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地理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报道、论文、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0-0690
  • 国内刊号:22-1124/P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8-31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3.71
  • 综合影响因子:3.695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地理科学 2014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创新型城市研究的理论演进与反思

摘要:通过对创新型城市研究的理论性追溯及其主要研究内容回顾,梳理出创新型城市研究的发展演进脉络。着重反思了当前创新型城市研究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认为其突出表现为创新型城市研究的指标化困境以及对于城市创新外生力量源泉关注的不足,并明确指出,个性化的城市创新路径选择以及有效利用国际创新资源是未来创新型城市研究与实践的主要突破方向。
773-779

中国城市新移民的定居意愿及其影响机制

摘要:基于广州、东莞、沈阳、成都、杭州、郑州市所获问卷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中国城市新移民的定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城市新移民总体上呈现较强的定居意愿,其中投资型新移民的定居意愿最强,智力型新移民次之,劳力型新移民最弱。影响新移民定居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户籍因素、社会网络、社会认同、生活满意度和地域差异。与本地人交往和社会认同是影响智力型新移民定居意愿的决定性因素;职业、产权、本地社会资本、社会认同和地域差异是影响劳力型新移民定居意愿的主要因素;就投资型新移民而言,影响其定居意愿的主要因素为人力资本、本地社会资本、户籍状况及其所在的城市。地方政府应根据新移民所属的类型,有针对性地制定社会与空间政策,为新移民提供更为多元化的城市融合路径。
780-787

中国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投资与建设的区域差异及效率评价

摘要:利用2001~2010年相关统计数据,探讨中国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投资建设的区域差异,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进行投资效率评价。研究表明:①全国各省区累计投资差异较大,东部省区各分项设施建设投资均远高于中西部省区,但中西部省区投资的平均增速高于东部省区;②研究时段内绝大部分省区分项设施建设水平都有较大幅度提高,2010年全国范围设施建设水平大致呈现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递减的格局。③设施投资效率区域差异大,在空间分布方面不具有明显的东中西梯度特征。研究认为,应首先着力提高建设效率,并进一步综合考虑投资能力与设施需求,及时调整投资力度,促进设施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协调。
788-793

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效率测度及时空分异研究

摘要: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及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选择实际利用外资额、进口总额作为输入指标与GDP、出口总额作为输出指标,测算了中国41个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1~2010年的综合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对其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平均综合效率偏低,总体呈"M"型变化趋势;②综合效率区域差异明显,西部最高,东部次之,中部最低;③TFP年均增长率为1.025,处于低速增长状态,说明开发区的整体生产效率逐年改善;④TFP增长率地区分布为东部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综合效率较高的开发区TFP增长率反而较低;⑤对GDP增长速度与TFP增长速度双低的开发区进行分类指导与合理整治,以全面提高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794-802

区域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配置方法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兴华街道小学配置为例

摘要:利用GIS网络分析技术可真实模拟可达性,实现设施优化布局。以大连市甘井子区兴华街道小学配置为例研究,在借鉴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公安部门统计数据,通过实地调研,兼顾流动人口,利用GIS技术构建网络分析数据集,采用最小化阻抗模型和最大化覆盖范围模型比较研究,确定研究区小学配置方案。结论表明,基于最大覆盖范围原则的小学选址更合理。保持区域原有的兴华小学、松江路小学、千山路小学、华中小学和芙蓉小学5所小学在原区位继续运行,在2号和45号点位再配置2所小学,较为合理。
803-809

基于网络口碑度的南京城区餐饮业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以大众点评网为例

摘要:运用大众点评网(南京站)餐饮商户的点评数据,在建立口碑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计算各商户的口碑综合得分和排名,并对城市餐饮业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核密度分析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南京城区餐饮商户大致分为4个等级,呈现"头小底大"的金字塔形状,口碑较差的商户占据绝大多数,中等口碑的商户较为缺乏,餐饮业发展综合水平较低;餐饮业的空间分布主要呈现出以新街口为服务核心,其他多个次级服务中心共生发展的格局;高等级餐饮服务中心仍旧集中在主城区范围内,发展较为孤立,大致表现为服务质量圈层递减或沿交通线路轴向扩展特征;城市商圈业态也会影响传统和休闲类餐饮商户的空间分布趋势。
810-817

内蒙古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研究

摘要:采用ESDA的方法,运用ArcGIS10.0和GeoDa095i软件,选取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4个时间断面分析了自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的过程。结果表明:①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县域经济空间格局和经济增长空间格局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热点区都由蒙东地区跃迁到蒙中和蒙西地区,蒙中"金三角"地区代替蒙东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蒙东地区则变为经济冷点区。②县域经济空间格局和经济增长空间格局都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且经济空间格局的空间自相关性越来越大。③内蒙古县域经济形成了经济水平相似(热点区、冷点区)的集中连片区,内蒙古东、中、西部的经济差异越来越大。影响内蒙古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的因素可以可分资源、历史文化、区位等内部基础性因素,以及市场、政策等外部驱动型因素。
818-824

吉林省粮食大县经济发展差异及成因分析

摘要:利用2007年和2012年吉林省粮食大县县域的相关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分别对吉林省粮食大县的县域经济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粮食大县县域经济空间格局发生变化,中等发达县域比重减少,而欠发达县域比重增加;而且各类型县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断拉大,发达县域人均GDP高于吉林省平均水平,而中等发达县域和欠发达县域远落后于吉林省平均水平。导致差距存在的主要因素是工业化程度、资源禀赋条件、区位因素以及政策因素,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825-830

中、日都市旅游街区书法景观空间分异及其文化认同比较研究

摘要:以中国和日本两国都市旅游街区的商店招牌为研究对象,以北京琉璃厂、东京浅草寺作为传统旅游街区,以北京王府井、东京新宿作为更新型旅游街区,以南京新街口、东京银座作为都市现代商贸旅游街区,设计了特定的书法景观指数从不同空间尺度探讨了两国书法景观空间分异特征及文化认同的异同。结果表明:全球化背景下中、日两国对书法文化仍然存在的较强文化认同,书法景观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标识了城市内部象征空间的形成,表征着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与文化过程。虽然两国文字、民俗和书法传统的差异性导致两国在书法艺术的认同角度和形式上的差异,但两国书法景观在整体上具有城市空间分异规律和文化认同的一致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现代旅游街区的书法景观较之传统旅游街区已经弱化;书法景观在不同类型业态之间的差异则揭示了这种空间分异的形成机制。
831-839

古镇文化身份脆弱性的社会建构及其意义——多元话语分析模式的尝试

摘要:在建构主义研究范式的指导下选择多元话语分析方法,以江南水乡古镇周庄为案例地,对古镇文化身份的脆弱性进行社会建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阶段政府旅游发展政策的改变、开发商的本质、传媒与专家系统的推力、游客凝视及对文化的态度、外来人群及其影响下原住居民的交往方式和价值取向共同建构了古镇文化身份脆弱性的形成过程。最后提出改造物质与生活环境、营建文化共同体、提倡理性交往等古镇文化身份脆弱性的治理对策,以期为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840-847

海岸新月形沙丘移动与形态变化的典型研究

摘要:依据2006~2008年连续3 a共9次采用RTK GPS技术与测量方法对一个典型海岸新月形沙丘形态的高精度测量数据,分析了海岸新月形沙丘的移动方向、方式、速度以及形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海岸新月形沙丘具有缓慢、向陆往复式前进的移动特点,形态变化则具有随季节增减变化中高度、宽度、长度、断面面积与体积增加的加积特征,究其原因是区域风况、海岸地表覆被、沙丘形态及人类活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863-869

2000~2010年陕北地区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其与区域气候的关系

摘要:采用相关关系分析、空间统计分析和叠置分析,研究陕北地区2000~2010年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从温度和降水2个方面分析植被NDVI变化与区域气候的关系。研究表明,该地区植被NDVI经历了从相对快速增长到小幅波动,再到平稳增长3个阶段。其中,陕北中东部区域植被覆盖增加显著,北部变化不大,南部略微下降。同期该区域气候干热化趋势有所改善,植被覆盖变化与区域气候相关性不高,气候对植被覆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植被生长期年内韵律的控制方面。
882-888

地形对包兰铁路沙坡头段防护体系的影响

摘要:选择沙坡头铁路防护体系典型断面,利用野外风场观测与风洞模拟,讨论地形在道路防沙体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防护体系前沿栅栏沙丘下风向10倍沙丘高度的水平范围内,地表摩阻风速通常小于临界值;风速递减系数随防护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地形倾斜和起伏对贴地层风力减弱的贡献占防护体系风速削弱程度的43%。自流沙区至铁路路基,潜在输沙率迅速波动降低,其中地形变化使得防护体系内潜在输沙率降低50%以上。这表明,地形是沙坡头铁路防护体系发挥卓越功能的重要因素,栅栏沙丘已成为防护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
889-896