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传播杂志社
分享到:

东南传播杂志

《东南传播》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前沿、海峡传播、学术平台、传媒研究、史学、文化传播、业务研究、新闻采编、技术园地等。
  • 主管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主办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国际刊号:1672-9579
  • 国内刊号:35-1274/J
  • 出版地方:福建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200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33
  • 综合影响因子:0.108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东南传播 2011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东南传播杂志本期推荐

城市融入中的代际差异:一种人际传播视角——基于长三角地区外来务工人员的实证调查

摘要:外来务工人员是一大特殊群体,尤其是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本文就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融入问题在长三角地区进行了调查。经研究发现: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融入存在代际差异,他们的符号资本是其身份认同的决定因素,而他们思想观念的差异则来源于社会网络结构的差异。
1-5

融合背景下都市报的传播价值创新

摘要:都市报作为报业市场化的先行主体,一度有力激活了整个报业市场的竞争和发展,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运作理念和想象空间。但是,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都市报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亟待转型。本文试图从价值哲学的角度,论述都市报在应对时代演进的挑战中所肩负的价值创新使命,并探索一条适宜于都市报自身以及有益于社会的发展路径。研究发现:都市报应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传媒生态环境变化的需要为动力,以担当媒体的社会责任为要义,借助最新传播技术,实现价值取向、价值主体以及价值实现基础等方面的创新,最终实现传播价值的最大化。
6-8

农民博客的功能分析——以浙江三门县“新农民博客村”为例

摘要:在城乡之间存在"信息鸿沟"的背景下,农民博客的出现为农村地区的信息传播带来转机。本文基于发展传播学的视野,以内容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尝试探讨农民博客在农业农村信息化进程中所扮演的媒介角色与功能。文章以"新农民博客村"平台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文化、政治、经济三大方面解析了当前农民博客所展现的优势。
9-12

数字社区中“社交图谱”的构建刍议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各种高新技术在社区生活中的广泛运用,现代数字社区快速涌现。高度智能化和信息化给社区居民提供了方便,但在数字社区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交相对缺少。而"社交图谱"作为人的社交传播系统,可以弥补数字社区中居民社交关系的缺失与不足,是现代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领域。因此有必要在其中构建"社交图谱",这对社区的各领域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13-15

电视访谈中主持人的站位调整及传播效果

摘要:"站位"是一种符号互动现象。通过调整站位,我们为自己构建社会身份和角色。研究选取《杨澜访谈录》节目对台湾名人李敖的访谈为例,分析主持人站位的转换情况和传播效果,尝试从理论视角建构电视访谈的站位调整模式。
16-18
东南传播杂志主题专栏

数字传播与广告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对数字传播背景下的广告发展研究进行文献梳理和述评,主要从数字技术与广告发展关系、广告的重新界定以及数字时代广告的发展趋势三方面进行,希望为广告的发展研究提供可供参考资料和探索的新方向。
19-21

三网融合下报纸发展的四种策略探析

摘要:当前在中国三网融合虽不成熟,但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三网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媒介都必受其冲击,纸媒犹甚。为此,纸媒应该采取策略,从终端、受众、内容、广告等方面应对三网融合的挑战而实现突围。
22-24

网络电影传播模式的构建

摘要:由于传播者和受众的变化,网络电影传播模式不同于传统电影的传播模式。本文在总结传统电影传播模式的基础之上,建立网络电影的传播模式。网络电影传播模式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对网络电影传播的整体认识、有利于发现网络电影传播的深层规律、有利于解释及解决网络电影传播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5-26

“省管县”体制下地市传媒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省管县"体制的全面推进,将对地市传媒业产生全面的冲击,主要表现为政治和经济利益两方面的重要影响;但同时,变动了的生态环境也将给地市传媒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促使地市传媒业更好地往新闻本质回归和往农村社会发展转向,促使地市传媒业采用新技术平台,跨区域集团发展。
30-32

从重庆卫视“红色频道”看中国省级卫视定位之变迁

摘要:从2004年建立中国公信特色的综合频道,到2009年首次定位"中国红",打造英雄品牌,再到2011年改版成为"我爱中国红"总体定位下的"红色频道",重庆卫视历经七年改版,频道定位终于阶段性落地。本文试图以重庆卫视"红色频道"的历史定位为由头,通过细数重庆卫视七年变迁,观照中国其他主要省级卫视的定位变幻,以全景呈现中国电视生态圈的历史位移。
33-36

中国电视剧产业规制的演变史

摘要:广播电视具有基础设施网络性和产品意识形态属性,因此政府规制必不可少。本文重点总结了中国电视剧产业规制的演变史,并试论当前规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37-39

“网络春晚”:媒介文化的冲突与共融

摘要:2011年,"网络春晚"喷涌式地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山东电视台、青海电视台集体亮相。这一方面是电视传媒在观众对传统"春晚"出现审美疲劳之后为了争夺收视率和影响力而采取的一种应对举措,另一方面也是在网络影响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电视文化与网络文化互通、共融的结果。本文从"网络春晚的发展与变革"以及"网络文化与电视文化冲突"两个层面对"网络春晚"的概念和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阐述了网络春晚的审美价值所在,并探讨了其举办的基本原则。
40-41

手机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特色及作用——以日本强震报道为例

摘要:以博客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灾难报道中脱颖而出,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网络媒体之发展方兴未艾,3G技术又开始推动手机功能以惊人的速度拓展,从原始的通讯工具摇身一变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发生在今年3月11日的日本强震中,以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在灾后的报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手机媒体自身的特征和属性,并联系手机等新媒体在此次日本强震报道中的具体表现来分析手机媒体在危机报道中的传播特色与作用。最后针对手机媒体如何更好地实现危机传播给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42-44

新媒体环境中的网络媒介批评探析

摘要:近年来,媒介批评在国内新闻传播学界日益被重视,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新媒体的环境作为观照,对媒介批评概念、媒介批评生态的变化以及网络媒介批评涵义及其特征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就繁荣网络媒介批评问题提出建议,即网民媒介素养的提升和行业自律与法制建设的完善。
45-47

微博讨论话语的民粹化倾向——以新浪微博为例

摘要:随着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微博客"走红于网络,网民们热衷于采用这一新形式来自由表达意见观点。在微博上对于社会民主问题的讨论中,由于草根力量的绝对主导,对于精英和权力阶层的密切监督以及对于弱势群体的不自觉维护,导致了民主问题讨论上的民粹化倾向。
48-49

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天涯论坛为例

摘要:本文以2010年发生的典型网络事件为参照,对天涯社区的相应议题进行了量化研究,提出和验证了三个理论假设,结论发现:在总体网络议题下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并不存在,但是不同议题下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差异显著。同时,本文也探讨了时间变量同网络群体极化现象间的关系,发现"针对某一议题,随着时间变化,群体极化现象也会随之发生显著变化"。
50-52

公共事件传播中的真相缺失问题探析——以“李刚事件”为例

摘要:当下中国公共事件的信息传播往往会出现真相缺失的问题。在公共事件发生以后,由于正常的信息机制不透明,不仅会出现谣言盛行、真相缺失的情况,甚至会出现在真相出现的情况下,仍然会被舆论所忽视。本文分别从受众、新的传播技术和主流媒体三方面对该现象进行分析,以期从中找出在当下公共事件的传播中真相缺失的原因所在,为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53-55
东南传播杂志学术平台

传播学研究方法使用概况——基于对《国际新闻界》2008-2010年期刊的分析

摘要:传播学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研究方法的运用和创新,本文以2008年到2010年《国际新闻界》有关传播学的论文为样本,分析传播学研究方法在实际研究中的使用情况,展望传播学研究方法运用的趋势,得出结论:批判或诠释的方法在传播学研究中运用广泛;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有结合使用的趋势;数据库的使用较为单一;研究者的合作较少,合作方式单一;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使用高度集中,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则运用较少。
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