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传播杂志社
分享到:

东南传播杂志

《东南传播》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前沿、海峡传播、学术平台、传媒研究、史学、文化传播、业务研究、新闻采编、技术园地等。
  • 主管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主办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国际刊号:1672-9579
  • 国内刊号:35-1274/J
  • 出版地方:福建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200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33
  • 综合影响因子:0.108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东南传播 2014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东南传播杂志学术前沿

“新闻部件化”初探

摘要:通过个案研究发现,在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受众媒介素养提高以及Web2.0时代下信息过载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未来新闻文本的生产将出现一种部件化的趋势,即新闻的文本将呈现出非线性的块状化,文本的内容将由原本属于受众的群体创造,再经由专业的媒体组织整理加工而成。因为新闻文本的部件化,传统的新闻传播理论和新闻实践都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1-4

文化精品意味深长

摘要:对于船政学堂,我算是有些研究的人。因为机缘巧合,20多年前的上世纪80年代起,我就开始收集有关船政学堂的史料。阅后常陷入沉思。感叹号、问号常挤满脑海。七年前出版了《船政学堂》一书,随后译成英文出版,去年又在台湾出版了繁体字版。近年来随着船政文化研究的深入,尘封的面纱慢慢揭开,更多人惊奇的发现,这里原来有个"含金量"很高的富矿。于是各种宣传推介的影视作品接踵而来。然而,让人回味的好作品并不多见。
5-6

凭什么让观众看我们的节目?

摘要:2014年,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加速改版升级,致力于将"公益、爱心、帮忙、服务"的宗旨与理念渗透于每个节目每个细节之中。仅在当下,靠个人社交网络也能及时、快速传播信息,因此,从"比拼速度"式简单粗暴的媒体较量中部分脱离出来,一步一脚印地创造独特价值观,在持续的实用性中展示自己的诚意,显得极为重要。由此,我们努力把频道打造成"大家帮大家,我们有一套"这一接地气的互助服务式平台。首先,我们对核心节目进行职能转变。
7-10

传统媒体移动化转型的典范——澎湃新闻

摘要:澎湃新闻是上海报业集团向移动媒体改革的第一个成果,其上线伊始,即迅速引发公众关注,成为业界与学界关注的焦点。在转型策略上,澎湃推出独家而优质的内容;通过互动化,实现读者的新闻内容订制化;做一个真正的APP,利用社交化实现媒体转型。在经济模式上,整合多种产业资本、从目标用户中收益、力争三次销售,这些创新之举在备受称赞的同时,也有业内人士对其前景表示担忧。
11-12

试析报业转型期“澎湃新闻”的探索价值及发展前景

摘要:在诸多报业都在积极寻求转型突破的背景下,上海报业集团的新媒体项目"澎湃新闻"悄然上线,这在网上网下、学界业界都获得了较大的关注。它无疑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一次价值连城的"探路"。但是,"专注时政与思想"所能吸引的潜在受众量能否达到预期,巨额的投资能否够获得理想的回报,也存在着一定的疑问。本文就将从澎湃新闻的产生背景、探索价值以及发展前景三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13-15

农民工讨薪的媒介呈现及其意义建构

摘要:论文运用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的方法,对百度新闻在2011至2013年四年间关于"农民工讨薪"的报道文本进行量化分析,旨在探究媒介对这一社会现象的建构方式。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媒介通过将冲突议题转化为政绩议题和戏剧议题,达到淡化社会矛盾的目的;讨薪农民工的媒介形象相当薄弱模糊,与该群体的历史定位及现实境况具有高关联度。
16-19
东南传播杂志特别策划

海峡两岸图书出版合作模式及前瞻

摘要:近年来,两岸图书出版界在版权贸易、合作出版、人员交流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本文通过盘点两岸图书出版领域现有的合作模式,探讨两岸图书出版合作的发展思路,分析两岸出版合作的前景,以期为当前两岸蓬勃开展的图书出版合作提供参考。
20-22

浅析台湾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制作特点

摘要:《ECFA进行式》作为大陆首个整体在台播出并取得不错收视率的新闻栏目,在节目制作和编排上有鲜明的特色,碎片化的形态让节目更加紧凑,内容更加丰富,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口味;在细节上,尤其注重同期声的使用,牢牢吸引观众注意力。
23-24

传承闽台文化,沟通两岸交流——基于闽南语电视频道定位与传播策略的分析

摘要:在收视逻辑中,电视作为社会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平台,必将把本土受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人文、风俗、地理等纳为自己的主要范围,即考虑本地市场,以本土受众为主要定位。闽南语电视频道与其他地方电视媒介一样采用本土定位方略,以传播闽南方言文化为核心内容定位,频道的各个栏目有各自的受众群定位。有了恰当的频道定位,下一步便是采取合理的频道传播策略,即考虑怎样把自身栏目推向受众。
25-26

一部船政史半部中国近代史——专家学者点评六集大型纪录片《船政学堂》

摘要:2014年6月24日,中央电视台、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在京召开大型纪录片《船政学堂》看片会。看片会上,《船政学堂》获得与会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书磊致辞。中央电视台总编辑罗明,《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李春林,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文艺报》总编辑阎晶明,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智锋,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晓秋等作了精彩点评。
27-30

福建纪录片发展的机遇期与精品路线——六集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船政学堂》选题启示

摘要:2002年以前,福建电视台的纪录片创作出现过巅峰,积累了一大批精英,纪录片《祖屋》、《戏班》等作品在国内、国际获得大奖。之后,在节目收视率排他论及电视栏目市场化运作浪潮的冲击下,福建电视台撤掉运作十几年的纪录片创作室,纪录片的生产一直处于停顿状态。十年后,福建的纪录片人借助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以及全省宣传部长会议"注重抓好精品力作"、"深入实施优秀文化产品和名家、大家宣传推广工程"的指示,组织拍摄大型纪录片精品,深入挖掘和提升福建文化内涵,在更广更高的层级弘扬福建文明,打造福建文化的烫金名片。作者从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船政学堂》创作中就如何重新抓住当下纪录片的发展机遇期,打造精品纪录片提出具有建设性意见。
31-32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历史人文纪录片的探索与思考——六集历史人文纪录片《船政学堂》的创作特色简析

摘要:六集历史人文纪录片《船政学堂》由中央电视台、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联合摄制,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与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新闻综合频道负责承制。该片历时两年多时间,摄制组先后转战福建、台湾(台北、台南、基隆)、浙江杭州、上海、山东威海、天津大沽、北京、河北保定、湖南(长沙、湘阴)等地,以及远赴英国、法国进行创作。
33-35

对当前社会纪实类纪录片的人文反思——以纪录片《归途列车》为例

摘要:纪录片的发展需要一个独特的空间:真实,并且具有人文情怀。纪录片是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是对当下生活的深入观察,是具有人文关怀的社会艺术。在社会现实题材纪录片中,有创作者的观察与思考,也有农民的自我表达,这种来自于农民工群体的影像与声音尤为珍贵。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农民工在城市就业随之而来的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农民工面临着同一种困境:一方面因为与故土文化的深刻联系使他们对新环境文化充满疑惑和困扰;另一方面是常年在外而回归故土文化后感到陌生与不安。本文将通过对《归途列车》的分析来试探社会现实类纪录片的发展。
36-37

论人文历史纪录片中“情景再现”手法运用的合理性

摘要:将社会的千姿百态通过影像手段来记录——这不仅是纪录片的职责,也是纪录片的魅力所在。将社会的历史缩影通过情景再现的手法展示——这不仅是对传统纪录片的创新,也是纪录片迎合市场需求的意义所在。人文历史纪录片不可避免要运用情景再现的创作方法,但是历史不可重演,情景再现的合理运用,便要结合历史文献、口述历史、历史影像资料、特技运用以及多观点融合的不同向度来进行论述。讲述故事、记录变迁的人文历史纪录片已不再是小众、个人化的艺术品,在情景再现的运用下,它将带给我们一种新历史主义观点。
38-40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细节魅力——以央视《舌尖上的中国2》为例

摘要:细节直接影响到作品内容的整体表现,因此是电视纪录片中不可或缺的,而细节的充分展现需要依托解说词的帮助,通常包括事件细节、情感细节、环境细节、动作细节等;解说词所表达的细节与画面有机结合,也就是视听语言共同配合完成细节处理,这就是最佳的效果。
41-42

中国纪录片的国际传播策略

摘要:中国纪录片走向国际市场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然而由于国内纪录片市场存在种种发展阻碍,让纪录片的国际传播之路略显坎坷。本文将从微观层面出发,分析当下中国纪录片市场存在的成片质量、传播渠道、意识等方面的困境,并试着总结可能的具体对策,以期对中国纪录片的制作与传播有些许借鉴。
43-45
东南传播杂志特别推荐

论舆论

摘要:在著作中,"舆论"的概念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他作为政治家,重视的是通过做工作,使舆论在某个问题上一致,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说,"要想使‘舆论一律’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应该的。""允许先进的人们和落后的人们自由利用我们的报纸、刊物、讲坛等等去竞赛"。但是,这些正确的观点没有得到实现。即使为了教育落后的人们,传媒上也没有出现过先进的人们同落后的人们在观念方面的自由竞赛,人们只能从批判文章的字里行间看到被妖魔化的另一种意见。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要摆脱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环境和思维。
46-47

厚实的国家:一个关于国家治理的理论模型

摘要: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视角看,"厚实的国家"是国家治理的一种理想状态。文章把"厚实的国家"作为一个理论模型或概念来看待,从国家的自主性与国家的治理能力,"国家—社会"关系模型,民主的模式,以及公共领域四个方面阐述其内涵。这种"厚实的国家"模型或概念能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国家治理的理解,同时对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国家治理结构,改进国家治理的过程与方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