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传播杂志社
分享到:

东南传播杂志

《东南传播》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前沿、海峡传播、学术平台、传媒研究、史学、文化传播、业务研究、新闻采编、技术园地等。
  • 主管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主办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国际刊号:1672-9579
  • 国内刊号:35-1274/J
  • 出版地方:福建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200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33
  • 综合影响因子:0.108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东南传播 2010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东南传播杂志特别策划

再论“下沉的声望”——从公共知识分子与媒介知识分子的角度

摘要:知识分子声望下沉所造成的媒介形象危机引人关注。从知识分子理论角度看待这一问题有别于社会学视角的分析。放眼天下、勇于承担公共事务批判的公共知识分子在现阶段渐行渐远,甚至于消逝;而放弃或让渡学术自主性、乐于与媒介合作的媒介知识分子则在技术与信息时代大行其道;知识分子内部的分化与构成的改变是知识分子声望下沉不可忽视的原因。
1-3

海西语境构建中的党报宣传

摘要:在海西建设中,党报协调社会功能的发挥尤为关键。"海西建设"是新理念、新事物,其新鲜性特征具有新闻传播之先天优势。但要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仅仅依靠其新事物的先天优势是远远不够的。海西建设为党报如何进行有效宣传提出了一个更新的课题:即运用各种符号、使用各种手段传播海西理念,以影响、渗透、强化和引导公众对海西的认知从而指导行动。之于福建,之于海西建设,党报应该以全局的高度把握导向,以开放的视野组织报道,以前瞻的思考引导舆论。
8-11
东南传播杂志主题专栏

传播新技术对社会控制的挑战

摘要:传播新技术在给社会发展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对传统的社会控制提出了挑战。由于时空的重组、数字化的发展、社会身份的隐匿以及网络化的发展,传统的社会控制面临着失序的危险;数字化造成传统法律控制的无力,社会身份的隐匿使得传统道德约束产生弱化趋势;开放性、网络化带来了传统组织控制的失灵。如何应对传播新技术的挑战,维护我国家社会内部的协调、稳定发展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12-14

媒介政治社会化效果研究的起源与路径

摘要:通过回顾和梳理媒介政治社会化效果研究的相关文献,本文仔细考察了媒介政治社会化效果研究的起源、路径和表述逻辑,对媒介政治社会化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领域、研究现状等进行了介绍,对后来研究者展开实证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5-17

媒介融合趋势下的电视媒体整合营销策略分析

摘要:近年来,以网络宽频、数字电视、手机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崛起,打破了传统电视长期固守的藩篱,媒介间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借势于中国传媒改革的推进,媒介融合不仅给活跃的传媒市场带来新的冲击,更会为传媒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这种背景下,传统电视单一的营销策略已经无法满足新环境下市场的需要,结合新媒体在资源链接、传受互动等方面的优势进行整合营销传播,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但是,企业营销中的整合营销理论如何更好地结合现代传媒业发展的实际,还是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新课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和典型案例分析,提出了可操作性策略。
18-20

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互动空间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摘要:2009年算是中国的3G年,随着3G网络在中国的逐渐铺开,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中国已经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开始"定居"互联网,手机网友成为我国互联网消费群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互动空间,涉及到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核心,是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潜在能量的关键。本文将梳理国内移动互联网在传播互动空间打造方面的发展脉络,从传播学理论角度切入分析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互动空间发展现状,对中国移动互联网互动空间打造的发展方向进行总体把握。
21-23

全球化背景下的新闻教育改革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全球化时代。面对全球传播市场的形成和全球化的挑战,新闻教育也要走向国际化。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新闻教育应更新教育理念,改变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以培养具有国际思维和国际视野的新闻人才为目标,将国际化的维度和全球化的观念融入到现代新闻教育中。
24-25

技工·通才·专才——对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摘要:为适应社会的需求,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考虑三个层面的问题:注重实践教学打造熟练的新闻"技工";注重宽口径厚基础的通识教育,提高学生的发展后劲;注重专才教育,为打造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等知名新闻工作者打下基础。
26-28

论“职业化”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途径

摘要: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已经开展多年,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有用之才,但全球化与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给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满足此种要求成为学界与业界必须回答的问题。笔者认为,培养具有"职业化"特点的新闻传播人才是必然选择。学校应根据办学层次与职业发展变化,通过职业描述、确立培养目标,培养职业技能过硬、职业精神饱满、职业理想明确、差异化优势明显的优秀"职业化"媒体从业者。
29-30

数字电视时代的模拟电视信号用户需求探究

摘要:推广数字电视就要部分或全部关闭原来的模拟电视信号,不愿意参与整改的观众就只能收看到数量有限的模拟信号的节目。这部分观众的收视需求不应该因为拒绝参与数字电视整改而被忽视,在信号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该通过保留的模拟信号频道的节目调整进行适当应对,为最终完成全国范围的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进行缓冲做好铺垫。
31-33

媒介产品质量管理的机制建设

摘要:媒介产品质量是传媒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强化传媒运作中的质量意识,全面实施媒介产品质量管理,加强质量管理的机制和制度建设,是提升媒介产品质量的有力保障。本文试从制度和机制建设层面探讨媒介产品质量管理的意义和举措。
34-36

由“扔水瓶”之热议看中国语境下的媒介身份

摘要:现代社会,大众传媒由于自身特点而成为公共政策存在和发挥效应过程中的一个特殊主体。在民主社会中,媒体的身份、地位非常特殊,它虽然不是制定政策的国家机关,也不像利益集团那样控制着巨大的经济资源。但是,传媒以新闻报道或者评论的形式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反馈已不鲜见,没有人能否认媒体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影响力。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政府和公民权利意识逐渐凸显,媒体努力地在舆论导向和新闻之间试图保持着平衡,但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媒体在公众事件和政策制定中的起着怎样的作用,其身份如何?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试图结合公共领域理论并分析媒体在民主社会中的作用,解读中国语境下媒体和政治的关系以及在转型社会中媒介充当的努力在舆论与新闻本身之间试图保持平衡的身份。
37-39

从“艾滋女”事件看网络媒体权威性的建构

摘要:2009年10月,起因于个人报复的"艾滋女"事件发展为造成全民恐慌的社会公共事件,再次暴露网络媒体的致命缺陷——权威性缺乏。网络媒体该如何树立权威形象,形成新闻品牌?本文试图从事实传播和观点传播两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40-42

从明星“车祸门”事件看公众人物危机传播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大众传媒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公众人物危机事件也随之增多,"车祸门"、"涉毒门"、"结婚门"等事件层出不穷。本文以危机传播的"信息流"、"影响流"、"控制流"为理论基点,对比分析两起"明星车祸门"事件中的危机传播策略和传播效果,来探讨公众人物危机传播策略问题。
43-45

理性与责任的坚守——来自《南方周末》、凤凰网年度评论盘点的印象

摘要:2008、2009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不平凡的,是世界必将留下中国特殊印记的年份,也是世界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来认识中国的年份。作为媒体和评论者,用眼、用笔、用心、用各种方式记录下这些历史,体现一份神圣的责任。本文以《南方周末》、凤凰网2008、2009年度十大评论为思考切入点,对其评审角度与视野进行分析,以此探讨媒体的理性传播和社会责任。
46-48

法治报道媚俗现象之传播学透析——以“重庆打黑”报道为例

摘要:媒体是社会舆论的引导者,是社会弊端的监督者,是社会正义的捍卫者,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一些媒体的法治报道的低俗化、媚俗化现象日益蔓延,这严重影响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产生这种媚俗现象的原因,主要与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下大众的接受心理、传播理念及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质有关。本文以"重庆打黑"报道为个案,运用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议程设置理论、把关人理论、社会责任理论等,对法治报道中的媚俗现象及影响、对产生这种现象的社会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提出了治理法制报道媚俗现象的措施和办法。
49-52

国家形象广告策略的运用及发展研究

摘要: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力量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是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资产。国家形象的塑造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而广告战略是其重要的一环。本文从近期商务部推出的"中国制造,世界合作"广告出发,对国家形象广告策略进行了系统回顾,分析和总结了各国在运用此广告策略中的经验和特点,并对国家形象广告策略的应用提出了注意事项。
53-56
东南传播杂志学术平台

自由、主观、开放——博客文体特点分析

摘要:博客文体是一种依赖于博客技术,具有突出的自由、主观、开放特点的文体。自由性主要体现在语体和表达方式两方面,受到来自自我回避和表达惯性等方面的制约,自由性作为基础特性引导着博客的发展。个性化的表达与具有主观能动的选择带来了博客文本的丰富,并通过个人和群体的丰富和"捍卫"彰显了博客文体的主观性特点。博客写作主体"开放但非完全开放"的心态特点,在媒介的推动下狂欢,在技术的作用下进行对话与自我对话,并作用于博客文体从而呈现出博客的互文生态。三个特点之间相互作用、紧密关联。自由奠定基础,主观推动丰富,开放生成展现。
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