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传播杂志社
分享到:

东南传播杂志

《东南传播》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前沿、海峡传播、学术平台、传媒研究、史学、文化传播、业务研究、新闻采编、技术园地等。
  • 主管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主办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国际刊号:1672-9579
  • 国内刊号:35-1274/J
  • 出版地方:福建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200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33
  • 综合影响因子:0.108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东南传播 2015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东南传播杂志传播视点

移动互联网时代时政新闻的变化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i Pad等移动新媒体正逐渐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伴随传播生态的改变,时政新闻也正从程式化的宣传模式向更亲和、平等、互动的传播模式转变。本文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发稿流程等方面探讨移动互联时代时政传播的变化及其动因,并试图对未来时政传播的发展提出几点思考。
1-3

微博平台国际新闻编译的现状分析——以“微天下”、“参考消息”、“中新网国际”的官微为例

摘要:新媒体迅速崛起改变了社会信息流动的生态环境,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当前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的信息传受关系,使新闻生产和传播的流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全媒体时代,微博平台成为了极其重要的信息传播平台。在国际新闻传播中,微博平台上的国际新闻帐号也不断分流着传统媒体的受众,成为了国际新闻传播中的重要一环。而新的媒体技术与环境对国际新闻编译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只有认真分析目前微博平台上国际新闻编译现状,发现问题并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可更好的进行国际新闻编译工作。
4-8

引爆“互联网+”浪潮下的电视媒体传播效应——以“‘7+2’极限挑战全媒体纪录”为例

摘要: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作为电视媒体应该如何把握机遇?福建海峡卫视以"互联网+电视+户外运动"的创新模式,推出"‘7+2’极限挑战全媒体纪录"大型系列品牌活动:2015年4月推出的"登珠峰看海峡",几天时间微博阅读量超过990万人次;同年6月,推出"非去不可——登顶欧洲之巅",微博话题阅读量近1900万;8月,由海峡卫视作为电视媒体平台、福建各地最具实力的户外俱乐部及品牌商家、专业户外活动平台共同发起的,以推动和宣传户外运动,促进户外运动普及为宗旨的团体——福建户外联盟成立;8月29日,全程记录极度体验登山队登顶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的人文探险纪录片《非去不可》在福建福州举行首映礼,9月6日起在电视及互联网平台全网同步播出,短短三天时间点击量突破百万,成功引爆了"互联网+"浪潮下新的电视媒体传播效应。
9-13

互联网思维下的高校校媒融合创新策略——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

摘要:在媒介融合的传播背景下,高校校园媒体运营呈现工具理性趋向。为规避这种对互联网技术的表层运用,对"互联网思维"的内涵进行剖析,并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说明互联网思维中所包含的用户思维、平台思维、融合思维、产品思维如何在高校校园媒体运营中得到运用。高校这一传播主体只有超越原有的媒体运营逻辑和传播惯性,打造成一个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全媒体,才能有效推进各个校园媒体平台间的融合与创新。
14-16

关于全媒体新业态下地方新闻媒体如何破解“融合之困”的几点思考

摘要:互联网高速发展,让全媒体的新业态成为一种社会正常现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已从行业共识上升到国家战略,然而融合之路并没有固定答案,很多地方传统新闻媒体仍处困境,并不断思考探索如何破解"融合之困"。笔者认为,运用互联网思维,发挥二者的自我优势,立足权威,培育"用户思维",实现"内容为王"的新旧融合与平台互通,将是地方传统新闻媒体破解"融合之困"的有益探索。
17-18
东南传播杂志特别策划

浅析两岸电视媒体台海新闻报道的差异与共通

摘要:新闻媒体和网络新技术带给我们新鲜和全面的资讯,使我们在了解周边环境、政治文化的同时,能够跨越地域感受海峡对岸的台湾政治文化。目前海峡卫视《今日海峡》、东南卫视《海峡新干线》以及台海网等新闻栏目和网站全面以台湾时政新闻、经济社会为视角和着力点,为观众打开视野,是大陆民众了解台湾情况的重要窗口。本文从台海新闻报道的差异与共通视角研究大陆与台湾新闻媒体的异同点。
19-20

两岸电视综艺节目联合制作探讨——以福建海峡卫视和台湾年代电视在季播选秀节目《有梦出头天》上的联合制作为例

摘要:以福建海峡卫视和台湾年代电视在季播选秀节目《有梦出头天》上的联合制作为例,探讨两岸电视合作模式,合并资金人员拼创意拼制作,为省级三线卫视和地方电视台寻找突围机会。
21-24

发挥地方特色 做好对台文章——县级广播电视台对台宣传报道之我见

摘要:近年来,两岸关系稳步发,顺应了两岸同胞的共同期盼。面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变化,作为县级广播电视媒体应该如何应对,做好对台的宣传报道?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和探讨,提出县级广播电视台要发挥地方媒体的作用,立足本地资源特色,做好对台宣传报道,促进两岸的交流、合作和和平发展。
25-26

华莱坞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要素与实现路径——基于文化折扣和产业演进的分析

摘要:本文以C.Hoskins文化折扣和国内市场的交互作用为理论基础,以中国电影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反差表现为现实参照,对现阶段本土化现实题材电影主导国内市场却失去对国际市场的利益诉求、华语文艺片在具备文化要素和国际声誉等显在优势的前提下,却无法比肩动作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等导致两个市场失调的原理问题展开论证,并提出强化文艺片的国内竞争力、巩固东南亚市场的传统地位、通过合拍片"借船出海"等三条实现路径。
27-33

《人在囧途之泰囧》:华莱坞电影中的休闲叙事

摘要:本文以《人在囧途之泰囧》为研究案例,结合电影叙事学和休闲学理论,从叙事元素、叙事时空和叙事结构三个角度探析该电影的休闲叙事策略,从基层的感性娱乐,中层的审美意境,顶层的诗意生活三方面提取休闲叙事成功因子,以期为同类型电影创作提供借鉴。
34-35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符号的隐喻性表达

摘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内涵极其丰富的影片,导演李安借助于电影特技手段和大量的隐喻成功地将文字作品转换为影像符号,使整部影片充满了一种梦幻般的意味。从影片的主人公派的名字,到动物角色选择、场景设置都暗含了深刻的符号意义。影片所叙述的虽然是两个意义相悖的故事,但在某些情节设置上这两个故事却可以相互补充。本文深入地分析这几个叙事要素在影片中的含义,以增强对影片表达意图的认识。
36-38

从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看中国电影导演苦难叙述

摘要: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导演们审视苦难的焦点愈来愈从对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存意志及英雄人物勇猛无畏、坚韧执着等以贯之文化品性的单纯弘扬,转向对时代阵痛中平民阶层各色形象与各色性格的刻画、社会变革中普通百姓的艰难与苦痛的展示及身历苦难的人对救赎与自我救赎的寻求,由此也表现出中国导演们的苦难意识里逐渐渗入了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悲天悯人的人文主义情怀,谨慎严肃的思考、对人性的基本尊重和叩问以及精神层面内涵的羽化和丰富。
39-41

论电影情怀消费

摘要: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商业结下亲缘关系。对电影的考察离不开技术的发展与商业的运作。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品,如果在整个电影产业的消费一环不能成功,那么也就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投合观众的审美心理某种意义上可以成为电影市场运作的风向标。与西方审美心理特点相比,中国人有着自己的独特心理审美特点,其核心就是"天人合一",因此,中国人在艺术审美方面更加注重对"象"的整体把握与体悟。因此,情怀成为一个中国人审美不可忽视的一点。无论是当下流行的青春系列电影,还是卡梅隆带着曾经的《泰坦尼克号》卷土重来,生产商所收获的效益是丰厚的,这也就说明了中国电影市场中对电影情怀的消费的重要意义。
42-44

李樯电影中小人物内心的迁徙与退守初探

摘要:李樯电影善于展现日常化的生活,他笔下人物的精神世界与当下的日常生活经常产生冲突。因此,作品很多都涉及到人物内心的迁徙以及返回现实的守护。在他的作品中,观众总能体会一种与现实"直击"式的相遇。本文尝试走近李樯,体味李樯笔下人物的悲喜。从物理环境入手解析小城市的逼仄对人物心理建构的影响,从人物内心出发去感受理想主义者的迁徙与退守,最后回归李樯的创作经验,探讨文艺作品与创作者潜意识表达的关系。
45-47
东南传播杂志传播学研究

人际传播研究的特点与主要理论

摘要:人是社会的人,故作为社会个体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必须的,也是人们确认自我、通过对话实现心灵相遇的重要手段。本文重点讨论了人际传播的几种代表性理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社会交换理论、"镜中我"理论、"我-你"的人际传播理论。笔者认为,人际传播研究是最贴近人的生活和最为实用的一类研究,对它的需求,遍及随时遇到、发生的各种社会现象之中,因而也是最具人性和情趣,具有强烈心理色彩的。
48-50

群众路线的研究综述——基于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视角

摘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此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界对于群众路线的研究不断深入,在新闻工作群众路线的思想来源、主要领导人的思想解读、知名记者的成功经验、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总结、传统媒体的实践现状以及网络环境中的实践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但同时新闻工作群众路线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反思与改进。
51-53

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摘要:社会交往是人存在的必然方式,人总是社会中的人,人要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交往这一途径。也正是社会交往,使得"自由王国"中的人能够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本文基于这一观点,从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出发,试图阐释社会交往是如何使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成为可能。
54-56
东南传播杂志特别推荐

音乐鉴赏活动的传播学意义解读

摘要:千百年来,音乐鉴赏活动一直在音乐文化变迁中延续其历史,它是人类音乐创造与实践活动的主要表现方式,为人们开辟了音乐审美和追求的重要途径。音乐鉴赏活动是一种创造,是主体和客体的辩证交融,是理性与感性综合认识的过程。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解读音乐鉴赏活动的本质和意义,考察和研究音乐鉴赏活动的社会功能,并对如何更好的传播优秀音乐提出见解。
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