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传播杂志社
分享到:

东南传播杂志

《东南传播》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前沿、海峡传播、学术平台、传媒研究、史学、文化传播、业务研究、新闻采编、技术园地等。
  • 主管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主办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国际刊号:1672-9579
  • 国内刊号:35-1274/J
  • 出版地方:福建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200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33
  • 综合影响因子:0.108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东南传播 2010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东南传播杂志特别策划

网络传媒背景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

摘要:随着网络传媒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公众参与传播的状况有了极大改变,此时,我党提出了"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探索新媒体条件下,更好地建设我国的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本文在回顾与总结传统新闻发言人制度发展轨迹的情况下,阐述了网络传媒对新闻发言人制度带来的挑战,并提出了网络背景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路径与措施。
1-4

试论突发性公共事件中二次舆论的形成——以“石首事件”为例

摘要:随着社会多元表达平台的不断发展,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对政府与主流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发起了更高的挑战。面对更多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我们看到,虽然政府及主流新闻媒体在社会舆论引导中仍然起着主要作用,但在强大的社会多元表达力量面前却时而显出其薄弱与不足之处。如何提高社会舆论的引导能力便成为需要研究的当务之急。"石首事件"后期出现的一次"舆论声势"引发了笔者关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本文试图就此探讨并提出,面对公共事件发生时可能出现的有助于言论公信力提高、信息透明度增强,同时又可引导舆论向更为理性方向发展的途径。
5-8

新媒体环境下的政府传播与舆论引导模式

摘要:新媒体所具有的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特点是给政府传播带来挑战的因素之一。在新媒体环境下,政府传播面临的挑战就是:快速、广泛地传播准确可靠的信息。新媒体环境下的政府传播结构不同于传统媒体环境下的政府传播结构。政府传播本身是一种舆论引导模式,具体而言,新媒体环境下,有五种舆论引导模式:新媒体平台引导模式、政府新闻发言人引导模式、新闻内容引导模式、意见领袖引导模式、客户端引导模式。政府在实践中,需要灵活地应用这五种传播模式,并把它们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舆论引导的目的。
9-13
东南传播杂志主题专栏

2009年新闻实务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主要从采、写、编、评四方面对2009年新闻实务研究的进展进行全面地、概括性地总结,以期对未来的新闻实务研究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14-18

当代中国网络广告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1997-2008年中国广告类期刊的研究

摘要:从1997年内地出现第一则网络广告开始,到2008年,中国的互联网和网络广告业都呈现了飞速发展的态势。在此,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十二年来中国广告类期刊之网络广告研究进行历时性研究。从广告行业的视角了解中国网络广告研究的脉络及其趋势变化,从而对中国网络广告传播研究有个清醒的回顾和确切的把握,并前瞻网络广告研究的未来。
19-24

公民新闻的发展与公共领域构建

摘要:公民新闻的发展提升了公众的新闻思想和民主意识,网络等新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媒介应用方式的新变革,使公民新闻的能量成倍增长。现实的新闻实践中,公民新闻在匡扶社会正义、反腐倡廉、帮助弱小等方面还是起了一定作用的,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共领域的构建。但是,这种新闻形式触及隐私权等方面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公民新闻只是公民意识苏醒的开始,要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公民新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5-26

公民记者的概念厘定与辨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公民新闻在中国的实践不断深入和推进,"公民记者"现象也逐渐引起更多的关注和讨论。但严格说来,"公民记者"到目前为止还不是一个被学界普遍认同和使用的学术概念,学界对"公民记者"在提法上的科学性尚存质疑,对其概念的阐释也是莫衷一是,含糊不清,以致分歧较多,始终未能达成共识。可以说,学界对"公民记者"现象的研究已经落后于该现象本身的发展和演进。因此,关于公民记者在概念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论证及其概念的厘定与辨析,首先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学术问题,它构成了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27-29

理性民意监督对公众法律意识提高的诉求——以成都孙伟铭醉酒驾车案为例

摘要:"成都孙伟铭醉酒驾车案"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使得这起交通事件演变为一起社会公共事件,并对司法审判造成不同程度的舆论压力。信息开放时代,舆论监督司法已呈现出新的局面。司法公正、独立与言论自由寻求平衡点的同时,司法一方面应严格执法,统一、细化一系列标准,实现规范化执法,另一方面,民众在充分享有知情权与言论自由权的同时,应该加强自身法律知识的学习,实施理性民意监督,确保双方在公平状态下的各司其职。
30-31

基于新媒介事件的网络舆情特征分析

摘要:随着全球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其作为提供广大网民收集意见的窗口和表达意见的平台而影响广泛且深远。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其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媒体的想象而成为另一种"媒介奇观"(凯尔纳)。本文认为,网络舆论多以新媒介事件为对象,以口碑式的讨论为主要形式,并在内容上呈现出以负面口碑为主的特点,在传播效果上具有议程设置的特征。
32-34

消费社会中公众力量对建构媒介形象的影响

摘要:媒介形象的生成与变迁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其中影响并制约媒介的最重要的力量是政治、经济与公众力量,三种力量之间在不断进行着各种搏弈。而其中,受众的力量对于媒介形象的生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5-36

从跟贴看网络牢骚与网络舆情的形成——以“八旬翁摔倒无人扶”事件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重庆八旬翁倒地无人敢扶"的新闻事件中,网民通过论坛和博客跟贴对该事件发表的各种言论,探讨该事件所表现出来的舆情并提出自己的相关思考。文章认为:网络是人们对社会现象、热点事件发表评论、交流看法的重要场所,网络舆情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和代表着民众意见。网络舆情能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但如果疏于正确的引导,网络舆情往往以网络牢骚的形式呈现,特别是当热点事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时候。过盛的网络牢骚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37-39

试论艾滋病与人肉搜索之相关性

摘要:人肉搜索俨然成为网络热门话题,网民依旧把它当做问责的武器,研究者仍用批判的眼光加以审视,这似乎成了一个矛盾的现象。本文引入艾滋病这一概念,试图通过对艾滋病和人肉搜索两相比较,对人肉搜索加以重新解读。这种比较主要基于发生机制、传播机制、破坏性和社会学意义等方面进行。最后,文章通过对网络实名制的反思,就如何治理人肉搜索给出了相关意见。
40-42

“中国制造”广告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摘要:经济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到来,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角色,作为商品营销先锋的广告也越来越呈现出跨民族、跨区域、跨国界的特点。跨越文化的广告传播必将成为21世纪广告的主要形式之一。2009年11月23日起在CNN等媒体播放的"中国制造"广告是我国首次在国际主流媒体上投放形象广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广告将会走出国门。本文通过对该广告跨文化传播策略的分析,希望能为我国跨文化广告传播提供一定的启示意义。
43-44

我国广电制播分离变革中的瓶颈与突破

摘要:当前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这项改革在我国经历数年渐进推进,其间每一步前行都显得尤为复杂,其瓶颈突出体现在政策风险和市场机制规范两方面,随着制播分离的推进,内容的社会化生产已逐步形成,针对瓶颈问题的相关制度安排将是这项变革的突破口。
45-47

面对自制剧,民营影视公司应如何应对

摘要:今年,电视剧市场上掀起了一股拍摄自制剧的热潮。我们将目光投射在自制剧对各个电视台所带来的利弊上时,却忽略了自制剧对电视剧市场中的影视制作公司的冲击。本文中,作者通过对在电视剧市场上较有影响力的影视制作公司负责人的采访,探析自制剧对影视制作公司的影响;针对影视公司的担忧提出一些解决途径,着重探讨面对自制剧,影视公司的发展和应对措施。
51-52

从Twitter看网络传播模式的发展与创新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twitter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工具与以往传播工具的不同。并以Twitter为切入点,分析了在后现代网络传播模式中,用户参与信息传播、信息传递"碎片化"导致的内容"碎片化"和受众结构"碎片化",并分析了信源可信度及其影响因素。
53-55

3D虚拟社区与社交网站的融合发展探析

摘要:SNS网站和3D虚拟社区都是Web2.0时代重要的组成部分,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融通已经越来越深刻也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本文通过分析网络社区化的发展趋势,对比SNS网站和3D虚拟社区的自身优劣势,从而探讨两者结合发展的可能性,并对可能的发展方式提出建议。
56-58
东南传播杂志学术平台

中国纪录片:游走在“旁观”与“介入”之间

摘要:世界纪录片创作一直存在着理性旁观与主观介入的不同纪录理念。而这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纪录理念,在不同的创作时期,存在着一个此消彼长、从相互对立到逐渐交融的衍变过程。受其影响,中国的纪录片创作也一直游走在旁观与介入之间。
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