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传播杂志社
分享到:

东南传播杂志

《东南传播》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前沿、海峡传播、学术平台、传媒研究、史学、文化传播、业务研究、新闻采编、技术园地等。
  • 主管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主办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国际刊号:1672-9579
  • 国内刊号:35-1274/J
  • 出版地方:福建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200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33
  • 综合影响因子:0.108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东南传播 2013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不同依恋模式下的传播学解读

摘要:任何传播活动都不能超越参与者的心理背景之上,不同心理背景的个体会对相同的传播内容做出不同的解读和反馈,同时也会根据自身心理特征做出相对应的传播行为.本文以心理学依恋理论下的四种依恋类型作为切入点,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不同依恋类型背景下的个体在传播中产生的不同心理状况,从而为研究人际传播提供一种切入视角.
-

网络群体事件舆论传播机制及政府治理——以“微笑局长”事件为例

摘要:“微笑局长”事件既是一件网络反腐事件,同时又是一起典型的网络群体事件.网络群体事件是近年出现并频发的网络现象,其舆论传播机制主要表现为一个连续的前后延续过程,包括五个阶段.文章以“微笑局长”事件为例,分析了各个阶段不同的舆论表现特征和舆论引导的优劣,并就政府治理网络群体事件提出建立政府响应机制、信息公开原则及行政问责机制等五点建议.
-

影像话语的民间书写——西方关于“民间影像”的传播研究现状

摘要:“民间影像”是技术与人文双重变奏下的产物,区别于官方影像、商业影像、专业纪录片、独立影像等.本文在较详细地讨论了“民间影像”的概念界定基础之上,梳理了西方学界对民闻影像的传播研究.研究表明,西方学界对民间影像的传播研究主要从个人、组织与社会发展三个层面进行,并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民间影像与自我认同的建构;二、公民新闻理论下的民间影像研究;三、发展传播视野下的民间影像研究.
-

Web2.0语境下信息传播中“看不见的手”

摘要:在Web2.0语境下,信息传播系统发生了显著变化,受众的公民意识觉醒且拥有了与传统媒体相抗衡的话语权,这些变化给信息传播系统带来了结构性的调整,由市场利益和公共利益并行驱动;一只“看不见的手”——受众媒介接近权的充分行使和对真相的强烈渴求,促使政府和媒体重视公信力,开放公共领域,最终以达到信息传播系统的自适应和优化升级.
-

传播研究与学术公共性:“大数据”热潮的冷思考

摘要:自涂子沛《大数据》一书出版以来,“大数据”一词风靡各行各业,乐观情绪成为主流态度.不仅主流媒体对“大数据”大加赞扬,预言“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新闻传播学界亦不乏学者对“大数据”溢于言表的拥抱态度,认为其不仅给新闻传播实务界,同时也给传播学术研究带来了新的福音.笔者认为,对此有必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任何一种技术并不是完全中立和去价值观的.对于传播研究领域来说,与商业营销逻辑过于亲密的“大数据”概念与方法,如果只能徒然增加功能主义经验研究的工具性效益,与反思传播权力不平等、关注个体传播权益,以及重建中国媒体公共性无任何裨益的话,只能成为学科发展的又一桎梏.
-

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的比较研究——基于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考察

摘要:用理论理性范式分析市民社会,用实践理性范式来分析公民社会.通过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的比较来把握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的内涵.市民社会是理论家们根据历史现实勾勒和描绘出来的历史范畴或历史概念,它不能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来追求,因为它包含许多内在的历史局限性.我们要在摒弃西方传统市民社会的消极因素的基础上,用理想的公民社会价值来引导市民社会的发展.
-

惩罚之城的形塑——基于《法制新闻》的话语分析

摘要:大众媒介中介了政治阶层与市民阶层,媒介需要辅助执政.惩罚作为一种景观需要在大众媒介话语中得到建构并向市民阶层弥撒,从而从精神层面遏制潜在的犯罪动机.本文以一期法治新闻为例,基于符号学、叙事学与话语分析等方法,剖析其中的惩罚符号建构方式与建构手段.
-

当今新闻语篇中“对话”的建构——以环球网的国际新闻为例

摘要:古今中外,对“对话”做出阐释的“大家”之人多不胜数.不论是何种形式的“对话”,其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每天上演.而在中国社会进入第二个阶段的转型期、信息与媒介“大行其道”的情况下,“对话”在传播的世界中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被赋予一种时代的特色.此文以当下网络新闻为研究对象,以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为基础,分析新媒介中“对话”的建构,用对话思想的视角丰富我们对传播的理解.
-

媒体环境中的符号跳动——在亦虚亦实的空间保持理性

摘要:媒体环境,也称为拟态环境.在媒体这个大环境中,各种媒介全天不间断地传播信息符号,使我们在了解世界的同时,也形成了对事物的认知观念、想法和态度.媒介种类繁多,传播方式各异,涉及内容广泛且多元化.所以,本文以符号学知识为主,以广告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内容为载体,结合媒介批评在符号中的表现,分析媒体环境下符号跳动的脉搏,并且提出设想:如何在媒介建构的环境中把握符号跳动的脉搏,在亦虚亦实的空间中保持理性.
-

模因论视角下的“甄嬛体”传播现象分析

摘要:模因论是一种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为研究语言的复制与传播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文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对网络流行语“甄嬛体”的传播类型、传播周期、传播动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流行语的发展规律.
-

试论当前媒介环境下的法官造法

摘要: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英美法系国家都从不同角度或层面对法官造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国是具有成文法传统的国家,法院裁判主要以立法规定为依据,=由于法律漏洞的存在,法官造法在司法实践中便不可避免地存在.@@在法律实践中,法官造法及其影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媒介人士所关注.本文立足于探析法官造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得出我国当前媒介环境下在司法实践中应当如何监督完善我国的法官造法制度.
-

共同体的想象:港里村妈祖信俗的仪式传播研究及其意义

摘要:民间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遇到种种困境和危机,其生存境况日益窘迫.产生于传统文化语境中的民间信仰如何生存和发展,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以港里村妈祖信俗的仪式传播研究为例,初步分析了妈祖信俗能否适应当前的时代语境、能否有效传播并产生积极的现实意义等问题.
-

从喧哗到沉寂:公共议题的媒介呈现与演变——以“归真堂”事件为例

摘要:媒体的公共议题呈现方式关乎媒体能否担当公共领域的职责.2012年初的归真堂事件,引起了媒体与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去年2月初至3月末媒体对归真堂的报道为研究样本,分析在“归真堂”议题中媒体如何对事件进行议程设置.研究发现,媒体对归真堂事件的呈现经历了从喧哗到沉寂的阶段.媒体主要将其建构为道德议题,诉诸公众情感,=却缺乏理性的协商和深层次讨论,最终导致这一议题在没有实质性讨论结果的情况下迅速沉寂.媒体没有担当起公共领域之职责.“从喧哗到沉寂”并不仅仅存在于归真堂事件中.诸多重要的公共议题都经历过从喧哗到沉寂的演变,这背后有政治、商业追求和专业主义认同等多重原因.
-

钓鱼岛事件中的群体非理性行为透视

摘要:近期中日两国之间有关钓鱼岛的争端在不断地发酵中,政府问的外交对抗、军事对抗正在升级.来自民众自发组织的游行、示威、抗议、集会活动,尽管体现了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迫切愿望,表达了对于此公共事件的态度,但是在这些活动中却出现了一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非理性的行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如何正确看待这些非理性行为应当是这次事件之后最需要总结的,对于群众性运动应进行合理定位,对于其中表现的爱国主义行为给予客观的认识.
-

2009-2012年我国三网融合与广播电视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系统梳理了自2009年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三网融合与广播电视发展的研究成果,选取了“三网融合的传播学意义及对传媒格局的影响”、“三网融合下各产业的发展”、“三网融合下广电的应对措施”和“对三网融合的规制改革”等四个重要议题,对比了学界对各个议题的不同研究视角和观点碰撞.基于对现有研究不足的认识,本文尝试援引媒介生态理论的框架,找到三网融合与广播电视发展的路径.
-

欧洲人权法院对记者的保护及要求

摘要:欧洲人权法院是全球最早也最有效的国际人权法院.在涉及表达自由的判例中,欧洲人权法院要求成员国保护记者的秘密信息来源、保护记者的办公场所不被搜查、保护记者接近官方信息的自由,以及保护记者一定程度上的夸张的甚至是刺激性的表达.同时,它也要求记者表达时须保持“善意”,且做到客观与平衡.
-

传统戏曲的电视化生存——品牌栏目《梨园百花春·嘻笑看戏曲》的创作心得

摘要:千百年来,中国戏曲以精湛的表演和独特的演剧体系屹立世界戏剧之林.然而现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剥夺了戏曲必须慢嚼细品的审美过程,如何利用现代传媒拓展戏曲的传播空间已成为时代性课题.与台湾一衣带水的福建,担负着大陆与台湾戏曲文化交流的重任,如何把握时代契机,借助现代传媒优势,让戏曲寻找到与时尚节奏相同的步调,在让古老戏曲散发出年轻气息的同时,把戏曲这首古老的歌唱到海峡东岸?本文旨在分享《梨园百花春·嘻笑看戏曲》节目开播近六年以来的一些经验的同时,向大家展示一群年轻的编导,怎样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挖掘戏曲精华,通过现代媒体—电视,把更多的戏曲表演形式带到台湾观众面前,构筑传统戏曲的新天地.
-

我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现状及发展对策——以天津电视台《都市报道60分》为例

摘要: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社会发展变化最为迅速的十年,普通百姓希望参与社会发展的决策过程并充分发表意见的诉求愈发突出.电视民生新闻凭借平民化视角、报道百姓身边事等独特之处抓住了观众的收视心理,创造出了不俗的收视业绩,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创办的《都市报道60分》就是这其中一个成功的典型代表.本文试对《都市报道60分》的节目特色和优势、劣势、发展现状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由此为例对电视民生新闻今后的发展出谋划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