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传播杂志社
分享到:

东南传播杂志

《东南传播》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前沿、海峡传播、学术平台、传媒研究、史学、文化传播、业务研究、新闻采编、技术园地等。
  • 主管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主办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国际刊号:1672-9579
  • 国内刊号:35-1274/J
  • 出版地方:福建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200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33
  • 综合影响因子:0.108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东南传播 2011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东南传播杂志本期推荐

新媒体在公共行政实践中的运用:以公安微博为例

摘要:新媒体时代,微博在公共行政实践中日渐勃兴,其背后有政府治理前提的转变和行政价值观的演变与多元化等深层次的原因;其有助于推动公民积极参与公共行政、优化行政模式与改善行政方法和提升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等,但同时也存在着互动主体与内容异化的现象,暗藏着合法性缺失的风险。
1-5

公民社会视角下中国微博舆情的发展与走向

摘要:尽管微博在中国的发展仅仅是这两年的事,但其产生的影响却不可忽视。公民以微博为渠道参与的公共事件成为中国公民社会崛起的重要因素,促进了中国公民自身话语方式和与官方对话方式的形成,让"草根"的声音被更多人听见,也更有价值。本文从分析微博在公民社会中的角色入手,引出对微博舆论情况的讨论,并以"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引发的博友的关注为例,说明微博上舆论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生成机制等。最后论述微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和启发。
6-8

宏观视角下对网络空间政府角色的考察

摘要:当今,网络成为政府和社会连接的重要纽带,网络空间的政府行为和角色对现实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从宏观视角管窥网络空间的政府角色,认为政府应当是宽容理性的践行者,信息公开平台的构建者,信息公平机制的维护者,民主文明氛围的营造者,网络法律规范的执行者。
9-11

言论、出版自由与司法程序的冲突与权衡——以“渭南警察进京抓作家”为例

摘要: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的冲突时有发生,但新闻自由与司法程序的冲突比较罕见,本文以"渭南警察进京抓作家"为例,讨论了当言论、出版自由与法律所规定的实施程序发生冲突时,该如何权衡与抉择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协调措施。
12-14
东南传播杂志主题专栏

突发事件报道的时序管理——以日本地震核污染信息传播应急为例

摘要:在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应急中,媒体须根据事态发展各进程之特点控制好信息的时间节奏与民众信息诉求的心理节奏,以达有效的传播效果。本文以日本地震所诱发的核污染事件为例,分析其发展过程不同阶段出现的状况,以及在这些状况下人们对信息的不同需求,以新闻学理论中对新闻报道"时新"、"时宜"的时间规定性为依据,探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时序管理问题。
15-17

突发性事件报道与舆论把控的平衡点

摘要:突发性事件具有不可预见性、灾难性、危机性、破坏性,事关重大,一旦发生,必定政府高度重视,公众和媒体极为关注。本文从公众知情权、政府处置权和舆论监督权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主流媒体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如何扮演角色,引导社会舆论,把控公众关注与政府满意之间的平衡点。
18-20

从“乐清事件”看公共事件信息传递中的视域不融合现象

摘要:"乐清事件"在新媒体推动下迅速转化为重大社会事件,再次说明重大公共事件的传播具有累积效应。本文将以"乐清事件"为例运用阐释学的基本观点来解读重大公共事件发生时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视域不融合现象,并给相关部门和新媒体在应对此类事件时提出建议。
21-22

群体性突发事件下谣言传播与控制研究——以碘盐抢购风潮为例

摘要: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而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都伴随谣言的滋生和传播。群体性突发事件下谣言的传播不仅考验政府的应急反应能力,检验传媒的公信力,而且还对受众生活及心理造成重大影响。研究群体性突发事件下谣言传播的机制对于消除谣言的社会危害大有裨益。本文首先概述抢盐风潮的始末,引出群体性突发事件及谣言传播等概念,然后从宏观传播环境、中观舆论领袖和微观新媒体三个层面来诠释抢盐风潮中谣言传播扩散的背景。最后从政府、媒体和受众三个维度浅析谣言的控制策略。
23-25

“杨淑君失格”事件中的媒体谣言分析

摘要:本文以2010年11月17日广州亚运赛场上"杨淑君失格事件"所引发的一系列"阴谋论"谣言为切入点,在内容分析、文本分析的基础之上,总结"阴谋论"谣言的呈现方式以及逻辑构成;然后进一步探究谣言得以迅速而大规模传播所必须具备的两个要素:事件的重要性以及事实的模糊性是如何在该事件中得以体现或被建构出来;最后梳理出"阴谋论"谣言从萌发、壮大、变质一直到消亡的大致发展历程,在对各个阶段谣言特征的归纳分析中着重探究台湾政党、媒介、网民三者之间权力博弈情况。
26-28

从“日本核泄漏危机”看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的“噪音”消解

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噪音以"沉默的螺旋-民间传播-整合传播-沉默的螺旋"模式进行传播。以新媒体为主的自主传播和传统媒体的跟进,使突发事件传播系统具有噪源泛化、噪音强化的特征。当局者一旦陷入"危机迷情"就会变成噪源,传播噪音。随着政府的公关和权威信息的公开,现象性噪音逐渐消解,本体性噪音需要长时间引导。
29-31

西方传媒突发性新闻报道的一般构成研究——以“菲律宾人质事件”为例

摘要:突发性新闻事件报道是检验传媒职业化素质的重要准绳。本文以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与CNN(Cable News Network)2010年"菲律宾人质事件"(Philippines siege)的相关报道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从西方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体裁呈现、内容选择、情感偏向三个角度,探究西方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话语传播规范和伦理角色素养,以期有益于国内传媒相关报道的技巧、信度和社会责任的提升。
32-34

媒介规范理论研究的内涵与意义

摘要:在丹尼斯.麦奎尔对媒介理论的分类中,规范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总结了媒介规范理论的内涵,指出该理论关注的是媒介应当在社会中扮演何种角色,是传播学相关学者为达成某种理想的传播秩序或传播行为对媒介加以辩护或展望的学问,并通过对应然和实然的方法论探讨指出当下对媒介规范理论研究的意义和研究要旨所在。
35-36

中国列车电视媒介调查与研究

摘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列车电视由原始逐渐走向成熟。本文阐述并评析了当前理论界有关列车电视媒介的研究现状,同时分析中国列车电视媒介的特征与不足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利益相关方的价值最大化为导向,以调动乘客的兴趣为基础,以解决信号实时传输技术为手段的列车电视媒介运行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构建三级分管、精确定位和尊重乘客、人性化服务的运行模式,并对新的运行模式的运行机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就未来研究发展进行展望。
37-39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国戏曲网站研究

摘要:网络媒介的出现,为中国传统戏曲提供了重要的传播方式,传统的戏曲艺术资源广泛地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中国戏曲网站是我国最专业的综合性戏曲网站之一,本文运用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分析法对中国戏曲网站的传播内容进行类型分析和内容分析。中国戏曲网站的传播内容以戏曲表演资料为主,侧重于京剧、越剧等剧种的相关信息传播。网站在对戏曲信息进行传播时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特性,丰富信息内容,优化信息传播形式与途径。
40-42

新浪微博的品牌接触点研究

摘要:新浪微博从开始内测就广受追捧,如今更是吸引了5000多万用户的加入。新浪微博成功的原因在于它在传统营销师手段的基础上创新地采用了新型营销手段,在与用户的接触点上深度挖掘。本文着重探讨新浪微博通过不同的接触点管理模式实现成功营销的途径。
43-44

略论福建泉州南音电视传播的策略

摘要:近年来,政府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地抢救和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2006年,福建泉州南音入选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然而,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工业化冲击等多方面的因素,福建泉州南音的发展正面临着重重困境。因此,笔者想借此背景作为本文论文的立足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运用电视媒介对福建泉州南音进行更有效的传播。
45-47

广州亚运会成绩公报发送工作研究

摘要:广州亚运会已经落下帷幕,亚运新闻服务也比较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作为新闻服务的三大服务内容之一,成绩公报发送工作在亚运会期间也起到了较大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广州亚运会成绩公报发送工作的介绍,总结实际工作情况并提出建议,为日后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新闻服务的组织者总结经验,使其更好地完善成绩公报发送工作。
48-50

高校网络舆情的语义空间解读——人人网“69圣战”案例分析

摘要:CNNIC第26次互联网报告表明,学生群体在整体网民中所占比重为30.7%,远高于其他群体。且高校学生是网络使用率最高的群体,是网络舆情形成与发展的"生力军",因此对网络舆情的研究不能不重视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发展。本文以奥斯古德语义空间理论为基础,选取人人网论坛关于"69圣战"的贴文及跟帖进行分析,发现奥斯古德提出的三大意义因子可以作为高校网络舆情的"晴雨表",以起到掌握网络舆情动态,预测舆情动向的作用。
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