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传播杂志社
分享到:

东南传播杂志

《东南传播》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前沿、海峡传播、学术平台、传媒研究、史学、文化传播、业务研究、新闻采编、技术园地等。
  • 主管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主办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国际刊号:1672-9579
  • 国内刊号:35-1274/J
  • 出版地方:福建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200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33
  • 综合影响因子:0.108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东南传播 2015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东南传播杂志传播视点

全媒体中央厨房的发展路径和常态化趋向

摘要: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单一的信息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全媒体策略被提出,建立全媒体中央厨房成为媒介融合的创新之举。如何打造传媒的中央厨房,近两年,媒体在积极进行实践,本文结合业界最新的发展业态,探讨全媒体中央厨房的现实发展路径和常态化趋向。
1-3

媒介融合下对民生新闻交互生产机制的思考——以西安电视台《直播视线》为例

摘要:媒介融合下产生的民生新闻,即通过运用多种媒介平台、带动各种新闻参与分子活跃运动,进而推动新闻事件不断发展并呈现在公众面前。本文通过对西安电视台《直播视线》栏目采、编、播等一体化机制的呈现,探究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新闻生产机制的新特点。本文的研究特色主要从新闻生产的本源入手,着重分析媒体、记者以及新闻当事人在使用新媒体过程中所产生的相互关系对新闻生产的影响。如何运用媒介平台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这对客观性地展望媒介融合发展具有前瞻性。
4-7

媒介融合视阈下电视剧《甄嬛传》的传播策略

摘要:《甄嬛传》作为我国一部"现象级"的电视剧,实现了跨地区跨国家传播,不仅是其自身的成功,更是其创作团队和播出方相互携手,运用传播策略的成功。在媒介融合时代,《甄嬛传》很好地整合了各类媒体的优势作用,台网联动,尤其是充分利用新媒体互动性、随意性等特点,将电视剧相关信息传递给观众,实现了电视剧的高效传播,展现出多媒体、多渠道、多方式的传播特点,从而为我国电视剧产业制定传播策略树立了典范,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8-11

地市级电视台的新媒体融合方式初探

摘要:随着新兴媒体的兴起,关注新闻报道的电视媒体观众越来越少,民生新闻报道方面舆论引导力被弱化,严重影响新闻宣传报道的覆盖效果和电视台的生存现状。谋求地市电视宣传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方式才能提升主流声音以及正能量的传播效果。我们应当对新闻采编资源进行整合,将电视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表现形式相互融合,借力发展,利用上级电视台新媒体平台融合发展;加快视频传播向微传播媒体转型,促进传统媒体加速与新媒体的融合;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将媒体与外部机制的联动潜能加以拓展。
12-13
东南传播杂志特别策划

镜像理论视阈下台湾青春偶像剧的角色研究——以台湾电影《第36个故事》为例

摘要:本文从"镜像理论"的两个层面自我/他者、主体/幻想对台湾青春偶像剧里主角的心理特征及其建构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面对外界的种种诱惑,主体应保持阿甘式的简单生活和自我独立。同时也指出,银幕如镜子,观众之于剧中主角,犹如自我与镜像,观众既可从主角身上获得想象性的满足,主角亦可影响观众价值取向,创作者应利用这种机制实现影片价值的最大化。
14-17

中国电影进入4.0时代,华莱坞版图走向融合——“华莱坞电影发展战略研究”高端论坛暨华莱坞电影研究联谊会综述

摘要:"华莱坞"概念自2012年底由邵培仁教授提出并界定以来,以其兼蓄并包的视角吸引了不同学术领域学者的关注。随着华莱坞电影研究蔚然成风,华莱坞研究队伍日益扩大,研究成果引人瞩目,研究领域也逐步拓展,如何进一步调动、整合现有平台和资源,逐渐成为华莱坞电影研究者关切的核心议题。
18-19

在新电影时代下看华莱坞影视品牌建设——基于2014年电影市场环境下的分析

摘要:华莱坞电影生态随着新电影时代的到来有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华莱坞影视在2014年的电影市场表现更是成绩喜人,华莱坞电影在品牌中呈现出了多样化和类型化,非常多优秀的本土电影在品牌塑造和品牌传播中都有相关的借鉴和探索,可见华莱坞在世界电影格局中作为一极不容小觑的力量正在崛起。然而华莱坞仍然面临着来自多极力量的挑战,在此情形下,华莱坞必须注重对于自身品牌的建设和传播,树立其自身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20-23

从《白日焰火》、《归来》看华莱坞文艺电影的复苏与回归

摘要:文艺电影,与商业电影一起共同构成了华莱坞电影的核心部分。在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冲击下,华莱坞文艺片日益没落,大批文艺片阵营的导演转战商业片。然而,在国际市场华莱坞商业片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认可,冲击国际电影奖项屡屡失败,但是与此同时作为东方文化深刻载体的文艺电影却时常受到国际电影节的青睐,这一现象引发了华莱坞导演的反思与转型。2014年,获得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的艺术影片《白日焰火》和张艺谋导演的新作《归来》都在中国内地取得良好的票房成绩,其后陈凯歌导演的《道士下山》、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侯孝贤导演《聂隐娘》等文艺电影陆续入市。2014年被视为华莱坞文艺电影的复苏之年。
24-26

浅析影视作品中道具的功用价值——以电影《无人区》为例

摘要:道具在影视学科中的定义是与场景和剧情人物有关联的一切物件的总称。在一部影视剧中道具的合理运用是呈现故事地区和时代特色,展现人物个性、渲染生活气息以及显现作品风格必不可少的工作,其中涉及到的道具数量更是分门别类,纷繁复杂。本文着重分析道具在体现电影写实造型和叙事特性任务中所要求的精准逼真的再现生活环境和巧妙介入故事情节中所展现出的戏剧作用。
27-29
东南传播杂志传播学研究

自我传播与自我传播的前提

摘要:自我传播,又称"内向传播"或者"人内传播",是一切外在传播的基础。人需要通过自我传播构成对自己的看法,形成某种认识,赋予社会感知和行为的连贯性。人在社会互动中关于活动、感受与经验的印象累积即记忆,人的大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都离不开记忆。因而记忆是自我传播的前提。如果丧失记忆,"主我"变成了一片空白,与"客我"失去了正常对话的功能,自我传播也就无法实现。
30-33

厚重深邃 烛照当下——评徐新平教授的《中国新闻伦理思想的演进》

摘要:《中国新闻伦理思想的演进》系统和深刻地阐述了中国新闻伦理思想的演变进路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衍变历程,具有体例新颖且史料翔实、材料处理得当且阐述深刻、脉络清晰且衔接到位、创新性强且联系实际、通俗易懂且深入浅出、以史为鉴且指导当代的特点与优势,为现实和未来的新闻伦理思想和新闻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参照和历史借鉴。
34-37

符号学视角分析影响网络舆论的关键环节

摘要:从符号学的角度来分析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着影响舆论的两大关键环节:一是网民对特点事件的感知并将其符号化的环节。二是网民对该符号进行阐释并解读出意义的环节。具体而言:网媒的报道方式直接影响到网民对特定事件的感知;固定成见与热点思想决定着大多数网民对事件的诠释;个人利益与自尊需要也可影响网民对特定事件的评价;微博、留言板等互动平台上也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网民对事件意义的解读。
38-40

浅析数据化表演与舆论极化的关系

摘要:自我数据化行为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出现得越来越频繁,这种行为与舆论的极化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舆论形成在新时代下它被赋予了新特点。本文对数据化表演的个体、表演平台和表演内容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它们各自在舆论极化过程之中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舆论引导策略。
41-43
东南传播杂志特别推荐

城市电视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以福州广播电视台为例

摘要: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和行动向导。城市电视台应依托自身平台优势,适应分众化特点,通过典型引领、通俗解读和发挥地域优势,自觉做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推动者、引领者,成为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44-45

新媒体时代下川剧的传播策略研究

摘要:川剧,作为四川文化和四川旅游产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传承与发展值得人们关注。新媒体环境下的川剧,既是川剧运用新媒体优势的传播,也是川剧的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丰富川剧,从真正意义上贯彻"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思想,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民族文化"软实力"走向世界。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下川剧的传播为研究对象,在了解新媒体涵义、川剧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内容为王"的数字化再生产、"碎片化"的网络传播、"个性化"的应用型传播、多媒联动四个方面分析,为新媒体时代下川剧如何更好进行传统文化普及,推动川剧良性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具有研究的现实意义。
46-48

浅析中国戏剧在当下不同传播媒介中的运用发展

摘要:中国戏剧,从直接体现人类思想,情感表达,到成为一门综合艺术,风雨洗礼后,经受新媒体发展的众多考验,依然成为中国艺术中最宝贵的财富。戏剧的表现形式随时展也越来越多元化。本文分析中国戏剧在广播,电影,电视这些不同传播媒介中的运用,讨论当下戏剧发展的特征。既强调戏剧本身的重要性,又衍生到戏剧与当下媒介的结合发展,将传统艺术与新型艺术表现紧密结合。
49-50

浅析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摘要: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有着独特的个性特征。中国传统绘画蕴藏着中国灿烂的文化精神,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修养和民族自身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绘画入手,着重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在进一步阐明二者之间的紧密关系的同时加深对中国画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底蕴的了解。
51-52

“出柜”如何被媒介赋予意义——从“库克出柜”说起

摘要:同性恋的"出柜"问题是社会现代性中区别于异性恋观念主导、家本位伦理道德的一个显像的社会议题。过往研究大都偏向实证,分析同性恋群体的媒介接触、集体认同、道德观念、文化偏见等;还有些研究则着重阐释同性恋群体的不同媒介形象。本文拟以新闻生产的研究视角为基础,结合"库克出柜"的媒介报道框架来试图阐释"出柜"如何被媒介赋予意义。文章认为,媒介建构着同性恋看与被看的媒介现实、同性恋者自身由想象到行动的转变及诠释该群体的现实生存图景。在媒介积极赋予"出柜"以意义的背后,更是有一系列的话语隐喻。
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