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传播杂志社
分享到:

东南传播杂志

《东南传播》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前沿、海峡传播、学术平台、传媒研究、史学、文化传播、业务研究、新闻采编、技术园地等。
  • 主管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主办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国际刊号:1672-9579
  • 国内刊号:35-1274/J
  • 出版地方:福建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200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33
  • 综合影响因子:0.108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东南传播 2010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东南传播杂志本期推荐

微博时代的粉丝传播

摘要:近两年随着微博的风靡,一个互联网全民微博时代正式来临。在这场微博信息狂潮中,作为媒介迷的传统粉丝意义被改写,同时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本文从"微信息"、"微距离"和"微革命"这三个层次来展现粉丝们在微博中的新形态,以及他们在这一新的媒介格局中所展现的自我、人际与大众传播。从而揭示出隐藏在一新传播格局背后的社会生态变革。
1-4

互联网接触与政治知识鸿沟——以大学生为例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从数码沟理论出发,通过一次问卷调查(N=341),探讨了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接触的差异对其政治知识水平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由于网络接入时间、互联网使用与依赖以及网络日常内容偏好方面的差异而形成的。本次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日常网络使用以及依赖都有利于大学生政治知识的增长,偏好政治类信息内容的大学生具有更多的政治知识,而采纳互联网时间的早晚则没能影响到大学生的政治知识水平。研究指出,加强大学生的媒介使用素养,有利于缩小大学生政治知识的鸿沟。
5-8

民生新闻:记者身份的自我想象与制度分析

摘要:民生新闻在实践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民生新闻产生的制度环境,从记者对自我身份的想象入手,指出民生新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并分析了民生新闻背后所反映出的制度问题,以及媒体对自身定位的问题。文章最后认为,民生新闻要实现从"老百姓"话语向"公民"话语的转变。
9-11
东南传播杂志主题专栏

从收视率评析大众品位和电视品位的误差

摘要:电视作为大众媒体,本该反映大众的品位,可是近年来,不少电视节目所表现出来的品位却似乎与大众品位渐行渐远。这是媒体的责任吗?本文试图从收视率的角度,借鉴台湾电视生态,探讨电视品位和大众品位产生误差的原因,尽快找到调和大众品位和电视品位的方法。
12-13

门的隐喻:青少年性体验的快餐化——对网络不雅“门”事件的解读

摘要:自香港明星"艳照门"事件以来,网络上的各种不雅"门"就层出不穷。随着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和普及,青少年群体被卷入了这场井喷的漩涡中。在这些极具感官刺激的事件背后,其传递的隐喻意义是当下青少年的性体验被快餐化,并由此引起了青少年的恋爱观、两性观和性行为的嬗变。
14-15

媒介融合环境下危机事件传播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手机、博客、网络即时工具QQ、MSN等新媒介层出不穷,危机事件的传播也借助此类新媒体技术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那么在媒介融合的新环境下,危机事件的传播会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哪些特点呢,在下面的论述中将作重点阐述。
16-18

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的平衡与和谐发展

摘要:市场经济的互动发展引发了大众传媒经济效益的追逐,多元价值的波动亦呼唤大众传媒社会效益的长足发展,在充分把握受众特征的基础上,造就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公民个体。在和谐发展战略的引导下,实现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的平衡与和谐发展。
19-21

谣言新闻的传播辨析与考量

摘要:谣言新闻是当前媒体报道中常见的一种新闻类型,也是大众传媒对谣言在社会上传播的一种反应。文章首先阐释谣言及谣言新闻的内涵,并对当前媒体上的谣言新闻报道进行传播内容辨析和传播要素考量,以期对当前媒体谣言新闻的报道思路、报道方式等起着反思和启发作用。
22-24

退出成本与新闻信息公开——以转基因食品事件为例

摘要:对转基因食品发放许可证提案的讨论是今年两会期间一件引起大家热烈讨论的话题,想把这样一种先进而敏感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大家的日常餐桌,就目前而言,我们还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甚至很多人对此知之甚少。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环境下,如何取得恰当而适度的结果,必须考虑的是"退出成本"与信息公开的问题。
25-26

媒体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以对《南方周末》的内容分析为例

摘要:在当今社会,媒体是弱势群体发声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媒体是否能赢得弱势群体的信任呢?这取决于媒体自身能否为弱势群体构建一个可信赖的话语空间。本文以《南方周末》2009年全年关于弱势群体的报道为样本进行内容分析,探索媒体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程度如何。
27-29

城市化视阀下“农民工”形象建构的媒介伦理反思

摘要:本文主要从大众媒介自身的视角出发,阐述了农民工形象的不公正报道对城市市民群体与外来务工人员群体两者社会隔阂的扩大,同时揭示媒介其行为的背后缘由——对农民工的刻板成见与商业化挤压,以及媒介自律的可行途径——回归人文关怀与公共职责。
30-32

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危机公关

摘要:群体性事件是中国在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加剧下的一种现实表现。政府在群体性事件中能否进行很好的危机公关,不仅决定着事件的发展方向和事件最终的妥善解决,而且关乎政府自身形象的塑造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对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如何有效进行危机公关提出了建议,即转变危机公关理念、建立公众利益表达渠道、在群体性事件的处理中要做到3C原则。
33-35

利益冲突下的中西方新闻报道比较——对“‘中国制造’广告投放CNN”新闻事件的分析

摘要:在不同的情境与背景下,中国和西方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总是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虽然双方都信奉新闻真实客观的报道准则,但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候会出现"南辕北辙"的差异,尤其是当某个新闻事件被置于国家、民族、经济利益的命题下时,差异只会朝着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本文选取这样一个典型的新闻事件进行分析,不仅仅是为了阐明这种报道趋势,更为重要的是分析这种报道被中西方立场囿制而产生的困境和表现,以期找出一些实际的改善方法,对新闻事件本身的报道有所裨益。
39-42

制造“他者”: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中的中国形象

摘要:长期以来,中国一直以西方的"他者"形象存在。本文以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的中国形象为研究对象,指出中国的"他者"形象是西方为了肯定自身价值的一种想象和建构。西方媒体正是这种建构的共谋。
43-45

城市形象对外传播效果评估体系的构建

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对外传播活动的日益频繁,中国城市形象的对外传播也得到更多重视。政府加大了城市形象对外传播在人力、物力、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投入,以提升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本文立足对外传播规律,对城市形象对外传播效果评估体系建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评估体系的构成和指标样本的选取和操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46-47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传播学解读

摘要: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仿佛一夜间从一个完全陌生的名词成了热门词汇,业内对此态度莫衷一是,或褒或贬。但大多数肯定:发展NGB是广电实现三网融合的唯一救赎。如何发展NGB,业内人士尚感"云山雾罩",更别说想了解NGB的普通民众了。目前国内大部分有关三网融合和NGB的研究大都集中在通信技术产业,对可行的技术方案和实施标准进行探讨;或是关注于NGB的产业链构建、管理策略、发展对策和前景等议题。因此,本文基于系统分析前人对三网融合以及NGB的研究上,试图从传播学视角去解读,分析NGB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对传播受众、传播内容、传播效果与盈利模式带来的变革,对此展开一次有序探讨。
48-50

从拍客看网络视频与电视的另类融合

摘要: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电视与网络媒体出现各种形式和不同程度上的融合趋势。IPTV、三网融合等概念的出现,没有打破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但是,拍客视频的出现却引起了我们对另一种信息流动方式的关注。在WEB1.0时代,视频信息流(information flow)是从传统电视流向网络媒体的。在WEB2.0网络交互时代,由于拍客等公民记者的出现,视频信息流开始从网络流向传统电视。网络视频与电视的信息流反向流动的另类融合基础上,本文讨论了另类融合的模式、意义及其对融合中信息污染的把关等,对网络与电视另一种融合模式进行了整体论述。
51-53

影视为出版造势——对影视图书出版的研究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主流文化的大众化转型以及影视媒介的蓬勃发展,出版业面临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寻求自身出路,出版业积极向影视媒介靠拢,影视书作为影视与出版合作的产物在出版物市场大放异彩并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其出版以及热销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