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传播杂志社
分享到:

东南传播杂志

《东南传播》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前沿、海峡传播、学术平台、传媒研究、史学、文化传播、业务研究、新闻采编、技术园地等。
  • 主管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主办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国际刊号:1672-9579
  • 国内刊号:35-1274/J
  • 出版地方:福建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200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33
  • 综合影响因子:0.108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东南传播 2013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手机视频传播的语境及其影响分析

摘要:语境已经成为手机视频内容的一部分,本文主要探讨手机视频的传播语境以及隐私权、视频内容的伪造可能性、不同语境中人物的表现等相关方面,认为由于手机拍摄与上网功能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信息的记录和传播方式,从而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方式,也引发了泄露隐私等社会问题.
-

“标签理论”视角下的媒体“妖魔化”及其规避

摘要:媒体“妖魔化”并非新题,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一直屡见不鲜,尤其在社会转型期,媒体“妖魔化”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对被“妖魔化”对象的认知和态度,进而成为破坏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由此,本文从“标签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媒体“妖魔化”问题加以重新审视,以期有助于媒体“去妖魔化”的实现及媒体功能的正常发挥.
-

“负传递”后的正思考——以“震歪楼事件”为例探究传播中的心理学视域

摘要:通过对福州发生的“震歪楼事件”发酵过程梳理后发现,“震歪楼”原微博被转发了4239次,而勘正消息只被转发了98次,不足负消息转发量的3%,比例相差悬殊.“言论人”们为什么更爱做“负传递”?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心理机制?面对这样的现状,事件组成各方该做些什么?
-

媒体报道中的地域歧视现象

摘要:媒体报道中的地域歧视现象由来已久、屡见不鲜,造成地域歧视的原因既有地区经济落后、负面新闻频发等方面的原因,也与某些媒体的炒作和省内媒体失语有关.要想消除地域歧视现象,首先要发展地方经济、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加强宣传教育和法制建设,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媒体力量塑造地方良好形象.
-

中国议程设置理论研究的本土化致思

摘要:议程设置理论是20世纪60、70年代风靡于全美的比较经典的传播学效果研究理论,在传播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我国目前对议程设置的研究为依据,参考中国知网(CNKI)上的相关文献,分析了中国语境下的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的区别,探讨了新媒体语境下的议程设置的特点,反思了中国语境下的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
-

互联网赋权研究:进程与问题

摘要:新媒体与赋权联系的研究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流行之后开始,互联网对民主进程的影响已作为崭新的话题出现.但互联网赋权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分析了互联网赋权的概念、研究进程及存在的问题,认为西方和中国大陆的新媒体赋权研究都没有自身独立地作为研究领域存在;中国大陆的研究状况堪忧,研究不够丰富且实证研究缺乏;互联网赋权的研究方法仍处于探索阶段.虽面临诸多问题,但互联网赋权自身是一个开放和亟待开花的研究领域,互联网赋权过程已经展开,互联网赋权研究亦随着互联网的巨大影响成为势不可挡的研究方向.
-

地理符号在民生频道宣传片中的弥撒

摘要:同质化的民生频道竞争,增加了频道自身的宣传力度.“地方”要素作为频道的独特定位点,往往成为宣传片的主题.宣传片中电视文本的建构,以“媒介中的地方”的塑造作为其目标.本研究作为媒介地理学在电视符号空间中的实践,将结合符号学与媒介地理学两个视域,来分析民生频道宣传片背后的制片逻辑.
-

突破社会化媒体的迷思——浅析Facebook中的商品化关系

摘要:技术的迷思在技术进步的过程中总是以相似的面貌反复出现,不断地给人类以希望.但是人们却很少看到这些顶着无限光晕的技术迷思背后关于技术进步真实的故事——技术的进步始终为政治经济力量所服务的.而随着Facebook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登上技术历史的舞台,无数的梦想家、技术乌托邦论者纷纷参与到“社会化媒体改变世界,世界变得更平等,信息更加透明化”的迷思编撰中.本文将以Facebook作为个案分析社会化媒体中所蕴含的商品化关系,揭示迷思背后社会化媒体的政治经济结构.
-

从媒介与消费关系角度解析“2013年中国消费趋势”报告

摘要:消费,是一种经济现象.消费研究与社会研究和文化史研究结合,往往可以窥见时代特征,进而发挥反思与指导作用.不久前,世界最大的传播集团WPP结合案例分析,了一份名为“2013年中国消费趋势”的报告,其中提到了中国消费者在2013年的十大消费趋势.本文通过这十大消费趋势切入,研究媒介与消费趋势形成之间的联系,即媒介报道有关消费的内容,引导消费活动;媒介报道该内容的消费方式;以及媒介本身是一种消费.
-

不同时期对台广播的作用和特点

摘要:几十年来,广播媒体在对台宣传及对台经贸文化交流中一直都在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和中共中央的对台政策息息相关,用现实的眼光回头凝眸,分析、评价对台广播的发展之路,也许能够更好地理解对台广播的价值.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海峡两岸的同胞需要进一步的了解、认识、交流、互动.我们要利用广播媒体的平台,拓展对台交流的空间,为两岸同胞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尽广播媒体的力量.
-

台湾青春电影的新发展——由桂纶镁参演的青春片谈起

摘要:新世纪以来,青春电影成为台湾电影重要的类型之一.台湾艺人桂纶镁所参演的《蓝色大门》、《不能说的秘密》以及最近的《女朋友·男朋友》是其中的代表作品.本文就以桂纶镁所参演的五部台湾青春片为主线,分析台湾在近十年来青春片的发展走向,认为台湾的青春片已经不再以校园或者社会新鲜人为焦点,而是在更广泛的时空,讲述青春故事.
-

热点科学事件的网络传播——基于网民与网络新闻媒体的行为比较

摘要:本文从近年来发生的网络热点科学事件入手,比较网民与网络新闻媒体在传播科学事件上的行为差异,以此探究科学事件在我国互联网上的传播特征.结果显示:作为科学事件网络传播的主体,普通网民和网络新闻媒体在主要议程与分析框架上存在较大差异.网络新闻媒体的议程影响公众对科学事件及其重要性的认知和判断,但作用有限.公众参与科学传播很大程度上仍受限于议题与其切身利益的相关性,参与科学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不够.针对同一科学事件,网民与网络新闻媒体在关注的主题以及传播功能框架的选择上均存在区别.
-

党报、都市报突发事件报道对比研究——以《陕西日报》和《华商报》对“延安8·26车祸”报道为例

摘要:媒体对突发性事件展开报道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与心绪.本文选取陕西两份具有代表性的报纸《陕西日报》和《华商报》为文本,以两报对陕西境内发生的“延安8·26特大交通事故”的报道为例,进而研究党报、都市报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不同媒体表现.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得出党报、都市报在突发报道中策略各异,彰显其各自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多种不足.
-

中美科教电视节目叙事策略之比较——以《走近科学》和《探索聚焦》典型个案为例

摘要:电视科教节目是提高公民素养的重要形式,也是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以《走近科学》为代表的中国科教节目近年来出现了收视率大幅下滑的局面,而且这些节目在叙事上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几乎走进了死胡同.反观美国的科教电视节目,不仅越来越受欢迎,而且知识性与艺术性也越来越高.因此,论文从叙事学角度出发,从叙述视点、叙述手法、叙述结构三个方面对《走近科学》与《探索聚焦》典型节目进行对比,分析二者的不同与存在的差异,为中国科教电视节目突破叙事瓶颈提供建议.
-

我国公共电视“公共性”实现的路径——基于多国比较视野的公共电视模式的启发和思索

摘要:公共电视“公共性”实现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和不同国家独特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理念相吻合.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决定了公共电视“公共性”的生存空间.在中国当前的社会语境中,处于缺位状态的公共电视同时面临发展的紧迫性.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自主创新模式将是我国公共电视发展的一种现实路径.
-

我国广播电视机构治理结构改革的困境及对策

摘要:在文化体制改革与制播分离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作为现代企业制度核心内容的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发展成为广电机构转企改制的关键.我国的广电机构治理结构安排一直遵循着股东至上逻辑,在确保广电机构作为舆论导向与政治宣传工具正确性的同时,也衍发出事企不分、制衡机制失效以及经营者选任与激励机制“政治化”等治理问题,而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既有利于广电机构内部制衡的实现,也符合广电行业特征,是广电机构治理结构改革的现实选择与可行途径.
-

安徽省期刊产业的结构特征分析

摘要:近年来,安徽省文化产业逐步呈现繁荣的局面,重点报刊转企改制、传媒集团整体效益提升等利好为期刊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本文试图以安徽省期刊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为研究背景,通过研究安徽期刊产业的结构特征,以此来发掘安徽省期刊产业所面临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

网络文学出版业质量管理问题初探

摘要:网络文学自诞生以来,距今已有15年的历史,发展过程有起有伏,出版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对网络文学出版这一特殊形式的出版活动,如何保证其出版质量,我国尚无具体条例.本文从网络文学出版的基本模式出发,分析影响网络文学出版质量的因素,对网络文学出版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试图提出应对策略,以期对我国网络文学出版的质量管理有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