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 32-1180/TP 国内刊号
  • 1000-1026 国际刊号
  • 3.65 影响因子
  • 3-6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7年创刊,目前已被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Pж(AJ) 文摘杂志(俄)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电力系统自动化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电力视角下能源转型的技术路径专辑、学术研究、研制与开发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8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运行可靠性与广域安全防御
基于改进广义预测控制的电力系统稳定器6-7

摘要:常规的电力系统稳定器(PSS)往往离线整定其参数,未能考虑实际系统多样的运行方式,因此不能很好地提供阻尼来抑制电力系统的低频振荡。为此,采用改进的自适应广义预测控制(GPC)算法设计PSS。该控制器针对传统广义预测控制算法计算量大这一缺陷,运用快速算法,避免了矩阵求逆运算;在确定广义预测控制器参数上,改进的算法综合考虑控制增量对系统的影响及系统的动态性能,不断修正目标函数中控制增量的加权系数。仿真结果表明该PSS具有良好的动态品质和调节精度,能提高电力系统的动态稳定性,抑制低频振荡。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学术研究
多馈入HVDC的模糊自适应协调阻尼控制器设计16-20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多馈入高压直流(HVDC)模糊自适应协调阻尼控制器。该控制器在传统的单输入单输出控制结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模糊逻辑单元,自适应地在线调整系统的移相角。同时,增益K与模糊逻辑单元联调,以保证移相环节参数改变后整个控制通道的增益保持不变。利用Prony辨识算法和极点配置法对该阻尼控制器的固定参数进行了整定,并对整定后的参数进行了协调优化。以中国南方电网2007年网络结构为对象,给出了该模糊自适应协调阻尼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及仿真结果。结果表明:该阻尼控制器能快速、有效地阻尼区域间振荡,提高交流联络线的传输能力,对不同的网络结构具有鲁棒性,可明显改善多馈入HVDc系统的稳定性。

基于基尼系数的电力调度公平性指标探讨26-29

摘要:指出了在当前厂网分开、发电侧引入竞争、区域电力市场尚未建立的背景下,在电力市场秩序监管理论体系中,构建包括年度电量计划执行公平性在内的“三公”调度评价指标对调度机构、发电企业、政府和监管部门的迫切性。在分析年度电量计划的形成与执行过程后,定义了经少发电量及核减电量修正后的发电机组电量完成率。借鉴经济学领域的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定义了年度电量计划执行公平度指标,描述了其基本计算方法。以华北电网2006年度直调电厂发电量数据为基础设计了算例,分析表明了公平度指标能够较好地响应电量计划完成率的分散程度,能够表达调度机构电量调度的公平程度。

基于委托模型的发电权交易模式30-34

摘要:从发电权特性角度,针对“弃水”现象,剖析现有发电权交易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委托理论,提出了非对称信息条件下,无交易中心参与和交易中心以承包形式参与的发电权委托模型。通过分析激励合同中关键参数设定及其对交易各方风险分担份额、努力水平等的影响,分别比较了2种模式下采用不同激励合同的各方收益。算例分析表明,文中设计的激励合同可以在引导参与发电权交易各方获得最优收益的同时,使电力系统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提高社会总体效用,实现交易各方多赢。

基于dg变换的动态电压恢复器综合求导检测算法40-44

摘要:针对动态电压恢复器(DVR)中电压暂降的检测问题,在分析已有dq变换检测算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dq变换的综合求导检测算法。该算法适用于单相系统电压暂降的检测,也可用于三相电压暂降的识别;能够同时消除由单相系统构造虚拟三相系统时产生的时延和分离dq坐标系下的直流分量时产生的时延,并且考虑了发生电压暂降过程中可能伴随的谐波的影响。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检测精度较高,实时性好,适合DVR检测的需要。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研制与开发
基于详细直流控制系统模型的EMTDC仿真45-48

摘要:直流控制系统是直流输电工程的大脑。要准确地研究直流输电的动态行为,就必须建立准确的控制系统仿真模型。文中提出了基于实际直流控制系统的Hidraw程序建立EMTDC仿真模型的方法,将PSCAD/EMTDC与Hidraw程序结合起来,建立了接近实际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将仿真结果与实际运行的波形进行了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低压穿越运行与控制49-52

摘要:根据紧急电网规程要求,风电场须具备外部电压故障下不间断运行能力,即电网故障时风电机组应能保持与电网连接并向系统不间断供电。由于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励磁变换器容量有限,电网故障时会产生转子过电流和变换器直流环节过电压,须实行保护和控制。讨论了外部电压骤降下DFIG风电系统的低压穿越控制策略和保护方案,并对一台1.5Mw商用DFIG风电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快速短接保护装置(Crowbar)的切除时刻和所用串联电阻大小对故障电网恢复和变换器保护有较大影响。配合Crowbar而采用串联电阻及改进网侧变换器控制策略的方式,可以实现DFIG成功穿越定子剩余电压为15%的电网骤降故障,且无需吸收大量无功功率,有利于电网的恢复。

遵循IEC61850标准的广域电流差动保护IED53-57

摘要:应用多点信息的广域继电保护已经成为当前继电保护领域研究的热点,IEC61850系列标准的颁布使广域继电保护应用于现场成为可能。文中以广域电流差动保护智能电子设备(IED)为例。借鉴IEC61850功能分层结构、统一对象建模和抽象通信服务接口的特点,对其进行了建模,扩展了广域电流差动保护新逻辑节点,实现了各IED之间的互操作性。对广域电流差动保护IED的硬件实现进行了设计,采用插件式的硬件构成,阐述了逻辑设备与硬件插件间的一一映射关系。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行业信息
四川-上海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开工57-57

摘要:四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于2007年12月21日在四川宜宾正式开工。该工程是目前开工建设的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距离最远、容量最大的直流输电工程,也是继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全线开工建设、稳步推进之后,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又一件大事,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研制与开发
广域安全防御环境下变电站自动化在线闭锁机制研究58-62

摘要:分析了广域安全防御环境下对变电站自动化闭锁逻辑的应用需求,提出了包含间隔层、变电站层和广域保护层的变电站自动化多层逻辑互锁机制,并提出利用广域测量系统(WAMS)中的相量测量单元(PMU)来采集电网实时动态信息的方法,设计了广域保护层在线安全约束检查机制,介绍了该机制的具体实现技术和方法,并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

配电网大面积断电供电恢复及开关操作顺序生成76-79

摘要:以分闸开关的集合作为候选解,并在末梢点处和电源点旁补充定义了虚拟分闸节点,以将各个分闸开关的位置向其上游或下游移动为邻域搜索策略,以电气极限、电压合格范围和网络拓扑要求等为约束条件,以停电损失最小为适配函数,在此基础上采用禁忌搜索算法进行网络重构,解决配电网大面积断电情况下的供电恢复问题。将待操作的开关分为2类,并以操作过程中尽快恢复停电损失大的负荷供电和不产生闭环及过负荷为原则,建议了一种大面积断电时的供电恢复过程和故障修复后返回正常过程中的开关操作顺序生成方法。给出了一个典型的区域配电网络作为算例进行分析和说明,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

一种用于频率偏移时有效值计算的修正方法80-83

摘要:在中低电压等级的线路测控保护一体化装置中,可以较容易地实现手动同期功能,但两侧频率相差较大时,采用相同时间间隔采样会对模拟量有效值的计算带来很大误差。文中分析了频率偏离额定值较大时,利用傅里叶算法计算有效值的误差,提出了一种修正幅值的实用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字仿真表明该修正方法使有效值的计算精度大大提高,而且计算量增加不大,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连续方波脉冲下局部放电信号测量与绝缘老化分析88-92

摘要:研制了连续脉冲电压下局部放电信号的测量系统,并对连续脉冲电压下绝缘老化特征参量进行研究。通过不同铁心材料传感器的频率响应特性和实际测量PD信号对比,认为NiZn铁心更适合用于脉冲电压下的PD传感器。在此基础上,定义了方波脉冲电压下局部放电信号的相对时间,得到放电谱图。最后,对样本老化时间和统计参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偏斜度的变化和老化时间存在一定联系,而匝间绝缘和对地绝缘的不对称度随老化时间的增加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行业信息
国网南京自动化研究院2项成果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92-92

摘要: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2008年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奖励大会颁布了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人选和项目。国家电网公司共有4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国网南京自动化研究院2项重大科技成果“基于标准化平台的电网调度自动化集成系统OPEN3000”、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工程应用
平台化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建模方案101-105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对象化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模型。该模型以IEC61850通信标准为基础,继承了IEC61850模型面向对象、分层的特点,并通过逻辑节点、逻辑设备的扩展和镜像节点技术,将IEC61850模型从通信模型扩展成为装置设计的整体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层次化、平台化的变电站装置软件构架,开发人员可以在软件构架内,通过定义、配置和组织不同的逻辑节点、逻辑设备来构成各种装置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