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传播杂志社
分享到:

东南传播杂志

《东南传播》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前沿、海峡传播、学术平台、传媒研究、史学、文化传播、业务研究、新闻采编、技术园地等。
  • 主管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主办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国际刊号:1672-9579
  • 国内刊号:35-1274/J
  • 出版地方:福建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200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33
  • 综合影响因子:0.108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东南传播 2016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东南传播杂志传播视点

受众中心视角下纪录片产业的媒介融合进路

摘要:媒介融合作为新媒体发展推动下的信息传播综合作业模式,正重塑我国纪录片的生产和传播业态。目前学界的研究大多以媒介中心视角观察纪录片产业的媒介融合实践,但缺少受众中心视角的思考。本文从媒介融合时代受众需求的特点出发,通过对近年来几部优秀纪录片融合实践的分析,发现以受众为中心将能够更加行之有效地促进媒介融合的深化发展,为纪录片产业的融合提升找到可行的进路。
1-3

从《我们15个》看视频网站自制综艺节目对电视台的“反哺”效应

摘要:2015年视频网站迎来了自制综艺节目的"井喷"年,视频网站的自制综艺节目从"小成本、低制作、收视欠佳"转变为"高投入、精制作、引爆网络"。腾讯视频自制的"素人"真人秀节目《我们15个》作为视频网站自制转型的代表之一,反向输出到东方卫视,表明了在当今媒介融合的潮流下,视频网站由于内容与制作技术的双重保障、受众高黏合度的优势与主流价值观的正向引导,"反哺"传统电视台已成为一个势不可挡的趋势。
4-6

对媒介融合的反思

摘要:本文从媒介融合的概念解析开始,比较中文和英文的语义差异,探讨媒介融合这个词组在引进的过程中出现的翻译上的误差,以及这种翻译语境的微妙区别对理论本土化的影响。在新媒体时代,对媒介融合的学理反思显得更为必要,本文对媒介融合的历史和演变做了简单的回顾,提出了媒介分离的可能性,并以此和媒介融合相对照来看待媒体和媒介的未来。
7-9

试论主流媒体互联网传播方式下的传播价值评价

摘要:当前,互联网对传统主流媒体的影响已经显而易见。承担着舆论引导与新闻宣传重任的主流传统媒体,面对互联网传播的时效、便利、可选择、可持续的"四大"特性,如何进行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重构主流传统媒体的价值体系。本文通过认真分析、对比传统传播方式和互联网传播方式对主流传统媒体传播价值评价体系的影响,探讨主流传统媒体在互联网传播下如何围绕提升"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自觉融入与主动"改造",获取最大最优的传播效果。
10-12

多屏时代电视气象节目的全媒体互动传播研究

摘要:多屏时代传统定时、定点向受众传播的电视气象节目关注度逐渐被快速发展的各种新媒体分流,通过传统电视屏传播的覆盖面越来越窄。在新形势下,电视气象节目要做到既可看又能广泛传播面临着内容革新和渠道建设两方面巨大的压力。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暂且不谈及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的受限等制约了气象影视发展的原因,结合福建省级气象影视实际工作情况,交流和探讨如何利用新媒体、新思维逐步实现电视气象节目从单屏向多屏的全媒体互动、立体交叉覆盖整合传播转型,让受众的关注回归。
13-15
东南传播杂志特别策划

新常态语境下对台广播的实践与思考——以东南广播公司为例

摘要:新常态下对台广播正蕴育着新的变革,与之相伴而生的传播理念、传播方式也将成了重新审视的热点,本文以对台传播实践为例,对对台广播传播目标、重点和传播渠道进行重新梳理,进一步探讨因应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发展变化,如何进一步做好对台传播工作。
16-17

两岸关系新形势下做好对台新闻报道的几点思考

摘要:新闻交流在两岸交流中历来处于先行位置,随着两岸关系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新形势下应该如何做好对台新闻宣传报道工作,是每一个从事涉台新闻报道的新闻从业人员都必须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从秉持善意、客观报道、改进提高宣传方式、技巧等方面入手,探讨对台新闻报道应如何更加贴近台湾同胞的生活和实际,让台湾民众看得懂、听得进,使对台新闻报道能起到增进两岸民众心灵沟通的传播效果。
18-20

论国产怀旧电影对集体记忆的建构

摘要:怀旧是人类永恒的情愫之一,两岸三地以怀旧为元素的电影创作从未停歇过。特别是近些年,怀旧电影创作甚至到了井喷态势,并得到了观众的热烈追捧。究其原因,在于怀旧电影在带领观众回望过去的同时,使处于现代性压迫下逐渐失去自我与信仰的人们在光影交错中找到了情感归属与身份认同。本文主要选取新千年以来我国拍摄的怀旧电影,通过分析其中的怀旧符号与象征仪式,来阐明电影是如何建构起集体记忆的。
21-23

好莱坞大片的文化价值观的隐秘传播

摘要:当我们在谈论好莱坞大片的时候,一种以商业娱乐属性为导向的电影产品很自然地成为人们对其的第一印象,这并不能称之为偏颇。然而,忽视好莱坞商业文本的某种内在文化价值观层面属性,而仅仅认为其在商业运作上的成功,是不全面的。电影这种艺术形式,起码在今天,作为一种大众媒介,商品的属性正在逐渐使得电影成为一种快速消费品,在今天这样一个泛娱乐化的媒介时代,其作为大众媒介的传播力是非常惊人的。考察当代的文化传播,电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媒介,而好莱坞商业电影,正如我们一直所感受到的一样,一直扮演着向全球推广美国价值观的角色。
24-25

藏族题材电影跨文化传播效果评价及提升对策

摘要:社会的经济于过去相比在不断的发展,更能满足人们对物质需求的追求,开始渴望精神、情感方面的交流。电影承载着人们精神与情感交流的桥梁,电影的不断的发展,对于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文化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藏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为影视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藏族题材电影的拍摄与发行,一方面能够让人们更加了解藏族的传统文化,另一个方面也能够加强藏族和其他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每个民族都具有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藏族也不例外,当藏族题材电影向非藏族群体传播的过程中就形成了跨文化传播。本文首先对藏族题材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现象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跨文化传播效果进行了评价,指出了藏族题材电影跨文化传播效果的提升对策,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提供参考与借鉴。
26-28
东南传播杂志传播学研究

组织传播的四类理论

摘要:组织传播研究形成规模,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组织传播的四类理论,即以"机器"类比组织、以"家庭"类比组织、以"系统"、"有机体"类比组织、以"文化"类比组织,对于理解组织传播在各种不同组织的传播特征,具有意义。但作者认为,组织的结构特征差别很大,松散或严密程度差别也很大,因而组织的内外传播很难用一种模式来阐述。组织传播的"意图性"远大于人际传播。组织的结构、组织人在组织中权利与职责的情形,是理解具体一个组织传播特点的两个要素。
29-31

走向变革的我国健康传播研究——基于对1999-2014年CNKI(中国知网)相关文献计量分析

摘要:本研究利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1999-2014年CNKI(中国知网)相关文献的数量、关键词、学科、研究层次进行量化分析,并以每(三)年为单位,对国内健康传播学的研究发展进行分析,并对国内健康传播学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并提出了从关注内容到关注媒介、从学者介入型到专业化、从宏观研究到方向细分,实用性研究与理论性研究并重,多种传播模式并存,加强各机构资源整合等国内健康传播研究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国内健康传播未来的研究走向进行预测。
32-35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健康传播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随着新媒体发展,新媒体环境下的健康传播特点更加鲜明,如碎片化、多样化以及互动性强等。本文一方面分析了新媒体环境对健康传播带来的挑战,另一方面提出了优化新媒体环境、提高传播质量的建议,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媒体在健康传播中的作用。
36-37
东南传播杂志特别推荐

循环中的极化——网络文化生成机制的自反化研究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络文化生成过程的自反化特征越来越突出,网络文化的符号效能不断下降,网民在互联网上的想象性认同不停地发生流转,难以构建被人理解是自己经验和世界的位置,陷入一种无限的怀疑。本文从网络文化生成的触发事件、贡献以及循环方面入手,分析网络文化自反化的原因,为网络文化发挥正向的价值观形塑功能提供视角。
38-40

新闻报道对广场舞文化形象的建构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广场舞作为城市中老年人的一项文化休闲活动蓬勃发展起来。各大城市的商业广场、小区空地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的广场舞爱好者。然而自2013年下半年起,媒体相继曝光了广场舞大妈被鸣枪警示、泼粪等冲突性事件,将广场舞推至公众视野,一定程度上激起了社会主流群体对广场舞这一异质文化的恐慌、抵抗和规制。本文试从新闻报道对广场舞文化的他者化形象建构角度来探寻广场舞冲突不断升级背后的媒介因素。
41-43

微博娱乐化倾向的话语分析——以历年微博年度热词为例

摘要:微博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以新浪微博为例,自2009年正式运营至今,微博在受众参与、议题设置、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自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兴媒介给微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与此同时,微博自身的传播模式和风格定位也在变化革新中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娱乐化倾向。本文选取2010至2015年微博年度热词作为研究样本,运用话语分析理论和内容分析法对样本进行解读,探讨微博话语中的娱乐化倾向。通过分析发现,娱乐性话语已逐步成为微博传播中的主导话语,微博热词使用者和微博媒介自身所表现出的特征与微博娱乐化倾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话语使用者呈现出的低年龄、低学历、学生化等结构特征,使其更易关注娱乐和社会类话题;微博媒介自身的风格定位和传播策略又影响着受众关注的话题范围。本文试图通过对具体样本的内容分析更加清晰地展示微博的娱乐化趋势,力求为新媒体发展中的娱乐化倾向研究做出贡献和参考,也给新媒体自身及受众带来思考。
44-46

论记者的微博使用对传统新闻伦理的影响研究

摘要:随着微博平台这样快速、便捷、个体性强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的聚变,各大报纸媒体的职业记者也逐渐转入了网络微博阵营,跃身为微博群体其中的一个最为活跃的部分。我们将这样的出现方式称作记者微博,这样的微博平台为该行业的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快速直接的信息传播途径,记者身份出现在不同规则和轨迹的传播途径中,正是这种双重性使记者在职业身份上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并引发了关于传统新闻伦理的困惑与争议。我们对该选题的研究初衷是为了了解记者的微博使用行为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影响。目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新浪微博的APP获取最新的消息,然而网络上的信息来源非常之广,不可避免地鱼龙混杂着一些虚假信息。与此同时,能让信息快速传播的最主要力量就是舆论,微博中则体现在大V和微博记者的舆论引导力。因此,在脱离了传统媒体的层层把关之外,微博记者与媒体人的自律和信息筛选的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本文研究记者微博对传统新闻伦理的挑战以便于发现微博记者信息的益处和弊端等问题,并针对于此提出如何有效管理记者微博的建议。
47-49

浅谈当代艺术传播生态的若干特征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当代艺术传播生态呈现的若干特征进行归纳,指出当代艺术理论应多关注艺术发展的当代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艺术发展需求。文章分析了当今社会存在普遍的艺术日常化现象,艺术正以更加多样的表现形式、跨门类综合艺术的样式深入人们的生活,这对艺术理论的发展提出了必然要求。接着探讨了草根原创作品的创作与传播引起大众的关注和热捧,以及许多亚文化形式已经渗透到主流文化领域的现象。针对上述艺术传播生态的几点特征,文章提出了艺术学理论研究可能的方向。其中包括:完善艺术传播系统,培养专业人才;鼓励原创精神,加强监督管理;发挥沟通优势,实现社会整合。
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