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社
分享到: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7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学术研究、研制与开发,工程应用、新技术新产品、讨论园地、微文等。
  • 主管单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办单位: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1000-1026
  • 国内刊号:32-1180/TP
  • 出版地方:江苏
  • 邮发代号:28-40
  • 创刊时间:1977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3.65
  • 综合影响因子:4.2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4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绿色电力自动化

考虑间歇式电源与储能的随机柔性优化调度方法

摘要:分析和测算了间歇式电源的自动发电控制(AGC)容量需求,运用拉丁超立方抽样生成风电场景并进行削减,基于马尔可夫链对系统N-1故障的不确定性概率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兼顾机组组合、机组功率分配以及 AGC与备用容量分层协调优化配置等问题,建立了考虑间歇式电源与储能的随机柔性优化调度模型。所提方法与模型综合考虑了系统N-1故障和间歇式电源的不确定性概率与严重性、系统 AGC与备用容量辅助服务成本、储能系统剩余可充放电能力以及网络约束的影响。针对该模型的复杂性,将其线性化后采用商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求解器 CPLEX 进行求解。通过IEEE 6节点和IEEE 39节点系统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1-7

考虑电网侧频率偏差的风电功率爬坡事件预测方法

摘要:风电功率爬坡事件越来越影响风力机在电网中的运行,随之而来的爬坡事件预测问题成为国内外新的研究热点。综述了风电功率爬坡事件的研究背景、定义和特征,建立了考虑频率偏差量的含风力机的准稳态潮流计算模型,将频率偏差量和滑差修正量引入雅可比矩阵中进行含风力机的潮流计算,采用两种频率偏差指标(PRESF 指标和 APRESF 指标)对爬坡事件进行预测。将所述预测模型应用于5节点和10机39节点系统进行算例仿真,对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8-13

风电场有功功率异常运行数据重构方法

摘要:风电场真实的历史运行数据是准确研究风电功率预测、出力特性及对系统影响的基础。针对目前限风情况下风电场历史运行数据存在的不良数据的实际问题,提取了不良数据的时序特性,采用分段判定方法进行识别;基于可用的历史数据,一方面利用风电场出力之间的延时相关性还原重构缺失数据,另一方面利用风电自身出力数据,采用基于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模型的双向权重比重构方法重构完整的时间序列。以中国某风电基地实际风电场历史运行数据为算例,采用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并重构缺失数据。文中比较了两种重构方法的重构效果,并给出了各自的适应性。
14-18

基于多维时间序列局部支持向量回归的微网光伏发电预测

摘要:目前光伏发电预测普遍采用采样间隔较大的单一时间尺度功率序列建模,模型简单但对功率时序特征的模拟精度不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小采样间隔光伏功率数据的多维时间序列局部预测方法。通过构造不同时间尺度的光伏功率均值序列,形成以小时平均光伏功率序列为主要研究序列的多维时间序列;基于相关性分析、C-C方法和嵌入维最小预测误差法确定多维时间序列相空间重构的时间延迟和嵌入维;采用支持向量回归方法建立提前1h 的光伏功率局部预测模型。以国内某微网的光伏功率预测为例进行仿真实验,计算结果表明,多维时间序列局部预测模型优于基于单一时间尺度功率序列的局部预测模型,更具应用价值。
19-24

考虑撬棒保护动作时间的双馈式风电机组短路电流特性

摘要:撬棒(Crowbar)保护是否动作及动作时间会对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短路电流特性产生影响。目前计及撬棒保护影响的相关研究均按照故障后撬棒保护瞬时动作来分析短路电流特性,但实际上机端电压跌落时,撬棒保护并非瞬时投入运行,而是根据故障严重程度带有不同的动作延时,这给短路电流的精确分析计算增加了难度。文中针对这一实际问题,以机端发生不对称故障为例,将故障电流分解为正向和反向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正序和负序分量,并根据撬棒保护动作时刻将故障过程分解为两个阶段,通过数学解析的方法给出整个故障过程的短路电流计算表达式。通过与MATLAB/Simulink 的 DFIG 标准模型对比,仿真验证了计算表达式的有效性,并分析了撬棒保护不同动作时间对DFIG短路电流特性的影响。
25-30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学术研究

云广直流孤岛动态稳定问题的广域电力系统稳定器解决方案

摘要:直流系统送端采用孤岛运行方式,可减少直流系统故障对主网的影响,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水平,增加输电通道外送能力。云广直流孤岛系统由于小湾、金安桥电厂远离楚雄换流站,存在动态稳定问题。现有电力系统稳定器(PSS)可有效提高小湾机组对金安桥机组相对振荡模式的阻尼,但对孤岛系统的过电压控制产生了不利影响。文中从PSS的原理上对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采用广域信号的PSS解决方案。基于机组转速差的广域PSS在改善孤岛系统动态稳定性的同时,消除了对过电压控制的不利影响,在云广直流孤岛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实施可行性。仿真结果验证了广域PSS的有效性。
31-35

电压约束及网损对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计算的影响

摘要:目前计算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TSC)的模型法与解析法均未计及电压约束和网损。文中利用配电网潮流计算研究了电压约束和网损对TSC计算结果的影响。首先,给出了基于潮流计算的配电网N-1安全校验方法,能精确计及网损、电压约束和调压措施。然后对 TSC 计算在有无考虑电压约束以及分别或同时考虑两种调压措施共5种场景下的 TSC 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当前文献方法得到的TSC值偏大。网损对TSC的影响不可忽略,原因是N-1发生负荷转带后由于供电路径变长,其末端电压过低以及网损比正常运行时变大。计及调压措施后,电压约束也会使TSC值减小,除馈线过长或无载调压情况外其影响可以忽略。
36-43

配电网分层供电能力评估与分析

摘要:为了反映限制配电网供电能力的主要因素,建立了配电网的分层供电能力指标体系。定义了馈线层最大供电能力、变压器层最大供电能力、馈线与变压器共同约束的最大供电能力、进线层最大供电能力和综合最大供电能力等分层最大供电能力指标,定义了反映相邻层设备供电能力的匹配程度的匹配度系列指标,定义了反映各设备的实际负荷与最大供电能力条件下应供出的负荷差异的充盈度系列指标。论述了基于上述指标对限制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结合实例对所提出的指标和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结果表明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44-49

基于机会约束规划和二层规划的配电网广义电源优化配置

摘要:针对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渗透率逐渐提高、有功和无功资源规划分开进行的现状,提出了将配电网中能够提供有功或无功功率的电源统称为广义电源的概念。考虑时序性和随机性,对不可控的风力、光伏和负荷建立了分时段多状态模型。以高于置信水平的年费用和运行费用最小分别为上、下层规划目标函数,建立了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二层规划模型,考虑了分布式电源的无功调节能力以及运行中电源出力随负荷变化的调整,使配电网损耗、电压等指标和目标函数计算更准确。采用分段二进制编码方式和精英保留策略遗传算法对二层模型求解。算例结果表明,有功和无功资源综合配置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年费用;考虑分布式电源无功出力能够充分发挥分布式电源无功控制作用,保证配电网经济安全运行。
50-58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行业信息

国电南瑞调度大计划关键技术项目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摘要:近日,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调度大计划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2013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据悉,该项目在多级调度安全经济一体化调度计划优化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研发了多周期、多目标安全约束机组组合和安全约束经济调度优化模型与算法,实现了调度计划优化计算与静态安全校核的分解协调和闭环迭代,计算速度和稳定性满足大规模电网实际应用要求。项目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华东网省两级调度大计划试点工程,并推广至华北、西北分部以及北京、冀北、辽宁、吉林、宁夏、甘肃、新疆、西藏等多个省市电力公司,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有效提升了电网安全运行能力和电力系统节能降耗水平。
58-58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学术研究

容纳时序约束的改进模糊Petri网故障诊断模型

摘要:现有基于Petri网理论的电力系统故障诊断模型与方法完全没有利用或没有充分利用警报信息的时序属性,且容错性不强,在处理复杂故障时可能无法得到明确的诊断结果。在此背景下,提出一种融合时序约束网络的模糊Petri 网故障诊断模型。通过将Petri 网的库所赋予时间属性,以充分计及元件故障、保护动作和断路器跳闸间的延时约束,并采用模糊加权算法进行推理运算,提高了模型的容错性。最后,以IEEE 10机39节点电力系统为例验证了所发展的模型的正确性和求解算法的有效性。与现有两种方法的比较表明,所发展的诊断方法能够自动跟踪网络拓扑变化,在增加少量计算量的情况下,较大提高了容错能力,满足大规模电力系统在线故障诊断需要。
66-72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研制与开发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可视化分析方案

摘要:阐述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中继电保护故障记录信息流方案,指出了继电保护故障可视化分析的应用方式。分析了电力系统图形描述规范(G语言)表达图形的方法,并对继电保护逻辑图进行了研究和抽象。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应用 G 语言表达继电保护逻辑图的方法,并进一步提出了继电保护故障可视化分析的整套方案。该方案中,继电保护装置采用 G语言对其保护逻辑图进行自描述,后台服务器采用通用的G语言解析工具对继电保护装置的逻辑图形文件进行解析和可视化回放分析。该方案解决了不同厂家设备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问题,以及保护逻辑图与保护程序不匹配的问题,具有软件处理简单、通用性强、可靠性高、易于实现的优点。
73-77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行业信息

法美德三国人员制得高质量石墨烯纳米带

摘要:近日,一支由法、美、德三国研究机构和大学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利用新方法合成了宽度仅为40 nm 的高质量石墨烯纳米带,并成功在室温下验证了其非凡的导电性能。据悉,此前的石墨烯纳米带边缘较为粗糙,这严重影响了其导电性,是阻碍石墨烯纳米带电子传输的一大障碍。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在碳化硅晶体上切割出边缘整齐的带状凹槽,并直接在这些凹槽上制备石墨烯纳米带。在测试新制备纳米带导电性的实验中,其常温下的电子迁移率是应用于计算机内存的硅半导体的1000倍。
77-77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研制与开发

一种利用行波自然频率的杆塔故障定位新方法

摘要:为解决传统基于行波自然频率的单端故障测距方法在单相或远距离故障时测距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行波自然频率的杆塔故障定位新方法,该方法对主自然频率辨识精度不敏感,具备较好的抗差性能,提高了单相或远距离故障情况下的测距效果。通过辨识线路两端故障电流中的主自然频率值,并根据行波主自然频率值与故障距离间的倒数关系,由线路两端的主自然频率值之比,确定故障距离占线路全长的比例。仿真结果表明,所述方法故障定位精度高、稳定性好,定位结果不受季节、弧垂变化及故障距离和故障类型的影响,利于实际现场中故障位置的查找。
78-82

基于自然频率的辐射状配电网分层分布式ANN故障定位方法

摘要:当辐射状配电网不同分支发生故障时,其故障电压行波经由不同分支组合的传播路径到达母线侧量测端,由量测端获得的故障暂态电压的自然频率及其幅值分布亦不相同。不同分支组合的行波传播路径与自然频率及其幅值分布之间存在着映射关系。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强大的非线性拟合能力来反映此种映射关系,实现辐射状配电网的故障定位及分支识别。利用故障后四分之一工频周期时窗的零序电压自然频率作为分层分布式 ANN 模型的输入样本,先进行故障定位;再以自然频率对应的幅值作为输入样本,进行故障分支识别,故障距离和故障点所在分支编号作为其输出。大量电磁暂态仿真表明,该方法有效。
83-89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行业信息

国家电网公司中标巴西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

摘要:近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巴西电力公司组成的联营体成功中标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这是国家电网公司在海外中标的首个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据悉,该项目为±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可将巴西北部的水电资源直接输送到东南部的负荷中心。工程计划总投资约44亿雷亚尔(约合18亿美元),施工工期46个月。
89-89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研制与开发

脉宽调制整流器直接平均功率控制

摘要:直接功率控制作为脉宽调制(P WM)整流器的一种经典高性能控制方法,具有动态响应快速、无需电流内环整定和参数鲁棒性好等优点,其不足之处是:稳态时功率脉动较大,网侧电流含有较多谐波分量,需要高速AD采样。在PWM整流器的预测功率模型基础上,提出了直接平均功率控制,其特点是在一个控制周期内,将一部分时间分配给从矢量表中得到的非零矢量,其余时间则由零矢量作用。通过控制一个控制周期内有功功率的平均值与参考值相等,从而解析得到非零矢量的作用时间。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保持传统矢量表直接功率控制的良好动态性能和单位功率因数运行的同时,有效抑制稳态时有功功率的脉动,减少网侧电流谐波和总谐波失真。
90-95

基于零序电压注入的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故障容错控制

摘要:随着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MMC)在高压大功率电能变换领域的应用日渐增多,其故障带来的损失将显著增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针对三相三线制系统的 MMC 容错控制策略。利用电容电压冗余排序方法克服普通载波层叠脉宽调制方法所固有的功率不均衡;在详细阐述不同容错控制方案的基础上,提出零序电压注入方法,以保证线电压恒定为基本思路,对超出临界电压区间的调制波进行重构,使 MMC 具有可靠的故障穿越能力。最后,以一台4.5 kVA 的三相MMC样机为例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验证了所述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9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