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传播杂志社
分享到:

东南传播杂志

《东南传播》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前沿、海峡传播、学术平台、传媒研究、史学、文化传播、业务研究、新闻采编、技术园地等。
  • 主管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主办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国际刊号:1672-9579
  • 国内刊号:35-1274/J
  • 出版地方:福建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200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33
  • 综合影响因子:0.108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东南传播 2013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论未来媒介的五种特征——媒介环境学巨擘麦克卢汉、芒福德、莱文森思想探析

摘要:对未来媒介特征的思考与媒介技术的持续发展共生,探讨媒介环境学者的相关理论对拓宽国内传播学研究视野适宜且有必要.媒介环境学派领军人物保罗·莱文森、马歇尔·麦克卢汉和刘易斯·芒福德均有关于未来媒介独特新颖的观点.莱文森主张媒介进化人性论和“新新媒介论”,展望了新新媒介之后未来媒介的特征及外观;麦克卢汉预言未来于“喻言”,持有“地球村”、“通感”、“四元律”和“冷热媒介”论;芒福德持“技术有机论”,认为技术是生命的延伸、文化编码分别代表男性和女性的媒介技术在遵循生命伦理中和谐、平衡发展.探析三位著名学者的观点,分析了媒介未来形态的五种特征.
-

危机传播领域作者共被引关系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视角

摘要:通过采用作者共被引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针对中国知网“新闻与传媒”子库中关于危机传播研究的所有相关期刊文献进行研究,并构建作者共被引矩阵.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的知识图谱可视化研究软件UCINET对作者共被引网络进行了网络密度分析、网络中心性分析、凝聚子群分析,绘制了网络图谱,展示了中国危机传播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
-

流动空间:媒介技术与社会重组关系研究的关键概念

摘要:“流动空间”一词由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创造.这一概念的提出将微观的人际交流、中观的组织运作和宏观的社会结构这三个层面的研究很好地贯穿在一起,为我们理解当代媒介技术与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关系的变革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理论视角.
-

新闻记者胜任力模型构建和培训需求分析

摘要:近年来,作为舶来品的“胜任力模型”在我国逐渐盛行起来,在实际的运用中为很多企业重造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升了企业的绩效.在传媒行业中,新闻记者是一个核心的岗位,它对于传媒行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起着决定性作用.当下媒体竞争格局加剧,媒介生态不断重组,新闻记者的岗位职能和职业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探讨和研究其胜任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通过通行的胜任力特征调查方法,构建了新闻记者的胜任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新闻记者的胜任力模型由职业素养、思维能力、从业技能和社会知觉四个维度构成.另外在模型基础上,以重庆广播电视集团记者目前的胜任力现状为蓝本,进行了培训需求分析.
-

论海外华文报纸的“软传播”理念与应用

摘要:针对当前海外华文报纸的现状和问题,根据跨文化传播理论和规律,本文提出了跨文化语境下的华文报纸“软传播”理念和应用方法.作者认为,“软传播”是在尊重当地国受众文化和社会环境差异的基础上平等进行的族裔文化传播理念,应用“软传播”的华文报纸可以取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传播效果.
-

践行与异化:对网络舆论及其民主实践的批判

摘要:由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用各种网络媒体手段表达自己对政治、经济及社会问题的看法和诉求.网络舆论凭借其自由化的表达,及其体现出的多元化的价值观念,让人们觉得民主似乎离我们很近.但同时,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和匿名性以及技术性等特点诱使网络舆论出现了非理性、随意性以及参与主体被弱化等影响网络舆论健康发展的倾向,又让人们觉得民主似乎离我们还很遥远.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扩大网络民主参与的主体,构建民主的对话环境,使得网络舆论朝着规范化、秩序化和法制化的方向发展,是促进网络舆论健康发展,促进民主发展的必然选择.
-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与新闻活动

摘要:马克思出身于律师家庭,恩格斯出身于纺织业主家庭,共同的政治理念使他们走到一起,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他们亦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现的最早阐释者.他们的著述,几乎始终伴随着新闻活动.他们一生中创办、编辑和参与编辑的报刊有12家,为之撰稿的报刊超过200家,他们的论著中提到的报刊有1500家左右,当时欧美的主要媒体,几乎都被提及、引用和评价.他们宏观分析报刊和其他社会性交流媒体的发展趋势较多;从一般新闻工作特点的角度分析问题和提出要求较多,对职业性新闻传播的业务思考,也相当深刻和在行.
-

我国新闻业信用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就我国新闻业信用现状所作的问卷调查表明,我国新闻业信用总体水平不容乐观,不同形式新闻媒介信用各异,新闻媒介信用与其级别高低成正比,新闻媒介信息传播信用水平不高.我国新闻媒介必须高度重视自身信用建设,要在信息传播方面多下功夫,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这样才有可能赢得受众的信赖.
-

批判唯收视率现象:论当前媒体社会责任的缺失与完善

摘要:当前,部分电视媒体以收视率为主要,甚至唯一目的,播放触碰道德底线或猎奇等节目,博取收视率,这一情况有时会有碍于良好媒体环境的构建.以小见大,引发出关于当前媒体社会责任的深度思考,对当前部分媒体社会责任的缺失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媒体的完善之策,明确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净化媒体环境.
-

台湾媒体的政党偏向与框架建构——基于两岸非政治性事件报道的个案研究

摘要:两岸民间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台湾媒体如何报道涉及两岸交流的非政治事件对于理解与把握台湾媒体舆论与政治生态的共生关联有着重要意义.以“陈光标赴台捐款”这一社会事件为研究个案,尝试探索台湾蓝绿媒体的“泛政治化”机制及舆论引导是如何透过新闻框架的选择与构建来达成的.研究发现:以《自由时报》为代表的泛绿媒体主要采用政治框架(蓝绿政党冲突与两岸独统争议)来定性与归因事件,箕报道取向多为负面评价;而以《联合报》为代表的泛蓝媒体尽管也未能摆脱政党意识形态的影响,但泛政治化程度相对较低,倾向于以台湾阶层分化与两岸文化冲突来解释事件,反映出更善意的舆论导向.可见,台湾主流媒体的框架机制在建立两岸互信与共识中扮演重要角色.
-

西藏传统节日文化的媒介呈现分析——以中国西藏新闻网及藏历新年为例

摘要:通过对西藏传统节日——藏历新年相关新闻报道的统计分析,得出关于此传统节日文化的报道呈现出失衡现象,媒体在西藏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功能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以此为西藏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决策依据.
-

旅游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成了时下最热门的消遣方式之一.在如今多媒体时代,旅游城市的形象建设必将极大地影响着人们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因此,作为旅游城市,极力在各方面做好城市形象的建设与宣传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从CI理论的角度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来探讨该理论对于旅游城市形象建设的作用和意义,并且提出合理的建议来推进旅游城市的形象建设与发展.
-

传统博物馆之现代性的“交互空间”设计研究——以西安碑林博物馆为例

摘要: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古城西安,它的跨文化交流频繁,在文化交流中的国际形象越来越重要.最近几年,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中国传统博物馆纷纷通过改革向现代博物馆挺进,但西安碑林博物馆的经营模式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因此,解决西安碑林博物馆传统博物馆的现代性问题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重点.在进行几次田野调查后,笔者发现“交互空间”设计是解决西安碑林博物馆从传统博物馆向现代博物馆转型的良好举措.
-

大地的图腾——走近陕西延川布堆画传承人高凤莲

摘要:时间:2012年8月地点:陕西陕北延川高凤莲家中采访:马聪敏(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系系主任,副教授) 影像:赵嫣璐(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10级本科生) 文字:赵嫣璐 被访谈人名片 姓名:高凤莲(左一) 出生日期:1936年2月 属相:鼠 家庭住址: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镇白家塬村 从事技艺:陕北延川布堆画 艺术成就:高凤莲的民间工艺作品独树一帜,风格粗犷质朴、抽象生动,具有深厚的艺术功底和超群的工艺技艺. 影像口述史访谈录 个人生活史 马聪敏(以下简称"马"):您父母家是在这儿吗? 高凤莲(以下简称"高"):不是,我父母家离这儿很远.他们住的地方离这儿有四、五十里路. 马:您父母也是务农的吧!兄弟姐妹几个? 高:四个. 马:您排行老几啊? 高:我排行老三. 马:当时您娘家的生活情况是怎样的? 高:我娘家是富农家庭. 马:您大概是什么时侯结的婚? 高:我是17岁结的婚.
-

英国五大华文周报探析

摘要:近几年,英国华文媒体竞争越来越剧烈.在此背景下,对英国五大华文周报进行比较研究,注重对其各自优势和经验的分析论述,有利于海外华文媒体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从而促进海外华文媒体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给国内的传媒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

都市报时评与公民话语权研究——以《华商报》时评为个案

摘要:时评是当今媒体评论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文体,近年来活跃在各大媒体版面中,形成了第三次“时评热”现象.新时期的社会政治文明建设明确要求保障公民的话语权,积极扩大公民参与,及时反映公民诉求.因此,关于时评特别是都市报时评、公民话语权的研究引起学术界关注和探讨,但目前尚未有研究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探讨.以《华商报》为研究个案,选取《华商报》关于动车事故的系列评论,浅析都市报时评与公民话语权的关系,探讨都市报时评如何为公民言说搭建话语平台,并针对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些许建议.
-

灾难报道的分寸平衡与人文视角——日本《朝日新闻》地震报道的内容分析

摘要:本论文主要以对灾后报道已经有成熟操作的日本《朝日新闻》(英文版)为样本,取其灾后一年时间中的报道进行抽样统计分析,得出其灾后报道的一般特点,从中找出与我国灾后报道存在的异同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灾后报道应遵循的一般性规律或法则.论文的主要意义在于提出灾后报道可以参照的一般操作法则,并对原有的灾后报道进行了报道主题、报道主体、报道倾向等方面的探讨,对灾后报道的平衡性提出参照建议,希望给媒体从业者在面对灾难时更有效地传递信息提供建设性意见.
-

论中国电影大片的意义和作用

摘要:作为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史上的独特存在,中国电影大片的出现与发展对深化对电影本性的认识,促进电影艺术的丰富和发展,推进我国电影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以及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探讨其意义和作用,有助于理性认识中国电影大片并促进大片持续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