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传播杂志社
分享到:

东南传播杂志

《东南传播》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前沿、海峡传播、学术平台、传媒研究、史学、文化传播、业务研究、新闻采编、技术园地等。
  • 主管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主办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国际刊号:1672-9579
  • 国内刊号:35-1274/J
  • 出版地方:福建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200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33
  • 综合影响因子:0.108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东南传播 2014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东南传播杂志学术前沿

听障人士公共电视服务研究

摘要:我国有2054万听力障碍人士,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就电视服务听障人士的节目类型、服务方式等进行了探讨。通过调查发现,电视在我国听障人士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新闻与天气预报为代表的资讯节目是听障人士最希望获得的电视节目,字幕比手语更易用。就未来我国电视服务听障人士的可能性,在参考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操作经验基础上,笔者对公共电视服务听障人士的法律政策层面、内容制作方面、资金来源与投入方面,以及设施和具体实施层面进行了分析、论述、总结,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1-5

西方公民参与研究中的“新政治观”

摘要:十年前,西方学者将大多注意力投放在“政治冷漠”(disengagement;civicapathy)这个议题上,尤其年轻人fyouth)被视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群体。但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媒介平台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表达意见的渠道和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也随之增长。在新的媒体环境下,西方的大多学者开始重新诠释和思考“公民参与”(civicengage—ment/panjcipation)一词,本文对近几年西方公民参与研究的主要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具体从参与主体、参与对象以及参与行动三个方面来解读公民参与的“新政治观”。
6-8

2013年中国电视剧理论与批评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从理论研究、文化研究、生产研究、传播研究、产业研究等五个方面对2013年度中国电视剧研究相关论文和著作进行全面梳理和重点归纳,力图简明地勾出本年度中国电视剧理论与批评研究的总体轮廓。
9-13

用集体智慧和资本做新闻:新闻众筹模式的梳理及影响分析

摘要:随着竞争环境的改变,传媒领域涌现出一批新闻生产的创新模式。其中,新闻众筹模式让受众以提供资金的形式加入新闻生产,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同时也为传媒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本文着眼于新闻众筹模式,从“众包模式”开始,进而介绍、分析其分支“众筹模式”及“新闻众筹”。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新闻网站Spot.us为案例,同时介绍了中国新闻众筹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新闻众筹”模式给新闻生产带来的潜在影响。
14-18

网络新词的特点、形成机制和影响分析——以2013年网络新词为例

摘要:网络新词是基于网络环境产生的一种新型词汇,音义的结合具有任意性和颠覆性,其传播和发展依赖使用者的约定俗成,一般要经历偶然创造、形成与流行、自我更新淘汰、逐渐为人们认可、被规范的汉语体系吸纳的过程。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新词的特点、形成机制及影响,认为判定词汇合理性的惟一标准应是公众的使用与认可,应尊重网络新词的传播和发展规律因势利导,无须为其存在的合理性过多费神。
19-21

构建认同:主流媒体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一种路径——以@人民日报新浪微博热帖为研究对象

摘要: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微博的崛起,改变了主流媒体对网络热点迟钝和失语的状态,补充、延伸、拓展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本文以人民日报新浪官方微博在2012年三大突发事件中受追捧的热帖为研究样本,认为找到底层认同的心态和主流价值观之间的重叠地带,构建认同是主流媒体突发事件引导的一种路径。
22-24

系列新闻图片在互联网长篇报道中的作用考察——以“柠檬水起义”报道为例

摘要:在长篇网络报道中,系列新闻图片构成的视觉框架能够显著增加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真实性,在人们对报道内容的理解、看法和态度方面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个影响是有限的。对那些比较主观的、感性的议题,图片的影响较大;但是与社会伦理、常识、社会规范有关的议题,图片的影响要小一些。系列新闻图片在报道中位置的不同对读者的情绪没有显著影响,而对读者的吸引力、报道的真实性、态度和判断都产生显著的影响。在提高报道吸引力以及真实性方面,根据报道内容将图片分开放置效果最好;而在影响读者的态度和判断方面,图片放置报道最前面效果最好;把图片都放置报道最后的做法,传播效果不好。
25-33

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谣言传播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现象愈演愈烈,相关研究也随之增多,研究内容和方向越来越细化和全面。在此形势下,对近年来的谣言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和综述势在必行。谣言的传播机制主要包括成因、传播过程与模式以及影响等方面,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数量虽然可观,质量却并不容乐观,研究雷同、缺少深度以及创新性弱是现今谣言研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34-37
东南传播杂志特别策划

海峡传播:创新传播方式实现岛内传播最大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中心关于“海峡传播”的学术笔谈

摘要:乐艳艳(对台湾节目中心副主任):对台广播融入新媒体实现岛内传播最大化,碎片化入岛是符合移动互联网传播语境的方式。然而,优势与挑战并存。
38-45

“使用与满足”视角下的台湾社会新闻——以福建电视新闻频道《看东岸》为例

摘要:福建电视新闻频道《看东岸》栏目是一档每日播出的台湾新闻集锦节目,如何在短短30分钟内,为观众呈现最精彩、最浓缩的台湾社会全景?责编每天要面对大量的台湾社会新闻,如何对这些社会新闻进行筛选?这都需要责编切切实实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出发,摸透电视观众的需求和心理,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5大需求,分别是——认知的需要、情感的需要、个人整合的需要、社会整合的需要、舒解压力的需要。
46-47

试析传播闽南文化的瓶颈和解决途径——以海峡之声闽南话广播为例

摘要:本文以海峡之声闽南话广播为例,分析了频道在传播闽南文化上存在着寓教“于乐”不足、听友互动圈小等问题,并剖析成因。文章着重指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1.加强采编播力量,培养对闽南文化有相当认知程度的人才;2.以活动带动节目在岛内的影响力,以创意活化频道;3.精做节目,活化语态;4.加强与岛内相关电台的交流和合作,实现直接到达听众;5.重视台湾民众时节目的评价和需求。
48-49

2013年中国戏曲传播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对2013年中国戏曲传播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分析,认为传承与保护、创新与融合是这一年中国戏曲传播研究的重要主题。中国戏曲内涵深厚、资源丰富、魅力无穷.但其传承与保护及其产业化发展是一大难题,所以戏曲传播研究成为这年学术界的热点之一,为中国戏曲传播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新的研究空间。
50-51

浅析新媒体视角下传统戏曲的传播

摘要:中国传统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民众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力。戏曲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媒介,广播、电影、电视推动了戏曲的艺术的传播。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使戏曲的传播方式彻底改变,极大地推进了戏曲艺术的发展。而应对新媒体,传统戏曲行业大有作为。
52-54

我国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育探索与思考——对华中科技大学网络传播专业十七年“试错”的反思

摘要:本文梳理学者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育的讨论,总结各高校办学实践中的五种教学模式,分析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对华中科技大学网络传播专业个案分析,探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之路。
55-58

应用型本科院校新闻学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改革实践研究——以福建工程学院新闻学专业为例

摘要:着力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素养底蕴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当下高校新闻学专业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新闻学专业人文教育的改革实践,从人文教育理念的更新、新闻人文类特色课程的开设、人文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人文教育实践模式的改革等四个方面,为当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新闻学专业人文教育的深入拓展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59-61
东南传播杂志特别推荐

列宁论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

摘要:列宁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理想,其核心是四个“摆脱”:“摆脱了警察的压迫,而且摆脱了资本,摆脱了名位主义,甚至也摆脱了资产阶级无政府主义的个人主义。”后两个“摆脱”,属于公民享有出版自由时的文明水平问题。他认为“出版自由就是全体公民可以自由发表一切意见”。关于查封一些反动报刊,列宁承诺:“一旦新秩序得到巩固,所有不利于报刊的行政措施都将废除;根据这方面所规定的最广泛最进步的规定,在对法律负责的范围内,新闻将得到充分的自由。”列宁当时关于出版自由的政策把握基本上是正确的。若查封报刊的标准具体化,注意政策的把握,可能后来的发展不会完全如历史已经走过的那样。
62-64

媒介批评的话语分析方法——文化唯物主义视角

摘要:话语分析近年被广泛引入传播研究领域,并已成为热点。本文透过文化唯物主义视角,试图提出一种媒介批评的话语分析模式。从行为层面看,不同传播媒介的话语结构具有异质性,但作为技术性的物质手段和符号表意行为,都是流动的现实过程的一部分;从历史层面看,媒介话语的语义转换,蕴含着话语表征机制、理解语境的差异,是社会情势、价值观念嬗变的结果;从传播层面看,世界意义体系常识化、经验化的处理方式,具有维持差异性社会再生产的功能。媒介批评的话语分析方法,有助于重塑积极、批判的话语阐释空间。
65-68

城市文化的微电影传播解读

摘要:文化,是城市的气质和灵魂,也是一个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竭源泉。在城市化建设趋同的今天,城市文化决定着城市的可辨识度,城市文化的传播和弘扬成为保持城市异质和提高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文章以当前盛行的微电影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微电影的传播特性,进而探索基于微电影的城市文化传播策略,同时解读其传播优势,规避其不利因素,以期将微电影这一新型媒介形态打造成为城市文化传播的一柄利器。
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