的将事物联系起来的认识过程。在这种认识过程中,我们以内化为我们身体或内化为我们的观念之一部分的那些默会知识为基础。无论什么样的知识都根源于默会知识和默会能力的运用。新闻工作实践、教育和研究同样如此。

营销型微电影的儒学审美41-44

摘要:营销型微电影常借孝、礼、信、义等儒家价值观为自身品牌代言,经由专业人士操刀制作,其在收获数以千万乃至亿计点击量的同时,也无形中将儒家文化移情于数以亿计的观众心中,这无疑有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推广。本文发现并解析了这一隐形的主旋律,并将其与唯审美、后现代审美加以比较,阐释其从百姓日用生活等世俗化应用的消费逻辑出发,着眼于儒家人文理想和伦理审美的探索,于中国传统文化弘扬的价值不容小觑。

表情包的传播意义解读45-48

摘要: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和手机技术的发展,表情包的使用逐渐成为一个全民现象。90后是表情包的使用主体,所以表情包在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体现出90后群体的特色。表情包不仅是年轻人用来表达自己情绪与情感的视觉狂欢,也是90后作为草根阶层对自身话语权的另类表达方式。

环境媒体广告中的受众参与探析49-51

摘要:环境媒体广告是一种体验性广告,受众参与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按照受众参与意愿的不同可将受众参与形式分为被动参与和主动参与两大类,受众在广告信息传播过程中扮演着广告信息生产者、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多重角色,并通过亲身体验对广告信息产生更深的认知和记忆。通过环境媒体的恰当选择及对其互动性的充分挖掘,并充分调动受众的好奇心等策略能有效增强环境媒体广告中的受众参与体验,达成广告目标。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使用偏好研究52-56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媒体日益兴起,形成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融合的局面。媒介形式多样。不同媒介形式的更迭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受众的使用方式与习惯。受众的媒介使用偏好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着变化。本文将以大学生本科生为例,从媒介使用时间、频率、途径和影响等方面对大学本科生群体媒体使用的基本情况进行考察,并从大学生的这一群体特征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探索大学生媒介使用的规律。

网络谣言“戈培尔效应”剖析与对策研究57-59

摘要:本文认为,网络谣言之所以会产生裂变现象,与重复传播有很大关系,这实际上就是“谎言重复一百遍就会变成真理”的戈培尔效应在网络时代的阴灵还魂。为了及时铲除网络谣言这颗“毒瘤”,就不能给其重复传播的机会。当前要通过官媒介入、行政约束、法律规制、技术屏蔽、网民自律等多种途径,动用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阻止网络谣言的泛滥成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