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地理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 22-1124/P 国内刊号
  • 1000-0690 国际刊号
  • 3.7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地理科学是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地理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报道、论文、综述、纪念

地理科学 2019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承接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和效应研究进展359-366

摘要:产业转移研究逐渐从转出地视角转向承接地视角,研究的两个主要进路是承接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和效应。前者关注的转移产业已经从FDI为主转向国外和国内产业转移并重,关注的影响因素也从经济因素转向经济、制度、政策、文化等多种因素,关注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也从概括的综合能力转向明确的单一能力并不断推向深入。后者具体包括经济增长和就业效应、产业结构优化和阻碍效应、技术溢出和创新效应以及环境效应。近年最受关注的环境效应研究也从静态视角转向动态视角。关于承接产业转移效应研究最近还出现了综合化、交叉化趋势。最后,指出了未来相关研究方向。

定量遥感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367-376

摘要:首先对遥感科学和气象学、水文学、生态学、地理学和的尺度概念及其转换方法进行了区分。其次对遥感数据空间尺度转换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重点比对了目前空间尺度转换常用6种转换方法:统计转换法、分类转换法、数据融合转换方法、分形分析法、基于局域动态模型的转换方法和基于物理意义尺度转换方法及其各自所属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再次以遥感时间尺度转换应用最为广泛的地表蒸散发和农业旱情监测等2个领域为例,对遥感时间尺度转换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预测了今后定量遥感尺度转换研究可能的研究重点,以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尺度效应和尺度转换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中国工业资源环境效率空间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377-386

摘要:利用混合方向性距离函数构建工业资源和环境效率评价模型,并基于空间效应构建工业资源和环境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分析了2006年和2015年中国工业资源和环境效率的空间演化特征,剖析了工业资源和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中国工业资源效率总体较低且多年来有所下降,空间分异由'均衡分布'向'西高东低'转化,资源效率在空间上具有正相关性,且空间相关性有所提升。(2)中国工业环境效率总体偏低且多年来略有下降,空间分异总体呈'H'型格局,环境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3)工业化水平和环境规制与资源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对外开放与资源效率呈显著正相关,但作用逐渐变得不显著;劳动生产水平与资源效率显著正相关。(4)对外开放与环境效率显著正相关,但作用逐渐变得不显著;环境规制与环境效率提升呈显著负相关,但这种负向作用逐渐不显著;劳动生产水平与环境效率显著正相关;工业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数量的增多与环境效率显著负相关。

基于水利益共享的跨境流域水资源多目标分配研究——以澜沧江-湄公河为例387-393

摘要:以水利益共享代替分水的理念有利于充分发挥水资源效益和减少区域矛盾冲突,但由于缺乏具体可实施的分配模式一直停留在设想阶段。基于水利益共享理念,建立跨境流域水资源多目标分配指标体系,并结合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境水资源利用现状及需求,提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境水资源多目标分配模型。为基于水利益共享的跨境水资源多目标分配提供了具有充分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和分配模型,有助于推进跨境流域水利益共享的实施,实现区域双边或多边在水资源利用上的共赢和发展目标。

中国实景演艺旅游资源时空格局研究394-404

摘要:以2004~2017年间国家5A、4A级旅游景区的283个实景演艺旅游资源为样本,借助ArcGIS软件对其发展阶段、类型特征、多维空间格局、时空扩散过程等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包括:(1)定量化测度了实景演艺旅游资源的投资规模与数量,从而将中国实景演艺发展分为3个阶段:探查参与期(2004~2007年)、快速发展期(2008~2014年)、成熟巩固期(2015~2017年)。(2)依据实景演艺旅游资源在演出时间、演出形式等方面的特征,将其归纳为晚会式夜场、情景式日场和室内全天候3种类型,并刻画了不同类型实景演艺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3)从时空演化视角,研究在认识中国实景演艺旅游资源多尺度(全国、三大地带、省域)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分析了实景演艺旅游资源在中国的时空扩散过程与特征。

基于高速公路流的江苏省城市网络空间结构与演化特征405-414

摘要:高速交通网络是城市网络发育的重要指示器。以江苏省2004~2012年的高速公路流数据为支撑,辅以路网为背景,借助社区发现模型对其城市网络的空间结构与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城市网络的演化由稀疏到稠密,但'南密北疏'的宏观格局与松散化的空间结构未发生明显改变;(2)不同年份城市网络的空间结构可视为由多个'城市社区'组成,并凸显一体化效应、行政区效应、袭夺与被袭夺效应等区域效应;(3)苏南、苏中和苏北的空间关联特征可分别概括为'一体化、多层次''由均一到分化'和'破碎化、分散化'的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归纳了一个涵盖城镇化中早期、中期和中后期的'破碎化、分散化网络-逐步分化的多层级网络-多中心、多层级网络'三阶段的城市网络演化模型。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赤字率的时空演变——地理监视的应用424-432

摘要:运用重心模型、时空跃迁和地理监视揭示了中国地市财政赤字率的时空演变规律与空间相互作用。(1)赤字率重心西移,地域不均衡。(2)赤字率分布具有路径依赖和空间溢出效应。(3)经济越落后赤字风险越高,赤字冷点区集中于沿海且消退;热点区东扩且风险上升。(4)赤字累积风险顺地势阶梯递减。(5)广大中东部地市为非预警区,继续积极财政政策,但支出需偏向社会福利,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预警区多为中西部工业城市,应增强内生动力以实现财政与经济长期协调发展;调控区集中于青藏高原及边缘,中央应加大扶持民生,减轻地方压力。

南京城市义务教育设施空间演化433-441

摘要:选取规模、质量、可达性和承载压力等指标,综合运用Zipf对数模型、G指数、差异判别系数及路网测度技术等方法研究南京城市义务教育设施的空间演化。结果表明:(1)义务教育设施总体规模在扩大,但小学规模差异缩小,初级中学则扩大。中心城区和郊区的规模差异呈现不同特征。(2)义务教育质量总体表现出空间扩散态势,核心-边缘结构依然明显存在,行政区内极化现象突出。(3)义务教育设施的时间可达性总体降低,学区划分对可达性公平存在重大影响。(4)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和设施布局变化,除江宁区和建邺区外的多数地区义务教育承载压力明显减轻。

基于POI大数据的沈阳市住宅与零售业空间关联分析442-449

摘要:城市住宅及其价格与区域商服业的空间关联性量化研究是人文-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以辽宁省沈阳市为案例,以住宅和零售业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为数据源,基于空间核密度分析提取住宅和各类零售业的空间聚类形态,量化表达商住空间布局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地统计方法测算房价的空间异质性及其与零售业态空间布局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零售业的整体空间聚集特征与住宅相似,呈现中心城区块状聚集、城区多中心离散的分布格局;零售业与住宅核密度相关系数为0.95,超市、便利店等小规模的零售业与住宅密度相关性较强,商场商厦的聚集效应落后于城市住宅,大型零售业应该在铁西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住宅密集区规划选址,为居民提供高端购物服务;住宅价格的倒'U'型空间分布模式与零售业空间密度的圈层衰减特征相符。

广州城市流浪乞讨者的空间管治与日常生活实践450-458

摘要:以广州流浪乞讨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解读针对流浪乞讨者的空间管治政策与手段,分析流浪乞讨者的日常生活实践与生境协商。研究发现:在地方城市政策对流动性与公共秩序限制的双重压力下,在流浪乞讨者的日常生活实践中,不仅有针对管治行动者而刻意为之的特殊营建,亦有基于程式化生活流程对自我身份认同的重塑与真情实感的展演。地方政府基于空间目标的救助与真实存在的日常生活实践存在着一种张力。研究关注了城市边缘群体日常生活对地理意义的主动塑造过程,对全面理解并规范管理中国城市流浪乞讨现象具有借鉴意义。

中国中部农区农民工多阶流动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南省6个村为例459-466

摘要:基于田野调查深度访谈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逐次二元Logistic方法,对农民工空间流动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行研究,提出并验证农民工多阶流动假说。研究认为,农民工对务工地的选择是一个趋于优化的动态过程,随着流动次数的增加,务工地逐渐趋于稳定,区位务工时间延长,村落附近的城镇渐成主要务工地选项,流动动因中的主观动因强化,被动动因弱化,逐次流动模型中务工年限、务工地域类型、务工者年龄、家庭人口规模、家庭耕地面积、村地形、村务工人数比例、村区位等主要因子的显著性程度和方向也发生相应变化。经过多次流动,务工地愈加符合务工者预期。

汽车产业集群网络演化与驱动机制研究——以奇瑞汽车集群为例467-476

摘要:产业集群的理论本质在于专业化集聚基础上的地方化结网。基于对奇瑞汽车集群跟踪研究,获取了2005年、2010年、2014年的企业关系数据,刻画了企业网络演化过程及驱动机制。发现:(1)1997~2014年,奇瑞汽车集群网络经历了'松散型网络-紧凑型网络-开放型网络'演化过程,网络密度和聚类系数不断增强,平均最短路径不断缩小,其中产业联系网络发育最为成熟,社会交流网络次之,创新合作网络发育最不完善;(2)奇瑞汽车集群网络演化机制本质上是路径依赖机制(政府作用、关系资源),关系选择机制(战略择定、市场选择)及学习创新机制(技术交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松散型网络、紧凑型网络和开放型网络阶段,路径依赖机制、关系选择机制和学习创新机制分别发挥主导性作用;(3)奇瑞主导型集群网络正逐渐从地方集群网络向跨区域、跨集群网络发展,这与全球汽车产业网络整体发展相一致。

贵州乌江流域人口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研究477-486

摘要:贵州乌江流域是典型的山地流域,流域自然生态环境恶劣,人口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探究流域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对于推动流域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1~2015年贵州乌江流域各区域相关数据,运用人口-经济弹性、地理集中度、耦合指数、空间自相关和重心分析等方法对流域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在总量规模上,流域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协调度较高,但流域内各区域却存在差异。(2)人口、经济地理集中度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区域差异,流域中部区域较高且由中部向四周逐渐降低。人口、经济地理集中度在全域空间上莫兰指数值逐渐变小,表明流域人口、经济地理集中度空间自相关性在减弱,人口、经济发展的空间独立性逐渐增强。(3)人口重心、经济重心逐渐向远离流域几何重心的西南方向移动,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发生偏离,贵州乌江流域存在区域发展非均衡性。

基于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吉林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评价487-495

摘要:结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构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省内、外两个角度研究吉林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吉林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水平波动上升,发展趋势良好,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研究期内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社会子系统上升幅度最大,经济子系统上升幅度最小。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呈'核心-边缘'结构,即长春市水平高、其它地区水平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体上表现为'中东部高,西部低'。研究期内吉林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水平低于黑龙江省,2015年后高于辽宁省;相较辽黑两省,吉林省社会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低。

吉林省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研究496-505

摘要:构建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赋权法与综合评价法,测算了2006~2017年吉林省各地级市州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吉林省各地级市州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的耦合协调等级与演化情况。研究表明:(1)吉林省生态旅游综合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明显,旅游环境发展呈现不均衡特征,发展层级的极化效应愈加明显;(2)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偏低,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子系统的耦合表现有所差异,旅游环境总体发展滞后于生态旅游发展;(3)2006~2017年吉林省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的整体耦合协调度均为濒临失调型和初级协调型,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的整体协同效应较前期有所减弱:(4)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耦合的协调度与生态文明呈现正向关系,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的协调水平愈高,区域生态文明发达程度也较高。

基于Copula函数的中国东部季风区干旱风险研究506-515

摘要:利用1961~2016年的中国地面降水月值0.5°×0.5°格网数据集计算了中国东部季风区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并结合游程理论识别气象干旱事件。常规的单变量和基于Copula函数的双变量频率分析分别用来描述干旱事件的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结果表明:(1)3个月时间尺度和6个月时间尺度的干旱特征空间格局非常相似,但与12个月时间尺度的干旱特征空间格局差异较大;(2)各时间尺度的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均呈正相关,即具有较长干旱历时的地区往往也是干旱烈度较大的区域;(3)西南区、长江下游地区、黄淮海区北部和南部、内蒙古东部和黑龙江省东部干旱风险较高,而长白山地区、松嫩平原和珠江流域干旱风险较低。研究结果可为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干旱区划及旱灾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大连市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与气溶胶光学厚度的相关性分析516-523

摘要:分别对2015年6~12月和2016年6~12月大连地区的大气污染物PM2.5、PM10、SO2、NO2、CO和O3的浓度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基于ENVI软件平台利用MODIS数据反演大连地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通过回归建模研究气溶胶光学厚度与大连地区10个地面监测站点的大气污染物PM2.5、PM10、SO2、NO2、CO和O3的浓度数据的相关性。回归建模以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为自变量,以大气污染物PM2.5、PM10、SO2、NO2、CO和O3为因变量,在SPSS软件中分别选取线性、对数、三次、乘幂、指数5种函数类型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R2,选择最优拟合模型,探讨利用遥感数据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监测大气污染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气溶胶光学厚度与NO2、PM2.5和PM10的最优拟合模型均为三次模型,其拟合优度R2分别是0.685、0.801和0.845;与O3和SO2的最优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其R2为0.367和0.482;与CO的最优拟合模型为对数模型,其拟合优度R2为0.810。该结果为分析大气气溶胶污染来源以及治理提供了数据。

地理科学杂志书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发展过程的见证——《大旅游·小思考》(上下)评介524-524

摘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原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顾问张广瑞先生出版的《大旅游·小思考(上下)》(中国旅游出版社,2018年12月),可以说是融合了普及性与专业性、知识性与启发性的学术著作。该书系中国旅游业改革开放40 a回顾与展望系列丛书,分上下两册,收录了作者近30 a来撰写的36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