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传播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东南传播杂志 省级期刊

Southeast Communication

  • 35-1274/J 国内刊号
  • 1672-9579 国际刊号
  • 0.3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东南传播是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主管的学术期刊。东南传播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别策划_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建党一百周年影视研究、乡村文化传播、媒介融合前沿和理论、跨文化传播、产业研究、传媒与社会、受众研究、广播电视节目研究、品牌营销、新闻采编

东南传播 2016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东南传播杂志传播视点
跨媒体互动下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1-2

摘要:2016年春晚是电视观众的一场视觉盛宴,表现出人民群众对电视媒体的期望与需要。据央视统计,2016年除夕夜春晚直播期间的受众总规模达10.33亿,超过去年三成。春晚除了行业舆论一直关注的创新和吸引力问题,支付宝"咻一咻"集五福的大热折射出的电视媒体和社交媒体的互动亦成为了被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媒介生态学的视角出发,以2016年春晚与支付宝"咻一咻"集五福的互动为例,探讨跨媒体互动下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

大学生手机视频期望价值与使用及满足研究3-6

摘要:本研究将"期望理论"与"使用与满足理论"相结合,旨在探讨年轻一代收看手机视频的原因,以及看过之后的"获得之满足"。研究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共访问了230名大学生。研究发现,就大学生而言,受众的期望价值是预测手机视频收视行为的有力变项,而收视行为则对"获得之满足"具有显著预测力,同时,期望价值也对"获得之满足"具有部分预测力。本研究的结论完善了原有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操作化定义,探讨了影响新媒介使用行为的多重因素,并针对受众的"获得之满足"及其与期望价值、使用行为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了"期望落差"在新媒介效果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媒体融合”相关研究综述7-9

摘要:"媒体融合"是信息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信息传输的一种多元化表现模式,具体表现为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代表的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移动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近年来"媒体融合"已经成为研究热点领域。本文对近十年我国学术界发表的"媒体融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梳理我国"媒介融合"相关研究的历史发展,归纳我国"媒体融合"相关研究的主要区域,总结我国"媒体融合"相关研究的重要成果和主要观点,探讨我国"媒体融合"相关研究的问题与不足,进而对我国"媒体融合"现状提出自我思考。

论戏仿作品洋葱新闻的“新闻”风险10-12

摘要:虽然制作者声称洋葱新闻是假新闻,但本文通过实际分析可知洋葱新闻具有寄生性、模仿性、独创性的特点,是以讽刺现实、娱乐消遣为目的的戏仿作品。但由于其在形式、风格上与专业的新闻作品高度相似,在传播过程中离开了原始的传播语境,民众对洋葱新闻中借用的新闻背景或原新闻不了解等原因,常常使洋葱新闻被误以为真。为了规避洋葱新闻被误认为是"新闻"的风险,制作者应当采取以下策略:对专业新闻写作风格的模仿要适度,内容应当突显出夸张、戏谑的特性,每篇洋葱新闻中要提示其内容"不真实"。

从资讯到生活方式:地方纸媒新闻客户端的差异化竞争策略13-16

摘要:地方传统纸媒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纷纷进行转型升级,掀起试水新闻客户端的浪潮。但如何使自办新闻客户端不致沦为"僵尸"级客户端,如何使自身在同类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等皆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新闻客户端激烈的竞争现状,通过对典型的地方纸媒新闻客户端"浙江新闻"、"交汇点新闻"、"并读新闻"进行分析,得出地方纸媒新闻客户端实现差异化竞争的策略在于,本土资讯的亲近感和与用户的粘合性是传播力之源;新生代网民是未来的核心用户,重构其高品质生活方式,则是其传播力的延展。

媒介融合背景下省级媒体重大时政报道策略研究——以2016年全国两会报道《两会进行时》为例17-19

摘要:随着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更新,信息传播的模式受到影响并随之改变。无论是中央级媒体,还是地方媒体,单一的信息管道和内容形态,已经很难满足受众的要求。延展更多传播渠道、实现媒介融合发展,是时代对传统媒体提出的必然要求。每年三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不仅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省级地方媒体全年时政报道计划中的一场重头戏。全国两会主题、主线一致,地方电视台如何把两会报道做出特色、做出不同?作者以2016年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的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两会进行时》为例,探讨了媒介融合背景下,省级媒体重大时政报道改变过去传统媒体、新媒体各自为战的局面,以"中央厨房"理念,融合"三屏两微一端"报道形式,进一步拓展时政新闻的内涵与外延取得的实效。

试论应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闻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20-22

摘要:新闻工作者肩负党赋予的神圣职责使命,做好"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闻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是时代所趋,意义重大。要勇于面对"互联网+"引发的巨大变革所产生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切实转变思想观念,重组政工队伍,改革教育方式,搭建网络平台,建设良好网络教育环境,使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内容、方式方法全面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才能与时俱进,培养和造就一支思想过硬、政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新闻队伍,更好地完成党赋予的职责使命。

网络节目和优秀网络视听节目探析23-25

摘要: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筑中国梦"主题原创网络节目推选活动和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主办的优秀网络视听节目推选活动已开展三年,期间产生了一批精品。近年来网络视听节目呈现主题突出、开启故事模式、节目包装新颖、形式和手段有所创新等特点。电视媒体、社会影视公司和高校学生成为泉州地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的主体,但是如何提升网络视听节目核心竞争力还值得人们深思。

网络逻辑下传统媒体的融合路径分析26-28

摘要:媒介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互联网时代的媒介融合在实质上构建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网络社会。因此,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关键就在于深刻理解网络社会形态下信息传播技术和生态的本质变化,以网络逻辑重新建立传统媒体的发展路径,即从传统型媒体转向平台型媒体;从封闭式生产转向多元主体参与的众包模式;以超时空的人际关系网络重塑媒介内容分发渠道;以良好的用户关系网络为中心构建多元盈利模式。

东南传播杂志特别策划
台湾地区戏曲文物数字典藏概述29-30

摘要:数字典藏是保存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之一。台湾地区十分重视戏曲文物数字化工作。除了《从苏州昆曲到台湾昆曲数字典藏》、《京剧文物馆》等中国传统戏曲典藏数字化项目,台湾本土戏曲(如布袋戏、歌仔戏、傀儡戏等)的数字化典藏也成绩斐然。台湾地区戏曲文物数字化工作的最大特色在于数字典藏与加值推广并重。

情感味道:闽南话对台广播的独特功能——以东山人民广播电台闽南话节目《海峡七彩虹》为例31-32

摘要:海峡两岸同根同源。海峡两岸民间交流不断深入是大势所趋,闽南话对台广播如何在融合与创新间,在情感的宣传上,走出一条"可听"的"味道"元素,以情感共鸣拉近台湾同胞的心理距离,体现闽南话对台广播的功能与特质,无疑是闽南话对台广播同仁的思考方向。本文以东山人民广播电台闽南话节目《海峡七彩虹》为例,阐述情感元素在对台广播中的重要性,探讨对台广播节目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情感元素,提升对台传播的有效性。

从技术表现到艺术追求——浅谈摄影师创作能力的提升33-34

摘要:在电影诞生的初期,更多代表的是一种技术,摄影师则是掌握技术的专业人员,先于编剧、导演等后来电影作品产生的核心人物。随着技术的迅速革新,电影很快成为了一门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艺术,摄影师也从最早期的技术工作者演进成为艺术创作者。本文试结合电影及电影摄影的发展历程,试分析当代摄影师应如何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

电影叙事时间的延长及其创作技巧分析——以影片《无耻混蛋》为例35-37

摘要:电影是一门时间艺术,电影时间是对现实时间再创造后的时间形式。电影延长时间将故事时间在画面上具体化的脚步放缓使其长于现实时间,是一种重要的电影时间调度手法。文章运用个案研究法,以美国影片《无耻混蛋》为案例,对影片中出现经典场景进行拆解,对电影时间的延长方法与形式进行理论分析与总结,发现电影延长时间可以通过镜头语言与后期蒙太奇剪辑的创作技巧得以实现。

东南传播杂志传播学研究
文艺的接受——审美38-40

摘要:文艺传播的本质是审美。以往的文艺理论忽视了文艺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一维,即"接受者"。其实,文艺作品的意义相当一部分是接受者主动性参与和创造的产物。文艺文本与讯息文本不同点在于它具有"交流能力",可以使接受者在接触它的时候体验到、而不是认识到某种当前世界不存在的,或者接受者尚未意识到的东西。接触文艺文本的过程,不是确认信息和搜集材料的过程。接受者用既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对作品进行理解、补充或抵制。如果作品与接受者的经验持平,接受者反而失去了兴趣,只有作品一定程度上超越、校正了他的经验,接受兴趣才可能被调动起来。

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品格41-43

摘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其演变、发展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实践品格。政治性是其精神内核,逐渐向艺术化的传播理念过渡;历史性是其运行逻辑,业已从宣传教化走向对实际问题的方法论观照;创新性是其发展动因,使其依然具有旺盛生命力。正确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建设中国特色又具有普适性的新闻传播理论话语是学术发展趋势。

地方电视台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探微44-46

摘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新闻事业的党性、人民性和真实性,是我国新闻舆论工作健康发展的思想保障和方向指引。地方电视台肩负着重要的宣传教育职责,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助于它们应对多媒体时代多样化文化的挑战、提高宣传教育的"传播力"、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此,地方电视台应当加强舆论队伍的思想建设,突击新闻事业的党性;以"三贴近"为生命线彰显新闻舆论人民性;以实事求是为核心保障新闻舆论真实性。

《共产党》月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47-49

摘要:《共产党》月刊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刊,这一报刊对早期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重要作用。笔者详细梳理了六期《共产党》月刊的200余篇文章,研究这一近代报刊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状况如何,具体传播了哪些内容,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对建党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希望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这个刊物,掌握刊物的任务和性质,加深《共产党》月刊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重要性的认识。

东南传播杂志特别推荐
华夏文明的传播情感论——以儒道佛三家为例50-53

摘要:中国人的情感是人文历史的产物,中国人的情感传播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要想深入了解中国人的情感心理,挖掘华夏文明中的传播情感思想十分必要。本文以华夏文明的典型代表儒、道、佛三家传播思想作为内容,研究其中的传播情感论,汲取对现实传播活动有益的精华。在与自我的情感传播中,中国人习惯以情感体验认识自我、将主观情感投射自然界,同时又对自身情感有所控制;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中国人崇尚建立正向的情感传播,追求关系和谐的传播目标,并尽量避免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