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传播杂志社
分享到:

东南传播杂志

《东南传播》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前沿、海峡传播、学术平台、传媒研究、史学、文化传播、业务研究、新闻采编、技术园地等。
  • 主管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主办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国际刊号:1672-9579
  • 国内刊号:35-1274/J
  • 出版地方:福建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200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33
  • 综合影响因子:0.108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东南传播 2015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东南传播杂志传播视点

从澎湃新闻实践看中国媒介融合——写在澎湃新闻上线一周年之际

摘要:澎湃新闻的媒介融合实践在中国具有典型意义,其在技术手段、媒介形态、传播渠道等方面都做出了融合创新。澎湃新闻生产和新闻聚合并举,专业严肃的内容与通俗个性的文风结合,多屏联动、资源共享、多维传播,构建起新型的媒介形态。本文认为,中国的媒介融合还处于初始的"技术融合"阶段,媒介技术创新、管理机制完善、受众作用发挥是推动未来媒介融合新闻报道的重要方面。
1-3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一项基于实践层面的田野调查

摘要:媒介融合的趋势给传统媒体在舆论引导上带来了极为严峻的挑战。诸多影响传统媒体发挥舆论引导功能的社会文化、媒介环境以及体制机制层面的影响因素如何最终影响到传统媒体在生产实践层面的舆论引导,以及是否还存在新的因素成为本文回答的核心问题。本研究借助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田野调查对北京地区的六家传统媒体在舆论引导实践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在舆论宣传管理、内容生产、传播路径、版权保护、技术困境以及与网络媒体关系等方面对传统媒体在当下发挥舆论引导功能所面临的实际障碍形成了更为全面深入的理解,并获得了新的发现。
4-7

浅析数字时代的“书香社会”构建——基于媒介融合的研究视角

摘要:融媒体时代,大众阅读呈现出"微阅读""浅阅读""碎阅读"的新特点,给传统"深阅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机遇大于挑战。只要全社会抓住机遇、迎难而上,齐心协力、顺势而为,将"微阅读""浅阅读""碎阅读"和"深阅读"相结合,就一定能让新媒体阅读焕发出像传统纸质阅读一样的青春魅力,克服新媒体阅读带来的快餐化、消遣化、娱乐化、功利化倾向。
8-10

共时性与替代性:媒介融合路径的重新思考

摘要:媒介融合是大势所趋。本文将媒介融合作为当下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创新因素:一方面,从微观角度,探讨媒介融合对传媒业态的重塑,将融合媒体产业作为一个共时性的系统,对于生产者的竞争与替代、用户使用行为的变迁、以及盈利方式的可能性转变进行重新思考;另一方面,从宏观角度,探讨政策规制的变革可能对于媒介融合进程的影响。
11-13

传统广电的新媒体升级策略探究

摘要:广电的新媒体化,经历了从官网到网络电台、网络电视台的发展阶段。在融合走向纵深化的今天,需要建立"大平台"的理念。广电集团布局平台战略,起点在内容资源,发力点在渠道建设。传统媒体的丰富资源与新技术融合,能使传媒机构客户端开发更加完善,而社交类技术的应用能聚集更多用户,拓展传播渠道、提升传播效果,这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和"新型媒体集团"的必由之路。
14-15

电视新闻表达的全媒体思维

摘要:随着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第四媒体出现,关于新旧媒体的交锋,"死亡论"、"融合论"等一时众说纷纭。电视新闻表达形式开始跨越新旧媒体的变化。本文从小处着手,抛开新旧媒体融合、竞争之论,着重探讨了电视新闻表达的全媒体演变以及如何灵活运用全媒体表现方式来获得时效及效果的最佳化。
16-18

新媒体:县级台发展的新场域

摘要:随着我国"四级办台"政策调整、台网分离,以及新媒体时代的冲击,县级台发展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低谷。多数县级台发展掣肘,仅能固守"党政新闻"一块底盘,发展空间狭窄,发展力几近停滞,如何拓展新场域成为县级台的重要议题。当前,新媒体势力崛起,借势新媒体,加快自身转型,提速媒体融合,成为县级台改革要务。本文从"新媒体思维、新媒体场域、新媒介融合"三个角度入手,探索县级台在新媒体形势下可拓展的空间路径。
19-20

浅析地市级党报的新媒体融合发展策略

摘要: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而对于党报而言,尤其是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市级党报而言,是真正印证"报纸消亡论"还是两者长期共存,如何突破瓶颈,找到发展之道,都需要认真总结与思考。本文主要探讨地市级党报在新媒体的挑战下,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实现跨平台融合,推进报纸的发展。
21-23
东南传播杂志特别策划

新媒体语境下涉台信息的建构与传播研究——以“反服贸”的微博报道为例

摘要:研究以两岸媒体的"反服贸"微博报道为切入点,发现在涉台信息传播方面,微博平台上形成了以大陆专业媒体和台湾综合媒体为主、大陆其他媒体为辅的舆论场。研究抽取两岸代表性媒体在微博上呈现的"反服贸"报道共362则,通过内容分析和文本解读,发现两岸媒体在微博平台上的报道以事件发展为基础,但呈现出各有侧重的报道框架和特点;两岸在新媒体传播的基础、语言、内容和形式方面呈现出一定的融合之势。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微博报道差异和融合的原因及未来两岸新媒体交流的趋势。
24-27

浅论对台广播节目的议程设置及传播效果

摘要:本文以一档海峡两岸电台合作的广播节目为案例,通过研究四年以来该节目的关注点和报道立场、视角,以听众调查报告作为评判指标,以此来评判传统广播媒体在对台传播中的议程设置功能及其传播效果。
28-30

关于提升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水平的政策创新体系的思考

摘要:梳理闽台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政策并进行评价,发现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存在的问题。对提升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水平的政策创新体系进行思考。从完善文化科技融合政策、文化金融支持政策、健全文化市场开放政策、优化文化人才培养政策等方面入手,加强政策创新体系建设。
31-33

华莱坞电影叙事体系中的本土文化元素类型分析

摘要:随着华语电影产业的发展步伐日益加快,如何使华语电影在全球化时代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在电影内容方面凸显中华文化特质,深度开发利用好中华文化资源,从而形成华语电影的独特美学魅力,构建华莱坞电影的世界性影响力,已成为一个迫切的战略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华莱坞电影叙事体系中本土文化元素的类型化分析来揭示华语电影对中华文化基因的表达习惯,探讨中华文化植入电影叙事的可能性空间。
34-36

城市化进程中的华莱坞

摘要:在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中,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其独特的历史和国情在城市化的道路上需要走出一条中国化的城市化道路,结合中国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等国情有取舍地借鉴西方经验用发展的眼光为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战略布局。在这样的现实境遇之下,华莱坞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着;电影作为大众艺术和大众传播媒介以其大众传播性、影响的广泛性等正逐步推进人类文化的变革。同时,作为一门独特的产业,电影对于中国社会的经济的结构的变革和经济实力的提升将起到巨大的作用。华莱坞的研究在城市化热度发展的现实面前不可或缺。
37-39

中国式“小妞电影”的叙事分析——以近几年热映的国产“小妞电影”为例

摘要:"小妞电影"作为当下热议的一个电影亚类型被广泛传播着,其轻松欢快的叙事风格、时髦亮丽的时尚元素都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而中国式"小妞电影"的发展也在2013年达到了一个顶峰。通过对近几年热映的几部国产"小妞电影"叙事模式、叙事空间、叙事呈现上的深入探讨,总结中国式"小妞电影"的叙事特点,在发掘其生命力的同时对叙事危机、明星策略等问题给予冷静思考,以期对这一类型电影在中国市场地更好地发展作出贡献。
40-42
东南传播杂志传播学研究

传播学在中国

摘要:传播学的一些理念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就已在中国传播,由于历史的原因,传播现象的研究中断了近30年。1978年,中国大陆学人得以公开知悉传播学,1982年召开第一次传播学研讨会,1999年以后进入持续的引进、研究的高涨期。随着近年传播科技的迅速发展,传媒形态对社会结构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也因此成为中国传播学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领域。笔者认为,中国传播学研究要有全面长足的发展,需要在研究方法上尽可能兼顾本学科三大学派各种方法;需要将研究话题相对集中;课堂教学要全面向学生讲述传播学各个学派、各个方面的知识,能够解释网络时代的传播现象,不能仅以大众传播学替代广义的传播学。
43-45

模因论视域下网络语言的传播探析

摘要: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的出现促使网络语言的产生。模因论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其可用于分析和阐释文化的进化规律。网络语言与模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模因论为研究和分析网络语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利用模因论的相关观点对网络语言的传播类型及原因进行探析。对网络语言及其传播的探析,可以使我们对网络语言的衍生和发展有更深的理解。
46-47

后工业社会理论及其辩护和意义

摘要:在当前构想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回顾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而言仍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意义。文章采用批判理论方法为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辩护,通过对弗兰克·韦伯斯特等人对后工业社会理论的一些误解的解析,逐渐确定后工业社会的概念内涵。同时,文章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范围内的科技革命。
48-50

应用隐喻抽取技术(ZMET)分析乔布斯形象

摘要:本文探索乔布斯个人形象,研究方法是援引营销学者Zaltman提出的隐喻抽取技术(Zaltman Metaphor Elicitation Technique,简称ZMET),来抽取人们内心深层想法的共识构念(Key Constructs),进而建构共识地图(Consensus Map)。研究结果共抽取出33个共识构念,这33个共识构念代表人们对乔布斯形象的主要认识。本研究再将20个相关构念分解为起始构念、连结构念及终至构念,从而完成对乔布斯形象共识地图的建构。研究发现:1."符号""神化""影响力"和"人文精神"是本研究的终至构念,"简约""美学"和"宁静"三种形象在乔布斯身上特别突出,对"完美"的追求影响着他性格的诸多面向;2.乔布斯的形象与产品形象相互影响、不可脱离;3.人们对乔布斯的负面形象选择性忽略,主要持积极、正面的评价。
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