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传播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东南传播杂志 省级期刊

Southeast Communication

  • 35-1274/J 国内刊号
  • 1672-9579 国际刊号
  • 0.3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东南传播是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主管的学术期刊。东南传播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别策划_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建党一百周年影视研究、乡村文化传播、媒介融合前沿和理论、跨文化传播、产业研究、传媒与社会、受众研究、广播电视节目研究、品牌营销、新闻采编

东南传播 200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品牌化运作——电视经济专业频道的突围之道1-2

摘要:媒体品牌是媒体所提供的精神产品在受众心目中的品质评价。对受众而言,品牌表达了电视媒体以“受众为中心”的理念,承载着与受众之间有效沟遭的一整套核心价值观。

电视专业频道的创新和发展——电视经济生活频道的规划性和策略性经营3-5

摘要:经济频道作为一个专业频道,它的受众呈窄化特征,追求节目的普遍高收视率是不现实的。唯收视率对一个专业电视频道来说是否真正科学或者说是否是唯一的生存之道,如何在众多频道中独树自身形象,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是我们一直以来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品牌为王 创新发展5-5

摘要:近年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经济生活频道沿着专业化的发展方向求生存、谋发展,坚持自主创新,打造频道品牌的理念,以“大策划、大制作、大品牌、大活动”为指导,紧密联系实际,走出一条“以活动带动节目,以节目促进活动”的新路子。频道实施“品牌战略,精品战略,营销战略”,着力构建节目制作、营销的三条战略通道,实行“以百姓经济拉动收视率”;以“老板经济”和“美丽经济”拉动频道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坚持以人为本,凸显频道特色,强化服务功能。成功举办了“福建经济年度杰出人物评选”, “青春中国、魅力福建”、“CCTV电视模特大赛”, “梦想中国,飞越福建”, “商标评选”等品牌活动;培育了《热线777》、《企业家之路》、《海峡西岸论坛》、《纠风之窗》、《07大看台》等精品节目。频道连续七年夺得全国节目一等奖,被评为全国“三五”、“四五”普法先进单位,第四届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

从频道专业化看收视率6-7

摘要:仅仅依靠收视率这个“数量”指标来评判电视节目是不够科学和完善的, 还需要引入关于节目“质量”的评论指标,即满意度,它是测量公众对节目质量的评价、对收看过的频道或节目满意程度的指标,也是在收视率这个“量”的指标之外的另一个“品质”导向指标。

电视专业频道突破点初探8-9

摘要:活动为先,节目为王。在过去数年里,经济生活频道举全频道之力,精心打造了“经济年度杰出人物评选”、“青春中国、魅力福建”模特电视大赛、“梦想中国、飞越福建”等多项品牌活动。其中, “经济年度杰出人物评选”和“青春中国、魅力福建”模特电视大赛这两项活动又为频道构筑了两道颇具特色的“老板经济”、“美丽经济”风景线,由此,也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突破口——“从品牌活动中衍生品牌栏目,通过二者的相辅相成, 为频道牢牢抓住目标受众、终端市场”。

电视民生新闻的探索创新 ——解析电视经济节目《热线777》10-12

摘要:所谓民生新闻就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是其根本和核心。由此推及,与民众生活密切相联系的医疗卫生、工作就业、住房条件、居住环境等都是其关注内容。比起社会新闻,在关注民众上民生新闻更进一步。电视民生新闻,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被公认为第一尝试者。2002年1月1 日,《南京零距离》开播,它以直播的形式,将社会新闻、生活资讯、读报、观众热线、现场调查等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内容,综合传达给受众,收视率一路看涨。当时, AC尼尔森的收视调查平均达到8%左右,成为全国新闻类节目的奇迹,一时间与《南京零距离》在题材选择和制作手法上极其相似的节目开始在全国遍地开花。随之,福建的电视舞台上也出现了经济生活频道的《热线777》、新闻频道《现场》、和福州台的《新闻110》等一批带有新闻改革性质的民生新闻栏目,它们的出现是在福建省政治昌明、经济腾飞、文化繁荣、思维活跃的社会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原则是它出现的政策依据,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它产生的政治保障。它们是中央关于新闻改革的新思路,国家的社会发展政策, 电视界的竞争以及群众对知情权与话语权的渴求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应该如何应对电视市场激烈的竞争呢?改革、创新,这才是唯一的出路。

2004-2005年电视经济生活频道大事记13-14

摘要:2004年2月成功举办“2003福建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 许连捷、凌玉章、陈泳妃(女)、严正、陈景河、林和平、周少雄、高明子、丁志忠、李跃民十位杰出企业家当选2003福建经济年度人物。

论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休克"现象15-16

摘要:兴起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跨文化传播是研究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所进行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在内的人际传播。异文化的碰撞、异环境的差异、异观念的冲突,使文化休克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对国际传播的稳定效果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学理的层面对“文化休克”的概念、发展历程进行历史的追溯和文献的分析,以求对克服“文化休克”所造成的困扰有所裨益。

我国文化产业现状与实证分析17-19

摘要:近年来,人们频繁地看到这样的数字:英国文化产业的年产值将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约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 日本娱乐业的年产值早在1993年就超过汽车工业的年产值; 美国的文化产业更加发达,其视听产品出口额已经成为第一大出口产品,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40%以上的份额。根据媒体的报道,我国政府已经开始考虑允许一些国际知名传媒集团进入我国媒体市场。这是一个重大的信号,说明文化产业国际化的进程可能出人意料地加速,我国文化市场已经暴露在国际文化资本的强大压力之下,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积累的经济和文化之果已经成为国际文化资本垂涎的目标。

全球化媒体时代的形成及其特点概述20-22

摘要:“全球化”一词由国际经济领域衍生出来,如今早已突破了经济领域的特定性,具有了广泛的包容性,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典型特征。广义的“全球化媒体”可以追溯到资本主义起源时期,是与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进程相伴而生,并随着传播手段的成熟不断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媒体业为了追逐利益,和其他产业一样经历了本地公司、全国公司、全球公司的扩张历程。只是在这个扩张过程中,它要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形式的变化影响,受制于国家政治权力的制约,其扩张过程较一般行业要迟缓。

“同时收视”现象下社会新闻与电视权力的关系23-25

摘要:本文从“收视文化”的角度,结合“同时收视”、“对立性诠释”和“思维自觉性”等概念,对社会新闻产生的合理性,以及其对电视权力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探析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平民化现象26-27

摘要:娱乐节目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需要紧随大众的市场需求,贴近民众,适时作出调整和改变。

精确新闻报道在中国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28-29

摘要:在中国,精确新闻报道是伴随着社会科学方法的普遍应用和公众调查的兴起而得到发展的。80年代以来,社会调查方法被普遍运用于各种学科和领域,也被引入了新闻学领域,并促成了精确新闻报道这种新的报道方式和新闻学流派在中国的兴起。

论传媒体验在大众传播中的中介地位和价值建构功能30-32

摘要:在传播界,对大众传媒的传播效果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经典传播学理论认为“大众传媒的传播效果是受传者对信息刺激反应,这种反应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态度的和行为的四个层面。”这种判断暗含着这么一个假定前提:大众传媒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恒定的,或者说这一互动关系的变化是微小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事实上,AC尼尔森、央视索福瑞等收视视听调查权威机构的数据表明这种关系本身就是一个因变量,其变化情况与不同受众的社会经历、教育文化背景、生存状况、所处社会阶层等因素密切相关。要使这个因变量正向发展,就必须去了解大众传媒是怎样在情感上和价值定义上将受众和大众传媒所传播的语境联系起来。英国传媒学者约翰·汤姆林森、梅罗维茨及霍舍斯等认为是体验的能量将受众和大众传媒的语境联系起来,受众是通过体验大众传媒提供的语境而产生效应,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生活方式,即传媒体验是大众传媒构建国民价值观念的中介环节,影响着大众传播的功效。

论地方电视体育频道的专业化缺失33-35

摘要:专业频道的专业,不应仅仅是频道细分形式下的专门化,而是在专门基础上以专业化的创作提供专有的细致服务。

音乐广播现状及未来发展探析36-38

摘要:广播传播音乐,有近百年的历史。调幅、调频电台,综合、专业电台,广播传播音乐一直保持着独特优势。百年之后,众多现代媒体蜂拥而至,广播传播音乐是否还有着昔日的风采、新世纪的广播音乐将如何生存与发展?

“当街接吻”该不该播发——公开场合隐性采访的再探讨39-40

摘要:隐性采访存不存在隐私侵权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公开场合中存不存在私人空间的问题。如果我们承认公开场合里存在私人空间,那我们就必须对在其中进行的隐性采访进行必要的限制,不能随便对一个处在公开场合里的普通人实施隐性采访。

寻找流行——关于福建戏剧发展趋势的思考41-43

摘要:一、福建戏曲的两难处境常常有人这样问我,为什么我们福建号称戏剧大省却不能生产出像越剧、黄梅戏、甚至豫剧、评剧一样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剧种,福建剧坛为什么就不能推出像茅威涛、韩再芬一样的全国知名的演员? 叩问轻轻,回音却嗡然。一个为什么,答案却是一个纵横交错的原因系统。因为声腔、因为语言、因为地域、因为民俗,从专业内涵到欣赏外延,一个个确定的兼具骄傲与无奈的原由,许许多多由历史的规定性和现代的习惯性框定的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